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陶艺传统泥板技法在综合实践教学中的精化整合的初探

2019-09-10孙维坤

高考·上 2019年2期
关键词:综合实践

摘 要:传统陶瓷技艺的传承方式主要是师傅带徒弟,需要数年跟随师父不断学习实践与积累,这种教育模式是无法适应当前的综合实践课堂实际的,我们将传统泥板技法共二十个步骤,成功缩减为七个主要步骤。

关键词:陶艺传统技法;综合实践;精华整合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文化需要自信,这种自信是促进民族进步最为基本的、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它所具有的天人合一理念、阴阳和谐的智慧、大同世界的气度、高山流水的神韵,无疑增添了我们内心深处崇高的自信和无比的自豪。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中,孕育了丰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汇聚了中华民族最深重的心灵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明标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是世界文明宝库的伟大遗产。

在中华文化渊源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陶瓷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最重要的基石之一。作为世界上最先发明陶器的国家,至今有数万年的陶瓷发展历史。尤其是瓷器,从其对人类文明与发展的影响来看,堪称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近些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精神文明层面的需求日益增强。陶艺也逐步走出传统作坊,融入到都市人群的生活之中,当厌倦了忙碌的都市生活,人们不妨在闲暇之余体验与泥土接触的乐趣,只要挽起袖子,就能体会到那种久违的质朴与纯真。做累了,还可以在慢悠悠地喝一杯淡茶,品一份甜点,翻翻陶艺书籍,也不失为一种逸事……。[1]

我们执教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别于目前市面流行的“陶吧”“陶坊”等一类休闲娱乐活动的,是一门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和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的课程,以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为目的的课程。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

但是,传统陶瓷技艺的传承方式主要是师傅带徒弟,需要数年跟随师父不断学习实践与积累,方能日臻完善与不断创新,这种教育模式是无法适应当前的综合实践课堂实际的。那么,研究如何将需要很长时间掌握的传统技法提炼归纳为两天教授的课程内容,而且,能够为初中年龄段所接受,这就成为我们的核心研究内容。我们针对传统的泥板技法进行精华整合,首先运用了行动研究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主动把这个课题与教学实际相结合,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进行自我实践,总结、使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我们首先将传统的陶艺泥板技法进行精化。

传统泥板技法粗略统计一下包括近二十个步骤,复杂的甚至达五十多道工序,象山西平定瓷就刻花一项就可分成刻坯、刻画妆土、刻釉等,而刻坯又可细分为浮雕、堆雕、镂雕、阴刻、阳刻,刻画妆土分为刻花留地、刻地留花等等。[2]越窑青瓷,如果按古法制瓷土,要沉淀三年,这样腐化出来的土质,和液体一样,才能烧造出“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上乘佳品,即便是为求产品数量,过程从简,最少也需要半年的时间才行。[3]这样复杂的传统步骤,如果拿到课堂上,操作起来根本无法完成。因为首先这些传统的技法需要相当的熟练程度要求,没有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手工操作基础是完成不了的。我们课程的教育对象为初中生,大都是毫无陶艺动手实践基础的新手。

其次,我们综合实践课程的设计仅为两天时间。其中纯粹动手实践时间为一天半。

于是我们大胆去掉一些有价值但是不适用于教学的部分,如将揉泥、抟球、敷纸、粘花、题款、落章等步骤。将学生适用部分的擀板等技法进一步加以精细化,如擀板传统要求然后悬臂擀制,力道纯熟,臂腕协调共同发力,完成厚薄均匀的泥板,要润、韧、平、柔。我们从实际出发,降低擀制的标准,只要求学生擀板达到平、润即可,并在泥块两侧设计了两个厚薄均匀的木条,这样,节省了时间与精力,确保能够在短暂的操作时间内完成作品。

又进行了这样的整合:将轻拍、铺布等整合为裹泥,将补缺、围量、切板整合为模具直接切割--模切。将切底、立模、围板整合为模具定型---定型。整合其他技法的元素融入泥板中来,扩充陶艺实践课的价值含量,最大程度让学生体验中华陶瓷文化的精粹与深厚。

这样,原本繁复的技法经过精化整合为,裹泥、擀板、翻面、模切、定型、修身、平口等七个步骤。

然后我们通过个案研究,根据学科特点,以陶艺教研组为单位进行分项研究,分层次进行相关对比、分析,不断矫正行动策略,不断发现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在总结个案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学科课堂教学的有效基本准备策略、实施策略;并将新泥板技法形成教案,报请相关领导、课题顾问等批准及指导。

在新授课中按学生年龄段,施行新技法课程教学实践,并聘请领导及顾问、课题组其他教师听评课。针对成功体验与失败教训,及时提炼、总结,从更高的理论层面为课题服务。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及时搜集领导及顾问的反馈信息;及时搜集不同年龄段学生反馈信息;任课教师自我评价课堂效果,同时,其他课题组成员参与总结。综合各方面课堂效果反馈,总结得失。及时改进课后教案、课堂教学设计实施,及时总结,最终确定教案范本,做到课前细思,课上观察,随时研究,及时总结,结合建议,及时改进,课后反思,及时定稿。

经过一系列的努力,我们成功地将传统陶艺泥板技法精化整合为适用于学生综合实践课堂的当代技法。经验告诉我们,精华与整合是沟通传统与现代的必由之路,是开拓科研梦想之门的唯一金钥匙,是鼓舞我们勇往直前、攻坚克难的前进风帆。

项目:吉林省教育学会“十三五”科研规划课题,立项编号:JLXH13550786A。

参考文献

[1]谢凯.top陶调.中华手工,2014(105):94.

[2]白英.平定兄弟賦新瓷.中华手工,2013(87):62.

[3]陈丽萍.越窑:消失千年的天青.中华手工,2013(83):60.

作者简介:孙维坤(1975-),男,汉,吉林通化人,通化市青少年宫陶艺教师,中教二级,研究方向:传统陶艺与教学。

猜你喜欢

综合实践
浅议如何上好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
关于综合实践在数学中的应用
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成长
浅谈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教学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构建设想
落实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