APP下载

孔雀于飞,其情可伤

2019-09-10赵燕

高考·中 2019年5期
关键词:焦母士族焦仲卿

赵燕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孔雀东南飞》中的焦仲卿、刘兰芝夫妻情笃,最后却是刘兰芝“举身赴清池”,焦仲卿“自挂东南枝”这样的悲剧结局,留给世人一个凄楚的千古绝唱。刘兰芝的悲剧是从被婆婆遣回家开始的,那么,刘兰芝为什么不得婆婆欢心乃至被遣呢?

刘兰芝的婆婆是焦仲卿的母亲。在诗歌中是通过焦母的语言及个别动作来展现这个人物形象的。文中主要有两处来表现焦母与刘兰芝的矛盾冲突。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这两段诗至少可以提供给我们这样的信息:第一,焦母是爱自己儿子的;第二,焦母对刘兰芝怀恨已久;第三,焦母是焦仲卿遣妻的原因。可以说,焦母是“爱子而恨媳”的。焦仲卿和刘兰芝之间的爱情是坚贞不渝的,文中有多处表述。焦母爱自己的儿子很好理解。但是她为什么恨儿子所爱的刘兰芝呢?以至恨到立刻要把她“遣去慎莫留”呢?

一、值得商榷的两点理由

汉代《大戴礼记·本命》记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那么是刘兰芝不贤不孝吗?不是。

刘兰芝多才多艺:“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刘兰芝很勤劳:“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刘兰芝很尊重焦母:“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

刘兰芝的外貌、体态也很美丽:“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既然不是刘兰芝不孝顺婆婆,也有很多人认为刘兰芝被遣是因为她不能生育。理由是原文中有“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的描述,而且兰芝告别焦家时,只跟自己的婆婆和小姑告别,没有同子女告别。可见她结婚两三年还没有孩子,这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社会是不能容忍的。对这个理由我不敢苟同。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假如刘兰芝不能生育,而焦母又只有焦仲卿这一个儿子,如执意要休刘兰芝也无可厚非。何况焦母本已对她“吾意久怀忿”,焦母大可正大光明地把这一原因说出来,而不必去找“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的理由;其次,“无子”也并不是被休的必然理由。宋代的李清照嫁给赵明诚多年没有孩子,也并没有被休。但如果焦母要续焦家的香火,也可以通过给焦仲卿纳妾这一方式续后;再说,如果刘兰芝不能生育,那么这个被休的原因肯定不久后就会被三乡五里的人知晓,这在“香火”意识浓厚的封建社会,怎么还会有县令、太守越来越大的“豪门”来提亲呢?

所以,我认为不能生育并不是刘兰芝被遣的原因。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的呢?《礼记·内侧》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子甚宜妻,父母不悦,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假如儿子和妻子太恩爱,但是父母不喜欢这个媳妇,那么这个媳妇也会被休。这个理由在现代社会听起来很奇怪,难道有父母会不愿意看到儿子和媳妇夫妻恩爱吗?那么焦母又为什么不喜欢刘兰芝呢?笔者认为这要从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焦家的家庭情况和焦母的性格来进行分析,才能知其一二。

二、社会背景及焦母性格分析

东汉是儒学发展的黄金时代,而士族门阀在当时已经崭露头角。门阀观念在中国源于两汉,盛于魏晋,于隋唐后渐渐式微。当时的统治者在取得政权后,往往根据血缘远近或祖上知名度、对国家贡献的大小等等,把一些特殊的家庭分成不同等级,形成亲疏有别的政治亲缘关系,而这种门第观念不断发展,最终形成了士族门阀制度。而士族的婚姻又更多考虑门第,只与士族联姻,以嫁娶庶族为耻,从而形成了一个特权阶层。这种政治制度又反过来对人们的观念产生日益深刻的影响。

《孔雀东南飞》的故事发生于汉末建安年间,实际上就是三国时期。而这个时期正是士族门阀制度形成、门第观念日益盛行的时期。故事中的焦家,主人公焦仲卿虽然只是一个衙门小吏,品低位卑,但其未来的发展却是值得期待的。我们可以从焦母劝儿子的话里看出这一点:“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很显然,焦仲卿正因为是出身于名门望族,沾了祖上的光,才能顺利走上仕途。虽然焦仲卿目前只是庐江府太守衙门里的一名小官吏,俸禄微薄,显得焦家在官场上风光不再,但这个家族曾经的荣耀让焦母“盲目自信”,“贵贱情何薄”这句话说明焦母对刘兰芝的出身是瞧不起的。

那么刘兰芝是什么出身呢?从刘兰芝“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以及她出嫁时的排场可以看出刘家家境并不贫寒,而是相当富裕。那么焦母为什么还是瞧不起刘兰芝的出身呢?我们从刘兰芝辞谢焦母时说的话“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可以看出,虽然这句话有自谦的成分,但刘兰芝的娘家应该不是士族阶层,而是“庶族”阶层,即平民之家,刘家的门第较低。而那时,士族是耻于和庶族通婚的。两个家庭分属不同的封建等级,可见士族门阀制度以及由此产生的封建等级观念是焦刘婚姻悲剧的社会原因。

当然,家庭的门第不同还不是刘兰芝被遣的唯一原因。我认为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焦家的家庭情况和焦母的个人性格。在《孔雀东南飞》中,并没有提到焦仲卿的父亲,我们从焦母在驱遣刘兰芝这一事上的绝对权利可以推断出焦母是一位四五十岁的性格强悍的寡妇。

一般说来,母亲对儿子的感情越强烈,儿子在成年前对母亲的依恋情绪也更浓厚。处在封建社会,又是单亲家庭的母亲,对于自己呕心沥血抚养并寄予家业厚望的儿子就不能不更加极端依恋。当焦仲卿娶了刘兰芝之后,夫妻感情恩爱,焦仲卿对母亲长久以来的感情发生了转移,有着严重“恋子情结”的焦母禀性强悍,自己不甘轻易接受“失子”的事实。她爱儿子,她要千方百计夺回儿子对自己的依恋之情。她要用各种理由与手段来破坏直至拆散儿子与媳妇的恩爱关系。所以刘兰芝越聪明灵巧、漂亮勤劳,焦仲卿越爱刘兰芝,就越是成了焦母“恨”刘兰芝的理由。这从当焦仲卿说“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时,焦母便”槌床大怒“表现出来。她真正生气的并不是刘兰芝“举动自专由”,而是“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举动自专由”只是焦母要遣走刘兰芝的一个借口,真正的原因是焦仲卿夫妻二人太恩爱了!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刘兰芝被遣的原因并不是她不孝顺焦母,也不是她不能生育,而是封建门阀观念以及焦母严重的“恋子情结”。当我们分析了当时的社会制度和焦母的生活环境及人物性格后,我们就可以深入地理解焦母这个人物形象,同时认清造成焦刘爱情悲剧原因的复杂性。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十三五”规划课题(重点资助)“高中语文经典作品细读教学的行动研究”(批准号:B-a/2016/02/51)暨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中学语文经典文本阅读教学的行动研究”(课题编号:16A18J2SZ146)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焦母士族焦仲卿
南北士族协调与东晋王朝的建立
浅谈焦仲卿的悲剧
魏晋南北朝的士族为何这么牛气?
焦母嫉妒心理探微
兰芝被遣只因焦母恋子
天下第一行书
魏晋士族门第婚姻研究
翻飞在性格的掌中
焦母是可以理解的
焦仲卿:一个被误读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