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肢体语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19-09-10汪徐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10期
关键词:肢体语言语文课堂应用

汪徐

摘要:肢体语言是指通过身体器官的运动,利用运动的表情和造型来传递信息的无声语言。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肢体语言有着重要作用。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其对字词句乃至文章中某些章节的理解;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情感熏陶,能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因此,教师应该把自己的音容笑貌经常展现在学生面前,举手投足都为传授知识服务,以便充分地发挥肢体语言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肢体语言 语文课堂 应用

教学语言是我们教师进行日常教学工作最主要的工具。一般情况下,教学语言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为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根据现有的教材,启发并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时所用的一种特有的语言,它主要包括能发出声音的语言和表现肢体动作的语言。

表现肢体动作的语言,我们称之为肢体语言。它主要是指人通过身体的运动,把想表达的意思通过这些身体运动和相关的表情传递出去的一种无声的语言。它应该包含我们的面部表情、身体的姿势以及手或脚的移动,还有与对话对象之间的距离,甚至人在某一地方站立时间长短等。

不少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往往只注重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启发性、引导性、逻辑性,忽视了“肢体”这一无声的语言在教学中的巨大作用。笔者认为:优秀的语文教学课堂,不仅仅要有教师声情并茂的语言,还必然要伴随自然、得体的肢体语言。因为肢体语言不仅能有效地激起学生对语文这门课的兴趣,提高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能力,还能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最终实现学生的“愿学、能学、会学”的目的。

一、运用肢体语言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性

在教學组词和造句时,老师如果能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准确地使用肢体语言,就一定会给我们的教学“锦上添花”。笔者有一次教学“转”这个生字并进行组词造句,因为孩子们年龄小,理解能力有限,用有声语言是很难讲清“转”的意思的。怎么办?于是我拿出事先做好的小风车,对着小风车轻轻地吹口气,问孩子们:小风车怎么样了?孩子们有的说“转了”,有的说“转圈”。我高兴地笑起来,紧接着把更满意的目光投向那位说出“转圈”一词的学生,顿时全班同学“心有灵犀一点通”,齐声说出“转圈”一词。借助于这样的动作进行教学,学生不但理解了“转”的字义,而且组成了“转圈”一词,收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教师也得到了令自己满意的结果。于是我“趁热打铁”,利用融洽的课堂气氛接着问同学们:“老师现在把目光……”说到此处我突然停了下来,用期待与鼓励的目光望着大家。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说:“老师现在把目光转移到仇志文同学的身上了。”接着,我在黑板上板书“转移”一词,然后转过身,说:“同学们,我现在……”稍微停顿一下,紧接着问学生:“怎么样了?”这一连串的动作和启发式引导,让很多孩子都举起了小手,纷纷组出了有关“转”的词语。

适时的肢体语言,给一节颇为乏味的组词扩句训练课增添了趣味,同时“转圈”“转移”“转身”等词语在肢体语言的引领下,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对这些词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区别能力,为将来进一步运用到句子中写好作文奠定了基础。当然,这样接二连三的启发与引导,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也使教学中的重难点得到了有效的化解,让肢体语言的重要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二、运用肢体语言进行解惑释疑

小学阶段,孩子们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和重点词句的运用仅仅停留在表层。在极为丰富的课文内容里,有时,有些重要内容教师花费了很长时间进行讲解,但学生仍然似懂非懂,这时就要发挥肢体语言的作用。比如,在进行《爬山虎》一课教学时,文中有几个重点动词是写爬山虎怎样往上爬的,诸如 “触着”“拉紧”“贴”“往上爬”。因为孩子们平时见到爬山虎这种植物的机会不是很多,即使见到了,也不一定会仔细去观察它。因此,孩子们对爬山虎往上爬的描写理解不是很全面,仅仅是停留在文字的表面上,对于更深层的理解就显得有些难了。如何将爬山虎往上爬的样子呈现在孩子们面前呢?我又想到了运用肢体语言进行教学。

在讲解时,我伸出左臂,告诉学生这是爬山虎的“茎”(此时,不少学生偷笑),又张开五指作为爬山虎的“脚”,左手随着黑板慢慢向上作生长状,然后把伸直的手指紧贴在黑板上,左手臂(爬山虎的茎)也就紧贴着黑板了,并且不停地向上慢慢移动。这种对爬山虎爬行动作的演示,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很多学生跟在我的后面边看边模仿,他们情不自禁地把桌子当作墙,学着老师的样子演示起来。此时此刻,肢体语言魅力尽显无遗,让学生很形象地理解了这段文字,并且能通过自己的动作来演示,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运用肢体语言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信息交流过程。真诚与融洽的情感是一股内动力,也是学生学习的驱动力。作为教师,我们的情感同时也受到课文内容的感染,随着教学内容而产生相适应的、适度的变化,这样就会引起一些肢体语言的变化。而这种肢体语言的表现和变化,就有可能让学生的情感融入文章的内容中去,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对文章的情感产生共鸣。例如《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文章中描写五位战士接受任务后在行进途中痛歼敌人时,有对五位战士作战时的动作和神态描写。写马宝玉沉着、冷静;写葛振林作战时大吼大叫,好像喷出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把胳膊抡一个圈;胡德林和胡福才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从故事的内容和主题思想来看,这些描写战士动作和神态的语句,生动地反映了战士们对日本侵略者的痛恨和与敌人战斗到底的决心。那么,如何把这段文字所表现出来的主题思想让学生明白呢?我尝试运用较快的语速、激昂的语调朗读,在读到葛振林的表现时,我突然间提高声调,在读到宋学义扔手榴弹时,我把胳膊也抡一个圈,做出扔东西的动作,在读到胡德林和胡福才两个小战士的表现时,我也把脸绷得紧紧的,眼睛里也充满着对侵略者的仇恨。此时此刻,教室里一片静寂,同学们完全沉浸在那种战斗的环境里,而在同学们的脸上,我发现了那种对敌人的仇恨,还有对五位战士的敬佩之情。此时,肢体语言充分地激发了学生的情感,这比枯燥乏味的讲解更能深入学生心里,更能让学生获得直观的感受。

再如,在《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这篇课文中,有一段文字讲到董存瑞手托炸药包炸暗堡时的情形。这段文字充分地表现了董存瑞为了战斗胜利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虽然经过了反复朗读、老师的反复讲解,但学生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并不是十分透彻,他们对其中所蕴含的情感体会得始终不够全面,这加大了对整篇课文的理解难度。在这种情况下,我便抛开书本,站在讲台上,右手高高地举起,像托着炸药包,昂首挺胸,眼睛直视前方,并高声喊道:“为了新中国的成立,前进……”而此时,学生在我的动作引导下,再反复朗读课文,充分地感受到了董存瑞在炸暗堡时那种大无畏的勇敢精神,进而对董存瑞产生敬佩之情,同时也感受到革命先辈们为新中国的成立勇于牺牲、死而无憾的崇高精神。

四、在维持课堂教学纪律时运用肢体语言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最烦恼的莫过于有一部分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注意力不够集中,经常做小动作,扰乱课堂纪律。针对这种情况,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语言制止的话,势必影响到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从而打乱整个课堂教学计划。此时,如果运用恰当的肢体语言,就有可能让你有意外的收获。譬如,我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类似情况的时候,并没有停止课堂教学程序,而是在教学的同时利用我的手势、身体移动来警告这部分学生,即在说话的过程中突然停顿,走到违反纪律的学生身边,稍作停顿,这种轻微的动作,在旁人看来似有若无,但对于那些违反了课堂纪律的学生来说,可是起到了“敲山震虎”的作用,能够将他们的思绪拉回到课堂中来,从而使其认真听课。此外,恰当的肢体语言,还是一种表扬的手段。课堂上,对于表现优秀的同学进行肯定时,可以用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动作虽小,但对于学生来说,却是一种莫大的鼓励,使他们感受到自己得到了老师的认可。

综上所述,日常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学生们都看在眼中,会给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带去巨大的影响。因此,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把自己的音容笑貌经常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把我们的一言一行都表现在知识的传授上,以便充分地发挥肢体语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责任编辑:陆晨阳

猜你喜欢

肢体语言语文课堂应用
“对分课堂”在体校语文课堂应用初探——以《囚绿记》为例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论舞感培养的路径选择
例谈肢体语言在Phonics教学中的运用
探讨影视表演中肢体语言的有效应用
论合唱指挥中的肢体语言艺术表现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