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班级管理核心:积极引导需求,重塑素质结构

2019-09-10陈小花

高考·上 2019年2期
关键词:生理集体素质

陈小花

中职学生的教育是学校教育中的热门话题,我们一直探索着中职的班级管理,想要通过班级的学风建设和班风建设来提高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行为能力,但面临的困难很大。中职学生在接受中职教育前,已在家庭教育和前期学校教育中构建了基本素质结构,这种素质结构主要是依据人发展的基本需求来构建,与中职教育目标并不一致。人在成长(发展)过程中有各种不同的需求,不能满足需求会造成某种能力(素质)的缺失,不适当的满足某种需要,又会造成素质扭曲,这是教育措施选择的困难所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把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对照需求层次理论解析一下中职学生的“问题”成因,我们或许能看到中职学生“差”的实质。

一、生理需求:中职学生上学迟到、上课睡觉、上课玩手机等现象很普遍,究其原因都是学生在生理成长过成中不适当的满足了他们需求而形成了他们的“差”习惯,这些“差”习惯本质上是条件反射和心理暗示。一个成绩不好的学生常受老师和家长批评,时间久了学生心理上认可自己笨,听不懂老师讲的内容,走进课堂,思维就停止了,条件反射性睡觉随之而来,其实这种学生心理就暗示的结果。中职学生的年龄段处于青春期,“性”需求是中职学生成长过程中“自然”到来的生理问题,中职学生的“性”教育是中职教育要重点面对的问题。对异性好奇、有好感是青春期中职学生正常的生理现象,当我们对中职学生异性间互动采取“管制”教育措施时,我们把正常的异性间行为暗示为“恋爱”,教育的效果实质是把学生异性间接触推向变异的“亲密”行为。“顺应自然”是中职学生“性”教育措施的思考方向。

二、安全需求:安全需求主要是一种心理需求,是人在互动中的一种地位要求。处于支配地位的人在互动中采取具有攻击行为时(如批评、惩罚等),处于被支配地位的人生理就会受到打击,心理上就有不安全感。人受教育的过程中从互动关系上讲学生处于被支配地位,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生理(能力)不成熟,教育过程的互动中总是处于被支配地位。成绩较差的中职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受到的批评和惩罚相对于同龄人要多,他们对安全需求更为强烈。青春期的人生理逐步成熟,他们潜意识中感知到具备了争取支配地位的能力,因此,青春期的人大多有叛逆(对抗)行为,其实这是青春期人寻求安全的需要。青春期中职学生的安全需求通过具体的行为表现出来,如顶撞(或冷对抗)老师,欺凌弱势同学、帮他人出头参与打架等打架斗殴事件等。不理性的地位要求(安全需求)是學生过激行为的根源,让学生平等地位的氛围中获得安全感才能有效矫正和构建正常安全心理。中职班级管理中给予学生平等地位是学生获得安全需求重要途径。

三、归属需求: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人不可能孤独存在,在集体中的人有感知自己“存在”强烈要求,亦即归属需求。归属需求不是名义上属于某个集体,而是一个人在集体活动中的“有效”存在。归属是双向的需求,亦即包括个人在集体(活动)中“存在”的感知和集体对个人的归属认同。一个从来不参与班集体活动的学生,虽然名义上他是班级的一员,但是没有有效存在于集体活动中的客观现实,学生不会获得在班级集体中的“存在”感知,班级的其他成员对该学生也不会归属认同感。活动是归属需求的载体,而紧密的归属需求关系又是产生集体凝聚力核心要素。班级的日常事务(义务)是基础性归属需求平台,学生个体有能力参与活动,又必需参与的活动,班级管理应当在班级规则的约束中构建紧密的双向的需求关系。兴趣和社团活动是拓展性的平台,引导、激发机制能有效满足学生归属需求的拓展延伸。

四、尊重需求:尊重是互动过程中的行为和认知表达,互动双方释放和获得了认同支持感时,构建了相互间的“尊重”。尊重需求是人构建和谐关系的要求,也是教育措施中“引导”的基本法则。中职学生在学习生活动中会发生很多的错误行为,也会表述一些错误的生活观念,但这些错误大我是非“道德和法律”性错误,班主任在采取教育措施时,首先要满足学生的尊重需求。例:一个穿着正常服装(没有穿着校服)的学生到校上学,面对批评向班主任表述:自由着装是合理的个人需求行为,且对他人没有影响,学校不能对我强加干涉。班主任如何开展教育活动呢?首先不能直接用学校的规章制度否定学生的行为和观点,教育措施的基本思路:班级管理通过积极开展“归属”教育活动(如:班会讨论着装与班级形象的关系),强化学生的集体归属感,从而激发学生对集体规则的双向认同(尊重需求)。

五、自我实现需求:人的成长过程中不同的年龄段(时间)有不同的生理心理品质特征,因此,人成长的学校教育平台分为不同的阶段。一方面,社会为各个阶段的教育制定了人发展目标的共同标准,以此作为教育成功的评价参照。另一方面,而对个人而言,他把阶段标准规划为更具体的时段目标(期望),作为自我评价的参照。当一个人在发展过程中感知到他达到了阶段的标准或时段的个人目标(期望)时,成功的喜悦让他有更高社会地位的获得感,亦即完成了社会地位的自我实现。从社会阶层的角度看,人成长(发展)的实质是对社会地位追求,自我实现需求是人成长的终结需求(最高需求)。中职学生自我实现需求关联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用普通中学考试成绩评价标准来评价中职学生的自我实现,是对中职学生自我实现需求的打击,也是对中职学生“自我实现”的歪曲理解。中职学生的自我实现需求应当立足于职业能力标准,分阶段逐步促进学生实现与职业能力相适应的生理能力要求,心理能力要求、认知水平要求和职业行为能力要求,构建与职业能力相适应的素质结构。不同的活动内容和方式指向不同的素质(能力)要素:体育活动指向生理能力,特色兴趣活动指向心理和行为能力,讨论交流活动指向认知能力,专业技能竞赛指向职业行为能力。

需求是人成长(发展)内在动力的根源,不同层级的需求依次关联,教育措施可通过激发高一级需求突破低一级的不当需求,也可以通过强化低一级需求,触发学生的高级需求。一个能很好地融入班集体的学生(归属需求),在集体中必然处于安全地位(安全需求),他在集体活动中的行为和表达的观点多数情况下会被其他成员认同支持(尊重需求),认同支持又会激发学生积极表现,提升素质,最终他取得好成绩的概率也会增加(自我实现需求)。因此积极引导需求的教育措施,对构建中职学生适合职业能力的素质结构非常关键。

猜你喜欢

生理集体素质
享用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镇痛成果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铜绿微囊藻对锌、镉胁迫的生理响应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警犬集体过生日
妈妈们产后的生理烦恼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
1/8德国人有“生理缺陷”
集体逃学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