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考试态度及考试评价策略探析

2019-09-10孔令郑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10期
关键词:建议

孔令郑

摘要:考试作为评价的主要方式,在小学教育中更为多样与经常。如何能够顺应学生实际的需要,有效提高考试评价机制,改善考试的积极作用,是需要基础教育工作者正视的问题。论文在对小学生有关考试态度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实际,分析了考试评价的多元目标,并指出了具体建议。

关键词:考试评价 目标分析 建议

考試作为目前教育的主要检测形式,在小学教学中运用尤为广泛。正如边玉芳教授在《小学数学考试与评价改革的研究》中所说,评价是为了更加深入了解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从而使教师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并鼓励教师采用形式多样的评价方法,建立评价多元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上得到发展。那么基础教育的主体——小学生,又是如何看待考试,怎样理解教师对自己的学业评价呢?下面我将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小学生考试态度的调查

本次调查采用无记名抽样问卷调查方式,随机选取三到六年级中15个班级的732人进行问卷调查,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有关学生对教师考试决策方面的调查,近一半的同学希望老师在考试时能提前通知自己,不太希望搞突然袭击。选择“最好是提前通知我”,占总人数的45.90%,说明相当多的同学对自己的学业较为看重,认识到考试能够评价阶段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

学生对教师考试评价态度方面的调查,“试卷批改后,你希望老师如何发试卷?”67.75%的学生选择“只读姓名,不排名次,不读分数”。学生担心教师知道成绩后,对自己的评价低了,被同学“看不起”。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时期,如何正确、理性做好考试评价对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问及“你希望出什么样的考题”时,73.6%学生认为“仿照书上的题出题,可适当变化”,19.75%的学生选择“提高难度出题,挑战自我”;在“遇到和别人解题方法不同时”,93.12%的学生选择“听老师的”,2.68%的学生“坚持自己的”,可见,教师在评价学生考试时,更应该尊重学生,主动了解学生不同解题思路,积极肯定敢于探索的精神。

二、考试评价的多元目标分析与建议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也提到让每位学生都能学习有价值的数学,都能联系生活实际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己现有思维水平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再发展。可见,课标尊重个体之间的差异,不“揠苗助长”,且尤为重视数学思维的培养和发展。为此,教师在出题、考核、评价上就更应下大功夫,不以“分数论英雄”。

(一)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评价与建议

例题(判断):

1.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形状不一定相同。

2.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

考试中对于这样的判断题学生是“又爱又怕”,相当一部分学生无法准确辨析这几个概念。和学生交流后完成了下图,通过“定边”和“动点”,在一组平行线中画出无数个面积相等,形状不同的三角形。并依此图进步一步分析: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形状不一定相同。然后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在作业纸上把画出的等底等高的三角形剪下来,验证两个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能否拼成平行四边形。在学生的交流汇报时,教师相机给予学生不同程度的评价,学生探索欲望被有效激发,教师随即提出:两个什么样的梯形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可以画图、列表……最终学生在上图中将“动点”改成“动边”,得出“等底(上底、下底之和)等高的梯形面积相等;面积相等的梯形形状不一定相同;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

面对学生考试出错,我们应该把话语权交给学生,敢于“晒错”,勇于质疑,着眼点在于“如何解题”而不是做题后的分数。

(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评价与建议

《课标》也提出数学要反映生活的需要,贴近生活。我们应该鼓励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思维去发现生活的问题,并能用所学去积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数学素养,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以往的考试中,都是针对某个知识点出一道考题,然后让学生“就题做题”,而我是这样做的:

在考查学生对“解决问题策略一一列举”的掌握情况时,结合了学校近期要开展的活动——艺术节。在艺术节上有各种比赛,以“棋类比赛”为例,我提出要求:1.学生自由组合,选出组长,做好分工。2.设计比赛规则,选出每个棋种最终代表班级参赛的学生。这下学生热闹开了,每位同学都积极参与其中,献言献策。

汇报后,让人惊喜不断。根据赛制不同,比赛的场次也不同,学生出现了“淘汰赛”,并进行了列举,清晰明了。还有“积分赛”(每两人都要赛一场),学生画图、列举、列表,形式多样,思路清晰。更为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了“一一列举”的价值,又利用所学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每个学生都能在组内找到自己的位置,不同程度获得成就感,既有自己的价值体现,又有来自集体的荣誉感,这样的“考试”学生还有压力吗?

(三)空间观念建立的评价与建议

例1:用长方形、直角三角形的纸板和小棒,做成下面的样子。拿着小棒的一端,使图形和小棒一起快速旋转。想象一下,在快速旋转的过程中,各会形成什么样的图形?

题目给学生空间感的建立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但对部分学生来说仍然有一定的难度。评价时建议注重学生具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逐步过渡,课前可以让学生提前带好材料,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之间“以强扶弱”,逐步从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鼓励学生用不同方法去建模。

(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评价与建议

某市苏教版五年级统考题(如图):学生在做这道题时,出现了四种不同解题方法。①“大面积-小面积”(4+10)×6÷2=42(平方厘米)4×6÷2=12(平方厘米)42-12=30(平方厘米)②两个涂色三角形的高一样,底相加等于10厘米,然后合起来求面积,10×6÷2=30(平方厘米)。③添加辅助线还原成长方形,两个空白三角形面积相加等于两个涂色三角形面积相加,因为它们“等底等高”,10×6÷2=30(平方厘米)。④添加辅助线,变成一组对边为10厘米的平行四边形,涂色三角形面积之和是该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10×6÷2=30(平方厘米)。面对学生如此多的解法,我第一时间给予肯定,因为他们愿意主动去思考,推理。

诚然,如果我们用心去分析学生在不同学段需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再去制定灵活多样的考试评价方式,学生自然会乐于“考试”,才能更好地促进师生的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边玉芳.小学数学考试与评价改革的研究[DB/OL] .

http://fzxpj.cersp.com/XSPJ/xx/200703/2322.html 2007-3-27 .

[2]刘玉珠.小学数学考试评价的几种策略[J].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社总署,2009(2):8.

责任编辑:裴 帔

猜你喜欢

建议
别人打你一拳,为什么不建议你还手
为什么点外卖建议你点湘菜?
我建议,你也想我一下
过剩的建议
建议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三代人的建议
Making Suggestions
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