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着重在“联”上下功夫

2019-09-10唐惠忠

读写月报(高中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谭鑫培花脸厚道

唐惠忠

【试题展示】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必修课,与“选修课”相对,本指必须学习的课程。事实上,从小到大,从校内到校外,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一门又一门的“必修课”。有的是按规定必须学习的,有的是你自觉完成的;有的费时不多,有的需终生研习……

【写作提示】

认真研读材料是审题的第一步。材料共三句话,第一句话揭示了“必修课”的内涵性特征——“必须学习”,即要求“必修课”的内容有助于人生成长、生命成熟、社会进步。因此,“苦难”“寂寞”“失败”“孤独”等不能算“必修课”,而“正视苦难”“耐得住寂寞”“从失败中崛起(或汲取经验教训)”“直面孤独”等才是“必修课”。第二句是从时间、空间角度开启思维,据“校内”理解,语数英等自然可算“必修课”;从“校外”看,题意真正指向的实为“人生必修课”。第三句话则指出了“必修课”的强制性及自觉性,阶段性与长期性的特征。依据第三句话作反向思考,也可写一写“被动学习的必修课”“未能终生研习的必修课”。

本题命题意图在引导考生思考人生历程、社会发展中那些必须时常加以温习、修炼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可能正处于逐渐消失、弱化的状态。“必修”二字强调的是该事物的必要性,换言之,该事物对人生成长、社会进步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价值。扣住“必修课”的“必要性”“成长性”两个内涵,才算最切题意。

【病文呈现】

必修课【标题应精心拟定。】

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徐亦陆

齐如山讲过一件事:一次演《张飞闯帐》,谭鑫培演诸葛亮,戏中张飞念道:“为何不叫咱老张知道!”花脸把“知道”念成了“知大”。谭鑫培接上:“叫你知道,也要前去;不叫你知道,也要前去。”他故意把“道”念成“大”。于是台下观众大笑,知道是花脸念错了。

为讲这件事【表达欠通顺】,齐如山交代:“戏剧界规矩不许当场阴人,倘别人有错,自己必须代他遮掩,不许露声色,因自己一露,台下便知道了。”所以讲罢此事,齐如山又忍不住感叹一句:“谭之不道德,是后生应引以为戒的。”【开篇引述了一则有意味的梨园轶事,但篇幅过长。】

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角色,专好扬人短处,揭人破绽,触人蹩脚。【“触人蹩脚”属于生造词语。】似乎挑出人家的错处,引得其他人一笑,对自己就是莫大的快乐了。伶界大王谭鑫培,那么高的成就,那么大的名声,尚不免被齐如山白纸黑字叹起“不道德”,更何况其他人。

出别人丑这种行为也许可以带来一时的得意,但从长远来看,却是只有百害而无一利,学会替人掩丑才是人生的必修课。【中心论点出现得太迟了。】

对于出丑者,心里是绝对会介意的。若出的是小丑,可能只是心里抱怨几句,从此无论是与之交谈还是共事,心中总有些芥蒂。若出的是大丑,即便没有当面声讨,大打出手,从此也会绕道而行,不相往来。对于旁观者,笑过之后心里也会多个提防,暗暗记下这个人是怎样的刻薄而不厚道。【从“出丑者”“旁观者”两个层面作剖析,但说理时把“必修课”这一核心词给抛掉了。】

而若是替人遮了丑,从出丑者那里就能得到他发自内心的感激,因为这避免了他成为大家口中的笑话。从旁观者那里得到的则是尊重,因为为别人遮丑的人,是真正懂得与人相处的人,善良厚道的人,值得深交的人。【本段属于假设论证。】

生活中总能碰到身边的人出现错误的时候,一下子揪住错误不放而说笑一番是下下策。这时应该悄悄提醒并不被别人发现或者干脆当作自己没注意,替别人遮掩,保全别人的面子。【句子太长,“并不被别人发现”有语病。】有些人认为,对陌生人应该为他遮丑,而对待朋友就可以直白一些。但事实是这并不是什么大气。【表意不准确】越是关系亲密越是不能口无遮拦,对待每个人都应该这样。出别人一时的丑只不过是小聪明,替别人遮丑才是生活的大智慧。【作为“联”的部分,还缺少实例支撑,说服力嫌不足。】

学会替人遮丑是门必修课,因为一心要出人家丑的人,其实正是现了自家的丑。【末段单薄,也得优化。】

【病文诊断】

这是一篇优缺点都很明显的习作。其优点在于:“学会替人遮丑是门必修课”的入题点颇具新意;同时,基本按照“引议联结”的思路展开,文章布局比较清楚;行文中还论及“越是关系亲密越是不能口无遮拦”,对话题的思考显得周全。

文章的缺陷显而易见,主要有三:其一,扣题、点题很不到位,主体部分基本没有出现“必修课”三字。其二,“引”入的文字过多,“联”的部分缺少得当的例证。其三,有些文句有待斟酌、完善,如“对于出丑者”,应改成“对于出丑者来说”;“但事实是这并不是什么大气”,这里的“大气”用词不当。

【升格作文】

“替人遮丑”,不可不修【改写了题目。】

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徐亦陆

齐如山先生讲过一件事:一次演《张飞闯帐》,谭鑫培演诸葛亮,戏中张飞念道:“为何不叫咱老张知道!”花脸把“知道”念成了“知大”。谭鑫培接上:“叫你知道,也要前去;不叫你知道,也要前去。”他故意把“道”也念成了“大”。于是台下观众哄堂大笑,知道是花脸念错了。伶界大王谭鑫培,那么高的成就,那么大的名声,有如此行为,着实令人遗憾。我们身边也能见到这样的人,他们好扬人短处,揭人破绽。事实上,出别人丑这种行为,也许可以带来一时的得意,但从长远来看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相反,学会替人遮丑才是人生的必修课。【在起首段段末即摆出中心论点。】

之所以说替人遮丑是必修课,这是因为:对于出丑者而言,他心里绝对是会介意的。若出的是小丑,可能只是抱怨几句,但内心总会存些芥蒂;若出的是大丑呢,即便没有当面声讨,估计从此也会老死不相往来。对于旁观者来说,他们笑过之后很可能会多个提防,暗暗记下这个让他人出丑者是何等刻薄。齐如山讲到谭鑫培的故事时就特别交代:“戏剧界的规矩是不许当场阴人,不许露出声色——因自己一露,台下人便知道了。”他还感叹:“谭鑫培之不厚道,是后生应当引以为戒的。”【将轶事中齐如山的“感叹”移到此处,处理得当。】

不妨想一想,若是时时注意修习替别人遮丑这门必修课,情况又会如何?【有机嵌入“必修课”。】从出丑者那里,就能得到他发自内心的感激,因为这避免了他成为大家口中的笑话。而从旁观者那里得到的则是尊重,因为勇于、善于替别人遮丑的人,才是真正懂得与人相处的人,也是善良厚道、值得深交的人。有个域外故事让人心生暖意:一次,英国王室宴请印度部族头领。宴會结束前,侍者为客人端来一小盆洗手水。印度客人不懂这个礼节,见精致的器皿中盛着清水,便接过来一饮而尽。这一举动使在场的英国人顿时愣住了,然而,还没等他们笑出声来,大名鼎鼎的温莎公爵已从容地端起洗手水也一饮而尽。于是,其他英国人纷纷效仿,这样就没给印度头领带来任何难堪。确实,“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生活中我们也常会碰到身边有人闹出错误的时候。这时应干脆当作没注意到,或者着意替别人遮掩,总之是要以温莎公爵为榜样,努力保全他人的面子。【增补例证。】

还有些人认为,对陌生人应该为他遮丑,而对待亲密的朋友就可直白些。但事实上,越是关系亲密越是不能口无遮拦,对待每个人都应发自内心地予以尊重。

出别人的丑只不过是耍小聪明——出人家丑的人正是现了自家的丑;而替别人遮丑,才是生活的大智慧、人生的必修课。先贤有言:“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那么,就让我们心怀仁爱与善意,认真修炼“替人遮丑”这门必修课吧!【反复点题。】

针对初稿存在的问题,修改稿添加了温莎公爵这一事例,且“例”后有“析”;增加了孟子名言“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等材料;又对语言进行调整、润色。相对来说,做到了通篇入情入理、环环相扣,而且扣题比较紧密。

猜你喜欢

谭鑫培花脸厚道
谭鑫培的“妙招”
厚道
厚道
谭鑫培的“妙招”
有猫如弟
谭鑫培带头起哄
谭鑫培带头起哄
厚道人的三种品质
厚道
京剧“铜锤花脸”是什么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