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漫谈书法

2019-09-10李春雨

新长征·党建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欣赏者章法毕加索

李春雨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具有博大精深的内涵和高超的艺术之美。有人称书法是“国学中的国学”“艺术中的艺术”,作为一个中国人理应对书法艺术有所知,有所赏。

首先,我们谈“知”的问题,即何谓书法。书法这里指狭义的毛笔书法,是以“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为书写工具,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为书写内容,以先贤约定俗成的字法、笔法、墨法、章法为书写的基本原则,以书写者情感为精神引领而创作出来的点线结合的艺术画面。书法要有法,即字法、笔法、墨法、章法;书法要有情,即书写者从内心所产生出来的或喜或悲、或爱或恨、或怒或怨……而这些最终都要在书法作品上得以呈现。

其次,我们谈“赏”的问题,即如何欣赏书法。欣赏书法大致分为四步。其一,看整体,即所说的章法布局,也就是整体画面。我们说书画同源,此时看的就是作品有无画面感,能否吸引观赏者。其二,看局部,即看书法作品的行与行的关系,字与字的关系。比如字的大小,线条的粗细,墨色的枯润,字形的方圆;字间关系中的正欹,以及由它们生发出来的参差错落、疏密有致、浓淡相间、左右连带、上下贯气等诸多书法元素是否和谐。其三,看细节,即看书法作品的点与线。书法作品在书写中国传统文字的基础上,其所表现出的艺术美完全呈现于点线之中。所以,我们要重点看一看书法作品的点线质量。书法的点画线条具有无限的表现力,它虽然本身是抽象的,但是它所构成的书法形象却是丰富的。因此,这对书法的点画线条就有了特殊的要求,即要求其具有力量感、节奏感和立体感。其四,回过头来再看章法布局。我们说,经过前面三个步骤的欣赏观察后,再看整体作品,我们要看的就不仅仅是整体的画面感,更是看整体作品的气势,作品的气韵,作品的意味,作品的意境。如此,我们才能真正享受到书法之美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最后,我们谈一下欣赏书法作品要具备怎样的能力。其一,欣赏者要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书法,虽然只是由点线构成的图像,但是图像中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看似简单的笔墨线条,但本身又是一个多维的艺术空间。所以,欣赏者对哲学、美学、文字学、诗词、歌赋,甚至民俗、音乐、绘画等知识都要有所涉猎。知识丰富了,阅历广博了,对书法的理解也就深刻了。其二,欣赏者最好能够直接参与到书法的学习与创作之中。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只要经常处在一种环境之中,你就会熟悉组成这个环境的相关元素和内在联系。书法也是如此,你不深入其中也就无从欣赏,更无从给以准确的评价。比如对草书的欣赏:草书,尤其是大草,是最能将书法诸多元素集于一身的书体。大草最能表达书写者的情感,最能体现书法的艺术之美。也正因如此,历史上只有草圣,而无楷圣、隶圣、篆圣、行圣。关于对大草的欣赏,我们要解释两个问题。一是要知道大草不是把字写潦草了,大草是非常嚴格的书体,其中的草书符号非常严谨,多一笔或少一笔都会出现错字的问题。所以,我们必须要深入其中,哪怕不临写,也要多读帖。二是对大草的欣赏不要简单地停留在认识不认识的较低层面,因为大草属于小众艺术,也就是书法艺术中的“阳春白雪”。为了便于理解,这里我讲一个有关毕加索先生的故事。有人问毕加索先生,都说您的画很名贵,可我怎么就是看不懂呢?毕加索先生说:“您听过鸟叫吗?”问者说:“听过。”毕加索接着说:“您听懂了吗?”问者说:“没听懂。”毕加索又说:“好听吗?”问者说:“好听。”毕加索默默看了看问者。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对于艺术的欣赏不在于你是否“懂”了,而在于它是否给了你艺术的感染,令你不仅动容,而且动心。欣赏书法也是如此。所以,我们千万不要以是否认识为标准来评定书法艺术。

猜你喜欢

欣赏者章法毕加索
毕加索的厨娘
质地
毕加索:像孩子那样画画
艺术欣赏是对作品的再创造
看不懂没关系
多一分不平凡
中国画章法与构成原理
从日用瓷出发谈理念对欣赏者的意义
课堂朗读中听者角色的正确定位研究
教师听课时身份的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