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发展绿色生态稻渔综合种养

2019-09-10严家辉

江西水产科技 2019年6期
关键词:绿色生态

严家辉

摘要:稻渔综合种养就是我国在传统意义上的稻田养鱼基础上,随着社会经济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化的农业生态新模式,通过运用种养结合的形式与绿色生态循环的方式,保证农田中一水多用以及一田双收的高效发展。在此基础上在运用田间水稻种植业与水产养殖业的共同、生态化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就会充分推动田间农业结构的运转方式,并提升我国田间的可持续发展。针对我国水产技术的充分推广并有效推进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创新型、水产产业探索过程中产生的实践性问题,就我国的稻渔综合种养主要含义和当前发展的现状,深入剖析应当如何在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保证绿色生态化。

关键词:稻渔;综合种养;绿色生态

中图分类号:S964.2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在我国水产发展的新形势下,为了能够有效解决当前水产养殖以及田间种植综合发展的绿色生态的农业创新产业,已经逐渐形成了“以水产渔业促进稻田发展,稳定水产粮食并提升产量,保证水产养殖与稻田种植两者的安全质量,实现生态环保”的稻渔综合种养创新型模式,进而高效的赢得了水稻稳产的情形,种养户都获得了大丰收,并且在农业方面农药肥料以及渔业方面的渔药饲料的使用都得到了一定的控制。因此当前稻渔综合种养已经成为了一种现代化高效、绿色生态以及可循环发展的农业典型发展模式,实现了我国农业的绿色生态、节本增效的可持续发展局面。

2  新形势下稻渔综合种养的发展特征

新形势下稻渔综合种养的发展特征有三个:首先这一种养模式就突出了以粮食为主,并且水稻已经成为了稻田發展的主要角色,进而相关研究人员提出了稻田中的工程并不能够对田耕作层有着怎样的破坏,并且在稻田中开展的工程面积也不能够超过总稻田面积的百分之十,并且在水稻种植时穴数不能够减少等相关技术要求。[1]与此同时应当主动发展有机稻,进而实现高效的水稻收入效益并使得水稻效益与水产业的发展效益得到一个均衡的水平,这就能够从基本的开发机制上保证农民在种植水稻以及渔民在为水产业提供效益时生产的主动性。

其次,绿色生态环保就是有机品牌建设的有效保障,通过绿色生态的稻渔综合种养,就能够大幅度的减少对田间农药以及化肥的使用频率,进而充分并高效的改善了稻田的绿色生态环境。通过将生态和休闲农业两者充分结合,就能够大大促进有机生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最终稻渔综合种养这一发展模式还重点突出了产业化的发展,在水产业通过重点引进小龙虾、泥鳅以及河蟹等水产火热品种,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稻田产业的升级,还能够有效推动水产业的规模化经营。通过在水产业发展过程中采用“种、加、销、科、养”一体化的水产现代经营模式,重点为渔民们表明了规模化以及标准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方向。

3  新形势下绿色生态稻渔综合种养的发展措施

3.1  重点研究并制定出种养的发展规划

在新形势下要想高效发展绿色生态稻渔综合种养,首先就应当准确的掌握国家制定的相关稻渔综合种养的一些政策要求,并且能够在稻渔发展市场中进行全面分析人们对于这一稻渔产业的实际需求,并且保证稻渔综合种养资源的充沛,在此基础上配合当地有关部门研究出一套适合国家、地区以及企业自身的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规划,并且在规划中要重点明确今后的发展趋势。

3.2  加快生态绿色稻渔综合种养的标准制定

在重点加速有关田间水产的行业标准有关指定,来进一步高效的推动稻田-河蟹以及稻田-虾等具体模式重点标准的制定。并且在相关水产行业标准中要明确指出本阶段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发展情况,例如水稻在田间中的最低产量标准为多少、水产养殖业开发的沟坑面积占总稻田面积的最高比例为多少、在水产这一行业发展过程中使用渔药饲料的次数与每次量值为多少、在稻田农药化肥的使用实际情况规定标准是什么、在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时产业化的经营手段等多方面的指标要求,进而有效保证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在绿色生态领域中始终处于正确的走向。[2]

3.3  积极强化稻渔综合种养相关技术的集成创新

根据水产业与渔业的产业联盟来看,充分创设跨学科与跨领域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开发专家团队与联合性质的合作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有效针对稻渔综合种养的绿色生态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讨论、研究后,应当根据具体的问题来开展具有联合性质的科技攻关模式,这就能够再次加强绿色、生态稻渔综合种养的主导性模式,以及与之配套的关键技术集成创新。

3.4  加快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配套体系的完善

在以我国绿色、生态稻渔综合种养的推广体系为重要依托,相关研究人员应当积极构建与产业化密切相关的技术与相匹配的具体服务体系,进而保证稻渔综合种养中培育农业中苗种供应与技术服务、农业和渔业产品营销等方面的经营主体,并且创建出稻渔综合种养的绿色生态公共品牌,以此来进一步提升有关稻渔综合种养的产业服务水平。

3.5  积极落实稻渔综合种养的扶持政策

稻渔综合种养发展企业的相关工作人员应当进一步引导基层农技来全面推广稻渔综合种养体系改革与建设发展过程中补助项目的相关经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对绿色生态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资金投入。与此同时还应当主动向有关部门争取到农业综合开发的区域内绿色生态农业的项目发展经费扶持,进而大力争取创造出一批拥有高技术集成度,以及强示范带动力的绿色生态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示范基地。

3.6  加大对绿色生态稻渔综合种养的宣传力度

发展生态稻渔综合种养的企业应当通过媒体来广泛的向人民群众宣传稻渔综合种养在“稳定粮食产量、促进渔业发展、提升综合效率以及生产质量”的发展作用,进而透过这一宣传来向社会表达稻渔综合种养在绿色生态前提下的良好发展前景。[3]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稻渔综合种养的有关部门积极回报发展模式的新成效,并营造出社会多方支持的良好发展氛围。

4  结语

根据绿色生态循环的农业与生态经济学原理,相关研究人员应当将水稻的种植与水产养殖进行有机结合,通过开展稻田的工程化改造模式,来发展稻渔综合种养的模式。在水稻稳产的基础上,采用多元化的开发模式,大力的提升稻田所获得的经济效益以及农民、渔民的收入,还可以提升稻田与水产产品的综合质量安全水平,进而有效地改善稻田内的生态环境,发展成一种具有“稳定粮食产量、促进渔业发展、提升综合效率以及生产质量”等多方面功能的现代绿色生态化稻渔综合种养发展新模式。

参考文献

[1]钱国明,张立进,金建康,巢思琴,夏玉峰.稻渔综合种养的发展与对策[J].农村实用技术,2019(12):50-51.

[2]王菲菲,夏咸水,刘鑫.稻渔种养增效益  产业兴旺新路径[J].科学养鱼,2019(08):5-6.

[3]王祖峰.发展稻渔综合种养 打造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典范[J].中国水产,2018(09):43-45.

猜你喜欢

绿色生态
融合绿色生态理念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设计研究
绿色生态发展:破解德育低效难题之路
试析台湾礁溪观光农业的营销传播
可持续发展方式是推进绿色生态城市建设的必选项
浅析建构绿色生态德育体系
高校图书馆绿色生态建设探究
城乡协调发展的孝感实践
绿色生态的创新设计研究
构建绿色生态德育课堂的研究
绿色建筑星级因子规划法的模型评估与实践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