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孔子教育观与语文教学中和谐师生关系的文献综述

2019-09-10杨琼

高考·中 2019年6期
关键词:和谐师生关系构建

杨琼

摘 要:本文通过大量阅读孔子教育观和师生关系构建的的相关文献,带着孔子教育理论如何构建师生关系为核心的问题思考,通过对涉及孔子教育观和师生关系的近两百篇核心期刊发表的优秀论文的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关于孔子思想和師生关系的关联研究的热点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孔子教学中的师德规范,孔子教育中的人文教学理念,孔子和谐观对现今的影响,孔子人本思想对语文教学的启示以及改善师生关系的途径等。本文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了相关的讨论与分析并作出总结。

关键词:孔子教育;和谐;师生关系;构建

自古以来,教学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教育教学实施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我国对怎样承继孔子教育理念在语文教学中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的研究日益增多,国内教育学界对师生关系的研究和讨论也日益增多。

一、概念界定

1.孔子教育观

从已搜集到的相关对孔子的研究成果中,关于孔子教育观较为完整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

(1)孔子的学习方法观、教育方法观、教学策略观、教学内容观和教师观。

(2)孔子的教育内容观、教育思想观、教育目的观、教育方法观、教育对象观。

(3)孔子的教育实践,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民主平等精神的师生关系。以及贯穿了对人道、人权和人生价值的理解和追求。

由此可见,大多数研究都是在孔子教育成就基础上延伸出对孔子教育观的定义,同时基本上都将视角锁定在孔子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方法上,并强调孔子教育思想对学生的人格影响。

2.和谐师生关系

从多篇载入核心期刊的相关论文看,大多数研究成果对和谐师生关系的论述都建立在教师如何看待学生的基础之上,把中心放在教师位置上,现把有和谐关师生关系定义的论述归类如下:

(1)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以学生为本,努力与学生成为知心朋友,做好学生的指引者、帮助者而不是包办者。

(2)正确处理好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矛盾,协调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它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要求教师要“塑造”好教师形象,务实避空,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成绩。

(3)做到把微笑、真情、创新送给学生,是一种平等的、对话的、相互作用的、相互理解和尊重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综上,笔者对和谐师生关系作了进一步综合定义: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是从人本主义思想观出发,教师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的诸多活动设置,用真情,诚信,人格魅力建立起来的师生之间的相辅相成、互助合作、互利互惠、互促互补、共同发展的友好关系,它对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发展有着深刻意义。

二、研究结果

1.发表年份

至2011年7月25日,对全国高校博士硕士毕业论文库、全文期刊数据库进行搜索,发现自2000年以来,国内教育学界关于和谐师生关系的研究成果具体发表年份分布情况:

2007年39篇占比30%,2006年26篇占20%,2005年16篇占12%。2004年19篇占14.5%。2003年17篇占13%。2002年7篇占5%,2001年4篇占3%。2000年2篇占1.5%

由此可见,2006-2007年度发表的论文占到全部论文的百分之五十,自2004年开始的论文占到全部论文的76.5%,而2003年之前的论文仅占到全部的22.5%。

2.研究情境

研究和谐师生关系问题是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在网络背景和传统教学背景下开始的,国内教育学界针对孔子理论研究、师生关系的研究也主要是集中在这两种情境之下。明确肯定其研究背景的论文有33篇。课堂管理中教师权威研究论文研究情境其具体分布情况为:网络时代背景论文共25篇占比75.8%;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论文共7篇占比21.2%;研究性学习论文3篇21.2%;对话教学论文8篇占比24.2%;其他7篇占比21.2%;传统教学背景论文8篇,占比24.2%。

由此可见,关于“网络时代”背景下师生关系研究的论文较之非网络背景的要多3倍多,但其分布形式则较分散。

3.研究视角

和谐师生关系构建作为教育形式的一种,必然要受到文化和历史、社会学、心理学和哲学的影响。从社会学(包括文化)、心理学、历史学以及哲学等非语文教育的视角分析国内教育学界对和谐师生关系的研究,共有14篇文章,研究视角从社会学方面有8篇,占比57.1%;心理学方面有1篇,占比7.1%;历史学方面3篇,占比21.4%;哲学方面2篇,占比14.4%。

由此可见,其中社会的分析较多,占一半以上。而心理学的分析最少。此外,还有哲学视角的研究论文2篇,也比心理学视角的分析论文多。

4.研究主题

为了进一步明确研究主题,精心挑选130篇论文中,阐述孔子和谐观、人本观的解析和师生关系的紧张与重构的论文内容最多。以“孔子教育观阐述”为主题的有40篇,占比 30.7%;以“阐述孔子人本观、和谐观”为主题有40篇,占比30.7%;以“现代师生关系论”为主题的有48篇,占比36.9%;以“反传统和谐教育”为主题的有2篇,占比1.7%。

由此可见,关于现代师生关系与孔子教育观、孔子人本观、和谐观论述文较多,几乎占到全部论文的十分之九还要多。

5.教师层次

对涉及不同教师层次关于孔子教育观与师生关系的论文抽样130篇,分别探讨了不同层次下教师权威问题。幼儿教师5篇,占比3.8%;全日制中小学教师30篇,占比24%;民办学校教师27篇,占比20.7%;职业学校教师 28篇,占比21.5%;高校教师40篇,占比30%。

由此可见,关于孔子教育和师生关系研究的论文主要集中在高校教师这一教师层面,其次是全日制中小学教师、职业学校教师、民办学校教师等层面。

三、讨论与结论

1.孔子教育论与和谐师生关系研究越来越受到教育学界的关注,教师权威遭到严重挑战

2.开始关注各个理论视角下和谐师生关系的发挥研究

3.开始从心理学视角关注师生关系的重建研究

4.开始注重教师权威与师生冲突之间的关系研究

5.开始重视各层次教师尤其是民办学校和职业学校中和谐师生关系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赵海燕.孔子教育观与素质教育[J].教育探索,2001,(10):59-60.

[2]匡亚明,孔子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12:286-321

猜你喜欢

和谐师生关系构建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构建社会主义新型和谐劳动关系实证研究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新时期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
如何关爱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