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金融在银行业的发展现状与建议

2019-09-10李婷婷

商讯·公司金融 2019年10期
关键词:金融建议发展

李婷婷

摘要: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伴随着愈发严重的生态污染问题。追其源头是因为企业盲目的扩大生产,只顾短期利益而忽视了其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如何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時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成为我们面对的头等难题,这时,绿色金融应运而生。银行作为重要的金融机构之一,应该发挥其特有的功能,将社会上的资源向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领域倾斜。在日常业务活动中,充分考虑潜在的环境问题,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生态环境的治理与银行的经营活动充分融合。本文通过观察近几年银行业在绿色信贷上的投入来分析绿色金融在银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金融:发展:建议

一、银行业绿色金融发展现状

(一)绿色信贷覆盖面不断扩大

近年来,维持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呼声在国际上越来越强,各国纷纷开展绿色金融。我国也在努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将绿色金融上升为国家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发展绿色金融,推进绿色发展”。各大商业银行在人民银行的引导下努力践行“绿色金融”,调整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可循环经济的支持力度,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国家方针。由于金融类的数据很难细化且披露也不完全,如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碳金融等详细数据在获取上存在一些难度,所以本文主要选取了绿色信贷余额作为银行业绿色金融的代表数据。

上图披露的是国内21家主要银行的绿色信贷余额,虽然不是整个银行业的总数据,但也可以代表90%的银行市场。从上表可以看出,绿色信贷余额在逐年增长,虽然增长率有较大波动,但整体呈上行的趋势,说明银行业在积极响应国家绿色发展、节能减排的号召,在给企业贷款时有审慎考虑企业是否为环境友好型企业,严格遵循绿色授信原则。绿色信贷余额从2013年的51983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85394亿元,五年问增长了39.13%,,占各项余额贷款的8.836%。除了绿色信贷余额的不断增长,各大银行业金融机构也在绿色信贷产品上不断寻求创新与合作。一方面在新能源管理和排放权交易等新兴领域进行信贷产品的创新,例如节能贷款、排污权抵押融资等:另一方面积极与国际问的金融机构进行合作,学习更成熟先进的绿色金融理念。

总的来说,近些年,绿色信贷在银行业开展得有声有色,各大商业银行都在积极贯彻国家的绿色发展方针,不复以往粗放式的放贷模式。将重心慢慢向绿色经济领域倾斜。

(二)生态环境逐步优化

在国家大力提倡发展绿色金融的大背景下,银行业将绿色考虑到日常业务的方方面面,将绿色与债券、保险相结合,推出绿色债券和绿色保险,积极推进国家的经济转型,调整国家的生产结构。银行业希望通过对绿色金融发展模式的不断创新,让其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使生态环境逐步优化。下图是由21家银行披露的从2013年到2017年6月,通过绿色信贷的发展,每年可以实现的节能减排量。

上图选取了三个污染指标和两个节能指标的数据,编制成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五个指标每年的波动幅度都不一致,但都是呈现上升趋势,说明在绿色信贷规模逐年扩大的基础上,市场节能减排的力度也逐渐增强。标准煤在2017年预计每年可以节约2.2亿吨,最令人关注的水资源,在2017年预计每年可以节约7.15亿吨。而空气中的化学成分,二氧化碳预汁每年可以减排5亿吨,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分别可以减排464.5万吨和313.1万吨,这些对于绿色可持续发展来说都是不容忽视的成果。

(三)市场资源愈发倾向于绿色化

绿色金融这项决策在银行业广泛实施,能够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引导社会资金的流向,进而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完成转型。银行业秉持绿色金融的发展理念,通过绿色信贷等措施,将资金集聚到节能环保、新能源和高科技等新兴领域。而对于传统的产能过剩行业以及有着高污染危害的企业,要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加强授信管理,不再粗放的投入贷款。通过这些措施,可以使“两高一剩”行业实现转型升级,也可以使相关企业明确其社会责任,而不是盲目赚钱,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由国家买单。在绿色金融的大力推进下,会自发吸引更多的“绿色产业”,这些产业也将实现由点到面的经济效益,有助于将市场上的劳动力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移,整个社会资源也愈发倾向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产业。

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建立健全绿色金融理念

虽然管理机构在大力宣扬绿色金融,但是绿色金融的开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且经济效益也来的比较迟缓,所以市场上开展绿色金融的多为金融机构和企业。而从事绿色金融业务更多考虑的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市场上的很多企业内在上没有对思想观念进行同步的更新,外在上又缺乏实施绿色金融的经济动力。因此他们只迫求眼前的既得利益,对于自身造成的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则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这是企业没有承担起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而银行作为最大的金融机构之一,其本质依旧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绿色金融与环境污染完全相反,它是一个有着很强的正外部效应的事件,且与银行开展的传统业务相比,它的市场风险更大。换言之,银行开展的绿色金融业务毫无疑问是造福于后世子孙的,为生态带来长足的发展,但开展业务所面临的风险与损失则要银行完全自行承担,这样特殊的使命感就让很多银行望而却步。抑或是另一种,在一开始,会有银行实行绿色发展战略,这样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和社会地位,而当市场上越来越多的银行实施绿色金融战略时,品牌效应不再显现,银行也丧失了实行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二)绿色金融的基础设施依旧落后

一是管理机构配套措施缺位。绿色金融作为一个很强的正外部效应的事件,本身的风险就要高于其短期收益,市场缺乏从事该项事业的内在动力。因此管理机构应该承担起主要的推广责任,管理机构可以将用于开展绿色金融的财政资金交给专业的金融机构来打理,也可以交给政策性银行来经营。除此之外,银行业在进行绿色信贷服务时面临的风险,管理机构并没有出台相应的风险补偿机制,对于从事高新技术、绿色环保的产业缺乏税收减免的财政政策。

二是环评机构与信贷投放问缺乏互联互通。虽然银行与环保部门之问有信息共享机制,但信息依旧存在滞后性,还有很多企业的环保设备只是为了应付环保部门的检查,检查结束后就弃之不用,这都增大了银行投放绿色信贷的风险,也加大了银行对于信贷管理的难度。

三是缺乏有效力的法律依据。国内推行绿色金融发展战略时问尚短,市场发展不够成熟,虽然出台了一些绿色金融相关的政策和条例,但并没有一部具体专项的法律条文,在法律上缺乏约束力。这使得绿色金融的开展难以高效快速地开展。

(三)后期服务不到位

一是缺乏专业的人才。绿色金融不同于传统金融业务,其涉及的行业较为广泛,在进行绿色项目时不仅要有着金融知识还要有相关的环境和节能环保知识,对人才的要求较高,而我国目前缺乏这样多元全面化人才。因此在开展绿色金融服务时,我们在人员配备上要逊色于发达国家。

二是产品种类单一。现在绿色金融在银行业的主要表现就是绿色信贷,但绿色信贷的产品也比较单一,缺乏创新。而绿色债券、绿色保险和碳交易市场都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创新能力低迷,这严重限制了绿色金融在市场上的后续发展。

三、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的建议

(一)全面建設推广绿色金融理念

虽然绿色金融已经上升到战略发展角度,但很多金融机构更多只考虑到绿色金融未来发展的前景,并没有从业务角度上系统全面的认识绿色金融。这导致绿色金融在业务开展上受阻,这不利于绿色金融在市场上的推广。很多银行在开展绿色金融业务时,更多是注重短期的市场声誉,缺乏内在驱动机制,应该在思想上升华对绿色金融的理解。不要因为短期的利益而忽视了绿色金融所能带来的长足发展,要勇于从利润导向型向社会责任与利润并重的发展模式上转变。

(二)加强绿色金融的基础设施建设

银行业在开展绿色信贷所面临的风险,要出台相应的风险补偿机制或者风险评价管理体系。在对客户授信前要严格审查客户从事的业务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将环保因素作为授信的前提,如果企业在环保上做得不到位,银行可以终止授信业务。对客户授信时,可以根据客户从事的不同业务划分环境与社会风险,以此来实施差异化的管理。

环境评估机构要加强对企业的评估频率和要求,对于不合规的企业要及时告知银行,减少绿色信贷投放的风险。除此之外,要增加绿色金融相关的法律条款或者规章制度,系统的监督企业规避,化解环境和社会风险。

(三)从传统单一的信贷投放向绿色金融综合服务转变

绿色金融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主要集中在绿色信贷方面,在市场上的业务开展还趋于单一。一方面,银行可以从传统的信贷业务人手,进行创新。在已有的产品的期限、利率和额度等基础上,进行调整,使其更能满足市场对绿色金融发展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将单一的客户向绿色供应链上下游发展,让客户对绿色金融的参与不仅仅局限于高新技术产业。银行可以利用早期在汽车和军工制造业上积累的客户资源,帮助其实现产业升级。对于新能源汽车,可以降低授信门槛,加大授信额度;对于零部件供应商,也提供相应的绿色金融发展支持,在传统供应链上实现绿色金融全覆盖。

除了在绿色信贷方面的发展,也要拓宽银行从事绿色金融的业务渠道。注重绿色债券产品的发行,这样有助于为绿色产业的发展积累低成本、高质量的资金,为国家推行绿色金融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四)为绿色金融培养专业化人才

现阶段银行业从事绿色信贷业务工作人员多是从传统信贷业务转岗过来的,虽然在信贷业务上经验丰富,但对于绿色金融发展战略认识不够,且在绿色信贷业务的开展与管理上缺乏经验。绿色信贷的风险与环境评估紧密相关,以传统的信贷团队来评估业务风险是不够全面的。

随着绿色金融的深入发展,培养专业化的绿色金融方面的人才迫在眉睫。一方面,银行可以求助于社会力量,在业务的开展上聘请相关专业的教授来评估业务的可行性,对业务的发展提供战略性意见,也可以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为银行的金融团队提供咨询帮助。另一方面,银行内部也要培养选拔多元型人才。在已有的金融、会计等岗位上,选拔化工、能源和环保等领域的人才来充盈银行现有的金融团队。银行也要定期给职员进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培训,使业务人员可以从战略角度理解认识绿色金融。

参考文献:

[1]高璐.引入绿色金融对商业银行发展的影响研究——以兴业银行为例[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8.

[2]郑文灏.地方绿色金融发展路径研究——以江苏省为例『D].南京:南京审计大学,2018.

[3]杜慧荣.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业务对其利润的影响——基于16家上市商业银行数据分析[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8年.

[4]崔雅欣.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绿色金融[J].金融视线.2019.04.034.

[5]任佳丽.我国区域绿色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8.

[6]王涛.ZX银行山西分行绿色金融发展战略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8.

[7] 2013年至2017年6月国内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数据『J].政策研究局,2018.

【8]曾刚,万志宏.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实践[M],经济管理出版社,2016版.

猜你喜欢

金融建议发展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三代人的建议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
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