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行甲传奇

2019-09-10

今古传奇·人物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巴东县委书记妈妈

在中国社会,弃官从商者比比皆是,但弃官投身公益者屈指可数,如果再加上“有很好的政治前途”“放弃了被提拔机会”的限定语,原巴东县委书记、曾获得过“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称号的陈行甲应该就是第一个如此有勇气的人了。

有人问:“为什么想要做公益,官场不好吗?”陈行甲说:“一件事情无论它有多好,在你心中它有多好,那才是多好。比方说,很多人可能觉得当一个更高的官,更大的官,那是他的人生追求,好得不得了。但是说实话,就是现在明确告诉我,我10年后是个什么长什么长,我一点儿都不激动,这不是装。但如果你告诉我,10年后,我通过扎实行动,对社会往前推动做出一点儿小贡献,我很激动,真的心潮澎湃。”

记者曾问陈行甲:“如果给你的人生打分,能打多少?”他说:“我给我的人生打90分,在工作上,基本没有遗憾。你哪怕让我重过一次,我不能做得更好,我只能做成那样,我已经尽了我的全力。”见过自己,见过天地,他选择去见众生。

开篇 去见众生

在中国社会,弃官从商者比比皆是,但弃官投身公益者屈指可数,如果再加上“有很好的政治前途”“放弃了被提拔机会”的限定语,原巴东县委书记、曾获得过“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称号的陈行甲应该就是第一个如此有勇气的人了。

从2011年10月到2016年11月,陈行甲担任了5年多的巴东县委书记。那些年,他屡上头条,从高调反腐到亲自演唱录制MV,再到3000米高空跳伞宣传巴东旅游……一系列不同寻常的言行,让陈行甲成为巴东乃至全国的“官场明星”。但这也给他带来了诸多争议,有人赞誉他“开明”,也有人指责其“作秀”,博取政治资本。

2015年,记者采访陈行甲时问道:“想过仕途会到哪一步吗?”他回答说:“我没打算当大官。官当多大算是大呢?”但在当时,陈行甲的这句“不想当大官”的肺腑之言,几乎没有人相信。因为,那时的他已经被评为“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受到了中央的表彰和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

接下来,陈行甲用让人目瞪口呆的行动证明自己的话。2016年12月,一届任期已满,他果断辞职。当所有人都以为他会在为官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时,他却在飞黄腾达的关口离开官场。他说:“我这点底子,当这么大的官,太够了。”

一向高调的陈行甲选择了低调的离别方式。巴东县政府一名工作人员说:“没有送别会,没有送别宴,他甚至没有公开表露过什么时候离开。”陈行甲说:“不想留给别人太多臆测的空间,我离开,是我个人的想法,与组织、他人无关。”

“在行政这个领域,我已经交卷了。至于分数怎样,应该由人民群众和党来评判。我对自己的成绩是满意的。有两条标准可以说明:一是人民群众对我是认可的,老百姓对我的接纳给了我无比的温暖和勇气;二是中央和湖北省委对我是认可的,我过去获得的荣誉可以证明。”2016年12月2日,陈行甲在朋友圈发表了题为《再见,我的巴东》的告别信,震动湖北官场,也使这位“全国优秀县委书记”被推上舆论风口。

与媒体纷至采访景象反差极大的是,陈行甲“隐匿了”。他拒绝发声,返回儿时生活的山村,不断责问自己,“选择简历上辉煌的自己,还是50年后的墓碑上,那个简单、真实的自己”。

“中场休整结束,下半场公益人生开始了。”2017年5月6日,销声半年后,陈行甲在朋友圈发了一篇长文《你好,人生下半场》,他为自己重新定位——“公益草根”。

有人问:“为什么想要做公益,官场不好吗?”陈行甲说:“一件事情无论它有多好,在你心中它有多好,那才是多好。比方说,很多人可能觉得当一个更高的官,更大的官,那是他的人生追求,好得不得了。但是说实话,就是现在明确告诉我,我10年后是个什么长什么长,我一点儿都不激动,这不是装。但如果你告诉我,10年后,我通过扎实行动,对社会往前推动做出一点儿小贡献,我很激动,真的心潮澎湃。”

见过自己,见过天地,他选择去见众生。

“走出大山,成了我一生刻苦的信念”

山里人陈行甲

“我曾设想自己改变的人生,

能想到的就是衣食无忧。从头到尾,

我没有想过要当官,从来没想要惊天动地”

“我出生成长在鄂西一个很偏僻的小山村,老师对我们说:‘想要走出大山,就要用功学习。’于是,这句话成了我一生刻苦的信念。后来,我进入省城念大学,到北京念硕士,又考到美国去留学,一步一步地从山村走到山外的世界,然后又从山外回到山区,一步一步成为一个不小的官员。”很多年以后,走出大山的陈行甲,如此形容自己的人生。

母亲背着他翻了两座山,用了一个多小时,才到学校

陈行甲关于童年最多的记忆,是跟着母亲挖野菜时,抬头望见的连绵的山。1971年,他出生在湖北兴山县高桥乡下湾村三组。在这里,“开门见山”不是一个成语,也不是一个比喻,而是一种现实的感官存在——陈行甲的家,开门只能见到山。

陈行甲的父亲是税收员,在离家很远的地方工作。在陈行甲童年的记忆中,一年只能见到父亲一次。每次父亲回来,陈行甲总是跟进跟出,缠着他,夜晚睡觉也要抱着他,怕父亲走了之后在漫长的岁月里会忘记自己的样子。

甲者,第一也。村里的小孩名字后面有乙丙丁戊的,但没有人敢把甲字放在名字里。陈行甲的母亲虽然只读过两年书,却给儿子取了这个名字。

“我的母亲,她很勇敢。”多年以后,提及母亲给自己取的名字,陈行甲幽默地说。这个名字里,不仅有母亲的勇敢,更藏着她深深的希望。

5岁多时,母亲让陈行甲跟着姐姐去村辦小学试读。那时学生少、老师少、教室也少,学校只能开复式班。所谓复式班,就是一二年级的孩子同在一个教室里上课,老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一边给一年级的孩子讲课,另一边给二年级的孩子讲课。老师给一个年级的孩子上课的时候,另一个年级的孩子就在一旁做作业。令人没想到的是,陈行甲跟着姐姐一起试读,成绩竟然比很多“正式”读书的同学还好。

有一次,陈行甲生病,耽误了两天的课。第三天,母亲问他:“甲儿想去读书吗?”陈行甲使劲地点头。母亲就背着他翻了两座山,用了一个多小时,把他背到学校。等到陈行甲放学时,母亲已经等在学校门口了。至今,陈行甲都想象不出母亲在那一天有多忙碌——在接送他之余,她还得下地干活。

母亲鼓励他好好读书,他也没有让她失望。在学习上,他总是村里孩子的榜样。母亲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我的甲儿好棒啊。”

正是山村求学的不易让陈行甲倍加珍惜。很多年过去,陈行甲一直发自内心地感恩那个山村,是那个山村天空里的星星,点亮了他无数个读书的夜。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我成了公家人”

1988年7月7日,我走进高考考场。那一天,天气很热。老师在考场走道里摆了几盆水,水里放着冰块,给我们降温。

但还是有人顶不住,第一场考语文,考到一半的时候,有一个考生被老师搀扶出去,我看到那个考生流着鼻血,不知道是因为紧张,还是因为闷热的天气。

那时候,高考制度还没有改革,高考比现在难多了。以我就读的兴山县高中为例,我们上一届的考生中理科生有100多人,录取不到10个人,文科生有几十个人,录取不过两三人。

考大学,是名副其实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用老百姓的眼光看,过了桥,你的人生就成功了,国家包分配,成了吃公粮的人,一辈子衣食无忧。

考试前,老师鼓励我们说,知识改变命运,考上大学,命运就改变了。我不太明白改变命运到底意味着有哪些改变。因为我认识的世界,就是县城,我认识的最厉害的人,就是老师。我认为,以后能在县城当个老师,就很厉害。

那时候大家考大学的欲望比现在的强烈,虽然改革开放了,但我的家乡是山区,上大学仍是唯一的上升通道。

我的成绩比较稳定,始终保持在全县前十名。那时候,学习比现在的学生还要拼。

我们寝室住了10个人,晚自习结束时,已经10时多了,回到寝室,大家都还加紧学习。为了保证清醒,各有各的办法,我的办法是打一盆冷水,放在床头,觉得困了,就把脸埋到盆里,憋气一分钟,再出来,觉得好清爽。

有一次期中考试,数学满分是120分,我考了99分,客观上成绩也算不错了,但是我不能原谅自己,因为其中有一道大题,我之前错过两次。为了逼自己长记性,我惩罚自己,一天不吃饭。其实现在回想起来,那种做法很愚蠢,因为后来我只记住了当时的饿。

高考结果公布一个月后,我接到了湖北大学数学系的录取通知书。我们那届学生是兴山县历史上高考成绩最好的一届。理科生147个人,上省线19人。那年高考,全国考生272万人,录取67万人,录取率为24.6%。

我知道,我的命运改变了——我成了公家人。

很难想象这个后来成为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的人,一直学得不好的科目竟然是——政治。多年以后,陈行甲在一次给巴东中学学生讲课时,谈到政治偏科这件事,自黑道:“你们看看,我这个县委书记当年政治考试却常常不及格,可见当时政治老师出题有多偏。”

“原以为那是改变命运的决战,之后慢慢明白,那仅仅是一场人生的小测验而已,对人生格局的影响其实很小。如果人生是一场马拉松,高考顶多在3公里处。”多年后,陈行甲说道。

“那段感性的、大胆的、没有框架的岁月,塑造了我的性格,影响了我的处事风格”

1988年,陈行甲第一次告别家乡兴山县,来到武汉。

去武汉上学的路上,时间足够我联想和激动。从兴山县出发,坐班车到宜昌,7个小时。再坐绿皮火车从宜昌到武汉,12个小时。

一路上,我一刻也没有睡,心里像有一只小鹿撞来撞去。我设想自己改变的命运,但想来想去,能想到的最好的就是衣食无忧、国家分配工作了。未来是什么样子,不知道,甚至火车的目的地是什么样子,我也想象不到。这之前,我还没出过兴山县。想到最后,就是发誓好好学习。

陈行甲在大学里学习如何,他很少提及。但有一个事实,或可证明他的学习能力:许多年过后,作为县委书记的他,亲自将反映巴东风情的歌曲《巴东之恋》翻译成英文,并在新闻发布会上现场朗诵。一般而言,由于条件所限,山里孩子最难学好的就是英语。但陈行甲毕业多年后,仍然能轻松自如地现场飚英语,足以说明其学习能力与决心。

进入大学后,陳行甲不满足于只是好好学习,因为他见识到了更广阔的世界。当时改革开放十年,国家正值青春,这种气息深深影响着大学。“原来在大学,不但可以当学霸,还可以当诗人,当歌手。学校里的‘英雄’不但是会学习的,还是会写诗的、会弹吉他的。”据陈行甲回忆:

当时“文艺青年”这个词还没有滥掉。那是一段感性的、大胆的、没有框架的岁月,是说唱就唱、说走就走的岁月,个性张扬被完全尊重。

我很感谢这段岁月对我的性格塑造,以至于影响我以后的处事风格。

我崇尚内心自由,做事趋于感性,有点儿理想主义,也许就因为我来自那个诗歌和音乐的时代,我永远认为自己是一个文艺青年。有人说我个性太张扬,不适合当官,我也知道。但我很珍惜大学给我的这种个性。

大学时,曾有一个平时与陈行甲交往并不多的同学,毕业前大家一起聊天时,他说:“如果将来我临终前有一件放心不下的事要托付给一个人,我托付给陈行甲。”陈行甲至今记得这句话,将之视为极高的荣誉。

“从头到尾,我没有想过要当官,我只是听从内心,坚持磨炼自己,想做更好的自己”

1992年,陈行甲大学毕业,被分配到湖北省兴山县燃化局,成为一名安全员。据他回忆:

我从无边无际的大城市又回到了山里小县城,但内心没有一丝的失望或绝望。虽然低到尘埃,但是总梦想着能够为这个社会和国家做些什么。我记得当时我给大学同寝室的朋友肖立写信,信里面有这样一句话:“晚上躺在床上,能听到自己的骨骼咯咯作响。”

这种进步的欲望和心态,源自于我的大学。

那时大学里流行一本书,作家路遥所著的《平凡的世界》。书中主角孙少安出身贫农,平凡却不平庸、不甘受命运摆布,即使失败了也有勇气重新面对生活。这本书对我们影响很大,我们不比出身,不比财富,我们觉得精神世界的一丝不苟,是最可爱的。

那个时代,社会急剧变化,躁动,但不浮躁,大家机会平等,每个人都能积极地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当时最流行的口号,是北京大学提出的“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以及清华大学提出的“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1994年,陈行甲进入兴山县经协委,任副科长,并于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7年,陈行甲先后任兴山县外贸局副局长、兴山县团委书记。1999年10月,担任兴山县水月寺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据他回忆:

2001年,我在湖北省兴山县水月寺镇担任党委副书记、镇长期间,又参加了一次比高考还要艰辛的考试——报考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我白天工作忙完,晚上看书,坚持了一年多时间。我当时自己住一个单间,房间里一张床、一张桌子,除此之外,几乎什么也没有。我经常在窗前看书看到天空泛白,窗外隐隐绰绰的山的轮廓至今还印在我的心里。

考场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到第二天,我不知吃了什么,拉肚子。头一天晚上上了4次厕所,我怕第二天考试的时候出意外,就不敢吃早餐。走进考场的时候,我感觉脚底在发飘,当时那种挑战命运的悲壮感,甚至让我激动得热泪盈眶。按照一般的思维,我年纪轻轻已经是镇长,已有本科学历,不读研照样会晋升,但是我就是内心里想做这件事。

陈行甲如愿考上了清华大学研究生。“在清华的两年,我真的把时间用到了极致。”他每天下晚自习后,总要去操场跑半个小时步,然后再洗澡睡觉。他跑了两年,那块“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的标牌也陪了他两年。

毕业后,陈行甲放弃了留在北京获得一份体面工作的机会。当时有人不解,他也曾问过自己:“对于内心的遵从,为何如此地义无反顾?读了大学,让我有机会看见世界,看清世界,而认识这个世界中的自己,还是感恩于我的母亲,以及那个山村。”

想通了这一点,陈行甲再次回歸大山。

2003年底,陈行甲任兴山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并在此期间以当时湖北省的最好成绩,被公派到美国芝加哥大学学习。毕业回国后,他晋升很快,历任宜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宜昌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室党组成员,宜都市委副书记、宜都市市长等职。

2011年10月,陈行甲调任巴东县委书记。这一年,他刚好40岁。如果按照这个势头一路走下去,不出什么大的差池,再过20年他至少可以升至副省级。

(责编/陈小婷 来源/《陈行甲:从山村到清华,从县委书记到草根——我这三十年》,陈行甲/文,水木资管号2017年9月1日;《陈行甲:人生若是场马拉松,高考就在三公里处》,安钟汝/文,《新京报》2017年6月5日;《陈行甲:读书,带我去山外边的海》,陈行甲/文,《人民日报》2015年11月30日)

“一身正气,一身杀气,一身朝气”

“甲书记”陈行甲

“我不敢说自己不负苍生,

但敢说自己不负本心,

敢说自己是个不收钱的县委书记。”

八百里山峦对峙,八百里沟壑交错……这是位于湖北省西部恩施州巴东县的真实写照。尽管八百里巴东美如画,但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有限的耕地资源,使得巴东一直戴着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

不过,2015年6月的一件事,倒是让50万巴东人民觉得特别“富有”:44岁的县委书记陈行甲被中组部评为“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并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不少网民纷纷在网站论坛上,为他们心中的“甲书记”发帖点赞。

“我们称他为‘甲书记’是一语双关,除了他名字中带个‘甲’字,更主要的是老百姓普遍认为他是一个‘甲等’的好书记!”当地不少干部群众这样表达他们对于陈行甲的情感。

2016年9月,陈行甲被湖北省委定为“州级领导干部人选考察对象”。但就在坊间预言他“前程无量,仕途有想象空间”的关键时刻,他选择了离开。他说,在巴东工作这几年,自己已拼尽全力,“我不敢说自己不负苍生,但敢说自己不负本心,敢说自己是个不收钱的县委书记”。

陈行甲说:“在为官上,我已经做得最好了,再做下去,就是刷简历。为了刷这个简历,还要去讨好,去左右逢源,那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痛心疾首的现实

“你给我马上回来!”

陈行甲拨通了一个电话,厉声说道。电话那头,是巴东的一名商人。约半个小时后,他回到陈行甲的办公室,灰溜溜地拿走了一个之前悄悄放下的盒子。

那是一个牌子很普通的衬衣包装盒,但盒内除了衣服,还装有厚厚的一沓港币。

这是陈行甲调任巴东县委书记后不久发生的一幕。

“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面值1000元的港币,一共20万元港币。”陈行甲后来说,“我以前在一个经济发达的县级市任市长,也算见过钱的,但调任巴东当县委书记后,开了眼界。”

让陈行甲“开了眼界”的,远不止这20万元港币的“见面礼”。

一次,有一个人来陈行甲办公室谈工作,临走时说:“陈书记,我送你个‘时间’吧。”说完,他拿出一块表递给陈行甲。

“这表多少钱?”“不贵。”“不贵是多少钱?”“就十几万。”陈行甲的脸色一下变得铁青:“你自己拿走!”

还有一次,一个老板去找他,给他“带了一点儿纪念品”。陈行甲当时非要打开包装看看是什么,打开一看,是两根金条。两年后,陈行甲还能用手比划出金条的长度和厚度。

“我的脸色当时很不好看了。这个老板说:‘放心,这是我用现金买的,不是用卡买的。’见我脸色越来越难看,他又說:‘陈书记你放心,这个是我去宜昌买的,不是在巴东买的。’言下之意是收下这两根金条很安全。”

不光是那些商人,就连巴东的地方官员,也有不少人想给陈行甲送礼。

早在上任伊始的2011年10月,陈行甲就在干部见面会上公开宣布了“四不”承诺:不搞个人说了算、不搞小圈子、不搞另起炉灶、不收钱收礼。“我的话都讲到这个份上了,还有人试图给我送礼。”陈行甲有些无奈。

陈行甲到巴东任职的第一年春节,曾有一个乡镇党委书记在正月初二给他打电话,说已到他家所在地宜昌,想拜个年,却被他拒绝,“电话里拜年就行了”。

不收礼,带来的是疏远和隔膜。陈行甲说,此后这名乡镇书记虽然工作很努力,但很少到他办公室汇报,也几乎没跟他交过心。

2015年1月14日,在县长单艳平当选后的人大闭幕会上,陈行甲公开讲述了这个故事,并再次强调自己不收礼,希望下属们不要再纠结春节送不送礼的问题:“我和艳平同志深入沟通过这个问题,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带好巴东的风气!大家想啊,如果我不收,艳平不收,那么你给别的领导送钱干什么啊?有什么用啊?”

陈行甲心里的另一个痛,是他虽然不收礼,但仍有其他官员收。陈行甲曾介绍,邓明甲在担任副县长期间,直接找分管部门如林业局、畜牧局、烟办等部门索取现金50余万元。调查显示,邓明甲在担任副县长期间还利用职务受贿,帮助他人获得项目。2015年3月16日,邓明甲因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

除了副县长受贿获刑,曾先后担任巴东常务副县长、县委副书记的薛昌斗在2015年5月被双规。此时,薛昌斗已离开巴东任恩施州水产局副局长。当地有知情人士称,薛昌斗的问题发生在巴东任职期间。

另一个是曾与陈行甲搭档的原县长刘冰。刘冰于2014年3月调任恩施州交通局党委书记,2015年调任恩施州政府副秘书长,不久被停职检查。“他上交了170多万元,要(向组织上)说清楚这些钱的来源。”湖北纪检系统一名官员透露。

2014年9月,陈行甲带着70多名巴东官员去他曾任职的宜都市考察。在宜都一个投资7000万元的柑橘园项目前,1.6万亩的柑橘把官员们震住了。在巴东县一次纪委全会上,陈行甲问道:“反思我们巴东,这些年我们花掉的国家项目资金共有多少个7000万元?可是我们有没有哪怕一个这样的项目?我们的钱都到哪儿去了?”

当年,巴东县纪委查处了一个案子:一个投资300万元的项目,中标者事后交代,项目前期费用就花了30万元,给时任镇党委书记送现金50万元,给具体负责该项目的镇党委副书记送现金20万元,该副书记没敢要,上交了。此外,中标者还向镇政府交了20万元“管理费”。

“这才300万的项目,送都送出去了120万,多么舍得!他还要赚钱,可想而知,真正落到工程建设上的资金有多少。现在大家去看一看,哪里还看得出国家投过钱的痕迹?”陈行甲在纪委全会上问在场的官员们。

这段话后来成了热播剧《人民的名义》中,汉东省吕州市高新区党委书记易学习的经典台词。

与送礼者一掷万金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巴东,还有大量的贫困人口,50万人中一度有17万人未脱贫。

“巴东这么穷,这些人还这么没有底线、没有节操。”在全县的干部大会上,陈行甲说起官场腐败的问题,痛心疾首。

2015年巴东县纪委五次全体(扩大)会议透露,省委巡视组指出巴东县工程建设领域遗留问题很多,政府工程招投标严重不规范,有干部带薪离职插手工程,三峡后续工程中有工程未公开招标并全部转包。

“今后5到10年,巴东后三峡时期的项目还有30亿元,国家还会有不少扶贫项目,那可是改变巴东贫困面貌的血汗钱啊!如果再任由那些人恣意糟蹋瓜分下去,我们怎么对得起巴东50万人民,怎么向巴东的历史交账?”陈行甲说,“这种乱象不管怎么得了?”

官风不正,民风难淳。过去连续多年,巴东俨然沦为恶性事件频发的“火药桶”。从2009年的“邓玉娇事件”(2009年5月10日晚,巴东县野三关镇政府人员邓贵大、黄德智等在该镇雄风宾馆强迫要求女服务员邓玉娇陪其洗浴,邓玉娇基于自卫目的,分别将邓贵大刺死、黄德智刺伤,引起全国轰动)、2010年的“水布垭沉船事故”(2010年4月21日凌晨,巴东县境内清江上一艘滚装船发生侧事故,船上14辆货车落水,至少有14人失踪。该滚装船涉嫌非法营运,两名船主被警方控制),到2011年利川市原反贪局局长冉建新在巴东县看守所死亡事件,巴东几乎每年都出大事、怪事。

“不会无缘无故就发生轰动全国的极端事件。”陈行甲说,风起于青萍之末,这里的“末”是什么呢?就是社会生态,以及其背后的政治生态。“要改变这样的状况,必须把扭转‘官风’提上日程,提振干部状态,重塑巴东政治生态、社会生态。”

“干什么都有人反对,不过他最后都干成了”

“当时,陈行甲干什么都有人反对,不过他最后都干成了。”一名巴东官员曾对记者说。

陈行甲上任后的第一个大动作,就是整治县城里违章违法建筑。

巴东城区的长江两岸,“两违建筑”一度恣意生长。巴东属于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多发,私自滥建的“两违建筑”是巨大安全隐患。违建背后则是错综复杂的利益,一些官员参与其中。

“我到了后,有人跟我讲,巴东出了‘邓玉娇杀官’‘冉建新暴死’等大事件,再出大事就是垮楼死人,因为县城里到处是随意盖的私楼。”陈行甲介绍,县城里高耸10多层的私楼,不少是砖混结构,一旦发生地质灾害,后果不堪设想。而巴东县城依山而建,地质灾害多发。

当地很多人都知道,巴东县城中环路上一栋很好的楼,是前任县委书记的司机盖的。陈行甲还发现,有一栋10多层的楼背后是一对夫妻,也都是县里的干部。

陈行甲顶住压力整治“两违建筑”,累计查处“两违”建房户535户,赢得了民心。狠刹工程项目、“两违建筑”方面的腐败问题,解决了“破”的问题。而在“立”的层面,巴东重在细化要求,同步“正官风”。

从2014年7月起,陈行甲陆续收到不少群众举报,反映国家投资4500多万元的平阳坝河堤竟然还不如上世纪70年代修建的河堤,刚建成没多久就被冲毁了。

陈行甲做了实地调查,发现举报内容基本属实,于是责成县纪委和公安局全面调查。

“吊诡的是,调查工作举步维艰,似乎县纪委和县公安局经侦大队的一举一动、所有进展,被调查对象都一清二楚。”陈行甲说,“被调查对象能量之大,让人瞠目结舌。”

“其实你住的地方我们知道,不要把这事闹得全县人民都知道。”调查此案期间,陈行甲收到了这样的威胁短信。公安部门发现,发短信的手机号码为冒用他人身份办理。

2014年,调查对象传话给陈行甲:“既然你想搞死我们,我们也要搞死你,搞不死你也要搞臭你。”陈行甲在大会上公开回复:“我不在乎,我和这帮人拼了。這一次,虽千万人,吾往矣!”

陈行甲顶住了风险和压力。据纪检监察部门的统计显示:从2011年底起的4年多,巴东先后查处串标围标案件7起、追究19人,查办职务犯罪85人,其中,正县级官员1人,副县级官员3人;查处企业老板47人。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吃空饷”问题,巴东同样重拳出击,先后清理出“吃空饷”216人。

“一些人‘吃空饷’长达数年。若按每人每年3万元工资计算,财政一年就要白白支出648万元,这可不是个小数目。”陈行甲说。

严查腐败、严管干部,巴东县将扭转“官风”作为重塑政治生态的突破口,取得了明显实效。

反腐的同时,一场更大范围的官场治理行动在这个士气普遍低迷的地方开展起来。“今年要重点整治执行不力、监管缺位、推诿扯皮、慵懒无为等现象,让‘不为’者不能‘为官’。”在2015年3月2日的巴东县纪委全会上,陈行甲略显“霸道”地宣布。

陈行甲透露,仅2015年一年,巴东县对履行主体责任不力的22名科级领导实行“一案双查”,就办理责任追究案件96件,“一票否决”126名党员干部,党政纪案件立案183件,结案183件,有7人被双规。

倒逼干部“眼睛向下”

2016年1月26日,陈行甲约一位镇党委书记吃饭,却遭遇了“闭门羹”。

那一天,陈行甲下乡调研返回途中,给绿葱坡镇新任镇党委书记田恒勇打电话,说约他半小时后在绿葱坡吃午饭,顺便听一下近期工作汇报。

让陈行甲感到意外的是,他的意见被田恒勇回绝了。“实在对不起,我已约好2点半到枣子坪村去开群众的屋场院子会,今天就不陪您了。”田恒勇说。

“放下电话,我心里有一股莫名的感动和欣慰。”陈行甲说,“在他心中,与老百姓的约定比和我这个能影响他升迁命运的县委书记套近乎更重要。这才是真正的共产党干部!这也说明县委选对了人,选了一个看群众脸色行事而不是看领导脸色行事的干部。”

干部“眼睛向下”的转变,与巴东县大力倡导“到群众中去寻根”的理念密不可分。

“您找你们乡镇的书记,或者您听说别人找他办事,他的态度好不好?”这样的电话调查,从2015年12月9日起,在巴东县各乡镇村组响起。

通过12340社情民意调查电话专线,普通群众拥有了直接评价干部的权力。这搭建了政府与公众交流沟通的平台,能更广泛、更直接地收集民情民意,也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了更准确真实的依据。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干部“眼睛向下”,方能真正收获民心。多为群众办实事、谋福利,更多尊重群众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力,尊重百姓内心的需要,尊重百姓应有的尊严,最终收获的是百姓对政府的信任。

除了营造干净的政治生态,陈行甲在巴东还探索了另外两件事,一是立足乡村实际,大胆地探索乡村社会治理;二是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助力山区脱贫。而第一件事情,被当地很多官员称为“最有普惠意义的工作”,也被树立为典型。

陈行甲第一次去最偏远的乡镇金果坪乡调研,小轿车走了6个小时,一路颠簸。“我是县委书记,坐的车还是好的,路线安排还是合理的,还这么不方便。我们可以想象我们的老百姓到镇上、到县里办事时,是多么的不方便。”陈行甲相继提出修桥修路和“农民办事不出村”。

修桥修路,基本达成共识,巴东3年里共投资26亿多元,全县322个村通了水泥路。“农民办事不出村”,则没有那么顺利。巴东县政协原副主席谭庆山介绍,“有人说:‘陈行甲这是说梦话,山区哪里能搞信息化?’连我当时都觉得他在说梦话”。

“试点启动经费是50万,县长签了。”曾任陈行甲联络员的焦旭东介绍。试点成功后,巴东最终将21个部门的87个行政审批服务事项纳入网络平台,实现了村民在村里就可办理相关审批事项。

2014年6月4日晚,《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播出巴东“农民办事不出村”的做法。陈行甲说:“2009年到2011年,‘邓玉娇杀官’‘水布娅翻船’‘冉建新暴死’,一年一次轰动全国。这一次,巴东以正面形象面对全国。”

2015年,陈行甲开始着力打造起升级版的“信息化新农村”,推动农村“信息赶集”,打通农产品销售“最先一公里”和农村购物“最后一公里”。借助现代化手段,“网上走群众路线”,成了巴东社会治理现代化转型的一个亮点,不仅体现在信息惠民方面,还体现在直面网络民意、回应社会关切上。

陈行甲主持长江巴东网改版,并主导建立了网络问政平台,县各政府部门注册账号,由专人负责解答网友疑问。

陈行甲是个“手机控”,时刻关注着网友反馈。“我习惯用微信办公和交流,微信里有近5000名好友,巴东普通百姓随意申请加我,我都会加。他们反映的问题,我都会随时转给相关部门负责人。”陈行甲的一位朋友评价道:“他的执政理念,透露出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一直忠于自己的内心。”

在现代理念驱动下的社会治理转型过程中,巴东县的政治生态、社会生态明显好转。从2012年起,巴东县再未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巴东县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对乡镇党政“一把手”的民意调查显示,11万的抽样调查样本评分,干部们得分都在90分以上;关于干部心态调查的600个样本显示,干部对个人岗位的满意度达85.8%。

“只要心中有梦想,困难在你面前就会稀释”

2015年3月14日,一段时长近1小时,名为《陈行甲在巴东二中与高三学生座谈》的视频被上传到网上,迅速引起广泛关注。这是陈行甲上任以来,第六次与高中学生座谈。视频里的陈行甲,坐在巴东二中大礼堂的主席台上,衣着简朴,口若悬河。他像邻家大哥一样,与同学们分享着学习经验、人生体验,不时咂下嘴,甚至露出腼腆的笑容,与多数县市一把手呈现给公众的形象截然不同。

陈行甲的开场白瞬间拉近了与学生们的距离。他说:“能和你们相约在春天,我非常高兴。你们脸上青春洋溢,面对你们,我感觉自己也重新回到青春。所以我要感谢你们,给我这个机会,让我年轻一回……”

陳行甲以“过来人”的身份,跟学生们分享自己当初的学习体会。“同学们学习很辛苦、很累,我能感受到。因为当年我也是一样的感觉。但现在回过头来看,这种感觉还是很美好的。”陈行甲重温了自己的高考经历和学习经验。他总结:学习的一个关键诀窍就是细致,少犯甚至不犯简单错误。“把会做的都做对,保证简单题、基础题基本不错,中间题能多数做对,只要牢牢抓住这一部分,我们就基本成功了。特别是在高考最后的备考阶段,更要做到这一点。”

最后,陈行甲以“如何面对困难”为主题,寄语广大学子:大胆梦想,坚持梦想!陈行甲说:“只要心中有梦想,困难在你面前就会稀释。当你坚持梦想的时候,克服困难的这个过程反而会增加你的成就感。美国著名脱口秀主持人奥普拉曾经说过一句话:‘一个人,可以非常清贫、困顿、低微,但是不能没有梦想。’对我们来说,梦想可能是一种状态、一种感觉,比如说想做一个自食其力的人,做一个受人尊重,让父母家人幸福的人,这些梦想都足以激励人,支撑人。其次,要看得远一点儿,这会让你面对的困难小一点儿。如何看得远?你可以读一些诗歌,它可以充盈我们的灵魂,让我们看得更远一点儿。”陈行甲还现场朗诵了《西风颂》《我为什么活着》《相信未来》等部分诗词,并与学生们现场互动。

陈行甲在任期间,巴东县与免费午餐基金(2011年4月2日由500名记者、国内数十家主流媒体和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发起的免费午餐基金,主要救助人群为中国乡村留守儿童)有很好的合作。在巴东县境内,开设多个免费午餐示范学校。

2015年11月28日,由陈行甲力推、巴东县联合清华大学共同实施的“菁华助成·美丽乡村”项目全面启动,首批清华“助养人”走进当地童家坪小学,与助养对象建立资助关系。陈行甲在致词中说:

巴东是国家级贫困县,我们穷的原因有很多,但我觉得根本上是思想的贫困、精神的贫困、教育的贫困。连绵的大山阻隔着孩子们的眼睛,孩子们看不到山外面还有海,重要的是,他们甚至想象不到山外面的海是什么样子。这些年,我和我的战友们一直在努力,希望在改变这种根本的贫困上有所作为。

教育是民生之基,曾被公选到美国、德国学习的陈行甲深明此义,他要求每年常委会专题研究教育工作,他坚持每年高考前到高中给师生讲一次课,到乡村必看学校。巴东教育质量居于湖北全省前列,被誉为大山里的教育传奇,这与陈行甲的重视分不开。

“官当到多大算是大”

县长单艳平和时任巴东县纪委书记黄光辉,有时候觉得陈行甲讲话尺度太大,劝他有些话不要说或者在内部会上说但不要上网,“家丑不可外扬”。

有一次,陈行甲在大会上点名东瀼口镇财经所,“2012年购买柑橘222710元,接待及购买土特产开支338864元。柑橘平均按2元一斤计算,22万元就可以买11万斤,按给一个人送20斤计算,就可以送5500人;33万元的接待开支,就算是365天每天搞接待,平均一天就是928元。一个财经所才20多人,这么大的开支让人震惊!”

“我劝他,这个就不要上网了。”单艳平告诉记者,但最终上述内容还是上网了。

在巴东,曾一度有这样的说法:“即使是巴东街上拉板车的,只要搞定关键人,借个资质就能中个标,倒手就是钱。”2014年,巴东有名的“中标大王”被抓,9名重要单位的局长和副局长和5名企业老板被查处。

陈行甲说:“‘中标大王’在恩施影响很大,我向州委书记汇报了。书记给我短信回复:‘顶你!’你知道吗,这个感叹号给我很大的鼓励。”

时任恩施州委书记王海涛强调:“他是个县委书记,不是纪委书记,他还做了很多别的事情。这几年,巴东的变化很大,这些变化老百姓都感受到了。”

2012年,陈行甲的父亲去巴东看望他,“他跟我说,县城脏得下不去脚”。但几年后,到巴东采访的一名记者写道:“县城全城沥青路,道路整洁。多名出租车司机证实,巴东有诸多变化,路通了、城里干净了、有了出租车和公交车、老百姓办事方便了。”

不过,推荐陈行甲参评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时,王海涛曾有过两个担心:陈行甲当县委书记时间不长,才3年多;此外,巴东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还比较靠后。但是,王海涛觉得陈行甲“充满了正能量”。

“一身正气,一身杀气,一身朝气。”湖北省第三巡视组组长樊仁富在巴东巡视时如此评价陈行甲。

看似风平浪静的巴东,仍有暗流。“巴东的县委书记和纪委书记,晚上都不单独外出。”恩施州纪委书记陈江龙说。陈行甲解释说:“办公室的同志为了保护我,每天晚上我出去散步都陪着。”时任巴东县纪委书记黄光辉则直言:“是啊,担心报复。”

时任巴东县公安局政委向孔辉也很担心。给陈行甲的车安装了简易排爆装置后,他还嘱咐司机每天早上发车前认真检查一遍,“为了他的安全,我更希望他早点儿被调走”。

虽然有人公开威胁陈行甲和黄光辉,但一直没出什么事。陈行甲说:“有省委和州委领导的支持,我不怕。”当地的论坛上,有网民给他留言:“巴东50万老百姓支持你、保护你。”陈行甲说,他信。

对于陈行甲的仕途,恩施官场曾有两种说法:到此为止,或平步青云。黄光辉说:“得罪这么多人,他已经做好了准备,干满这一届就算了。”

“我能当个县委书记已是祖坟冒青烟,官当到多大算是大?以我这点儿底子,能当这么大的‘官’,太够了。”陈行甲说。

告别与前行

陈行甲告别巴东,有些突然。

2016年12月2日,一篇《再见,我的巴东》在网络上“刷屏”。撰文者,就是时任巴东县委书记陈行甲。他以一封告别信为自己的仕途画上了句号,一如他这几年留给外界的一个个惊叹号,出场惊艳,谢幕也同样出人意料。“就要离开巴东了,心里有太多不舍。窗前是夕阳下西壤口远山的轮廓,连绵起伏若波涛,就像我此刻的心绪。”

早在2016年3月接受采访时,陈行甲就含蓄地表达了去意:“德鲁克的人生管理理念中,把人生分为上半场、下半场。我今年45岁,应该中场休息、调整一下,开始下半场。”

《再见,我的巴东》之后,是一段沉寂,他没有再作任何回应,直到2017年5月6日。

蛰伏许久,陈行甲在朋友圈发布的言语中透露,和伙伴们在深圳成立了恒晖儿童公益基金会,致力于贫困地区儿童大病救助和教育关怀。“这是我公益人生的起点,我带着回归的心,虔诚地从零做起。老实说,我不知道能做成什么样子,有多少成算,但是我愿意全力一试。”

漫步巴东江畔,汽笛声阵阵。这座陈行甲已经离开的江畔小城,依旧有着陈行甲主政时留下的许多印记。

最为醒目的,莫过于临江高悬的几个大字——“巴东精神:干净、自强”。

(责编/闻立 来源/《陈行甲的人生“上半场”》,梁建强、黄豁、赵仁伟、凌军辉、胡振华/文,《瞭望》2017年第22期;《“优秀县委书记”陈行甲炼成记》,褚朝新/文,《南方周末》2015年7月2日;《陈行甲:一位县委书记的治县秘诀》,鄂璠/文,《公务员文萃》2016年第11期)

“成功,就是问心无愧”

“甲哥”陈行甲

有人在街上拍到他的背影,转手就发到了抖音上,

“惊喜!甲哥回来了!”

“这种奔走相告的感觉,真的会让人泪流满面”

2019年3月6日,草根公益人、深圳市恒晖儿童公益基金会创始人、“联爱工程”发起人陈行甲,夺得大型语言竞技励志公益节目《我是演说家》第五季全国总冠军。

陈行甲的每一次演讲都会给观众带来深深的震撼,没有华丽的陈词、没有过度的煽情、毫无演讲技巧,有的只是他的一腔热血、他的故事、他的愿望。他只是那样平铺直叙地讲述,就足以让现场的每一个人感动落泪。

就像主持人陈鲁豫说的:“像行甲书记这样一个充满中国骄傲的、顶天立地的、一个人到中年的中国男人,在很多人面前流下男儿泪,那一刻我动容了!”

其实,在陈行甲的前48年里,让人动容的不仅于此,还有他的巴东、他的公益。

在巴东,陈行甲以一系列不寻常的言行,给官场注入了新气象。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当记者采访他时,说起这个国家级贫困县的贪腐积弊,他当众潸然泪下。

作为曾经名噪一时的“全国优秀县委书记”,陈行甲辞官之后毅然投身公益事业,他说:“我见过一个7岁的白血病孩子,看到爸爸出去借钱没借到,回来难过得撞墙。孩子想哭,可是怕爸爸妈妈难过又不敢哭。”

2017年4月,陈行甲在广东河源发起了“联爱工程”公益项目,希望借此摸索出一套儿童白血病救助体系。有人说,陈行甲的愿景太大了,像唐·吉诃德。陈行甲却认为,自己不是唐·吉诃德:“因为我面对的不是风车,而是把那么多人拖进贫困泥潭的病魔。如果做成了,可以把工作经验贡献给国家,做不成可以让后人踩着我们的肩膀,继续把这件事情做成。”有网友发出感叹:“‘甲哥’还是那个‘甲哥’——认死理、真性情!”

“甲哥真会玩”

在湖北巴东任县委书记的5年多时间,陈行甲创下一个先例:无论男女老少,见到他人人都喊“甲哥”,而且完全是自发行为。“这种精神上的成就感,花多少钱、给我多大的官都是换不来的。在巴东,我不敢说每一个人都对我满意,至少绝大多数民众都是认可我的。”陈行甲说。

2015年9月30日,一首MV引爆社交网络。因为,这段MV的主唱,是巴东县委书记陈行甲。这段MV上传到网上不到3小时,就突破了20000次点击,受到网民热捧。

2016年4月,陈行甲再接再厉,推出了MV《巴东之恋》,上线一天就被点击播放10.4万次。

2016年6月20日,陈行甲完成了“人生第一跳”,从3000米高空降落时,他还不忘掏出宣传巴东旅游的小旗,将巴东县和他自己送上了头条。为了这次跳伞,陈行甲甚至拜托好友帮自己买好了50万元的保险。当天,微博话题“县委书记直播跳伞”获得67.6万阅读量。网友们纷纷点赞:“中国好书记”“我们书记是网红”“甲哥真会玩”。

這一系列的行为,引起了各大媒体的关注。因为,这个新任县委书记的作风,太颠覆常识了。因为频频“触网”,他自带“流量”,被人称为“网红县委书记”,他有了成千上万的网络粉丝——“甲粉”。

最开始,陈行甲也反感“网红”,“我又不开淘宝店”。后来他想通了,认为“网红”总比“网黑”好。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希望能借此带动当地经济发展:“那个地方实在太穷了,我觉得自己站在这个位置上,理应为他们代言。”

对于这位主政官的“高调”,也存在不少质疑的声音,有人说他太出风头,甚至说他“不务正业”。对此,陈行甲回应:“我不需要大家点赞,就是希望大家到巴东玩,我不想我们美丽的巴东这么孤独地美着。所以,我愿意像个小丑一样唱歌给大家听。我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我知道有人看不惯我这么特立独行,但是那又怎么样呢?他看不惯是他的事,和我一点儿关系都没有,我一点儿都不care(关心)。新时代人民群众最多的地方在哪里?在网上!”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大家证明,一个好的官员就应该是个“网红”,是一个人民群众喜欢的“网红”。

如今虽然不做官了,偶尔回巴东一趟,陈行甲马上就会在社交媒体上刷屏。有人在街上拍到他的背影,转手就发到了抖音上,“惊喜!甲哥回来了!”朋友看到后转发给陈行甲,他心里一阵感慨:“这种奔走相告的感觉,真的会让人泪流满面。”

做一县之长时,手中的权力允许他签字批准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项目;而现在,他需要为每一笔资金四处奔走

一次接受专访,为了赶在约定的时间到达,陈行甲见完朋友一路小跑着赶回酒店,刚进房间就拿起一条毛巾,请记者帮忙塞到衬衫下吸汗。后来那名记者在文章中写道:“他果然如传说中那样接地气。”

2016年底提出辞职后,陈行甲希望换一套生活系统,让自己从过去的身份中抽离出来。他把公文包丢进柜子,给自己买了一个蓝色的双肩包,一直背到现在。过去,一位采访过他的记者这样评价:“陈行甲是我见过的最没有官气的官员。没有人给他提包,没有人替他端茶杯,没有人为他开车门。”现在,陈行甲依然不享受这些“待遇”。“当官的时候,我就不准别人为我做这些事,我不喜欢前呼后拥的生活。自己背个包,我觉得挺好。”

决定去深圳做公益后,陈行甲像是回到了大学时代。他整天背着包穿梭在各种学术会议、课堂和论坛上,使自己的公益项目一步步丰富立体。

为了得到资金支持,他要去见大大小小的企业家,说服别人投钱出力。做一县之长时,手中的权力允许他签字批准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项目。而现在,陈行甲需要为每一笔资金四处奔走。很多次,他激情四射地讲完,换来的却只是一句鼓励,合作的事再没下文。他只能去找更多人,做更多尝试。

一次谈完项目挤地铁回家的路上,陈行甲感觉异常疲惫。装有电脑和资料的包仿佛有千斤重,他背着包,双手紧紧抓住头顶的栏杆,直到换乘站才找到空座。坐下来的那一刻,他全身瘫软,脑海中闪现出半年多前当县委书记时的情景,一瞬间有些恍惚:“我这是在哪儿?我这是在干什么?”

成立一个新的公益组织,辛苦程度不亚于一次创业。尽管走得很艰难,陈行甲始终没有停下脚步。让他备感欣慰的是,自己的从政经历为公益事业带来不少资源。“过去好官的形象是值钱的,做公益,大家信我。”陈行甲辞官后,一位企业家找上门来,给他开出400万的年薪,邀请他加入自己的公司。陈行甲真诚地告诉对方,自己并不想从商赚钱,而是要做更有意义的事。企业家听了更为感动,直接拿出1000万,嘱咐他放开手脚大胆去做。

陈行甲没有让对方失望。他创立了深圳市恒晖儿童公益基金会,后来又被聘为北京新阳光慈善基金会理事长,与其他几家公益组织共同发起“联爱工程”,致力于“让因病致贫从现代中国消失”。

长期的政府工作经历,是陈行甲身上的特殊优势。“我知道怎样与政府紧密合作,能更清楚地看到政府和社会组织的边界,准确地踩到那根线。”在广东河源,他只用半个小时就说服市委书记同意他在当地做试点。到了青海,他给常务副省长写信,对方看完信立马签字。2年间,陈行甲做了不少大事,但他始终称自己为“公益新兵”。

辞官3年后,陈行甲在《我是演说家》的舞台上袒露了自己“裸辞”的真相:

过去我有一个标签叫“网红书记”,2011年10月我被调到湖北省巴东县任县委书记,巴东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我到任的第7天,网上就有一篇致巴东新任县委书记的公开信,洋洋五千言,字里行间满是悲愤、暴力、挖苦。我知道这个县委书纪不好干,当天深夜,我在网上实名公开回复了他,鼓励他多提意见,并留下了我的个人邮箱。

从第二天开始,每天晚上打开邮箱,都有超过50封巴东老百姓的邮件扑面而来,我都一一回复。我的“网红”生涯就是这么被迫开始的。

在巴东的前一年半时间,光是大规模的群众集体上访,我就接待过30批,最多的时候近200个老百姓把我团团围住。虽然有些问题我一时也解决不了,但是我肯定不会逃避,我不逃避与群众的对峙,更加不逃避与腐败分子的对峙。在我直接指挥的全县的反腐斗争中,抓捕的官员和不法商人,就是87个,其中局长9人,直接牵出的县领导5个,包括了县长、县委副书记等重要官员。

有人说我是在借反腐泄私愤,我都是这个地方的一把手了,我能有什么私愤,我有的是公愤,是代表50万老百姓的公愤!

这些工作,其实都是一个党员干部的分内事,但是接下来,我做了一些“出格”的事,让我成了真正的“网红”。

为了发展巴东的旅游业,我想把巴东的好山好水拍成MV推广出去,邀请知名的歌手来唱县歌。4分钟,开价20万,我觉得太高了,让旅游局去砍价,砍不下来。我说:“要不我自己来唱吧。”结果我唱的MV,放到网上去,一个晚上的点击量有15.5万次,我还直播从3000米高空跳伞,引来了很多媒体围观,也着实把巴东的好山好水,好好地宣传了一把!

转眼到了2016年,我的5年任期届满,交完答卷,我已經45岁,足球场上以45分钟为界限分为上下半场,我的人生上半场是一个干净的、守得住底线的官员。虽然舍不得离开我的巴东,但是人生下半场,我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必须去做,这件事情跟我的干儿子有关。

我到巴东之初,曾经号召全县干部“结穷亲”,我带头与一个艾滋病患儿小航结为亲戚。他当时8岁多,他的母亲就是患艾滋病去世的,我去看他的时候,他已经病症发作,满头满脸都是疱疹。他的奶奶指着门外不远处的坟,对我说:“自从孩子的妈妈因为艾滋病去世之后,家里就再也没有亲戚来走动。村里人都像躲瘟疫一样,即使从家门口过,也都绕着走。家里没有钱给孩子治病就更别说送孩子上学了。”奶奶说:“这个孩子白天就跟着我下地,晚上我给他洗澡,他跟着我睡,这一世他投胎变成了人,我也对得起他了。”

奶奶说这话的时候,枯槁的眼中没有一滴眼泪,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绝望?绝望到连悲伤都是一种奢侈的情感!我告诉奶奶:“只要他还在,只要我还在,这个孩子就是我的孩子,我会帮助你。”

回来之后,我马上安排县医院抓紧对小航的治疗,同时联系了乡里小学的校长让他们接受小航去念书。可是没过多久,校长就给我打来电话,带着哭腔:“陈书记,我们实在是没有办法了,只要这个孩子一到学校,其他的家长们都要跑到学校来闹,他们说:‘万一这孩子把我的孩子抓出血了怎么办?你们是不是跟我的孩子打包票?你们是不是给我买保险?’学校根本毫无招架之力。”我对校长说:“你把这些家长都请来,我来亲自跟这些家长们座谈。”叫了很多次,没有一个家长来,面对偏见和歧视,我束手无策。

堂堂的县委书记,3000多平方公里的一草一木,50万老百姓的吃喝拉撒,都归我管,可是我自己的干儿子上不了学,我管不了。好在天无绝人之路,不久后我知道了有一种专门的公益学校,专门接受艾滋病孩子,这也是我第一次知道了公益这两个字的全部内涵。在几个公益界朋友的帮助下,我把干儿子送到了云南,边治病边上学,他得到了救治,全身的疱疹消失了,现在身体和学习都很好。

帮助小航的过程,也让我看到了公益的力量,是一股给弱势群体带来阳光的力量。这也坚定了我未来要走的路,所以在反复的考虑之后,我在已经公示提拔的情况下,选择辞去公职,投身公益。我和我的公益伙伴、北京新阳光慈善基金会的刘正堔一起,发起了“联爱工程”,专注于儿童癌症的大病救助。

两年多时间,我们做了不少的事情,我们在全国13个省市开办了32间病房学校,累计服务的人次达到了11万,我们想帮助更多的患病儿童,让他们免受贫病的折磨。今天的我不再是一个“网红书纪”,我是一名草根公益人,我希望和我的公益伙伴们一起把公益的温暖转换成光明,去照亮那些弱势者的前行之路。

“我希望用我拥有的一切去换回我的妈妈,却无处可换”

妈妈,今夜我在下湾

在您带我来到世间的地方

在您自己挣扎着剪断我和您连着的脐带的地方

那间小屋

还安静地在山脚

静静地立着

下午陪爸爸去看祖墓

去淹水淌

看六代老祖陈凤鸣祖先的墓

去水井湾

看五代老祖陈友瑄祖先的墓

到老屋边

看爷爷奶奶的墓

去我们祖祖辈辈吃水的水井边

在水井边笑着讲我当年不小心掉进水井吓坏了您的故事

记忆中那条波涛汹涌的大河

那么温柔地在山谷中流淌

山花依旧恣意地开着

一如您带着我恣意穿行的童年

沿途水田里稻子成捆成捆地竖着

这是秋收的季节啊

您一串一串的笑声

您草帽下面湿透的背

还在儿子的眼底啊

笔尖山,砚窝台,团包顶,西河沟

每一个温暖的山和水的名字

都是您在呼唤着我啊

都是您的汗水的香味

在风中迎面向我吹过来啊

晚上坐在屋场外的阶坎上

对面山的轮廓隐隐绰绰

那是仙侣山的山顶

那是您带我去打柴的山梁啊

星星在花椒树的上面

清楚地一闪一闪

那是您的笑容

在山顶后面

盈盈地散开啊

妈妈,今夜我在下湾

在您帶我来到世间的地方

手贴着胸口

枕着您的气息

安静地闭上眼睛

去梦中

去到沉沉的梦中

轻轻地抚摸您的笑容

妈妈啊

今夜,我就在下湾

这是2017年中秋时节陈行甲在母亲坟墓前写下的一首悼念诗。

如果时光真的可以倒流,陈行甲一定愿意回到童年。那是他人生中最美的日子,因为有妈妈的陪伴。

每当山花烂漫之时,陈行甲行走在山野间,看天上的云朵、轻柔的风儿、青草的香,都会想起妈妈。想起山谷里妈妈背着重重的柴禾,她汗涔涔的头发;想起妈妈在灶膛前生火做饭时被柴火映红的脸庞;想起跟着妈妈在地里玩,被突然窜出来的蛇吓得大喊,妈妈急忙跑过来护住他,然后嘴里念念有词用锄头把蛇赶走;想起当年离开家上大学时妈妈用布包了一小包土让他带着,说“如果在城市里闹水土不服就用这个土泡水,等它完全沉好了,喝一点儿上面的水”……

一直以来,陈行甲都是一个听妈妈话的孩子。小时候,妈妈没有走出过大山,对陈行甲的鼓励,也总是蒙眬的:“好好读书,做个有用的人。”陈行甲没有让妈妈失望,一直刻苦学习,他的求学经历,是村里孩子的榜样和传奇。

从清华硕士毕业的时候,面临着选择。许多同学留在北京,陈行甲也曾犹豫过。他打电话和妈妈商量,妈妈说:“妈的要求不高,你以后走到哪里,有可能的话把妈带着啊。”

那时候,妈妈已经病得很严重。陈行甲明白,妈妈的意思是要他回来。

但是回来后,妈妈并没有给陈行甲太多的时间。“她在我们面前总是那么坚强,无论什么时候问她,她总是带着那种亲切到融化你的笑容对你说她一切都好。”陈行甲回忆。

在妈妈离开前的一个周末,陈行甲在她的病床前陪她,妈妈拉着他的手,微笑着对他说:“我的儿子是有用的儿子,可是有些事妈不说你可能不知道。将来妈妈百年归世之后,你要把妈妈安置在青枝绿叶的地方。你不要怕妈妈说这些,我生着病,说这些是冲一下呢……”

妈妈离开的前一天晚上,陈行甲和妻子在病床前陪她,她一个劲儿地催他们回去休息:“我好着呢,让爸爸一个人陪着就好了。”

第二天凌晨4时,陈行甲的爸爸从医院打来电话,说妈妈已经在抢救。等陈行甲赶到医院时,妈妈已经气若游丝。他永远记得妈妈说的最后一句话——“甲儿,带妈回去……”

“妈妈去世之后,我经历了长时间的思念之苦,我希望用我拥有的一切去换回我的妈妈,却无处可换。那种痛是痛不欲生的感觉,亲友的各种劝慰,似乎很难缓解我的痛苦。”妈妈走后,陈行甲写下祭母文:

吾母大人,可敬一生。自幼贫寒,茹苦含辛。

成家立业,艰难尝尽。养儿育女,操心劳顿。

春华秋实,苦后该甜。孰料晚年,疾病缠身。

面对病痛,豁达勇敢。顽强支持,难违天命。

儿女唤母,呼天抢地。悲伤欲绝,痛别母亲。

吾母一生,蕙质兰心。坚强独立,质朴纯真。

心灵手巧,冰雪聪明。为人儿女,恪尽孝道。

为人妻子,甘苦与共,贤惠体贴。

为人母亲,呕心沥血,育儿成器。

为人邻居,温言低语,助弱济困。

……

此后,陈行甲把妈妈的遗像一直带着,以这种方式来兑现当初“把妈妈带着”的承诺。当县委书记的时候,陈行甲把妈妈的遗像摆在办公室里。

“在妈妈的目光中工作和生活,我心里踏实些。”只要谈及妈妈,陈行甲的眼角总是湿润的。

“將来我百年归世的时候,我会跟儿子说,不要给我修建坟墓,就把我的骨灰撒到妈妈的坟上。”这是陈行甲眼里的“落叶归根”。

对陈行甲的这个想法,妻子曾明确地表示支持——“我陪你,我们一起陪妈妈吧。”

从贫困县到公益场,陈行甲的身上总是有一种年轻人的朝气与活力。他似乎天生拥有乐观主义,遭遇再大的挫折,都从来没有“丧”过。“这可能和家庭环境有关,妈妈永远是微笑着的。那时候农村生活很苦,去地里收粮食的时候她要背100多斤东西。她自己还不到100斤重,但脸上永远是乐呵呵的,很温润的那种笑容。”陈行甲说。

陈行甲笑起来,同样会给人这种感觉。他热爱生活,又悲天悯人,骨子里是一个浪漫主义者;他容易被感动,也容易感染别人;最重要的是,他既抱有理想主义,又是一位坚定的行动者。

2019年3月6日,在《我是演说家》第五季决赛舞台上,陈行甲泪洒赛场,回忆“出走半生”的起点——我的妈妈。他通过演讲告诉大家,从孩童到长大成人,母亲是如何教育、感化、影响自己的。

我出生在湖北省兴山县高桥乡下湾村,这些年我见过不少人,可是依然觉得妈妈是我这辈子见过的最美丽的女人。她的笑容,温暖得可以融化冰雪。

妈妈只念过两年书,她没有跟我讲过什么大道理,却是我人生中的第一个导师。

妈妈离开我已经很多年了,当县委书记的时候我办公室的书柜的正中间就放着妈妈的遗像。这么多年,妈妈就是为我的人生托底的那个人,让我在无数个岔路口走了自己想走的路。就在这个办公室里,我拒绝过一大摞一大摞的钱,拒绝过名牌手表、还有金条,我是怎么做到的呢?除了党的教育,法律的威慑还有就是妈妈的人生信条已经深入骨髓地影响了我,那就是做人要干干净净。妈妈常说:“爱干净,穷不久。”

记得小时候,我们住的土坯屋很破旧,但是屋里屋外总是扫得干干净净,在那间不知住了多少辈人的黑黢黢的灶屋里,妈妈总是把不同的饭菜和佐料用不同的土碗分别整整齐齐地摆放着。那个灶口,柴禾烟气氤氲着的味道,在我出走半生之后仍然记忆犹新。

我家的院坝,永远是村里最干净的,所以过路的挑脚夫都愿意在我家门口歇脚,讨水喝。

小时候我有点儿淘气,曾有一次在外面玩弄了一身的灰回来,刚到门口妈妈就把我叫住了:“你就站在那里,不许进来!”我当时很恐慌不知道犯了什么错误,妈妈说:“我有没有跟你说过要爱干净!”我看了一眼身上有好几个补丁的衣服,说:“反正是补丁衣服,能有什么关系呢?”妈妈当时非常生气地说:“甲儿,你听好了,哪怕是补丁衣服,我们也要穿得干干净净!”

大学毕业回到山里,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到燃化局去做安全员。上班的头一天,妈妈做了一桌子菜,在饭桌上妈妈对我说:“行甲,现在你是个工作同志了,以后一个是要勤快、二个是要干净!”这句话伴随了我的整个行政生涯。我在巴东的时候,把巴东精神确定为四个字:干净、自强。我走了3个年头了,这四个字依然挂在巴东县政府的大楼上。

妈妈给我上的人生第二课是悲悯。

小时候村子里有潘伯伯、王伯娘这样一家。他们有7个孩子,村子里的人都很不待见这一家。潘伯伯总是佝偻着腰、拿着烟袋,走到哪儿咳到哪儿、吐到哪儿,王伯娘似乎永远没梳过头,总是蓬头垢面。

他们经常会到我们家来借盐吃,我很少看到他们还过,大概因为面子的缘故,他们时常换不同的孩子来借,但是我妈妈从来没有让他们空手回去过,少不更事的我曾经问过妈妈:“他们总说借,总不还,为什么还要给他们借呢?”当时妈妈非常生气,拉下脸呵斥我:“人不到活不下去的地步,怎么会借盐吃?如果我们不借,他们就没地方借了!以后不许你说这种话!”

还有一次深夜,王伯娘又跑到我们家来哭诉,说他们家三女儿有人上门提亲了,可是没有一件穿得出去的衣服,那天晚上我亲眼看见妈妈把她出嫁的时候穿的一件白色带暗红格子的“的确良”衣服送给了王伯娘家三女儿。

现在回想起来,妈妈虽然也穷,但是她就像那个村里的菩萨,用她不大的力量小心翼翼地呵护着那些比她更弱的人活着的尊严。

妈妈的言传身教刻在我的血液里,无论是当书记还是做公益,我始终像妈妈一样对待弱者。

我去巴东的时候,巴东县有将近500名艾滋病患者,其中有一个很特别的村,一个村就是35名,他们基本不与外界联系,成了孤村。我安排镇政府杀了一头猪,我亲自到这个村里请所有的艾滋病患者一起吃饭,我们互相夹菜、一起喝酒,那天所有在场的人都哭了。那是很久以来他们第一次被当作正常人来看待,我就是想通过这个告诉大家,这些人已经够苦了,他们不应该被歧视!

我后来做了公益,每当我走进儿童血液科的病房,那些光着头、戴着口罩,蜷缩在病床上的孩子,还有守在病床旁边面容枯槁的爸爸妈妈,他们的眼神总让我想起童年潘伯伯一家的目光。一个人的力量不可能改变这个世界,但是我也希望我能够像妈妈一样,用我不大的力量来帮这些人活得容易一点儿。

妈妈走后很多年我都难以释怀,到现在我终于明白了,只要我像妈妈那样干净、善良地活着,我还在,我的妈妈就还在呀!

如果说,我的妈妈像一根火柴,她发出的微光照亮过那个山村,我愿意做一根蜡烛,燃烧自己去照亮那些弱势者前行的路程!

妻子:“行甲,我不指望你飞黄腾达,但是你一定要活着回来”

除了母亲,在陈行甲身后,还有一股力量,这股力量来自于他的妻子。

大学时期的陈行甲从来没有期待过爱情,因为身边多的是城市里的孩子,而他只是一个来自于穷乡僻壤的孩子。但令他没想到的是,一个在城市长大的女孩给他写了一封信,后来这个女孩成为了他的妻子。在他们生活的20余年里,妻子一直都是他最坚强的后盾,是他前进道路上无比重要的一个人。

2019年3月6日,在《我是演说家》第五季决赛舞台上,陈行甲向默默奉献的妻子表示了致敬。

我想借这个机会致敬一个人。

我的人生上半场起起落落、纷纷扰扰,这个人一直在我身边陪着我,支持我的每一个决定。

我是从农村考上大学的,是那种通过苦读书侥幸踩过“独木桥”的山里人,在大学里一直很自卑。在大四那年有一个城里来的、学习成绩很好又长得很好看的女生,给我递了一张纸条,上面是一首诗:有一种缘分使人渴望,有一种理解不可企及,有一种思念天长地久,有一种感觉无法说出!

那天晚上,我人生中第一次失眠了。第二天一大早我跑到图书馆去给她写第一封信,一边写,手一边颤抖。这个女孩后来成了我的爱人。

其实我跟我爱人当初的爱情一波三折,大学毕业的时候她作為优秀毕业生被分配到了广东,而我回到了山里。在一周一封的鸿雁传书持续了一年之后,我渐渐对这段感情绝望了,提出了分手;又是一年多之后,一个到广东见过她的同学告诉我,看见她很憔悴,像是刚生过病的样子。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心痛得一阵紧缩,当天晚上我又提笔给她写信,可是她已经换了单位,我的这封平信就辗转了两个多月,最后还是转到了她手上。于是我们重新开始了。

那是1995年4月,我在办公室的座机接到了她从广东打来的电话:“行甲,我到你那里来,你等我!”我不知道她是怎么做出这么重要的一个决定的,总之后来她辞去了广东的工作,调到了我那个山区小镇上,我们在那个小镇上结婚了。当时她在广东的工资是我的10倍,她是在大城市长大的,从来没见过那么大的山。直到决定嫁给我,她才第一次到我老家,穿过了半个中国,坐完火车还要坐6个小时行驶在山路上的汽车,晕车的她后来苦胆水都吐出来了。这些年我们也有过争吵,但是她从来没有说过哪怕半句“我为你牺牲了这么多”之类的话。

我后来做了县委书记,在我指挥的那场反腐战斗最难的时刻,在我爱人接到第二次威胁电话的时候,她晚上给我打电话:“行甲,你一定要保重!我不指望你飞黄腾达,但是你一定要活着回来,不要担心我和儿子,我们会好好的,我们为你骄傲!”

后来,我决定辞职从事公益,我爱人是第一个站出来坚定地支持我的人。我们曾经讨论过我辞职是裸辞,有可能比较长的时间没有工资收入了,我爱人当时笑着大手一挥:“没事!我养你!反正你不抽烟、不喝酒,好养!”

我记得前年春节的时候,我们俩一边看电视一边包饺子,我提议我们总结一下过去的一年,我爱人顿了好一会儿,才说:“我这过去的20年,都只做了一件事——就是爱你!”

讲到这儿我必须要结束了,我能够想象到如果我的爱人在电视机前看到这些,她一定会说:“快别说了,牙齿都酸掉了!”

今天这篇演讲,我想致敬我的爱人,也致敬天下所有的妻子!每一个妻子都是从一个青涩的少女,经过岁月和爱的洗涤,变成无所畏惧的勇士。妻子两个字里面包含着你们的青春,你们的付出和你们的义无反顾,谢谢你们在背后给我们力量,才让我们能够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致敬两个字,你们值得!

有人说,陈行甲身上有一种“孤勇”的特质。他反倒不太喜欢这个评价,因为觉得自己并不孤单。“如果准确地表达,可能是有一点儿理想主义吧。”到底什么是理想主义呢?陈行甲在从政时跟年轻干部讨论过这个问题。他的看法是:“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无论风霜雨雪。”

当年提辞职的时候,陈行甲曾两次给省委书记写长信。后来在将近3个小时的谈话中,省委书记感慨颇多,他对陈行甲说:“你身上有一点儿难得的理想主义,我们这个社会需要一些真正的理想主义者。”

尽管两次受到挽留,陈行甲依然选择“裸辞”。至于原因,他觉得很难回答,“就是到了那个阶段,很顺其自然的”。他不仅仅在考虑个人,还有巴东县的发展。现在回想起来,陈行甲觉得不后悔,“我没有辜负当年党中央表彰我的这份荣誉”。

陈行甲最喜欢的一句话是:社会并不完美,看清依然热爱,知难仍然行动。

记者曾问他:“你所谓的‘成功人生’的衡量标准是什么?如果给人生打分,能打多少?”

陈行甲答道:“我给我的人生打90分,在工作上,基本没有遗憾。哪怕让我重过一次,我不能做得更好,我只能做成那样,我已经尽了我的全力。我指的‘成功’,是这个成功,而不是我得到的荣誉。就是问心无愧这四个字。”

(责编/林佳 来源/《陈行甲,裸辞两年依然不“丧”》,祖一飞/文,《环球人物》2019年第1期;《“网红书记”陈行甲夺冠<我是演说家>》:往前走,别回头》,邱二毛/文,《方圆》2019第3期;《你好,我的下半场》,陈行甲/文,《财经》2017年第5期;《陈行甲辞官1年后:我做公益最大的资本是败得起》,李一凡/文,《北京日报》2018年1月3日)

猜你喜欢

巴东县委书记妈妈
晒晒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拟推荐对象
鸟妈妈
我的妈妈是个宝
不会看钟的妈妈
往事
让“优秀县委书记”有位更有为
撒尔嗬与梯玛文化的关系探究
妈妈去哪儿了
近期我省千部任免情况
巴东亮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