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池塘养殖中华绒螯蟹常见细菌性疾病及防治

2019-09-10彭德炎

江西水产科技 2019年6期
关键词:池塘养殖

彭德炎

摘要:中华绒螯蟹也称为河蟹,属于我国比较名贵的淡水蟹,中华绒螯蟹细菌性疾病具有发病比较快和死亡率较高等特点,会造成比较大的经济损失。对池塘养殖中华绒螯蟹出现的常见细菌性疾病的症状及流行特点进行了归纳,同时提出了防治方法。从而有效加强疾病预防和防治。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细菌性疾病;池塘;养殖

中图分类号:S94     文献标识码:C

中华绒螯蟹肉味鲜美,属于水产珍品,不仅受到人们的喜爱,也属于出口量比较大的品种,因此,中华绒螯蟹的生产在水产业中始终占据具有比较重要的经济地位。在中华绒螯蟹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对其疾病的研究也不断深入,为了有效推动中华绒螯蟹的产量和质量的提升,需要加强中华绒螯蟹细菌性疾病防治,从而充分改善疾病防治与食品安全的关系,实现生态养殖[1]。

1  中华绒螯蟹细菌性疾病的常见种类

1.1  腹水病

腹水病属于中华绒螯蟹常见的细菌性疾病,这一疾病具有比较大的危害,每年5~11月的时候都会发生,发病高峰期为7~9月,发病主要群体为1龄幼蟹和成年蟹,中华绒螯蟹细菌性疾病发病的时候具有外表无明显的症状,河蟹的腹甲与背甲连接处存在着肿胀的现象,部分蟹则存在着全身性浮肿现象,濒临死亡的时候,河蟹多数情况下会爬到岸边或水草上,且存在着运动迟缓不吃食的现象,甚至一些染病的河蟹会口吐黄水。解剖之后,患有细菌性疾病的中华绒螯蟹会出现淡黄色的腹水,肝部则呈现出黑色或淡黄色的颜色,中华绒螯蟹在患有细菌性疾病之后,其肠内包含着少量的食物,一些河蟹肠内存在有淡黄色粘液。

1.2  甲壳溃疡病

甲壳溃疡病也称为腐壳病和壳病,甲壳溃疡病由于中华绒螯蟹步足尖端在出现损伤的情况下,也就容易发生被破坏几丁质的细菌感染的现象,例如副溶血弧菌和嗜水气单胞菌等,这一类细菌能够更好地消化几丁,而出现溃疡的病蟹则会更加容易发生被其它细菌或真菌所感染的现象[2]。

1.3  颤抖病

中华绒螯蟹颤抖病也被称为中华绒螯蟹抖抖病和中华绒螯蟹环爪病,中华绒螯蟹颤抖病属于肢体颤抖和瘫痪甚至死亡等作为重要特征的疾病总称,是水生动物的主要疫病。病原侵袭造成中华绒螯蟹神经与肌肉传导系统出现损失现象,病蟹的主要特点是晕迷和螯足下垂等现象,而一些病蟹存在着步足收拢抱成团或爪着地拉直后又缩回等情况,病蟹的体内也包含着一定量的积水,鳃丝显示为黄色或变黑,肝部则为紫色或灰白色,严重者甚至容易发生糜烂的现象。而颤抖疾病的主要流行期显示为6~10月,主要危害为二龄蟹,其本身和放养密度比较大和水体环境恶化等方面相关。

2  中华绒螯蟹细菌性疾病流行规律

流行病学和其他学科实验差异明显,多数情况下在细菌性疾病流行规律分析的时候,多数情况下是在生物群落现场实施的,生物群落现场属于流行病学始终是最重要的实验室,在调查的阶段中则要采取走访和询问的方式,在实施池塘中华绒螯蟹的细菌性疾病流行情况调查研究的情况下,能够明确得出中华绒螯蟹细菌性疾病发生与流行方面始终存在着季节性变化的特点,其发病率在近些年已经出现明显下滑的趋势,在具体调查分析的情况下,发病高峰在每年8月份。

虽然不同水体的情况明显不同,但是近些年的中华绒螯蟹细菌性疾病的发病状况及动态变化趋势存在着相似程度比较高的特点,而在每年4月份的时候,中华绒螯蟹细菌性疾病也就存在着发生率上升的趋势,而在人工防治的时候会使得这一疾病得以显著控制,但是在间隔数天之后会再次发生及流行,随后发病率会不断上升,甚至容易出现发生率达到高峰的情况,而在9月份这一时期会出现明显降低,发病率上下波动到10月份的时候会停止。另外中华绒螯蟹的细菌性疾病每年都会出现,发病率则存在着时高时低的情况,对中华绒螯蟹养殖户而言,能够明确疾病规律,在关键时期就需要加强疾病防治处理。

3  有效的防治措施

在池塘养蟹的时候,养殖区存在着高度集中的特点,高密度放苗的情况下会使得中华绒螯蟹养殖环境负荷较重,造成生态平衡受到一定程度上的破坏,水体环境也会因此而恶化,在管理不当和疾病防治意识淡薄等原因影响下,水生动物疾病发生的时候,温度和气体环境及其他营养成分等因素也会对细菌毒力基因的表达和毒力作用的发挥产生影响。中华绒螯蟹发病多数情况下会发生在夏季气温较高的阶段中,在气温升高的情况下,中华绒螯蟹细菌性疾病的发生率也会随之升高,气温下降则较大程度上减少。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细菌性病原微生物的显著特点多数是条件致病菌。水生动物疾病的发生和流行和机体及病原和环境等方面关系比较密切,需要捞出池塘中的死蟹,死蟹则更加容易在池塘中发生腐烂的现象,而这些死蟹的存在不仅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污染,也会造成健康蟹摄食死蟹肉发生感染的情况,从而引起链式反应。掌握适量的投饵是疾病预防的重要基础,且中华绒螯蟹的机体体质差,抗病能力相对更弱,也会给条件致病菌以可乘之机。在疾病防治的时候,不仅要有效增强机体抗病力,也需要能够和饲养管理工作结合在一起,充分确定控制水质清新属于病害防治工作的期望和目标。因此,在养殖中华绒螯蟹的时候,其中“养水”是重点,预防为主和治疗为辅。要充分做到疾病预防,加强养殖中华绒螯蟹养殖管理和科学调节水质及及时捞除残饵等。

针对前面介绍的河蟹疾病的治疗,河蟹腹水病需要使用三氯异氰尿酸0.3~0.5 mg/L或者使用漂白剂1.0~1.5 mg/L连续三天治疗。甲壳溃疡病治疗的时候,使用三氯异氰尿酸0.3~0.5mg/L治疗,颤抖疾病主要是以预防为主。

参考文献

[1]何先林,姜晓东,,王海宁,成永旭,吴旭干.池塘养殖不同规格中华绒螯蟹扣蟹生化组成的比较研究[J].水产科技情报,2019,46(06):316-319+323.

[2]赵萱.中华絨螯蟹一龄蟹种健康养殖技术[J].乡村科技,2019(32):111-112.

猜你喜欢

池塘养殖
《池塘》
热闹的池塘
农业农村部:印发通知 加快推进水域滩涂养殖发证登记工作
订单养殖能否促进农民增收
订单养殖能否促进农民增收
特种养殖 一技在手 轻松赚钱
特种养殖需做好市场研判
种植养殖 一技在手 轻松赚钱
特种养殖一技在手轻松赚钱
池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