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环境对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影响与对策

2019-09-10占海文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9年22期
关键词:高校教育思政教育互联网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逐渐走进千家万户,渗透到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对人们的工作学习娱乐都产生了不容忽视的重要推进作用。互联网的大范围普及不仅拓展了人们的知识视野,消除了人与人之间的隔膜,拉近同伴间的距离,而且还为人们提供了一条更便捷、更迅速的改变认知方式的途径,在艺术、教育、文化等方面产生独特的影响。而“互联网+”崭新形态的形成,给当代社会的经济、政治以及文化发展都注入了全新的活力。作为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高校面对互联网时代进步所带来的信息的复杂化、思想的多元化冲击,需要时刻注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与政治引导,只有做到这样,才能帮助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本文拟基于互联网时代的高校政治思想教育问题,针对管理工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相应意见建议,以达到更好地开展高校政治思想的管理教育工作,为国家输送和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思政教育;互联网;高校教育

【基金项目】安徽省2017年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网络工程核心课程教学团队”(项目编号:2017jxtd131)

根据2018年6月相关部门所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到2018年6月30日,我国的互联网用户规模已经达到8.02亿,互联网覆盖人群普及率达57.7%,利用手机使用互联网的人群规模达到7.88亿,手机网民比例已占全部人群的98.3%。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在给高校思政管理教育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全新的巨大挑战。

1. “互联网+”时代给高校思想政治管理教育工作带来的深远影响

自互联网被创造的那一刻开始,人們便发觉其基本特征就是万物皆相关,万物之间的共享性、交互性都经由互联网被创造出来。在如此万物交互共通的条件之下,各个领域均能通过互联网达成共同联系,各个领域彼此互通结合,尊重人性、平等自由、文化融合、价值多元。

1.1 “互联网+”时代给高校思想政治管理教育工作带来的积极影响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仅推进了高校思政管理教育方式的改革,改良了学生的思想引导方法。在方法上,脱离了课堂模式的局限,重点培养对学生本身认知的,利用互联网加深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互动,拉近以往师生的距离,促进了师生彼此之间的互相了解。与此同时,“互联网+”也打破了空间上的限制,大大方便了思想政治管理教育活动的开展,不需要把人员场地都集中在一起,而是可以在线上随时交流沟通,互相分享活动思想各色见闻,使活动形式变得更加丰富多样,交流沟通更加方便快捷。

1.2 “互联网+”时代给高校思想政治管理教育工作带来的消极影响

基于中国网民的人群分布调查结果显示,高校学生是基数最大的网民群体,然而大学生又太过年轻,涉世未深却往往好奇心深重,面对着互联网时代冲击下的如潮水般翻涌而来的爆炸式信息,极易听信网络上的一些虚假内容唬人信息。与此同时,大学生的自律自控能力差,缺乏对于是非曲直的基本的判断能力。高校生群体中沉迷低俗文化,痴迷电子游戏,浏览违规网站,传播不良信息的大有人在。大学生群体还没踏入社会,思想过于单纯,容易相信别人,更容易受到互联网不良信息的诱惑引导。这也正是进入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管理教育所必须面对的一大艰难挑战。

1.3 “互联网+”时代给高校老师的思想政治管理教育工作带来的影响

“互联网+”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距离,实现了零成本的交往模式,极大地增强了社会人群交往的互动多样性。处于这样一个人与人之间沟通方式高速发展的时代,高校传统的单一缓慢的教学形式受到了巨大的挑战。在以往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主要工作都是由校学工部牵头,各学院的辅导员老师作为责任人,思政教师作为宣传教育者,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基本是集中在课上的单向疏导。而课下的思政教育,主要依靠辅导员分发宣传书籍,与学生日常的谈话等方式,这种平淡的教育模式并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思想政治相关知识。由此可见,老套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然不能满足“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并不单纯地依赖课堂,不仅要从传统式课堂中获取相应的理论知识,更要跟随教师的言传身教,时刻把正确积极的思想政治观念放在心中。

2. “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管理教育工作现存的问题

“互联网+”时代的猝然来临,给社会带来的不仅仅是便利快捷,同时一并带来了许许多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如何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革新,如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影响,这是当今时代所有高校都应该思考的重要问题。

2.1 教育观念老旧滞后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高校思想政治管理教育工作者对于学生的思想理念动态的掌握愈发困难,外加上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许多高等院校虽然都正式成立了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但这个官方组织机构的设立往往是模式化、形式化的,严重与实际脱节,缺乏正确的理论观念指导,连万分之一的作用都没有发挥出来。与此同时,也存在着大多数的高校思想政治管理教育工作者教学观念老套落后,把握不了时代发展局势,依旧采用传统老旧的教育模式,对大学生进行的思政观念教育管理与时代发展背道而驰,没有摆正自己为学生服务的心态。作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管理教育的工作者,应当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转变传统的工作理念,以一个鞠躬尽瘁的服务者的态度来进行高校思想政治管理教育工作。

2.2 工作规划缺乏推陈出新

在高校的思想政治管理教育工作开展过程当中,更多时候采用的是与学生一对一当面沟通交流的方式,老师通过以自身为例来阐述道理,通过自己的人生经验来为学生指明方向,这种教育管理模式确实存在一定的优点,针对性强,能够直接深入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但在某种程度上,也总是会受到教育时间和教育地点的制约,不仅如此,老师在每次教育活动开展之前,都要进行完备的提前准备。这种准备行为,在特定的时间条件和特定的氛围驱使下,会形成很好的效果,但若是一旦脱离了这个时间与氛围条件,那就难以再形成类似的持续有效的良好作用。

2.3 监督力度不够

即使是在当前“互联网+”时代步步紧逼的局势下,依然有很多高校的管理层,对于思想政治管理教育的监督和评估机制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在这个急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若是高校不去建立起相对应、相配套的监督和评估机制,那就万万不能解决高校思想政治管理教育工作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与弊端,当然也无法有效及时地监督上层管理工作者的工作是否有进展,工作态度是否合格,无法督促管理工作者自己进行不断的自我规划完善,自然也就不能把传统老旧的思维观念转变过去,把思想政治管理教育工作开展得更加有声有色。

3. “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管理教育的优化方法

3.1 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教育机制

教师作为高校开展思政管理教育工作的主要负责人,若是想要与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共同进步,就应当不断加大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力度,应當及时抓住历史机遇,结合时代大局,进一步推进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更好、更强、更快地发展,从根本入手,从完善师资力量着手,要打造一支网络技术好、理论理解强、思想觉悟高、专业素质好的综合型师资人才队伍,这一任务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3.2 加强思政教育队伍的建设,注重师资的高效培养

首先,应当着力加深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程度。老师只有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有了基本了解,对学生的理想价值有了大致认知,才能在进行思想政治管理教育的工作过程中有的放矢。

其次,要进一步加强教师的思政理论知识准备学习。不同于高校专业课程里的知识性学习内容,高校的思政教育更偏向于抽象问题,是对于学生的良好价值观形成有重要促进作用的有效手段。基于此种要求,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思想观念需求,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文化水平,增强自己的理论知识学习能力,从根本上改变革新思政教育的模式方法,加强思想政治管理教育中的趣味程度,提高学生在理论学习时的积极主动性。

3.3 加强网络监督管理力度,建立高效的监督及评估机制

一直以来,高校的网络环境问题都深受社会各界的热心关注。作为国家的未来社会发展的储备力量,大学生肩负着重大的使命与责任,因而学校必须要对其所身处的网络环境加以高强度的管理和监督,必要时还要出手予以综合性整治改顿,创造建立健全积极的校园网络环境。

4. 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加快了思想政治观念交流碰撞的速度。面对着变幻复杂,暗藏危险的信息环境,高校所开展的思想政治管理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在这一不断革新的过程中,高校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在帮助学生合理利用互联网优势的同时,更要对其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以保证高校网络的纯洁性,保证学生思想政治观念的纯洁性。

参考文献:

[1]夏丽.互联网时代对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影响分析及对策探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12):23-24.

[2]吴丽君.“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陕西教育(高教),2019(07):42+61.

作者简介:占海文(1979-),男,安徽怀宁人,安徽三联学院政工师、讲师,硕士。

猜你喜欢

高校教育思政教育互联网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