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生青春期的性教育

2019-09-10杨瑞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10期
关键词:性教育青春期家庭

杨瑞

摘要:青春期是小学生生长发育的重要发展时期,是由儿童发展到成年人的过渡时期,小学生尤其是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在这一时期会在生理和心理上产生较大变化。开展小学生的青春期性教育是基于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培养学生性安全意识,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性价值观,最终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小学生 青春期 性教育 学校 家庭

性教育是教育领域的一块短板,尤其是小学生的性教育。对于已进入青春期的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来说,性教育迫在眉睫。从教育实践来说,由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儿童生理发育普遍提前,在信息传递多元化的时代,小学生青春期的性教育亟待开展,以培养学生性安全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性价值观。

一、青春期与青春期的小学生

青春期又叫青春发育期。广义上的青春期是指由儿童发育为成年人的过渡时期,狭义上的青春期是指第二性征开始出现到性成熟以及体格发育完全的阶段。《现代汉语词典》中“青春期”的解释为:“男女生殖器官发育成熟时期。”青春期是决定人的体质品质、行为品格和智力水平的关键阶段,是人的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

青春期的孩子生理和心理发育急剧变化,心理学家称青春期为“第二次危机”。一般地说,女孩的青春期开始于10岁至12岁,男孩的青春期开始于12岁至14岁。世界卫生组织则将青春期的年龄界定为10岁至20岁,但青春期开始和结束的年龄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相差2岁至5岁。

青春期可分为三个阶段:10岁至13岁的青春前期,13岁至17岁的青春中期,17岁至20岁的青春后期。由此可以看出,中、高年级小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前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较之前有所不同,但是他们此时既对世界了解不深,又对本身生理的发展和由此引起的心理变化不够了解,整体发展是跳跃的,所以此时的青春期教育尤其是性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进入青春期的小学生,他们身体内外都会发生许多巨大而奇妙的变化:身高、体重增长,生殖器官开始发育,出现腋毛、阴毛,变声,女孩子乳房发育、月经初潮出现,男孩子出现喉结,等等。这些生理上的变化,会引起孩子的不安、紧张、焦虑、好奇等情绪波动。

除了身体上的变化外,青春期的小学生心理上还会初现成人感,体现为有强烈的表现自我意见的愿望,但由于涉世未深,社会和生活经验不足,他们做事往往会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冲动性。此外,青春期的小学生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理解、认可,并且由于性的发育和成熟,渴望与异性交往。例如,渴望了解异性,想获取性相关的知识,想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甚至出现对异性的爱慕情感等。

二、小学生青春期性教育现状

青春期的教育离不开性教育,因为青春期主要是以生理上的性成熟为标准而划分出来的一个阶段,在这样一个阶段,孩子需要面对生理上的变化,需要面对由生理变化带来的心理变化等一系列问题。

然而小学生青春期的性教育并不被重视,因为很多人认为青春期是中学生才经历的阶段。殊不知,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个体的青春期也逐渐提前。中华儿科学会病学组日前发布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我国女孩青春期发育年龄平均为 9.2 岁,比 30年前的 12.5 岁提前了 3.3 岁。现在小学生的生理发育,尤其是生殖器官的发育远超过他们本身思维能力的发展。小学生的青春期前期的性教育,在整个人生过渡时期中占有重要地位。

(1)学校性教育。

在学校,从小学生性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上看,目前小学生的性教育素材极度缺乏,且现有的素材质量参差不齐,没有统一的全国教材,對教材内容、教学效果没有统一的量化标准。而且即使使用现有的教材,也会引起一部分社会舆论的批判。除此之外,还存在教学内容单一肤浅的问题,主要是身体发育的生理知识,几乎没有涉及生殖器官的构造和功能、性交与避孕等知识,缺乏性心理、性道德、性法制教育和对自我性保护意识的教育。

从师资条件上看,目前的性教育多由班主任和兼职教师来负责,缺少全面、专业、系统的性知识体系,教师开展性教育缺乏专业、系统理论支撑。调查显示,教师在进行青春期性教育时会遇到以下困难:83%的教师缺乏专业知识,73%的教师感到尴尬或不自然,70%的教师会感到资源或教材缺乏,85%的教师会自觉能力不足。

(2)家庭性教育。

性教育在现代的家庭教育中逐渐受到家长的重视,但是受传统思想的束缚,部分中国父母羞于与孩子谈性,认为孩子还小,到一定年龄就会懂。据调查,近50%的孩子从来没有和父母谈论性相关话题。在性教育问题上,家长处于被动状态,孩子不问,家长绝对不主动说,这是家庭教育中性教育的严重缺位。

即使有家长意识到孩子在青春期接受性教育的重要性,也没有采取相对合理、有效的方法去指导,只是一味地担忧孩子接收性相关信息的渠道,殊不知在互联网时代,孩子对于智能手机、电子设备的使用,对于信息的接收范围远远超出家长的监督范围,靠堵信息获取途径是不可取的。家长在性教育问题上不能站在平等的角度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导致孩子拒绝交流。

家庭性教育的教育方式、教育内容和教育氛围,制约了进入青春前期的小学生对于性知识的需求,使他们无法迅速适应青春期的生理变化。

三、性教育缺失的危害

小学生青春期性教育的缺失、滞后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继而间接影响到他们未来的婚恋观。

第一,无法迅速适应青春期的生理变化。

因个体差异,不同的孩子进入青春期的时间有早有迟,个体的青春期生理变化也不尽相同。对于自身的身体变化,有些孩子不能正确地认识并接受,感到害羞和紧张,害怕来自同学伙伴的异样眼光。如果引导不及时,可能会导致个体对身体出现的第二性征的排斥心理,进而采取不恰当的方式阻止生理发育。过长的青春期适应时间,会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

第二, 无法满足青春期小学生对性知识的需求。

青春期的各种生理变化,使孩子清楚地意识到性别差异,同时引起他们对异性身体变化的强烈好奇心。及时的性教育,科学的性知识,会帮助孩子解开人体的奥秘,消除神秘感。

第三,性无知导致性伤害、性侵害。

在性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帮助孩子了解全面、适龄的性知识,以防性教育缺失对孩子的伤害,另一方面要避免含有色情暴力内容的书籍、音像制品、网站对孩子的侵害。信息获取渠道的多样化,不可控的性知识的传播内容,在青春期小学生缺乏科学的引导和正面教育的情况下,易引发孩子的关注和模仿,使他们出现不良的性行为,进而危害身体健康,加上小学生年龄小,心理不够成熟,这对他们今后的生活会产生较大的危害。

四、小学生青春期性教育的思考

性教育,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有效配合,使青春期的小学生获取全面、适龄的性知识,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学会正确对待、处理两性关系,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第一,打破传统旧观念,正确对待性教育。

无论父母还是老师,无论在社会、学校还是在家庭中,都要积极营造轻松自然、和谐有效的性教育氛圍,变尴尬为坦然,变敷衍为重视,让性教育揭开神秘的面纱。

在社会上,为家长提供青春期性教育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补充,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在学校,积极开展性教育,把性教育纳入正常教学内容。让专业的老师讲授专业的性知识,传递健康的性理念,帮助青春期的小学生答疑解惑。在家庭中,父母不再谈性色变,主动学习性教育的相关知识,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引导孩子主动交流,让青春期的小学生面对青春期不再迷茫、焦虑,自然过渡。

第二,建立系统、全面、可实施的性教育体系。

小学生的性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延续的教育过程,需要社会予以关注,教育部门予以支持。政府和社会应将儿童性安全的保护责任扛在肩上,加强性教育的政策引导、监督指导和服务提供。

在高校尤其是师范院校,开设与性教育相关的专业课程,使未来承担小学教育任务的准老师们,掌握专业的性教育知识体系,让性教育实现专业化。

国家编写不同年龄层使用的性教育教材,内容可包括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性法制、性卫生、性安全和性审美等方面。让学校性教育有章可循,让老师在进行性教育时,循序渐进。学校切实履行教育职责,开展青春期性教育活动。

第三,平等对话,积极同伴教育,有效家校联动。

老师、家长多关注青春期的小学生。这一时期小学生处于身体发育的高峰期,应及时了解他们身体内外及心理上的变化,把握最佳性教育时期,理解他们现阶段渴望独立、要求自主、期待认可的心理特点。交流沟通时,平等对待,满足他们初现的成人感,用讨论探究代替说教,让他们从被说教者变为主动感悟的思考者,从而提高性教育的有效性。

同伴教育是性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青春期的小学生,遇见有关性困惑,更多的是对成人的封闭,对同伴的开放。由于同伴有着相似的年龄、知识背景、兴趣爱好等,所以青春期的小学生更愿意听取和接纳同伴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在进行性教育时,应积极引导,以点带面,先和一部分在同伴活动中有号召力的孩子进行有目的地沟通,解决他们的一些困惑,然后再由他们去帮助更多的同伴。

在社会重视性教育的氛围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互相配合,及时发现问题,家校有效沟通,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有效解决问题。家长面对孩子青春期出现的各种问题,不回避、不遮掩,积极对待。老师在校关注学生青春期的问题,不盲目、不扩大,冷静处理,给学生调整的时间。比如早恋问题,研究显示,青少年性意识的发展一般可分为性抵触、仰慕长者期、向往异性期和恋爱期。青春期的小学生出现对异性交往的好奇是正常现象,要教育他们不回避与异性交往,鼓励他们与异性同学广泛接触,端正态度,落落大方,培养他们健康的异性交往意识、异性交往的能力。

小学生青春期的性教育,不仅是为了解决青春期小学生性方面的困惑,同时还是为即将到来的青春期的初高中生活、学习做好准备,并打好安全度过青春期的基础。因此,开展好小学生的青春期性教育是促进青春期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培养学生性安全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性价值观并最终形成独立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我们应该给予重视并积极推进此项工作。

参考文献:

[1]王羽.浅谈小学青春期性教育[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1).

[2]宋文珍.性教育不能等孩子长大再开展(N).中国教育报,2018725(2).

[3]李一飞.论高中生的青春期性教育[J].中国性科学,2011,20(9).

责任编辑:陆晨阳

猜你喜欢

性教育青春期家庭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让性教育走近中学生
论大学生性伦理与高校性教育
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经达英—35及妈富隆治疗的效果观察
青少年如何合理度过青春期
微信也会走过“青春期”吗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