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学生数学审美能力调查与研究

2019-09-10张唐蕾王福忠

高考·上 2019年2期
关键词:美的能力数学

张唐蕾 王福忠

摘 要:对所在学校的高一、高二、高三的学生进行了审美能力问卷调查和师生访谈,并运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发现总体审美能力服从近似正态分布,数学审美能力特别低的同学相对较多;男女生在数学审美能力上有非常显著差异,女生明显好于男生;知识的了解度越深越有利于数学审美能力的提升;数学成绩与数学审美能力有显著的相关性,成绩将会促进数学审美能力的提升;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数学审美能力密切相关。文章对调查结果做出归因分析,据此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审美能力;调查

在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中,提出要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融入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在跳出数学之后,与其他学科进行比较,就能鲜明的体会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其中提到了认识数学的审美价值,而数学的审美教育是与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健康成长紧密相连的,需要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断实践,这是一个具有创造性的过程。目前高中生的数学审美能力现状如何?存在什么问题?问题成因?如何改变教学策略?为此,笔者对所在学校的高一、高二、高三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师生访谈,并运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做出归因,据此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1.调查方法与过程

(1)调查方法

发放调查问卷,进行师生访谈。

(2)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笔者所在学校的全校学生(高一、高二、高三三个年级)。共发放问卷1685份,回收有效问卷1654份。

(3)问卷设计

根据本校学生数学学习的情况,设计了“高中生数学审美能力问卷调查”,从年级与数学审美能力,性别与数学审美能力,成绩与数学审美能力,教师引导与数学审美能力等4个维度,命制了17个封闭性问题,每题采用量表计分法。问卷的可靠性分析如下表所示:

由上表可看出Cronbachα信度系数大于0.8,可以看出该调查表的信度较高,可靠性高。

(4)统计工具

对调查问卷的数据结果,使用SPSS软件进行必要的分析,并且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2.调查结果分析与发现

2.1学生的数学审美能力总体情况

由表2可以看出,在满分为60分时,学生的总体数学审美能力得分均值为44.01426,换算成百分制是73.357分,分值不高。由此可见,学生的总体数学审美能力处于中等的水平,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教师引导作用的百分制得分为59.749分,分值偏低,平时教学中教师在数学审美能力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

由图1得知,总体审美能力服从近似正态分布。绝大部分学生的数学审美能力集中在均值附近,我们看到,总体数学审美能力较高的学生有一定的占比,但是数学审美能力特别低的同学相对较多。从标准差来看,学生总体数学审美能力表现出参差不齐,离散程度较大,不够均衡,反差明显,教学中需分别对待。

2.2高中生审美能力的性别差异

由表3可以看出,在满分为60分时,总体数学审美能力均值:男生42.7192,女生45.6051,由表4看出,男女生在数学审美能力上有非常显著差异,女生明显好于男生,但是標准差男生8.01890,女生8.20785,反映出女生反而更不均衡。在教师引导方面,女生的均值大于男生,但由表5看出,差异不明显,女生的标准差却高于男生,说明女生在上课听课与配合老师方面表现更好,但是却显示出个性的差异性大。

2.3高中生审美能力的年级差异

为考察不同年级的学生差异,采取三个年级两两比较法,运用spss软件进行独立性检验。从审美能力来看,高一与高二,高二与高三,高一与高三都具有显著差异。从均值来看,高一与高二差别不大,高三的均值是三个年段中最高的。知识的了解度越深越有利于数学审美能力的提升。

2.4学习成绩与数学审美能力差异

数学成绩与数学审美能力有显著的相关性,成绩将会促进数学审美能力的提升。

2.5教师引导与数学审美能力

我们从表10中可以看出,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数学审美能力密切相关。由表11,笔者抽取了笔者所教授的高二五班与年段还有全校的得分进行比较。在教师引导作用的得分高过年纪以及学校的均分时,我们会看到学生的数学审美能力也得到较高的分数,而成绩取得了较高的稳定性。

3.调查结果归因分析

3.1学生缺乏数学学习兴趣是造成数学审美能力低下的首要原因

通过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处于消极情绪时,往往会显得沮丧低落,焦躁,并且注意力难以集中,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学习就会显得尤为疲倦,从调查中我们可以发现,部分学生不喜欢数学学科甚至是不喜欢数学老师,他们的学习状态是处于被动的,内心缺乏主观能动性,学习仅仅只是为了应付考试,那么从内心深处无法体验数学的美感,越无法感受美,就会越产生厌恶感,长此以往,数学审美能力自然而然就低下了。

3.2学生对数学认知结构不够完善,基础知识薄弱

许多学生特别在高一高二阶段,对基础知识了解不深从而导致无法感受数学美。数学认知结构是数学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的再现,当认知结构不够完善时,在数学学习中就无法体会美感的产生。

3.3教师教学中忽视对数学审美能力的引导

由于高中数学教学繁重,教师在课堂上往往只注重解题思路和方法的探求,忽视了的在教学中渗透数学史,数学和文学,音乐,美术等相联系讲述数学知识。特别在女生中,很依赖于教师的引导,所以教师的作用相当重要。

4.对策与建议

(1)展示数学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徐利治教授曾经说过:“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主动的、富有美感的智力活动,学习材料的兴趣和美学价值乃是学习的最佳刺激,强烈的心智活动所带来的美的愉悦和享受是推动学习的最好动力。”学生通过感受、认知、发现,并最终运用数学美的显现形式,直观地体验到数学美带给人的力量,形成一种自主的、强烈的认知驱动,从而获得身心的满足。在通过无数次思考仍然无法茅塞顿开时,一个非常巧妙的方法跃然纸上,从而撞击心灵的喜悦与冲动,从此刻骨铭心,这就是数学所产生的奇异美;当用简洁的数学语言将繁冗的关系的表达出来时,学生无不感受到数学简洁美的内力;数与形的结合、数与形的统一,对称图形、对称等式以及对称变换的运用,无一不体现出数学统一美。

(2)挖掘隐含的数学美,培养学生把审美趣味创造性地用于自己的学习

对数学美的不断追求,是不断发展数学新理论、创造新发明的重要过程。事实证明,当一个新理论、一个新问题或者一个新对象,无论是其思想内容,还是其表现方式,其完善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美、创造美直至完善美的过程,这就是所谓的补美思想。创造补美思想具有直观性、统一性和创造性,创造补美思想在数学教学中随处可见。例如,在直角坐标系中,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以及两角和的余弦函数公式的证明中,都运用到了补美思想,使得方程和等式对称,将数学推导过程变得更加简捷。

将数学美作为一种利导因素,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一旦学生的学习活动充满趣味性,学习过程将变得“美不胜收”,审美趣味成为学生心理活动的一股催化剂,以及学生不断进行自我完善的力量,这种力量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还能极大提高学习效果。

(3)将美学原理应用于解题实践

数学的发展离不开探索发现,需要学生综合运用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去寻找最佳解题过程,从而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在这整个过程中,数学审美活动发挥了重要作用。法國著名的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曾经这样说过:“数学中所谓美的问题,是指一个又一个难以解答的问题。所谓美的解答是对一个困难复杂问题的简易回答。”如前所述,数学美的主要特性是奇异美、简洁美以及统一美。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果能够从数学美的视角出发,将数学问题以简洁美的形式创造奇异美的过程,然后寻找问题结论的统一性,从而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数学学习的趣味性,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就水到渠成了。

参考文献

[1]蔡天新.数学与人类文明[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43.

[2]张安军.发现数学之美[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33

[3]魏宗舒等编.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23

[4]王丽萍.数学美学及数学美育的作用[J].邯郸学院学报,2015,03:20-22.

[5]郑华.探讨美育与数学的融合过程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J].亚太教育,2016,30:69.

[6]郑刚.高中数学美育的教学策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

猜你喜欢

美的能力数学
打破平衡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美的校 美的人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