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谈美术高考素描课程的有效教学

2019-09-10伍洲

高考·上 2019年2期
关键词:透视辅助线构图

伍洲

摘 要:当前许多美术高考辅导教师在素描教学活动中存在不少误区,严重影响其教学效率,甚至于误人前程。素描作为一种绘画技能,是有正确的规律可循的,本文通过教学实验并在研读相关美术史论的基础上,提炼出素描基础训练的实操方法,以期为在教学探索中的同行提供借鉴,并得以抛砖引玉。

关键词:素描;构图;辅助线;透视;结构;对比

素描是美术专业高考中的考试科目,也是色彩、速写、创作、设计等课程的基础。笔者因担任美术高考兴趣小组辅导教师多年,在教学实践及与同行交流中发现了当下素描教学的一些困境:许多教师辛勤指导,学生刻苦训练,但学生画作始终不得要领,甚至形成认识误区。例如:物体造型不准、概念化、脸谱化、被动描摹、明暗关系混乱……以致于许多教师靠让学生模式化训练,背题押题等机械手段来应对专业高考,真是使人抓狂!那么,正确的画法又该是怎样的呢?笔者将近年来在理论探索与实验研究中总结的些许素描教学心得悉数奉上,以供交流互鉴。

一、对构图的概括与分解,保证起稿时画面内容比例正确

谈及画面起稿,看似容易,却是良好画面的开端。我们常发现有些习作画面完成构图与起稿时有很大的出入,并出现诸如画面构图失衡、物象比例失调等问题。当问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时,画者一脸茫然:“我是整体作画呀!可不知为什么后面就变形了呢?”是的,“整体画法”已成为当今习画者的共识,可经过笔者的调查分析,找出了其中的症结:

1.缺乏对画面整体观察,没找准对整体形象概括的关键节点。现代绘画之父塞尚曾提出自然物象可以概括成圆柱体、圆锥体、圆球体等几何形体。因此,找准关键结点,合理概括对象,才能在起稿时处理好整体布局。

2.整体构图的正确分解是被许多人忽视的,也就是“起稿整体,完稿变形”的原因所在。在整体概括后就直接单个造型是习画者的一种普遍做法,殊不知此时已放弃了整体意识而采用了错误的局部画法。

正确的方法应为:认真观察分析对象,以多样统一的原则找出物象整体外形的关键结点,用长线概括出简化的几何形,根据个体位置的不同进行归类分组,将大形分解成若干相互联系的小组。

二、善用辅助线,抓住动势,画准物象轮廓形

通过前述概括构图的分解,找准画面各个物象应在的位置与大小,明确其长宽比例,并以辅助线的方式来呈现,这样就为个体造型提供了参照。长期以来,素描基础训练中都有教师教学生用长铅笔量形的方法,目的是要形与动势准确,可事与愿违,学生的画面依然形状不准、动势不正确,特别是动势问题,甚至于成为了教学的痛点。笔者以为,笔量法非常机械,不利用学生形成良好的形体感。因为量形过程中动作易变形而观察又孤立,就造成了巨大误差,对于复杂对象更是无所适从。

针对这个问题,辅助线比较法不失为一剂良方:在长线概括并作分组分解的基础上,分析出绘画对象组合的垂直与水平两个方向的中线,并体现到画面中,确定画面主体物的位置与视觉中心,然后运用水平辅助线确定各物象的前后位置关系,用垂直辅助线确定左右位置关系,用倾斜辅助线确定画面整体与个体的动势关系。借助辅助线与对象进行反复比较,就能用概括法画准个体的平面形——也就是轮廓形。

三、遵循绘画透视规律,画准结构是物象形准的前提

“形准”是衡量素描作品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还能检测出画者对物象所应具有的形象敏感性和特征表现力。近年来,各省联考相继采用了图片写生的考试方法,过去考默写时那种背题的做法没了市场,不顾对象特征只重个性表现的凑合式方法也碰壁了。那么,怎样才能做到画面造型准确、物象特征鲜明呢?正确运用透视规律就是影响形准的主要因素。西方文艺复兴早期的艺术家们将建筑绘图上的透视原理运用到绘画上,即有效解决了画面的体积与空间平板的问题。现代绘画理论中,不管是平行透视还是成角透视,都旨在说明人眼觀察世界时的近大远小规律,进而在画面上创造出视觉的真实。一些低劣习作物象扭曲、平板逼仄的画面问题,主要是因为透视处理不当所致。素描结构表现法能有效检查造型的透视准确度,合乎透视规律的物象结构造就了物体的体积与画面空间的基本骨架。有了正确的透视结构,明暗素描的体积与空间就已初具雏形,特征表现就更加到位了。

四、明暗调子要结合结构,先暗后亮逐渐过渡且层次分明

一些教师认为体积感不强,画面立体空间感差是因为明暗对比不强、不够响亮所致,所以就不分光照度与固有色,一律对比强烈而失去影调本来面目。殊不知其真正的原因是由于明暗没有正确地附着在物象结构上并缺乏过渡与层次。众所周知,物象的起伏转折在光照下形成了明暗,物象明暗影调变化之处,就是结构变化的节点所在。结合结构进行明暗表现,方可在结构塑造体积和空间的基础上形成明暗向交界线两侧正确推移,形成富于形式美的素描五调子。达·芬奇当年进行人体解剖及后世出现的艺用人体解剖结构图,都是为了让画者更好把握明暗表现的着手点。此外,结合结构画明暗影调对于合理的画面主观处理还有着重要意义:不少习画者写生时的明暗关系都是根据观察的直观感受亦步亦趋地被动描摹自然物象,这样就成为了自然的奴隶,在复杂光源下明暗表现时就会不知所措。因此,结合物象透视结构来进行画面明暗单光源表现才具有主动性,作画才能有根有据,才能正确取舍对象的视觉要素,摒弃因杂乱光源造成混乱明暗现象的干扰。

五、作画全程牢记对比,主次方能得当,主题才会突出

整体观察与表现是美术造型训练的根本法则,它的优势是利于作画面各种对比,从而发现与修改存在的问题。反之,局部画法常是盯住一点而忽略全局,结果一叶障目而不见泰山,导致画面空间混乱、物象主次不分。整体与局部是对立而又统一的关系,作画中没有单纯的整体或局部,画面整体内容的丰富性依靠对局部形象的深入描绘,而主题表达有赖于对象内容及形式因素的整合。因此,贯穿作画全程的比较法,成为保驾护航的法宝。在“整体→局部→整体”的深入作画过程中,会形成许多不断循环的阶段性整体与局部关系,教学中要力求学生在各阶段都用比较法来考虑这种整体与局部的辩证关系,做到每个阶段都主次得当,主题突出。

总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素描教学与其它知识的教学一样,必须要有清晰的教学思路与科学的训练方法,使学生做到善学善思、步步推进、逐渐提升、反思观照,在形象感悟中主动地体验各种表现尝试,在逻辑推理中认真总结原理规律,才能不断提高素描绘画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外国美术简史(增订本)[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透视辅助线构图
例谈初中数学几何图形求证中辅助线的添加与使用
常用辅助线在圆中的运用
户外写生课程中常见问题分析
浅析中国山水画构图与平面构成的关系
解读阿恩海姆的艺术“张力”理论
论中国国画构图中的构成元素
浅析电视剧叙事艺术与画面技术的结合
“透视”近视
音乐剧《变身怪医》中杰克角色的演唱与情感特点透视
特殊四边形中添辅助线的常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