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英荟萃展技艺,课堂亮剑促成长

2019-09-10龙忠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10期
关键词:名师工作室专业成长青年教师

龙忠

摘要:笔者于2018年1月全程参与了庐阳区第二批体育名师工作室“精英荟萃,课堂亮剑”展示活动。结合体育学科观摩和研讨活动特色与内涵,明确了如何通过观摩研讨活动发现教育教学中的亮点和启示,取长补短并引为己用;如何积极发挥名师工作室的领衔和辐射作用,帮助青年教师成长,创生新的“名师效应”;如何提高观摩学习的效果和后续吸收效应。文章对这些问题做了论述,为体育教师的教学发展和专业成长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体育教学 名师工作室 青年教师 专业成长

引言

随着体育课改不断深入,体育课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体育教师,要想充分把握和驾驭课堂,不仅自身要有过硬的基本功,还须学会观摩学习、思考研究、消化吸收,从而“观其妙,且知妙”,更要发挥“名体育教师”的辐射示范作用,分享教研成果,培养打造“名师效应”,让更多的青年教师受益,从而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活动现场展示了两节高质量的体育课,分别是周勇老师的《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和陈美老师的《蹲踞式跳远》,给体育教师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教研平台,对提高自身专业成长,促进体育教学创新发展,起到了非常好的“充电”作用。笔者作为活动的点评发言人,在此将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进行撰写,供大家参考,与广大同仁共同交流。

一、活动课程的亮点与特色

1.关注学生技能传授,让动作学习更加有效

两位名师都十分注重对学生技能技术的传授,从课的开始到结束犹如抽丝剥茧,娓娓道来。整个教学过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很好运用了动作技能形成规律进行教学,幽默精练的语言、规范优美的示范、从容端庄的举止令听者信服。教学中设置趣味意境,通过模仿、辅助和专项练习,让学生体验动作过程,掌握技术动作。如篮球变向运球一课,设置小羊学本领保护好球与灰太狼做斗争的意境,以队列同学作为障碍物,学习变向运球动作,看谁能过障碍物时跑得更快,让学生学习兴趣立刻得到调动,在游戏中学习技能,改变了以往篮球教学中学生越学越枯燥的缺陷,重视学生对篮球运球变向能力的培养,突出在不同情况下变向换手运球的能力,示范強调蹬、跨、转体、探肩的动作要领,让学生在变向换手运球时能认真体会,实现技能目标,做到“学以致用”,从而较好地达成了知识技能目标。

2.关注学生练习密度,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优质高效的体育课,不仅要看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程度、课堂氛围等,还要看教学能否促进学生体能发展,是否有合理练习量和密度来支撑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因此老师都把合理适量的运动负荷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这也是衡量一节体育课是否达标的准绳。如周老师的篮球课,通过分组轮换的教学方式,学生增加了适量的身体素质的练习,通过身体素质练习又将变向换手运球技能的教授融入其中,将折返跑和变向技能进行组合,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既很好地解决了课中的练习密度问题又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师生互动共同努力,学生练习兴趣骤然上升,最后篮球比赛游戏,让学生现学现用又具有实战乐趣,在潜移默化中强化了学生的身体素质,达到了课程的预设效果。

3.关注创新设计在实际授课中的运用,提高教学质量

约瑟夫·穆勒说:“此刻一切完美的事物,无一不是创新的结果。”诚然,两位教师无论在体育游戏创编还是在场地利用的设计上都独具匠心,在一定程度上无不体现了创新意识。如陈老师创编的划小船游戏接力赛,让学生坐在对方脚上,携手互助,共同借力助力,通力合作使小船移动并到达目的地,简单有趣,可操作性强。这些新颖设计,让学生对参与体育活动充满浓厚兴趣,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练习,享受学习的快乐,从而培养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和学习体育知识技能的热情,寓教于乐。

4.关注教法学法运用,循序渐进更有效

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掌握技能,不仅要会教,还要帮助学生会“学”。“学会”只是基本目标,引导学生“会学、善学”是更高层次的目标。如篮球变向运球,从原地到上一步练习,过渡到行进间,最后综合性练习。蹲踞式跳远由原地到一三五步教学法等,循序渐进,层层递进,让学生“听”有重点,“看”有示范,“练”有方法,精讲与示范相结合,集体分组讨论与个别指导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加强学生对动作的本体感觉和理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考、体验、练习,这样的体育课学生就能学得扎实。

5.关注教学机智在课堂中的运用,提高课堂驾驭能力

教学机智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能否在课堂中灵活运用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首先教师要善于观察,这有助于及时反馈和调整教学进度,特别是在教学中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善于表扬,表扬时机、方式、程度等同样需要教师多角度把握。要善于捕捉课堂中的各种信息,哪怕是学生脸部表情中的喜怒哀乐。课堂上,身体素质练习时个别女生有可能怕累,有懒惰心理,善于发现问题的周老师立即上前为其鼓励打气,并大喊口号“一,二,一,二”和同学们一起做起来,学生参与的热情又高涨不已,这种师生互动就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不断积累反思,提升教育机智,提高课堂的应变能力,这样我们驾驭课堂才能游刃有余。

二、活动的思考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如何激发名师及工作室作为领跑人的积极性,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打造新的“名师效应”,带动更多教师成为骨干,发挥其导向与帮助作用,让更多的教师从中受益,还需要不断思考和深入推进。

1.激发“领跑者”工作动力,彰显工作室“火车头”重要价值

作为领跑者,他们肯定热心此项工作,并愿意为指导青年教师成长而付出努力。他们迫切需要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在自身发展上享有优先权,工作室在开展学术课题研究、对外交流和组织活动上应有自主话语权。行政部门要敢于放手,给名师工作室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工作室成员往往身兼数职,可适当减轻课务,让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科研中来,专人做专事,有的放矢,让工作室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最后,在师德修养、科研成果、组织活动辐射作用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效果好的辐射影响大,再通过评价考核机制进行表彰,或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来激励全体,彰显其重要价值。

2.积极发挥“名师效应”,让名师工作室成为“孵化器”

名师要不断苦练内功、锤炼精品,还应最大限度地激发工作室成员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让“名师效应”辐射周围,共同打造教师发展平台,凝聚集体智慧,汇集各种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营造共同成长的教科研氛围,促进更多教师的学习和成长。工作室不能囿于视野狭小的圈子内青年教师成长,而要培养孵化更多的名师,让名师引领“小名师”,再让“小名师”去组建自己的工作群,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让工作室的集体智慧和研究成果向更广泛的群体里传播,让广大教师都能汲取营养,服务教学,“名师”在这里就不是狭义上的概念,被赋予更加宽广的内涵,这样的群体才是有生命力的,才更有实际效果和意义。

3.强化名师工作室导向帮助作用,提高青年教师业务能力

名师工作室要为青年教师成长发挥应有的带头和指导作用,名师不仅自己具有高尚的师德,精湛的业务技能,还要求能带领出一支有目标、有发展潜力的教师队伍。名师要会“教”,青年教师要会 “学”,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教师会思考了,才能教出会思考的学生。积极开展“传、帮、带”活动,言传身教、率先垂范;积极实施“青蓝工程”,建立“师徒协作”的共同体;“以优带新”“以学促新”,从而带动整体教师队伍业务素质的提高,也通过共研共建、互动交流、技艺切磋等方式培養出更多的优秀青年教师,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更好的服务。

三、活动的问题与建议

此次名师展示活动,对一线教师的专业成长和业务素质提高无疑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促进作用。有两个问题笔者认为值得关注和深入思考。

1.如何引导青年教师提高观课水平

学习观摩,不仅能观其“妙”,还能观其“妙”在何处,我们要学会看“门道”。要带着问题去看,教材处理和把握上是否到位?教学程序、思路设计、课堂结构是否合理清晰?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新颖?作为活动组织者,要创设交流研讨的平台,让教师表达心声,亮出观点,还要研究如何引导教师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统一设计好观查表和记录本,设置亮点、不足、建议、反思等板块,这样教师进行课堂观察时,让听课教师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有触发灵感而产生各种想法的,可以及时记录,提高听课的目的性、针对性和科学性。

2.如何提高教学观摩后续吸收效应

教师作为听众和观众,往往当时感慨万千,事后一切照旧,观摩课变成了执教者的“个人秀”。“东西”吃过了,我们就要吸收其营养,否则等于没“吃”。教师不仅要善于记录、积极思考,更要广泛交流讨论,取长补短,集思广益。活动组织者要根据课堂观察的结果,对这些课进行分析交流,提出明确方向,激发动力。同时组织教师进行课堂实践,将观摩学习的成果和产生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纳,付诸实践。只有自己在课堂中去尝试和实践,知识技能才能逐渐内化,才能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最终形成自己的教学本领。这也营造了良好的教研氛围,引导和带动更多的教师去研究课堂教学,践行课堂教学。

结语

此次观摩学习,对自身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高具有很大帮助,受益匪浅。大多教师能积极思考,吸收营养,学习借鉴,评课议课教研活动也引发了大家的强烈共鸣。高效发挥名师工作室的领衔、示范、激励、辐射等作用,以点带面,以优促强,培养打造名师,不断提升教师的整体专业素养,相信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一个个名师、优秀教师、教学骨干定会像雨后春笋一样破土而出,在实现自我价值的道路上越走越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于晓.对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运动体验的分析及研究[J].成功(教育),2011,20.

[3]张中华.名师工作室与教师专业成长[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34):114.

责任编辑:丁 蔚

猜你喜欢

名师工作室专业成长青年教师
重视“关键事件” 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青年教师“赴考”
多措并举,助力青年教师实现教育梦想
二胎时代高职院青年教师思政工作的时代嬗变
带一支团队 抓一批项目 出一批成果
关于中职学校组建“名师工作室”的一点思考
名师工作室环境下,发展英语教师共同体科研能力的策略探讨
网络研修与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要敢于成为“鉴赏”自己课堂的“勇者”
浅谈中职校新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