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微课的实用策略

2019-09-10徐光明孔菊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10期
关键词:小学低段微课应用

徐光明 孔菊

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和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微课已逐渐成为一项重要教学手段。为巩固和提升微课教学的运用成果,我校组织开展了市级课题“微课在小学数学低段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研究”研究,积极探索数学学科教材与微课的融合应用。本文根据课堂研究成果,通过数学案例分析,重点阐述微课在知识点适用、设计制作、应用方式、应用效果等内容。

关键词:微课 小学低段 教学 应用

引言

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力较差、请假缺课相对较多,同时数学是思维性和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小学低段数学教学是整个小学教学中的一大难点教学内容,长期以来受到学校和家长的重视。微课是指基于教学目标,针对一个知识点,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讲解的一段音频或视频,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微课融入小学低段教学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并有效提升课外时间的自学效果,对整体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作用明显。

一、适用微课的知识点选取

微课融入教学主要目的在于解决常规教学中难以解决的重难点,并不是所有课程或知识点都需要用微课来教学,因此,对小学低段数学教学教材中需要应用微课的内容或知识点进行全面梳理十分必要。确定需要应用微课辅助教学的知识点,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考虑。

1.课前分析常规教学效果。充分分析整体学情,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全面梳理课程中的重难点,认真分析和预判常规教学效果。如果知识点难度不大,常规教学效果能够满足实际教学需要,就无需应用微课辅助。当常规教学达不到预期效果时,则要考虑是否需要微课。如竖式计算知识点,完全可以由教师课堂讲解,而角的大小比较知识点,常规教学效果不理想,就可以利用微课呈现。

2.课中注意收集教学难点。课前预判之后,课中我们也要注意常规教学的实际效果,特别是对于概念讲解、典型例题讲解和知识点总结等内容,当发现某个知识点较多,学生难以理解时,要注意收集整理,课后针对性地制作微课,作为课后复习,帮助理解知识点。如探究角的大小、认识周长等。

我校课题组梳理出了小学低段(一至三年级)数学课程中适合微课应用的知识点,其中三年级下册的如下表:

二、微课的制作方法

1.微课组成

一份完整的微课作品应包含三部分:微设计、微视频和进阶练习。微设计是指微课的教学设计,一般包括导入、新授、练习和总结四部分。微视频是把微设计的思路利用PPT软件功能或拍摄等方式录制下来,供学生观看学习。进阶练习是指一个微课对应两套练习:基础性练习和提高性练习,用于检测和反馈学生学习效果。

2.制作方法

通常微课的制作需要PPT设计、课程设计、课程素材整理和视频后期编辑。结合实际情况,我校微课的制作主要采取以下几种简单易行的操作方法:

(1)PPT录屏。利用PPT2010自带的“保存并发送”,创建视频格式输出。

(2)PPT+Camtasia Studio(喀秋莎)。备好麦克风,打开PPT,利用喀秋莎录屏,并后期剪辑输出。

(3)手机拍摄+会声会影。拍摄好视频画面,利用会声会影软件编辑制作。

(4)PPT+录播教室。利用录播教室大洋软件的手动录制,选取合适的画面,直接录制而成。该方式画面、声音清晰,操作简单,效果较好。

三、微课的应用方式

微课的选题及内容直接决定了微课的应用类型。通常,微课主要有常规应用和翻转课堂应用两种。

1.常规应用类型

(1)课前预习类

在课程难度较大或需要提前了解背景知识时,我们可以制作预习类微课。如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时,我们制作了预习类微课《角的制作》,引导学生和家长自己动手制作活动角,在过程中感受角的概念和特征等,这样更容易在课堂教学时引发学生共鸣。

(2)新课导入类

小学低段学生由于年幼好动,刚上课时容易注意力不集中,需要在课始有一个精彩的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升教学效果。如学习“认识人民币”时,利用微课让学生初步认识圆角分,再适当延伸介绍几套不同的人民币,可以立刻抓住学生注意力帮助深入学习。

(3)知识理解类

这类微课比较常见,应用较广。如学习“千克与克”“千米与吨”时,知识的理解可设在对这些概念的认识、单位转换和运用等处。由于低段学生的活泼好动,课堂吸收慢、生病请假多等情况发生,都可以根据这些需求制作相应的短小的微课来服务这些同学,及时补缺补差,满足个性化学习。同时,也可作为课外知识,激发学习自主学习热情。

(4)练习巩固类

练习类微课的运用要根据课堂学生掌握的情况来定,可以是一课或一章的练习巩固,满足学生个性化的练习。如在学习“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时,可设计微课《深入认识周长》,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周长是围绕物体一周的长度”,“周长是封闭图形四周的长度”,甚至是“一边靠墙”时的特殊周长。

(5)小结拓展类

在一类相似的知识点学习之后,我们可把前后知识串起总结,归纳比较、深度学习。如在“混合运算”单元中,我们可以先引导学生认识“乘加、乘减”运算顺序,然后认识“除加、除减”运算顺序,最后认识小括号的优先计算;在单元结束时,出示“混合运算优先级”的小结微课,引导学生总结混合运算顺序,攻克易错点。这样下来,类似60-30÷5的错误率就大大降低,提高了低段学生的自我纠错能力。

(6)复习巩固类

在苏教版教材中,课后复习大多采用做练习的方式,枯燥乏味,学生兴趣不高,教学效率不高。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单元中,多数学生往往在审题时把握不住题意到底是和面积有关,还是和周长有关,制作一个针对面积和周长的复习类微课,很有必要。

2.微课在翻转课堂的应用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探究能力、交流辨析能力以及观察发现能力,微课还可以应用于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我校正在积极尝试新模式:前一日课后教师利用班级群发布微课和自学任务单,家长提供学生自学微课环境,学生观看微课并完成自学任务单。第二天师生在课堂上共同交流,针对重难点答疑解惑,最后再课堂练习拓展提升或总结规律。这种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并极大体现了学生主体性。

四、微课应用的实际效果

从课题组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微课应用的实际效果看,虽然还有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改进,如微课在质量上还不够短小精悍、在知识点选取还不够准确、在练习设计还不够有效,但总体来看,微课融入小学低段数学教学起到了非常明显的促进效果。從学生角度看,学生更容易被老师的各种趣味教学所吸引,课堂效率高,学生自学能力得到培养。从教师角度看,老师课堂教学显得更加轻松,课堂基本上还给了学生,问题的发现、解决、总结主要都由学生完成,老师从旁指引,讲解相对较少。从区域教研之路看,对微课、对翻转课堂的教学研究,既为学生能力的提升提供可能方向,又为教师能力的提升动力,值得我们继续钻研思考。如果能长期坚持应用,可收到较好效果。

参考文献:

[1]赵国忠.微课:课堂新革命[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

[2] 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责任编辑:黄大灿

猜你喜欢

小学低段微课应用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试论体育教学中语言的巧妙运用
敢“问”路在何方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