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井冈山地区大鲵生态养殖模式及其效益分析

2019-09-10周贺民肖华根吴建军张艺明刘颖李燕华

江西水产科技 2019年6期
关键词:大鲵生态养殖效益分析

周贺民 肖华根吴建军 张艺明 刘颖 李燕华

摘要:介绍了井冈山地区大鲵生态养殖的环境选择、场地建设、苗种放养、饵料投喂、病害防治和日常管理等技术措施,并结合典型模式分析了大鲵生态养殖的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

关键词:大鲵;生态养殖;效益分析;井冈山区

中图分类号:S966.6    文献标识码:B

井冈山区山高林密,泉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适宜大鲵生长繁衍。近年来,泰和县引入大鲵开展生态养殖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本文系统总结了大鲵生态养殖模式,并就其关键技术进行具体介绍,可供同仁借鉴参考。

1  生态养殖

1.1  环境选择

大鲵有喜静怕惊、喜阴怕光习性,因此环境安静是养殖场所的首要条件。此外,大鲵养殖选址还需考虑水源、饵料鱼资源等因素,最好选择交通便利、小鱼虾等饵料鱼非常丰富的地方,要求山间溪水等泉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水温常年在15℃~22℃,pH值在6.5~7.5。

1.2  池塘修建

大鯢养殖池有室内人工养殖池和室外仿生态池。养殖池一般采取砖混结构,每个池子面积分别为:稚鲵池1 m2;幼鲵池2 m2;成鲵池4 m2;亲鲵池5 m2,池形以长方形为主,长宽比为3∶2,但池高需在1 m以上(池子高度为池内所养大鲵体长的三倍),池壁顶端要向池内伸出10 cm,以防大鲵逃跑。池底用石板或泡沫板做成洞穴状空隙,方便大鲵躲藏、栖息。池底和内壁需铺贴光滑的瓷砖,防治大鲵擦伤。每两排养殖池中间设一条走道,用于饲喂、巡池等日常管理。

养殖池的两端设置进水口与出水口,池底部还要设计排污口。进水口要与主进水管道直接相连,从主管道进水。进水口要高于池中水面60 cm,并且向池内伸出20 cm。排水口设在进水口相对的池角。进水口须安装控制设施及过滤网,排水、排污口要安装防逃网,网目尺寸要根据大鲵个体大小而定。

室外仿生态池建设和室内池建造要求及进排水设施相同,同时还需要安装遮荫设施,要求池顶部、四周全部要有遮荫物。

1.3  苗种放养

1.3.1  新池消毒

新建的养殖池特别是水泥池,可以按照每立方米水池泼洒0.5 kg食醋或者冰醋酸10 mL,完全浸泡一星期后洗刷池壁及底部,并将水彻底排掉。用上述方法反复浸泡冲洗3次以上,1个月后直到放入池中的水呈弱酸性(pH值6.7左右),可用PH试纸检测或在池中放泥鳅等鱼苗试养3d左右,无异常后再放养大鲵苗种。

1.3.2  苗种鉴别

为确保养殖成活率,宜选择重量在100 g以上或体长10 cm左右的大鲵幼苗。外观无畸形、体表光滑无外伤、无寄生虫,四肢收缩自如;用手搅动大盆,大鲵苗种在水底爬动有力,尾巴在水中摆动快,将水放干后,让其在盆中爬动,行动敏捷的为优良鲵种。

1.3.3  苗种消毒

苗种下池前为防止病原微生物等带入养殖池,宜用0.3 mg/L浓度的二氧化氯浸浴15 min,然后将鲵种轻轻放入养殖池内。

1.3.4  放养密度

幼鲵阶段摄食能力弱,活动范围较小,放养密度为60~100尾/m2;成鲵有凶狠好斗的习性,养殖时必须按照大小、强弱分类,适当稀养,密度约为10尾/m2,每个池子的放养规格尽量一致。

1.4  饵料投喂

大鲵食性较广,以鲜活饵料饲养为最佳。鲜活饵料主要有鱼、虾、蟹、泥鳅、鳝鱼、蛙、蚯蚓、黄粉虫等,也可购买新鲜的猪、牛、鸡等畜禽下脚料,清洗消毒后去除骨块打成肉糜投喂。根据水温、天气及摄食情况,定时、定量、均衡投喂饲料。

1.5  病害防治

大鲵养殖常见的病害有以下几种:①皮肤溃烂病:治疗方法为隔离病鲵,选用青霉素按50000 IU/㎏体重肌肉注射,同时在伤口处涂抹硫磺软膏等消炎药物。②腹胀病:该病为饵料不洁或水质恶化引起,治疗方案为及时换水,将病鲵隔离单养,用庆大霉素20000 IU/㎏肌肉注射,并停食2天。养殖池定期换水和消毒,保持水质清新可预防此病发生。③水霉病:发生在幼鲵早期,主要措施是及时换水,选用4﹪食盐浸泡病鲵10 min。④颤抖病:该病与养殖场地消毒清洁有关,发病时感染性强,死亡率高。先将病鲵隔离,用庆大霉素10000 IU/㎏肌肉注射。定期对养殖池用1﹪高锰酸钾浸泡、消毒、清洗。⑤线虫病:主要发生在成鲵养殖阶段,寄生在四肢、躯干部的皮下,有的寄生在肠道或胆囊内;先隔离病鲵,用医用碘酒涂抹寄生部位,并用驱虫灵等药物制成药饵投喂,达到驱除体内线虫的效果;定期在饵料内加入驱虫药物喂食,可防治体内寄生虫病发生。

1.6  日常管理

一是保持池中微流水,池水新鲜、无污染、溶氧量高(3.5 mg/L以上),pH值弱酸性(6.5~7.2),保持水位略高于鲵身即可;二是控制水温,夏季高温季节尤其要勤换水,使水温保持在25℃以下;三是避免光照,大鲵对光照敏感,室内养殖池和室外生态池都要注意避光,夜晚巡池时宜用功率低的灯光;四是保持池内清洁,及时排污,清除粪便及残饵杂物,防范水质恶化;五是防逃防盗,有条件的养殖场可安装监控视频,加强巡查防逃防盗设施,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2  效益分析

2.1  典型模式

山泉养殖家庭农场位于泰和县桥头镇楠木林景区旁,四周群山环绕、树木茂盛、人烟稀少,环境相对独立、安静。养殖区占地16亩,三面环水,一面傍山,具有适宜大鲵生长繁殖的自然气候和水质条件。养殖场周边有“六七”河、“六八”河及南车大型水库,小杂鱼、小虾等较丰富,大鲵饵料以鲜活小鱼虾为主,饵料系数3.2,日投喂量为2%~5%。2017年1月份从吉安市安福县武功山大鲵驯养场购入大鲵幼苗3500尾(苗龄6~7个月,体长12~15 cm),经过近3年的养殖,成活率98%,最大个体达2.6 kg,平均体重2.12 kg。商品鲵主要销往周边的井冈山景区及吉安市区的高档宾馆酒店,销售价为220~370元/kg,均价以295元/kg计算。

2.2  养殖效益

收集山泉养殖家庭农场大鲵生态养殖模式三年各项养殖成本和销售收入(表1),养殖池等设施成本按20年均摊计算(室内池70个200 m2,建造费用按300元/m2计算;室外生态池20个,建造费用按500元/m2计算;进排水管道等附属设施总计约50000元)。该养殖模式三年总利润183.2万元,折合每尾大鲵苗种养殖3年纯利润为523.5元,产投比为6.86,养殖效益显著。

2.3  社会效益

大鲵人工养殖技术突破了传统大鲵对地域条件的限制,可以带动当地农户参与养殖,既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还能促进大鲵产业规模化发展,具有积极的社会效益。

2.4  生态效益

大鲵养殖使山区农村的各类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将廉价的小鱼虾转化为效益显著的商品鲵,既能满足市场对高端食材的需求,又能更好的保护大鲵这一濒危野生物种,做到了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3   小结与讨论

(1)大鲵是属于国家二级保护水生动物,在繁殖驯养前养殖企业或个人必须先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获取养殖许可证方可养殖。

(2)大鲵与小鲵、蝾螈等种类外观形态极为相似,区别它们最主要的是比较其生物学特征:大鲵幼苗(10月龄前)有三对完整的外鳃,小鲵则无;大鲵四肢甚短,前肢四指,后肢五趾,小鲵和蝾螈前肢五指,后肢五趾。

(3)大鲵苗种购买按“最近”原则,选择运输距离短、有合法的繁养、经营及检疫证件的养殖场。运输前2天要停食,10月龄前的幼鲵必须随水带氧运输,成鲵(1龄以上)则可采用无水保湿的方法,一般在气温较低的秋末冬初运输较适宜。运回后运输袋先放进池子浸泡10 min左右,待袋内外温度相同时再开袋。大鲵苗种经杀毒消菌后入池,2天内不宜投食,待适应养殖池环境后再喂料。

(4)大鲵养殖场建设时应在养殖池附近设计饵料鱼养殖塘,养殖适应性强的鲤、鲫等杂食性鱼类,不仅可提供大鲵饵料鱼的来源,还可解决养殖池尾水直排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刘其寿,原立芳,等.大鲵集约化高效养殖技术[J].江西水产科技,2015,04:28-30

[2]劉寿远.大瑶山农家大鲵人工养殖技术[J]. 江西水产科技, 2015,03:31-32

[3]邓捷,王中乾,等.大鲵的疾病防治[J].河北渔业,2014,12:36-40

[4]吴卫君,胡顺金,等.大鲵仿生态自然繁殖技术[J].水产科技情报,2014,01:5-9

[5]杨惠珍.大鲵人工养殖技术[J].渔业致富指南,2008,15:44-45

猜你喜欢

大鲵生态养殖效益分析
大鲵的智慧
大鲵生态养殖技术要点研究
非洲斑节对虾高位池生态养殖试验
茭笋水田套养泥鳅生态养殖技术
试论柴鸡养殖中的注意事项
小水体名优水产品生态养殖效果显著
谈我国东北地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
萌物
动物玩家之“大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