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当代工艺美术与传统工艺美术的“工艺美”

2019-09-10张云骥许哲鸣

理论与创新 2019年2期
关键词:美学价值传统工艺

张云骥 许哲鸣

【摘要】我国手工艺发展历史悠久,传承至今留下了众多极具美学价值的作品。本文通过对我国金银饰的传统工艺制作与当代工艺制作的比较,分别阐述了各自的制作工序差异、美学价值追求的差异以及各自的优缺点进行了总结。最后对于我国传统手工艺的技术积累和美学价值追求进行了肯定,并且提倡对其进行传承与保护。

【关键词】当代工艺;传统工艺;美学价值

一、金银饰工艺的发展分析

我国最早认知金银是在新石器时代的末期,因此我國金银饰工艺的发展历史悠久,最早可以溯源至我国的商朝,及至西汉,金银饰工艺已经有较为成熟的制品出现,而唐朝则是我国金银饰工艺发展的一个高潮,在引进和吸收西域金银工艺的基础上,唐朝的金银饰工艺出现了全新的发展趋势。我国传统的金银饰饰工艺主要包括了贴金、包金、捶揲、鎏金、金银错以及掐丝等工艺。捶揲是利用金银质地较软和延展性好的原理,对其进行捶打的工艺;金银错则是根据材料的特质将金银镶嵌到其中,并且持续打磨直至光滑形成首饰的工艺;掐丝则是我国唐朝以后流行的金银饰工艺,主要做法是将其锤炼成厚度较薄的片状并进行切割,将细条揉搓成金银线或金银丝,通过拔丝板的锥形孔将金银丝或者金银丝挤入从而制成金银饰的工艺。传统金银饰工艺制品的美学主要在于其炫目的色彩和精美的造型来彰显人们的财富以及象征人们的社会地位,并且金银饰制品易与各种服装进行搭配,达到出人意料的装饰作用。

现代金银饰工艺则是借助现代化的生产和制作工具,各种制作技巧大大丰富,焊、镀、铸、镶嵌、编织等技巧让金银饰的制作日渐简便,而且造型也更加丰富,能够满足人们多元化的需求。当代金银饰的造型多以流线形以及各种几何形状造型为主流,设计风格多样化的同时又不失饰品的内涵,再加上较为简洁的造型与其它宝石的合理搭配,赋予金银饰更加绚烂多彩的魅力。此外现代金银饰工艺更加注重个性和彰显个性,以此来表达个人的情感,由此出现并日渐流行亲自制作金银饰的作坊。而就金银饰当代美学来讲,当代金银饰更加彰显人们的个性,造型多变且风格较为夸张,这样高贵时尚的气质和大方美丽兼顾,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二、我国当代与传统金银饰工艺的对比分析

我国传统金银饰工艺的优势在于能够充分选择优质贵重金银材料的基础上,运用贴金、包金、捶揲、鎏金、金银错、掐丝和镂空等加工工艺对其进行加工制作,到民国时期又开始用开模、錾花等工艺,这些工艺的流程相对简单,因此成本也大大降低,多种流程同时进行又赋予传统金银饰更多的美学价值。而其缺点则是由于传统金银饰工艺的技术基础薄弱,并不能对金银进行高纯度的提炼,因此有的金银饰难免出现纯度不够的现象,而且旧社会等级森严,金银饰并不是普通庶民可以随意佩戴的贵重物品,这大大阻碍了传统金银饰的发展。此外,传统金银饰的设计理念较为单调,受制于传统习惯的束缚,通常缺乏个性和艺术价值。

当代金银饰工艺的最大优势在于技术优势和设计理念的多样化。由于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当代金银饰工艺的制作精准度大大提高,成品的质量也通常更高。并且当代金银饰工艺受后现代艺术思想的熏陶,日益重视个体的个人特征,在个性化、多元化的设计理念指导下出现大量设计独特夸张的制品,当代金银饰也逐渐超脱了彰显个体财富和社会地位象征的的枷锁,逐渐成为社会普罗大众追逐时尚的代表。当然,当代金银饰工艺由于受到西方艺术风格的大量影响,其设计理念和设计风格中明显缺少中国传统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众多的西方金银饰品设计使得当代金银饰的风格较为雷同,尤其是纹饰单一,千篇一律,使得当代金银饰显得有些单调。

因此传统金银饰工艺是我国具有特色的民间工艺,悠久的发展历史中经历了多种地区设计风格和文化内涵的融合,其间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显著的民族特色,它已经成为博大中华文化中一个极具特色的文化缩影,具备极高的传承价值和美学价值。因此我国当代金银饰工艺的发展应当立足于我国传统金银饰工艺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基础上,结合国外的特色设计风格和设计理念、制作工艺,将二者不断融合与创新,在兼顾时尚的前提下,结合新旧金银饰工艺、继承、创新和发展传统的工艺,嵌入富有中华文化特色和民族特色设计理念,制作出新颖优美的金银饰品。

参考文献

[1]张凡.中国传统金银细金工艺的古与今[J].雕塑,2012,2:26-30.

[2] 齐东方.中国早期金银工艺初论[J].文物季刊,1998,2:65-75.

[3] 秦峰,张荣红,赵以娟.传统银饰的制作及其工艺特点[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07,1:31-36.

猜你喜欢

美学价值传统工艺
江西45项传统工艺纳入振兴计划
促进中国传统工艺振兴
文艺美学观念与散文艺术价值研究
体育艺术的美学特征及美育功能研究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及其价值的解读分析
关于《诗经》中的婚恋诗及其美学价值分析
现代城市雕塑的美学意义探微
中国画的高贵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