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积极教育防治校园欺凌的途径与方式

2019-09-10张骅

高考·上 2019年8期
关键词:校园欺凌

张骅

摘 要:校园欺凌是普遍存在于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负性事件,是学校管理的难点。积极教育理念为防治校园欺凌提供了新的视角、思路、途径与方式。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良邑中学实施积极教育防治校园欺凌,创新探索出“1+4+6”教育模式,取得良好实践成效。

关键词:积极教育;校园欺凌;防治途径

积极教育是积极心理学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潜能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心理科学,倡导心理学研究积极取向,强调教育不单单因问题而存在,教育重心应该放在人的发展与建设上。积极教育的理念和观点为防治校园欺凌提供了新的视角、思路、途径与方式。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良邑中学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近年来实施积极教育防治校园欺凌,创新探索出“1+4+6”教育模式,即1个目标:实施积极教育培养学生积极稳定的心理特质,实现学生健康成长的目标;坚持方向性与目的性相一致、集体教育与个体教育相结合、情感体验与人格教育相衔接、教师榜样示范与价值引导相统一等4项积极教育方式;实施以责任教育、自信心教育、青春期教育、积极的自我评价、积极的情绪体验、积极的人际关系为主要内容的6大教育模块,取得良好实践成效。

一、确立积极的教育目标

积极教育一是种蕴含快乐和幸福的教育,能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健康、快乐、成功的人生目标,激发和唤醒学生内在的人生追求,获得生命自觉。积极教育强调,仅仅关注和解决个体身上的缺陷和问题,不能产生持续有效的预防效果,应该通过发现和发掘人身上拥有的积极心理潜能,有效预防和战胜心理问题,使个体成为自我心理健康的维护者、调适者和促进者。以积极教育为指导,学校确立了四个方面的防治校园欺凌的教育目标:(1)培养学生自尊、自信、乐观等积极心理品质。(2)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3)增强学生积极情绪体验和自信心、自律意识。(4)引导学生学会沟通交流,帮助学生创设积极的人际关系。

二、实施积极教育防治校园欺凌的途径与内容

1.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和能力,以厚重的责任感激励学生主动成长。一些学生责任意识淡薄、责任情感缺失、责任能力不足,极易发生欺凌行为。加强学生的责任教育,是防治校园欺凌的重要途径。学校编制校本教材,开设责任教育校本课程,开展责任教育系列主题实践活动,构建系统的责任教育内容。七年级学生以培养责任意识为重点,培养学生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集体负责的观念。八年级学生以培养责任情感为重点,引导学生学会负责、学会判断、学会选择,热爱集体,培养学生团结、谦让、互助、合作的良好品质。九年级学生以提高责任能力为重点,引导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勇于担当,培养关心他人、团结友爱的精神。

2.培养学生自信心,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自我意识。有的学生把欺凌和伤害别人看作是成熟、勇敢的表现,以此证明自己的能力、力量和价值。一些学生得不到老师、同学的尊重,不能处理好自重与自卑的关系,也极易产生欺凌攻击行为。其实质是一种缺乏自信的表现。加强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是防治校园欺凌的重要内容。学校以培养学生自信进取的心理品质作为重点,根据不同年级学生身心特点,开展自信心主题教育活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和心理辅导,培养进取乐观的育人氛围。七年级学生以“精彩人生自己把握”为主题,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接纳自我,精心塑造自己。八年级学生以“我的青春我做主”为主题,加强青春期教育。九年级学生以“我用行动证明我自己”为主题,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长,不断增强自尊,树立自信。

3.重视青春期教育,帮助学生顺利度过成长的关键期。初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身心急剧发展变化,青春期既是发展的危险期,也是教育的关键期。学校以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为主要途径,编制《心锁打开,阳光进来》校本教材,有计划地进行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专题讲座和团体辅导,开通心理信箱和电话热线,帮助学生消除青春期理困惑,引导学生建构正确的自主意识。

4.增强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引导学生学会表达和管理情绪。情绪直接影响人的判断思维、认知模式和学习效果。增强积极情绪体验是对学生进行情商教育、防治校园欺凌的重要措施。学校在办学实践中,着力转变教师教育方式和评价方式,引导教师尽可能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用激励和赞美的语言,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尊重、鼓励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积极情绪体验。开展“管好自己的愤怒怪”“积极看世界”等情绪教育专题讲座,引导学生学会表达、控制、调节情绪,提高自控能力。

5.改进评价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评价是增强学生自主自律意识、正确评价自我、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手段。学校设计编制《学生评价手册》,每天早晨到校后,组织学生思考确定当天的学习生活目标和任务。下午放学时小结评价当天的在校表现、心理感受和学习任务完成情况。每周进行一次自我总结,每月一次小组评价,期末做好自我评价和民主鉴定。

6.引导学生学会沟通交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欺凌事件本质上是一种人际关系的攻击行为,有欺凌行为的学生大多有交往障碍,他们不会换位思考,不懂得分享,不知道怎么表达。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沟通交流是防治校园欺凌的重要方式。学校开展人际关系专题讲座和心理辅导,引导学生学会处理与老师、同学、同伴、家人的关系,帮助学生建立支持自己顺利发展的积极人际关系。

三、实施积极教育防治校园欺凌的基本方式

方向性和目的性相一致。实施积极教育防治校园欺凌的核心是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目的性和方向性是防治校园欺凌的出发点。学校坚持正向激发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引导学生成人成才和获得幸福的人生方向,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制定与个体的潜能发展方向、健康成长方向紧密结合的教育目标,达到个性化育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探究[J].俞文慧.  青海教育. 2005(05)

本文系甘肅省平凉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防治学生欺凌的行动研究》(课题批准号[2019]PLG118)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校园欺凌
防治校园欺凌和暴力,要抓住哪些关键点
青少年校园欺凌现象的心理成因及应对策略
北京中关村二小事件:应如何应对“校园欺凌”?
从社会建构论视角看“校园欺凌”
法律规制校园欺凌的若干思考
社交媒体背景下中学生校园欺凌探析
应立法解决“校园欺凌”难题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专项治理“校园欺凌”
对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的分析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