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多媒体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绽放

2019-09-10李凤霞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10期
关键词:升华兴趣语文教学

李凤霞

摘要:低年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弱,导致他们的注意力较差,因此教学时应以无意识记忆为主。信息技术的应用,以直观形象的声音、动画、色彩等特点展示教学内容,具有趣味性、大容量、高效性等优点,能把学生的非注意力因素集中起来,使其乐学、爱学,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升华 兴趣

笔者发现一、二年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弱,多以无意识注意为主。而合理有效地运用多媒体作辅助教学手段,用直观形象的动画、声音、色彩等特点展示课程内容,具有高效性、趣味性等优点,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让他们由无意识注意变为有意识注意,从而让语文课堂生动起来,使孩子爱上学习。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重难点、提升情感的体验、拓宽知识面上有着常规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形象感知,提高孩子的兴趣

丰富的感性材料不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得了知识,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和创造性。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有很多事物都是抽象的,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能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各种信息技术,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化,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文章的内容,感受其中的奥秘。多媒体可以做到化难为易,化静为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要下雨了》这一课,学生对下雨前的征兆不清楚,为了使学生能够形象地感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把每一种小动物说的话和表现用课件展示出来,因此孩子们记得特别牢固。那节课也变得生动有趣了,学生们也在快乐的学习中获得了丰富的知识。

一、二年级学生好动,不容易控制自己的情绪。往往已经上课了,但他们的激动情绪不能马上稳定下来,依然热情高涨地讨论着课下的见闻及游戏。这时候,平常的说教、课题的导入已不能引起孩子們的关注,而如果运用多媒体中优美的声音、有趣的动画或鲜艳的色彩等则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激起其学习的欲望。如在教学《小小的船》一文时,如果不使用多媒体教学,学生看到的就只是静止的、枯燥的图片,这很难激起他们的兴趣。于是我在上课初始用多媒体播放歌曲《小小的船》。孩子通过大屏幕可以一边听着欢快的乐曲,一边唱,同时也看歌词——课文内容。他们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并且也把课文内容浏览了一遍。这样就激起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为顺利进行接下来的教学做好了铺垫,我们课堂导入的目的也达成了。

二、配乐朗读,激发学生朗读热情

低年级学生虽然善于模仿,但由于年龄小,实际经验少,因此在读书时不能很好地把握课文的情感。此时,可以发挥多媒体的作用,配乐让学生朗读,让其在音乐的浸润中去体会情感,还可以提高其对音乐的感受力。如在指导朗读《秋天图画》时,我运用多媒体,配上轻柔、舒缓的音乐,让学生边看画面边朗读,大部分孩子都陶醉其中,体会得较深了,因而教学效果也很好。

三、培养学生想象力,提高口语表达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图画不能代替课本里的文字说明,文字不仅能拓展儿童的想象,而且可以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人们在学习知识时,都离不开想象,尤其是在小学时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朗读指导更是这样。同时,在语文实际教学中,口头表达能力也要从低年级抓起。对于一、二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真诚、无邪,通常是心中怎么想,口中就怎么说;眼里看到什么,嘴上就说什么。但由于年龄小,知识有限,他们说出来的话不够完整,表达得不够好。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课件,为学生思维提供丰富的想象,帮助他们全面、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使孩子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例如:在教授《邓小平爷爷植树》这篇文章时,由于学生年龄小,很难体会邓小平保护环境的思想,所以我在课堂上播放了一组毁坏森林、破坏环境的情境图,并要求他们一边观察,一边说自己的感受。这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也帮助其训练了口头表达能力。

四、情境体验,升华学生情感

不同的情感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借助于信息技术来创设必要的情景,会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对事物的情感体验更加深刻。比如在教学《我们成功了》这课时,班里学生并没有经历2001年申奥这件事,所以无法感受那种激动的心情。于是我从网上下载了有关2001年申奥成功的诸多视频,让学生看那些喜极而泣的、欢腾的场面,渐渐地,孩子们也情不自禁地说:“啊!好开心,好激动啊!”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的爱国之情似乎也被激发了。再如在上《我多想去看看》这课时,孩子们虽然经历了每周一学校的升旗仪式,但对天安门前的升旗仪式没有概念,这时我们一起看了一段视频,一下子就激发了他们想去首都北京看看的愿望。多媒体运用给学生带来了特殊情景体验,让学生和课文中人物的情感产生了共鸣,比老师的口头描述来得更加深刻。

五、丰富课堂教学,拓宽学生知识面

一、二年级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少,所学课文只是少数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多媒体具有多信息、大容量、灵活性强等特点,给课堂教学增添了活力,有效地补充课文的缺失,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如《比尾巴》一文,在课后延伸部分,要求学生说说其他动物的尾巴的用处。学生虽然对一些常见动物尾巴的作用略知一二,但为了增长他们的见识,我下载并制作了相关课件:让各种可爱的动物们用自己的嘴巴讲出尾巴的作用,而且用视频播出动态的尾巴功能,这下学生们又了解了很多动物尾巴的作用,增长了知识。

六、创设游戏,玩中识字

课程目标对一、二年级学生的识字量有要求,如果单靠机械教授1600到1800个字,孩子们会产生厌烦情绪。低年级孩子最大的特点就是爱玩,所以我设计了很多有关识字的趣味游戏。如:(1)“摘梨子游戏”,在电脑上设置一棵大梨树,在果实上写上一个个生字,指定学生识字。读对了,就可以把梨摘下,放在篮子里;读错了,就不能摘下来。最后还可以比一比谁的篮子装的梨多。(2)“开火车游戏”,把生字设计在每一节火车的车厢上,让学生读,读对了,火车就向前走一点,只有都读对了,火车才能正式开起来。这个游戏适合小组比赛,看哪个小组最快读完,火车最先开走。(3)“戴帽子游戏”,先将生字设计成一种形状,音节制作成一顶顶颜色各异的帽子,学生认错了,帽子就戴不上。以上三个游戏,既结合了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又合理运用了信息技术,让他们在学中玩、玩中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爱上识字、主动识字,从而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

现代化信息技术在低年级语文课堂中的应用是现代化教育的重要一部分,但它的应用不能替代教师的讲解,还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认真研究,使信息技术真正融入课堂教学过程,给现代语文教学注入新活力的同时,又保证语文课堂的语文味!

责任编辑:陆晨阳

猜你喜欢

升华兴趣语文教学
回归教材,让探究升华
浅析升华现象成因
在解决“道德冲突”中升华小学生道德品质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