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言积累让语文“落地生根”

2019-09-10吴晓红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10期
关键词:落地生根语言积累小学语文教学

吴晓红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丰富语言积累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重要部分。作为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语言积累,锻炼语言积累的能力,对培养他们的语感以及拓展思维有极大的帮助。本文针对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从古文化传承、学生兴趣、生活实践等方面,谈谈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进行语言积累的几点感悟。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语言积累 方法 实践

语言文字是人类文明的智慧结晶,是形成人类社会的重要基础,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必要工具。现代社会,语文作为一门学科,在生活实践中的重要性愈加显现出来,而语文教学作为一门科学,对于语文能力的培养具有关键的指导作用。其中,小学语文教学是语文学习和语言能力养成的基础之基础,“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丰富语言积累更是语文学习“积沙成塔”的关键。

学好语言文字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历漫长的语言积累过程。小学阶段是语言学习和积累的最佳时期,学生们所表现出来的旺盛精力和非凡创造力,不仅有利于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还有助于实现多样化的语言运用。但如何引导学生广泛而有效地进行语言积累呢?笔者认为,应该将改善学习方式、丰富教学活动与学生自身兴趣爱好相结合,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将课本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进而实现《新课程》和《纲要》提出的使学生“有较丰富的积累”之目标。

一、积极吸收古文化的精髓

学习博大精深的中国古文化和传承辉煌灿烂的华夏文明不仅是我們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帮助我们丰富语文积累的重要手段。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热爱中国的古文化,鼓励学生从中汲取养分、吸收精髓,使学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进而不断拓宽知识面,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不断增强“说”语“作”文的能力。

1.看剧赏文,相得益彰

中华上下五千年,其中很多脍炙人口的历史典故和名著作品如今都以影视剧的形式呈现于世人面前。小学生对文字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对于含义深刻的故事原文很难准确把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引领学生看剧赏文,更有利于其直观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例如在讲到《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时,课堂上播放《水浒传》影视短片,既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树立人物形象和梳理人物关系,又能够活跃课堂气氛。

2.吟诵经典,陶冶情操

在浩如烟海、繁若星辰的诗词中沉淀的是我国古文化的精髓。想要追寻历史、探究往事,文人墨客笔下的优美诗词无疑是积累语言文字的重要素材。小学生记忆力强,抓住这一时期让学生多背诵古诗词对养成语言习惯和加强文字积累大有裨益。在日常教学中,每周给学生推荐1~2首经典的唐诗宋词并辅以讲解,适时在班级开展古诗词竞读、竞背活动,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热情。如此下来,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能够积累的诗词数近两百首,甚至达到“不会作诗也会吟”的水准。

二、激发阅读兴趣,重视课堂表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中,抓住学生所处年龄段的心理特征和兴趣爱好选择教学内容是非常关键的。如果直接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用书制定的规范流程来讲课,学生会很难接受冗长乏味的知识讲解。所以,让课堂氛围活跃起来,同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对促进语言积累至关重要。

1.推荐好书,激发兴趣

语言积累的源泉是读书,唯有“读书破万卷”方得“下笔如有神”。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并积累词句,其中一条重要且有效的途径就是推荐好书让学生自主阅读。教师每个学期都应要求学生根据课文或自己的兴趣选择合适的文学读物,并尽可能与别人互相交换阅读。例如在学完《海伦·凯勒》一文后,鼓励学生课后阅读名著《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更进一步探寻海伦的生活背景和生活经历,感受她不屈不挠与命运抗争的精神。另外,我们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好读书笔记,例如摘抄文中重要的词句,对书中好的句段熟读成诵。教师必须以兴趣为前提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学生爱上阅读、自发阅读,这样不但能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养,更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

2.“听”“说”故事,凝练表达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多读、多写,过分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读书写作能力,似乎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共识”,而忽略了对小学生语言积累“听”“说”能力的关注。爱听故事是所有孩子的天性,在课堂上将教学内容以故事的形式讲给学生,更容易吸引学生认真听课、思考问题。还有很多课文本身就是故事佳作,老师用生动风趣的语言将故事讲给学生听,再让学生们试着用自己的话讲一讲,不知不觉中语文水平就提高了。学生是教学的对象,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上设计一些讲故事、分享学习心得的小环节,倾听孩子们的心声,不仅重视书面表达能力,还要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把更多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展示,让他们表现自己,进而将所积累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备。

三、加强课外拓展,丰富生活实践

学生对于语言的学习,并不仅仅依赖于对课本文章的阅读和理解,还需要在课外广泛拓展学习。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看到的、听到的信息如果不加以转化、灵活运用,与生活实践相联系,是很难实现长期积累的。

1.课外拓展,活学活用

在教学中,教师应有计划地开展课外语文活动,不仅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乐趣,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互相学习的意识和表达想法的能力,达到丰富语言积累的目的。例如在学完《成语故事》一课后,依赖有限的课堂时间掌握文中的三个成语故事是远远不够的,应当充分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开展成语大会或者成语接龙的班级活动,让学生自己讲一讲搜集来的成语小故事,不但可以巩固课堂成效、加深印象,而且能够大大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如果阅读体现的是语言学习输入的能力,那么写作就是语言输出能力最好的检测手段。“写作没有捷径,只能长期的磨炼,多写,多改。”福楼拜正是用这种方式培养出了“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课堂上要求学生做好课文优美词句的摘抄、仿写,课外引领学生开展练笔活动,从身边的一些小事写起再到各类热点话题,激发学生想象,多种文体并练,将片段练习与整体练习相结合,包括写日记、读书笔记或是专题作文训练等,不拘泥于形式。学生在不断地练习中,既巩固了学到的语言知识,又激发了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

2.感悟生活,实践积累。

“生活是个万花筒”,里面有鲜活的语言。一言以蔽之,语言学习的积累基本上都来源于日常生活。从古至今,如果没有丰富多彩的生活和洞察身边事物特点的慧眼,也就不会留下这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给后人阅读。教师要鼓励学生迈步到大自然中,培养学生留心周围、观察事物、感悟生活的能力,尽量扩大自己的生活面。语文能力及水平的提高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学生持之以恒地积累,更多地接触生活中的语言文字素材,并加强实践运用。

总之,丰富语言积累是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基础,也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作为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有计划地因材施教,不断探索教学方法,创新授课手段,循序渐进地开展活动,使学生们的语文感悟能力和运用能力得到真正地提升。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张慧.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有效积累[J].考试周刊,2013(7).

责任编辑:黄大灿

猜你喜欢

落地生根语言积累小学语文教学
让学生真正采到“语言的花蜜”
小学作文教学策略的探究
小学生语言积累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风险均衡“落地生根”华夏睿磐受到热捧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
顶层设计引项目“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