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强化措施与创新机制

2019-09-10李春梅

环球市场 2019年7期
关键词:创新机制强化措施经济管理

李春梅

摘要:随着经济环境的瞬息万变和时代的进步,我国事业单位由于受传统工作机制影响较大,囿于常态,因此在很多方面的工作效率十分低下,满足不了我国现阶段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同时,事业单位的进步速度也逐渐落后于时代潮流,需要进行关注和转型。尤其是在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中,问题与挑战并存的现状以及相关制度的过时落后,都不断制约着经济管理工作的进行和发展。因此,本文主要以事业单位中经济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入手,探索强化措施与创新机制,争取为我国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不断推动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实现我国经济的下一个飞跃。

关键词: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强化措施;创新机制

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我国经济活动主体的不断增进使得事业单位必须开始重视经济管理方法的转型,近年来,经济管理质量的高低已经越来越成为制约事业单位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这个时代课题被越来越多的学者和研究人员所重视,事业单位也逐渐认识到了经济管理的重要意义,尤其是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事业单位经济管理过程中涌现出越来越多的障碍,而必须跨过这道门槛,单位经济管理水平才能够得到有效提升,从而带动起整个单位获得更为长远的发展进步。因此,事业单位必须摒弃传统过时了的管理思想和管理观念,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结合实际经验去探索解决办法以及创新机制,对所处的经济环境有一个科学化的认知,根据社会的发展强化经济管理措施,创新经济管理机制,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我国事业单位经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体制不健全

想提升事业单位经济管理质量,首先要从书面化理论开始完善,也就是要健全相关的经济管理体制,从而使得实践中有据可依,有理可循。由于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歷史较为久远,因此很多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体制中会普遍存在一个问题,也就是还囿于常规,使用着过时的经济管理制度,无法继续适应快速发展的时代进程。另外,很多事业单位甚至没有一套完善的科学经济管理制度,仅仅依据经验来进行工作,不仅不利于单位进步,还会阻碍工作效率。因此,这样的现状造成的结果就是事业单位办事效率较低,经济管理中容易出现一些漏洞以及不能够及时发现风险,滋生腐败现象。因此,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必须转变思路,对于管理制度进行足够的重视和投入,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发展。

(二)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

与企业相比,由于事业单位的特殊性,会在经济管理方面减少一些精力和重视程度。我国的事业单位属于非营利性机构,也就是并非依靠盈利来进行经营发展,所以,对于经济管理来说,单位工作人员就会较不上心,认为与自己无关,同时,管理人员也会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就会经济管理质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缺乏必要的监督。这样的背景下,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负责部门的工作就会缺乏系统化和规范性,从而造成经济管理工作落实困难、工作人员能力鱼龙混杂,造成一系列的问题和困难,很容易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长此以往也会形成恶性循环,对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造成危害。并且,经济管理对于整个事业单位的工作风气也是有影响的,从缺乏系统规范性的经济管理中,我们就可以见微知著地了解到整个单位的发展状况以及工作效率。

(三)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缺乏必要的风险意识

风险意识是事业单位长久发展的必要保障,也是降低单位损失,保证竞争力的重要基石。现阶段很多事业单位对于资金管理和使用上都出现了很多漏洞,例如资金配置失衡、资金比例不合理、盲目选择项目投资以及面子工程等。尤其是面子工程现象,更是层出不穷,很多单位的领导在环节或者上任过程中,一定要进行一个新项目的投资,颇有一种“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意味。这样的举动无疑就会造成资金的滥用,并且会因为缺乏前期评估而产生很多后续问题,造成潜在的风险。

(四)事业单位没有针对经济管理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

事业单位由于不以营利为目的,因此对于很多市场现状以及经济发展环境的理解和顺应会存在缺陷,单位领导者也缺乏必要的经济头脑和市场意识。尤其是在经济管理预警机制方面的工作还不够到位,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现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波动较大的时期,很多事业单位对于未来的经济形势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预估,资金管理工作不到位,就有可能出现资金短缺,无法正常运转的现象。另外,虽然很多事业单位已经建立起了自己的经济管理预警系统,但是由于专业化人才的缺乏,也导致这样的机制缺乏效率和作用。因此,事业单位针对经济管理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是十分重要的。

二、我国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强化措施

(一)建立健全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经济管理制度的首要着力点就在于提升单位经济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单位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来提高经济管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塑造一种学习型单位风气,并通过邀请专家进行讲座来解答管理人员在工作中遇到的难题。还要注意提升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加大其工作积极性和对单位的归属感,这可以通过组织多样化的单位活动来进行。在这个过程里就能够集思广益制定出一套完整的经济管理制度。最后,在完善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制度之后,还要加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监督体系建设,加强对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人员的监督,保证制度落在实处。

(二)加强事业单位进行经济管理的系统性和规范性

事业单位的管理层必须树立一种顺应时代发展的经济意识,加强经济管理的系统性和规范性。其中,要在具体工作中加强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工作,减少冗杂繁琐的工作程序和手段,使得经济管理工作有重点、有序进行。同时,单位内部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经济管理方案,而不能想当然地制定计划,掺杂太多个人主观经验,容易出错。最后,单位管理者要加强经济管理环节的沟通与交流,尤其是各个部门之间要形成一套系统化地科学工作流程,防止工作中相互推诿或是有的工作无人负责的现象。

(三)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人员要树立较强的风险意识

风险是制约经济管理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与企业相比,依靠国家经济资助的事业单位会在经济方面面临较少的风险,但是,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以及国际形势的严峻,事业单位面临的风险几率正在不断增加。因此,事业单位要努力完善自身的管理制度,通过合理制定预算计劃来规避风险,同时,也需要事业单位的领导者加强对自身发展风险的认识,提升经济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努力完善自身的管理制度,找到经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及时对经济管理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进行弥补,防止经济管理风险的出现。可以通过在单位内部大范围树立风险防范意识来使得经济管理部门在工作中注意风险苗头的发现,做好事前预防工作。

(四)建立健全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风险预警机制

事业单位还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以应对突如其来的风险事件。在风险来临时,如果没有一个完善的前期准备,就会导致风险造成的后果蔓延至更大的范围,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事业单位可以建立起一种多维度的监督审核环节,并使得监督部门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部门,拥有更多的自主权,通过设置相对科学的监督方法来对经济管理的风险进行评估、对风险的预警进行监督,时刻保证事业单位的经济安全性。这样做不仅有利于事业单位提前发现问题,还能够把经济管理中的缺陷弥补在经济管理风险发生之前,在经济风险发生时,也能够及时解决问题。

三、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创新机制

事业单位在经济管理工作中,要从以下两方面来进行创新的应用。

一方面来说,要加大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育工作,从提高单位准入门槛开始,在源头上加强人员素质和创新能力,以达到为单位内部注入创新活力的目的。另外也要保持老员工的创新能力学习,为其创造学习机会,发展员工创造力,争取不断完善经济管理。

另一方面,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互联网技术已经应用至千家万户。社会进入了“大数据时代”,这就为经济管理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信息化技术使得信息的收集、分类和传播变得便捷,节约了很多人力物力,事业单位进行经济管理时,也可以通过建立数据驱动决策的经济管理机制,来进行数据的分析和评估,以顺应社会发展潮流,紧跟时代热点。

四、结论

我国的事业单位正在蓬勃发展,经济管理的未来前景也十分光明,作为国家的重要力量,事业单位要在不断完善自身的发展质量的同时提升工作效率,做好经济管理工作的创新和进步。总之,我国事业单位在进行经济管理过程中,一定要建立健全相关的经济管理制度,并通过加强经济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以及完善经济管理的风险预警机制来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叶浪.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9(01):39+42.

[2]李文君.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问题及对策初探[J].财经界(学术版),2018(19):48.

[3]张峻峰.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8(18):61-62.

[4]吴夏芝.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强化措施与创新机制研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8(04):113-114.

猜你喜欢

创新机制强化措施经济管理
浅谈基层水务经济统计工作的强化措施
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创新机制研究
强化企业财务管理与成本核算措施探讨
对强化油田会计工作的几点思考
我国信访制度缺陷与创新机制研究
新常态下以创新驱动升级转型的制度建构
县级电视台法制栏目的困境与出路
新时期加强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