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低段写话教学研讨中的教师分层学习

2019-09-10程晖云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10期
关键词:磨课专业成长

程晖云

摘要:名师工作室本质上是以名师作为领衔人,由一批有理想、有追求的骨干教师组成的有共同愿景和目标的团队。它是培养新名师的重要平台,是推动区域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载体。本文重点论述在李亚玲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中,以小学语文习作课堂为抓手,带动团队成员在集体研讨中相互帮扶,促进每个教师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分层学习 磨课 集体研讨 专业成长

名师工作室本质上是以名师作为领衔人,由一批有理想、有追求的骨干教师组成的有共同愿景和目标的团队,是培养一批又一批新名师的重要平台,是推动区域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载体。李亚玲小语名师工作室成立至今,已经有五个年头了,从初成立的那一刻开始,在这个团队里,通过目标定位,依托团队,我们一路同行,让每个教师都实现自己的目标。

一、队伍现状分析

随着团队升级,新生力量加入,曾经拴在一起的7名老成员成为这个团队的中坚力量,经历三年的打磨,明晰团队一直坚守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课堂研究。新加入的成员有年轻教师,他们有着过硬的专业知识储备,旺盛的求知欲,以及对专业的热爱;也有一部分研究能力强,已经在语文学科崭露头角,起着中坚作用的资深老师。针对工作室成员层次不同,专业发展特征不同,因此培养措施也就不同。围绕工作室学科专业研究进行分层培养名师,努力激发各层次成员的专业发展激情,整体推进团体队伍建设。

工作室将成员分成四组,以小学语文习作课堂为主题带动团队成员在研讨中帮扶成长。笔者所带小组有五位成员,他们均在各自学校担任二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恰逢我县率先使用统编教材,因而落实统编教材单元写话教学成为我们小组共同研讨、集体备课的目标,并且我们将“团队共研,分层成长,不忘初心”作为口号。在小组中笔者和王兴刚老师为高级教师,有20年的语文教学经验,5年的作文教学研究经历,参与过国家级、省级课题研究;主持过市级课题研究,李秀敏老师为小组中课堂教学大赛获奖数最多的,有着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储旭老师和夏兰兰老师为入职刚两年的新教师。下面笔者将以本小组在送培送教、优课展示活动中对课堂研磨过程中的成员合作成长为例,谈谈教师的分层学习,以及计划与其他小组共同探究写话课堂教学来实现小组成员的目标呈现。

二、以课促研,实现梯队成长

(一)网上磨课,同谋共商,在研究中提高

《学记》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集体备课是发挥集体智慧的有效途径,它有利于群体成员的共同提高。这方面重点是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对教材的把握,从而研究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把一节好课变成一个群体的智慧结晶的过程中,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发挥了团队中每个人的优势。这一过程就是“磨课”,“痛”并快乐着。

1.引领示范,完善自我

在磨课的过程中,我们也不断地寻找最佳状态,以期用最短的时间打磨一节优质课。这几年我们一直选择习作指导课,这在课堂教学中是难于把握的,大家在一起有过争执、有过碰撞,一次次的磨炼,也提高了教师们的课堂教学水平。在磨课形式上,我们采用了网上磨课。虽然平时大家在各自学校都很忙,回到家中还要忙各自的家务事,但是网络为我们搭建了教研平台。借助于这一平台,几个人端坐各处,对一节写话课从目标的设定,到设计环节的设计,甚至是课件的细节处理,共同商讨。这一磨课形式在同伴中略有争议,其主要原因是习作指导课重在交流,很多预设是不能确定的。那么如何使这一纸上谈兵的磨课实效最大化,鉴于几次网上磨课经验,笔者认为最主要的是加强教学理念的引领。无论自己上课还是帮他人磨课,都必须有教学理念引领。在习作指导课,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指出:“我们的作文指导课往往把重点放在‘写什么’的指导上,其实‘怎么写’才是关键。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上。”因而在网上磨課时,大家要先定位本节课的目标,找准训练重点。作为组长,首先做好引领示范作用,因而笔者选择借助于绘本阅读激发学生写话兴趣的训练课,选择的绘本是《好饿的小蛇》。那么这节课的训练目标是什么?目标是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在网上磨课时,大家就可以围绕这一训练点进行讨论。这本绘本图画多,文字少。开始时我们准备“借助于画面,展开想象,将画面内容用具体的语言表达出来”, 但是这个绘本情节简单、重复,对于二年级孩子不训练也能做到,因而决定放弃这一训练。而绘本文字虽少,但有重复的句式,这一书面语言的训练很适合二年级学生,他们可以描述观察到的句式,但不一定要把句子说好、写好。在网上磨课时,找准训练点,用好例文,把训练设计具体化,由易到难,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这次磨课中,我们中高层次的老师在目标设定、语言点把握上进行思维碰撞。在这过程中,新教师学到经验;而从新教师身上,我们看到新思路……

2.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在对年轻老师的磨课中,我们都是在研读这节课的学段目标之后,围绕课标来讨论,以帮助年轻教师理顺目标,把握训练点。当然在这种理论性的磨课中,为避免泛泛而谈,团队的每一位老师都必须研读课标,掌握先进教学理念,既要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课,还要站在执教者的角度去看课,切不可以将自己的风格、自己的理念强加于他人,尤其是年轻老师的课,需要的是不断进步的过程,要给予他们自我磨炼、自我成长的空间,不可越俎代庖。针对年轻老师的课,我们不可一味追求中规中矩,打磨他们的课,在务实的基础上,还要善于挖掘他们的特点,在平实中彰显个性。

作为一节课的安排策划者,笔者既要把握课的整体目标,又要最大化地发挥小组中每位成员的优势,不搞一言堂,不弱化青年教师个性化的成长。在网上集体磨课之前的流程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在开学初开展的一次小组活动中,首先安排年轻的储旭老师准备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的看图写话教学《老鼠撞见猫》。针对这节课,每位老师都能像自己上这节课一样,从课标对低段写话教学的要求,到教材中单元语言训练重点的钻研,以便在集体研讨中提出自己的意见。这样的个人钻研、独立备课是研讨的基础。接着进行集体研讨,即网上磨课。这样的集中交流是核心,要集中所有参与教师的教学智慧,结合个人钻研的成果,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完成教学目标的确定、重点难点的突破、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结构的安排以及一些知识点的攻破等。在整个研讨的过程中,笔者和王兴刚老师进行理念引领,针对这一节二年级的看图写话,就如何设定目标,给予储旭老师有针对性的指导,这也是青年教师的薄弱环节。在课件的选定,包括背景、字体等是否适合孩子们上,同为青年教师的夏兰兰老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提出修改建议。针对自己的课堂预设,储旭老师提出了疑惑,一直在各课堂教学大赛中获奖的李秀敏老师凭借着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为他解惑。在网上磨课中,笔者建议储老师能够了解学情,做到训练扎实,抓住这一单元的一个语言训练点进行。

作为这一研讨的主持者,笔者尽量发挥每位成员的优势,更愿意倾听上课老师的想法,让青年教师的优势得以发挥。最后非常感谢青年老师,他们能在这样的磨课后,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特点、教学风格,对集体研讨中形成的“教学蓝本”再进行细化、调整、增删等个性化处理。他们编写自己执教的教案,使最终的教案适合自己的特点,符合本年级学生的实际,预设时为课堂生成留下余地。

新教师往往信息技术熟练,掌握的信息丰富,尽管课堂上出现了些许不足之处,但是在他们的身上,我们也感受到了一种萌动的力量,一种向上的信念和决心,一种谦和,一种希望。这是中老年教师值得学习的地方。同时,帮助新教师解决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反观自己,也能避免自己再犯同样的毛病。

(二)对比研讨,层次提高,达到优势互补

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达到共同进步,在以后的活动中,计划采取“一课同构、一课多构”或者“老中青教师同构”等方式进行深入研讨,求大同,存小异,保底线,在打磨课的基础上,注重理念的更新和观念的改变。仅仅是理念的引领,青年教师虽能够有一定的进步,但课堂的指导终觉太浅,有点纸上谈兵的感觉,所以可安排老中青教师同上一节内容相同的课。不同层次的教师各有各的教学风格,通过同台上课,可达到优势互补。教学内容相同,所以更易于比较,更易于借鉴,更易于取长补短,更易于教师的自我剖析和自我进步。

(三)教后反思,课后重构,促进帮扶提升

一位教师先独立备好一节课,通过网上磨课完善教案,再到一个班级去上课,工作室成员在一起听课,然后评议交流、修正,這就是所谓“一课三磨”。执教老师课后进行有价值的教学反思,听课老师根据自己写的课堂观察量表进行课例分析,汇总大家的意见,由执教老师总结,再重写教学设计,修改课件,再上课。这样在不同学校多个班中执教这节课,效果会一节比一节好。这几年工作室借助于成员来自不同学校的优势,让成员们围绕一节课到达不同学校上课,并将课送往县区农村学校,与学校老师共同研讨。在这一过程中,提升了送教学校老师们的研讨热情,也给工作室成员们增加了思考的机会。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教师的专业成长贯穿于教师发展的各个阶段,借助于工作室这一平台,通过目标定位,分层目标以及分层任务,围绕教研,专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发挥高级教师的再成长与培养使用,从而推动工作室成员素质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周筱春,许燕.让激情与经验碰撞[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2(10).

[2]徐圣伦,逄增翠.制约中小学中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及破解策略[J].素质教育(教师教育),2010(9).

[3]吴忠豪.关于磨课的几点思考[J].小学语文教师,2018(06).

责任编辑:陆晨阳

猜你喜欢

磨课专业成长
好课是“磨”出来的
聚焦心智模式,追求专业成长
网络研修与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浅谈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幼儿园教师
教师要敢于成为“鉴赏”自己课堂的“勇者”
教师工作坊中促进知识建构的磨课活动研究
西风凋树惆何处,灯火阑珊情满路
浅谈中职校新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
幼儿美术滴洒画法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磨课”不如“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