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初中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2019-09-10方艳青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10期
关键词:解题能力提高初中数学

方艳青

摘要:初中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学好数学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尤为重要,而数学学得好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学生的解题能力强。如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减少非智力因素失分,是我们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特别关注并力争解决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初中数学 解题能力 提高

笔者在多年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解题能力较弱,在考试过程中非智力性因素失分较多,明明会做的题却在考试中因审题不严等原因丢分,导致考试成绩不太理想。这个问题也引起了我的关注和重视,并且在后来的教学中试图解决。经过多年教学探索和经验的积累,我认为在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减少非智力因素失分,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提高学生仔细审题的能力

审,意思即为仔细思考、反复分析推究。“审题仔细”就是抓住数学题目中的关键词,分析题中的内在信息,反复分析推究其含义。解题好比一场战役,而审题就像战前的敌情分析,只有充分地了解敌情,制订合理的作战计划,才能取得胜利,因此在数学做题过程中,审清题意是最为关键的一环。如果题意没有审清就去作答,要么解答不出来,要么就是解题半途中再回来读题,以至于耽误时间。

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审题能力,教师首先要说明审题的重要性,教会学生一些审题的技巧。建议教师要求学生采用两遍读题的方法来审题。第一遍要慢读题,要一字一句地读,遇到关键词句要做标记,题中条件一个一个增加时,要仔细理解各个条件的含义,更要在头脑中把这些含义信息快速加以整合,形成新的条件结论。第二遍要精读题,在第一遍读题后,若发现后面问题还是无法解决时,要再次审题,看看哪些条件没有用到,哪些数据被忽略,哪些隐含信息还没有发掘出来,关键的条件有没有理解到位。这两步审题也就是让学生把题目审明白、审完整、审透彻,清楚题目中的表面信息有哪些,隐性信息有哪些,整合后的信息又是什么,理清与哪些知识有何种关联,辨清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在讲解例题时,教师要强化学生仔细审题的意识,每读一句,稍作分析,再读一句,便提问学生,问他们联想到什么,有何结论产生,有何图形生成,又有什么重要发现……这样,当读到题目最后的问题时,绝大部分学生头脑中都已经有了解决题目的思路。

二、培养学生规范答题的习惯

问题的解答过程是学生逻辑思维的书面化展示。规范答题是学生必备的一项技能,也是对他们平时学习的一项基本要求。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培养他们规范作答的良好习惯,尽量减少在答题过程中因不规范作答而造成非智力失分的现象。

现在的数学试卷阅卷采用上机阅卷的形式,对解答的规范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在多年教学中发现,学生答题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答题过程不完整,过于简略;②学科语言不规范;③超出答题指定的范围;④没有用规定的笔答题等。

该如何去锻炼学生解题的规范性呢?第一,在课堂上示范。教师在例题讲解时,必须把完整过程从头到尾清晰地书写出来,最好模仿考试过程中的评分标准,按步骤给出得分点,这样做一是供学生模仿,二是引起学生重视。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板演,然后老师当堂批改,指出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第二,在作业中落实。教师要细心批阅学生的课外练习,发现学生答题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并及时讲解,要求学生及时订正并反思、总结,让学生在反思中进步,在总结中积累经验。第三,在考试中检查。教师在评卷时参考中考的评分标准,做到有据可依,有理可鉴,答题不规范就扣分,以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

三、帮助学生克服恐惧难题的心理

人们遇到重大事情或关键时刻都不免紧张焦虑,这是人的本能反应,适度的紧张有利于激发人的应急能力,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智慧,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急中生智。但过度的紧张焦虑又会让人思维近乎停滞,水平和能力得不到正常发挥。有些学生遇到难题头脑就一片空白,不知所措,无从下手,更找不出题目中给出的隐性条件,找不到合理的解题思路。为了减少非智力因素失分,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老师就要帮助学生克服对难题的恐惧。首先,老师要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告诉学生考试的流程和试题的难易题比例,让学生考前做到心里有底。其次,教师要让学生学会适当降低期望值,不要制定过高的目标。另外,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训练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和技巧,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问题,使学生在考试紧张的氛围中一种思路被堵时,可以尝试利用另一思路解题,不至于无从下手。

四、夯实学生的“三基”

这里所说的“三基”,是指有助于提高解题能力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题型。提高学生解题能力最根本的方式是夯实学生的“三基”。

第一,教师要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本中的定义公式公理、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教师在讲授概念、定理、公理时,也要重点指出学生的易错点,如讲解平行线的定义时,一定要强调是在同一平面上这个关键点。定义、公式、公理是学生解题的理论依据,是学生结合题目已知条件理清思路、找到解题方法的突破口。

第二,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教会学生解题的基本方法。题目可以千变万化,但掌握基本方法是以不变应万变的良策。如解选择题的验证法、特殊值法、图解法,主观题中的因式分解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等。这些基本解题方法掌握后,学生不仅能快速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还能有效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第三,教师要加强对基本题型的训练。纸上谈兵是学习数学的大忌,光有基础知识、基本方法而不勤加练习,也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基本题型的讲解,除了讲好课本的例题、习题外,在备课过程中还要注意多找一些课本以外的常考基本题型,对其进行讲解或供学生练习。

初中生数学解题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要求学生要持之以恒地進行训练,也需要老师不断地优化教学方式,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多方面齐头并进。我相信,只要广大教师肯发挥聪明才智,定能找到更多更优的方式,使学生减少非智力因素失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责任编辑:黄大灿

猜你喜欢

解题能力提高初中数学
浅谈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中解题能力的培养
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策略研究
让作文互评提高能力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