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柔性管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2019-09-10胡艳波

高考·中 2019年6期
关键词:高校教育

摘 要:由于当前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大多采用的是刚性的管理模式,单靠这种模式对学生进行管理存在着诸多局限。比如管理的效果不够明显、管理的针对性不强、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等等。因此,我们必须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柔性管理的理念,只有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刚柔并济、共同发力,才能真正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关键词:柔性管理模式;高校教育;思想政治层面;作用考究

在高校的教育体系之中,除了要对大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教学,让大学生掌握必要的技能,以应对毕业之后的就业问题,还需要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在我看来,相比较学习知识和技能,思想政治教育更为重要,如果一个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的很好,专业素质很强,但是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那么他也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因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将柔性管理的模式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以学生为本,加强思想引导,而不仅仅是制度约束,这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才会更加突出。

一、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哪些局限

据我了解,大学生有着思想开放、接受新事物的意愿和能力都比较强、渴望自由、善于表现自己的个性等心理特征,但是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一直以来都是利用刚性的管理方式,这无疑会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造成一定的影响。

(一)在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的定位上存在偏差

在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上,高校通常是以学校或者教育人员为主体的,只是简单的制定一些规章制度来规范学生的言行,而教育人员也是通过这些制度来评判学生言行的正确与否的,这样学生群体就处在被动的地位上,只能被动的接受和服从,从而他们也就不会真正的从思想层面意识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他们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不会被激发出来[1]。因此,在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上,我们要改变观念,重新定位,要以学生为中心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

(二)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上忽视了学生的个性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高校需要结合学生的个人差异,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引导、政治教育等工作,但是当前大多数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很少甚至不考虑学生的个性因素,只是简单的以统一的教育方式对待每一个学生,这样就会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出现偏差,效果也就大打折扣。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上,我们需要更多的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这样才能全面的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调节和疏导,帮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保持昂扬向上、积极乐观的思想面貌。

(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上出现很多不适应点。

随着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对于学生的管理和教育方式出现了很多不同,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也进行了很多的探索,比如逐渐推行辅导员制度,再比如利用图书馆档案资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等,当然,在这些探索和变化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很多不适应的问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紧跟时代发展的趋势中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去融合。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和完善上,我们需要给予更多的耐心,不能只追求发展完善的进程,也要重视改革的质量。

二、探究柔性管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将发挥怎样的作用

上文我们经过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分析,发现了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始终跳不出刚性管理的桎梏。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有必要加入柔性管理的理念,那么柔性管理在其中到底能发挥怎样的作用呢?下面我就具体阐述一下:

(一)柔性管理注重“情感干预”,能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由于大学阶段大学生会接触到更复杂多样的信息、面对更多样的机会选择和更多元的价值导向,这就会导致他们思想上出现徘徊和犹豫,心理上表现出迷茫和困惑,同时,大多数的高校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上只是一味地跟学生讲道理,或者简单粗暴的灌输一定的价值理念,却忽视了以情动人的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健康的价值观。而柔性管理更注重“情感干预”,在管理和教育上能与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这样就容易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2]。

(二)柔性管理关注个体差异,能够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更加明显。

我们都知道,每个大学生由于家庭条件、生长环境、个人经历、天资禀赋、年龄大小等等各方面的不同,就会存在很大的个性差异,但是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多是针对学生整体来实施的,教育的针对性就不够强。而柔性管理模式更加关注个体差异,管理者对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动态都会进行了解和分析,从而用不同的方式來帮助学生,这样就能够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富有针对性,教育的成效也就更加明显[3]。

(三)柔性管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维度得到延伸。

从整个社会层面来讲,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多,从而就很容易滋生出心理问题。同样的,大学生在背负学业重担的同时,还要承担来自社会各方的压力,这就会使大学生出现情绪抑郁、心理崩溃或者交流障碍等心理问题,因此我们要将柔性管理模式引入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加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延伸思想政治教育的维度。

总而言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不仅要重视制度方面的建设,对学生进行刚性约束,还需要树立柔性管理的理念,这样才能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许金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与改革创新[J].湖北社会科学,2010(8).

[2]李繁.柔性管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渠道[J].鄂州大学学报,2007(1):80.

[3]赵光明,林雨.浅谈大学生柔性管理艺术[J].淮南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35.

作者简介:胡艳波,(1986.6-)男,汉族,内蒙古赤峰人,本科,西京学院至诚书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

猜你喜欢

高校教育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措施分析
论高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与人文素质培养
信息环境下高校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刍议
福柯的自我建构理论及其对高校教育的启示
高校人文社科类实验室发展现状分析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