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与变化:强化思维能力培养,注重实际应用导向

2019-09-10李爱英

读写月报(高中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单车试题志愿者

李爱英

2019年的高考在万众瞩目中已落下帷幕,但是对试题研究的热度却没有退减。与2018年相比,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Ⅲ卷的命题,不管是从试题的材料选择,还是从试题的具体形式、目标来看,在坚持教学改革方向不变的基础上,遵循稳中求变的原则,凸显了“坚持”与“变化”。

坚持,首先是坚持立德树人导向,提升考生思想修养。2019年语文Ⅲ卷的命题,在材料选择、题目设置等方面均注重弘扬优秀品德和传统文化,体现对时代的关注,对考生的品德修养、对青年的使命担当起到引领作用。如论述类文本阅读材料关注传统表演艺术的保护和传承;实用类文本阅读材料呼应奥运精神,引导青少年了解志愿服务,增强参与意识,激发爱国情怀;文学类文本阅读材料选了当代作家何士光写于1979年的小说《到梨花屯去》,由作品中人物谢主任下乡纠正“文革”时期“定产到组”中出现的种种偏差,展示了人们思想上的转变,呼应了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时代主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也借传主吴起之口,展示了“修政在德”的思想;作文试题更是倡导尊师重教,引导学生做有健全人格、有生命情怀、有人文素养的时代新人。这些材料引导考生提升品德水平,关注传统文化,在祖国未来发展的历程中,做不懈探索者、勇担重任者。

坚持,还体现在坚持关键能力考查,落实语文核心素养。Ⅲ卷命题坚持《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精准落实语文素养的考查要求。各个板块的能力要求相对稳定。现代文阅读中,论述类文本阅读注重论述色彩,考查考生分析、理解、综合、归纳、整合、概括等能力;实用类文本阅读所选材料内容相对独立但又相互关联,主要是从不同的角度拓展考生阅读的深度和广度;文学类文本阅读要求考生把握文章内容、探讨作者的情感态度及写作意图等,进而考查考生的探究能力和鉴赏能力;文言文阅读考查文言断句、古代文化常识、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句子翻译等能力;古代诗歌阅读注重考查考生理解、分析、鉴赏作品情感及艺术手法的能力;语言文字运用题主要通过词语选用、语病判断、语句衔接和语段压缩等形式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作文试题设置真实情境,便于考生设身处地地展开想象和思考,充分发挥写作水平,考查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等。

与坚持相对应的是变化,这也是命题另一方面的常态。虽然总体上保持历年的基本模式,但变化也是不难发现的。主要包括试题阅读量有少量增加(比2018年增加了300多字)、题目顺序有所调整(实用类文本阅读题调整到了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前)、实用类阅读没有出现图表性材料等。而语言文字运用题则一定意义上回归了传统命题形式,例如词语考查由2018年的单一成语辨析变成了混合的近义词和近义成语辨析;第20题的衔接补写题,回归到2017年的考查形式。

面对考题的“坚持”与“变化”,我们应更好地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遵循学科学习规律,注重学科核心素养,其关键,就在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在思维能力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考虑问题要全面、完整

文句,无论长短,既然能被选入高考题,应该都是能够充分满足出题需要的。所以,完成试卷上的题目,应该充分利用选句、选文。在有限的文字中,值得思考的细节往往是很丰富的。

比如第6题:“单车猎人可以看作‘新型的志愿者,请结合材料分析这一说法的根据。”此题应该从两方面作答,一是分析为什么说单车猎人是志愿者,二是分析为什么说单车猎人是“新型”的志愿者。对于第一方面,应该从材料中筛选出单车猎人与志愿者的共性;而对于第二方面,则应该从材料中筛选出单车猎人的个性,即与传统志愿者不同的地方。实际答题时,很多学生都漏掉了加在“志愿者”前面的“新型”这个限制词,也就是只关注了单车猎人与一般志愿者的共性,而忽略了其个性。

再如论述类文本阅读的第1题,要求找出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如果学生没分清局部与整体、主要与次要信息,就很可能做出错误的判断。其中,C项说“传统表演艺术进行‘二度创作时,应当避免西式改编”,而原文否定的是“套用西方音乐编排方式”。选项以偏概全,将原文对一个具体事例的否定,扩大到笼统地否定所有的“西式改编”。能否发现这样的错误,是对考生思维是否缜密的考验。

二、理解文意要善于推理

思维含量增大了,要完整把握信息,就要注意设题的陷阱,更需要明辨与推理。

比如文言文翻译第二句“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对于“伏之”,如果不联系后文语句“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作推断,很容易将其翻译为“埋伏在尸体旁边”。

再比如第20题(科技体语段,要求补写相关语句),每一空的填写都需要根据上下文的信息进行合理推断。

又比如第7题B选项为“谢主任感慨报道中基层干部的‘肩膀硬,而赶车老人隨后提及这一带做挑抬活路的农民们‘肩膀最硬,对谢主任予以嘲讽与回击”,就可根据小说中下文对老车夫的描写“平平静静的,就像在叙述别人的而不是自身的事情”做推断,老人主观上并没有要嘲讽和回击谢主任的意愿。还有谢主任问老人“那条沟在哪里”时,老人都几乎听不清,说明老人听力不好,所以之前老人对谢主任和老赵的谈话内容也可能无法听清楚。找出这些违反事理逻辑的细节,就可以形成自己的判断。

三、提高区分度要注重思辨

今年的作文以“离别”为主题,引导学生关注师生感情。这样的作文题目,因为贴近现实生活,所以人人都有话说。但是深思漫画的背后,其实表现的也不仅仅是老师对学生的一种不舍,或是简简单单的师生情,所以要写出高人一筹的文章,就需要有深刻的立意,以及平时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思考。

确立深刻的立意未必非要标新立异,考生只需要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增添一点思辨色彩。

比如:一般考生想起的是“教师的深情”,深一步思考则可想到“做有温度的教师”,进而想到“社会需要有温度的教师”;再深入一步,则想到“社会需要有温度的教育”。

又如:一般考生想到的是“师生情”,这只是停留于对今日情感的感受与感知,而没有考虑它对将来的影响。如深入一层可以想到“带着老师的恩情前行”,再深一层则可加上对人生责任的思考,如“铭记师恩,勿负韶华”“不负育人恩,放飞青春梦”“真情相伴,助你我成长”等。这就开始思考“师”与“生”两个角度的相互契合,不仅能打开思路,也深化了主题,从而展现考生的思辨能力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体现对个人、集体、社会相互间关系的正确认识,呈现良好的思维品质。

四、提升境界要联系实际

今年全国语文Ⅲ卷命题全面考查考生的信息处理、逻辑思辨、审美鉴赏、探究创新、语言表达等语文学科的关键能力,更凸显了应用性考查要求,引导考生重视实践,学以致用。

试题在选材上本身就注重实践应用导向,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材料涉及国家发展热点(“嫦娥四号”登月)、体育热点(世乒赛、冬奥会)、文化热点(传统音乐)、生活热点(生物酶与饮酒)。这些内容都与考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而这种选材设计,也有助于引导考生在生活中发现语文、理解语文、应用语文,在应用语文中感受生活、理解生活,参与社会、服务社会。

相比于前两年的宏大主题和家国情怀,今年的全国Ⅲ卷作文材料显得极为温情,它直接取材于每个考生都深有感触的场景,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实际、成长实际。这样的作文就是要引导考生真实言说,个性抒情,也是引导考生关注自我,认识自我,关注身边的人与事,关注内心真实的情感,思考新时代的师生关系,进而思考人生。

这个作文试题对写作教学释放出强烈信号:写作要立足实际生活需求,强调实际应用,避免言之无物、大而无当。

当然,对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的考查往往是综合呈现于很多试题中的。所以,要过好高考这一关,应该从斟酌高考题的思维含量的大小入手,平时多选择一些富有思维含量的题目,而不是靠盲目刷题。按照现在的形势来看,要学好语文,以量取胜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日常学习中,不以提升思维能力为基础来开展阅读与习作,恐怕真的连考卷都会做不完。还是要全方位地充实自己,在落实基础知识点的基础上,关注社会现实,联系生活成长,才能更好地应对高考的挑战。

(作者单位:四川省双流中学)

猜你喜欢

单车试题志愿者
志愿者
小小志愿者
共享单车为什么在国外火不起来
志愿者精神 永不落幕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Rough Ride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单车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