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创新企业的发展之路

2019-09-10陆佳清

陆家嘴 2019年12期
关键词:创板科技企业

陆佳清

今天,我站在创业项目的角度讲一讲科技创新企业的发展之路。首先看宏观经济现在的数据,从十月份欧洲的数据来看,PMI大概是45.9%,其实都在缩表,基本到了一个阶段的头部。必须要客观地看到整个下行周期基本上是确立的,来自于两年前中美贸易摩擦的开启,我们既看到了挑战,也看到了很大的机遇。

先说一个基本判断,中美贸易摩擦打打停停。总体讲,有积极的因素也有消极的因素,目前对整个市场生产行为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消极影响主要有几个方面:第一,市场主体的生产和投资行为产生持续的抑制;第二,中美科技交流渠道被封锁(科技交流活动、交流人才、在美华裔);第三,对美出口依赖性比较高的制造业实体造成了较大的直接冲击;第四,产业链向周边国家转移的迹象显现。积极的影响也有:推动改革开放(进博会,银行、金融业股本比例放开);鼓励创新,发展高端科技行业,自主可控(硬科技、“核高機”领域);引发科技教育体制改革;加强国家治理能力。发展高端行业自主可控,这是我们绝对看好的赛道。总体来讲,大家已经看到了自主可控有各种各样的版本,作为机构,半年以前我们已经了解到这个趋势,并积极布局。

说完宏观,我们必须要找一个点,点在哪?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带来了大量自主可控红利,举个例子,之前,华为的概念是用最好的,现在华为的供应链70%以上是国产的、我来自于通信产业,告诉大家一个数据,华为最核心的供应链有四套,这是一个极度缺乏安全感的企业做出的选择,但是我们相信影响深远,未来没有一个中国的企业会把所有的供应链建立在以美国为主的供应链基础上。

尽管形势比较严峻,但是我们依然坚定地看好中国科技产业化十年。从大的周期来讲,从官方讲的自主可控到最近大家说的5G,如果没有贸易摩擦不会那么快发牌照,因为4G的投入还没收回来,5G为什么要投的那么快?一个基本逻辑就是5G就是投资拉动的一部分。投资拉动,过去都是固定资产投入,不可能修一百个大型机场,必须修点新东西,现在的新能源和5G就是我们投资拉动的一部分,必须得把这个表拉上去。

第二,总体来看,国家已经把未来的增长毫无疑问地压在科技上面了,因为这既是伟大复兴,说窄一点,我们找不到第二个靠谱的立足点。因为房地产是一个非常完美的闭环,再也找不到第二个故事。只能用科技,因为科技是一个平台型的东西,比如说AI这个东西本身没有什么神秘感,会很快普及到各行各业。

回到行业,我选更实操一点的,关注的行业现在有两个变化,资管新规出台之后,最直接的角度就是前三季度,我告诉大家一个结论,目前这个行业明显出现了两极化发展,不只是投资GP的两极化,创业者一定要警惕这个问题。很多投资机构都说贵,但是贵要分阶段和时间,现在这个行业如果撑的住,方向好,早期项目搞两个海外MIT博士后拿到钱是不难的,后端因为上市门槛放低,打个比方,以前需要长到1.8米上战场(上市),现在门槛放到1.5米了,明年1.2米,所以说我们体现出明显的抱团取暖的特征,拉回来考验大家是否可以看得懂一二级市场倒挂,先要确保账面不亏。如果说我上市以后两年以后还亏了,那是另外的问题,至少这个问题不会在现在出现。

接下来是科创板,我们对于科创板是坚定看好,科创板现在目前的估值中枢已经稍微理性一点了,大概在70~80PE,最高的时候百倍PE,2019年A股大部分发行区间就在20倍-30倍,我们认为在一年以后的解禁期以后,应该在一段时间内降到中位数40左右,所以说科创板还有比较大的跌幅,但是最终的中位PE依然会比A股高。这就是世界各地一个基本规律,纳斯达克比主板平均PE要高。我们认为注册制还是有一波上市,但是反过来从企业的角度讲又是另外一个故事。

最后讲企业,企业本身在相对比较难的时点上,我们认为短期之内是不乐观的,今天的科技创新、创业的企业,在考验什么?其实逻辑很简单,科技创业有一定门槛。科技企业的起步主要考验的是领导人自己的能力,创始人自己的能力和资源,但是做大以后一般到50人以后,我们要考虑组织规模。早期科技类的要确定一个很简单的问题,说难听一点就是,配不配干这个,有没有这个级别,有没有积累做科技类创业经验,如果你一开始就够不上这条线还是趁早别干。科技类企业天生是比较慢的赛道,什么样的企业是高速成长的?我们认为四个方面:第一个,主营业务专业化,今天搞这个,明天搞那个是肯定不行的;第二个,是学习型创业团队,大多数科技型创业团队是有短板的,虽然说科技型团队的创业开始是看得技术,但是不要忘了,我刚刚说的做大了考验规模能力组织能力,这往往是科技型团队需要自我进化的方面;第三个,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第四个,多渠道融资能力。科技企业是比较慢的,早期的盈利能力是比较弱的,所以大家一定要有多渠道的管理自己市值的能力。

很多科技企业都是To B为主,To B的企业应该怎么做?我们机构的观点比较踏实,我说一个基本的统计概率,我们机构到现在已经投了过百个项目,以典型的To B特征来讲,这个项目给我一个BP,对于未来三年的预测,完成50%的都是挺靠谱的,基本上都是50%以下,大家的预计都是不靠谱的。现在看到市场上有很多美元基金原来投流量的,按照投流量的美好愿望投To B的,我们相信都是会付学费的,都是不靠谱的,这个东西肯定是慢的。因为To B是集体决策,不讲情怀,讲理性。也有好的地方就是抗周期,做进去慢慢做,比较扎实,不容易一天塌,也不容易一天起,万世万物都有平衡,To B业务像马拉松赛跑,慢慢做,一定要熬。

下面给创业企业提几个建议,募资难,不要纠结估值。大多数项目不具有稀缺性的卖相,简单讲这个东西没有那么牛,大家扪心自问,一大堆项目都能做的,没有那么牛。大家追估值,如果你不是这一类,不要追求估值,破产倒闭就一分不值了。其次,保证研发投入提升竞争力,优化运营成本,提升效率,To B的典型指标和To C完全不一样,To C我们讲客单、活跃、留存这些,To B典型的指标是收入&人效,这个希望大家要控制,我们看到大量的公司拿To C的野火烧草原的方式在做,人效极低。第三,关注现金流应收帐款,我这周看到一个新闻,全国工商联出了一个文件,要求央企、国企不要拖欠民营企业的钱,创业公司要抓紧拿着文件去催款。第四,战略上进一步聚焦,主攻市场进一步收敛,大家都说怎么打,是打一个平台型技术,各行各业落子还是一个行业打穿,坦率地讲没有正确答案,对于大多数企业还是聚焦一点,容易存活。最后一点,销售预测脚踏实地,年度工作计划落地可执行性。

最后用一句话共勉,坚持专注,如果大家做科技创业,好日子都是熬出来的。

猜你喜欢

创板科技企业
科创板一周年
科创板已开通约270万权限账户
一图读懂科创板
包容不能鱼目混珠,勿忘科创板定位
2018上海企业100强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