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生命化教育

2019-09-10李东风李铠希

高考·上 2019年2期
关键词:提升策略反思

李东风 李铠希

摘 要:生命化教育并不是一种教学模式或方法,而是一种教学理念,是对更美好的教育的一种价值诉求。它能够在教育过程中突出生命的价值,尊重生命的独特性,理解生命的生成性,善待生命的主体性,关照生命的整体性。

关键词:生命化教育;反思;提升策略

社会越向前发展就越重视人的主体价值,体现在教育方面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学生生命的价值和感受。生命化教育是立足于教育的现实状况,看到其在不断发展变化中的优势和不足而提出的一种更好的教育理念。

一、生命化教育的含义及其基本内涵

(一)生命化教育的含义

生命化教育是立足生命视野,对教育本质的一种重新理解和界定,把对孩子的理解、关爱、信任、成全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体现出来,要求教育要“着眼于学生生命的长远发展”。[1]它以生命为基点,把生命的本质、特征和需要体现在教育过程之中,使教育尊重生命的需要,不断为生命的成长创造条件,完善生命的发展,提升生命的意义。[2]简单来说,就是融于生命、成全生命的教育。

(二)生命化教育的基本内涵

生命化教育蕴含着对教育的希冀,希望人能获得健全的发展。根据张文质和黄克剑教授对此方面的研究,其基本内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生命化教育是一种遵循学生生命成长规律的教育。它认为每个学生成长的快慢不同,各自专长也不同。教师要尊重生命成长,耐心细致地教育他们。

生命化教育是一种个性化的教育。它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要求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充分发掘其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实现个性化的发展。

生命化教育是一种自己领悟、自己觉悟的教育。通过不同事件进行循环往复的实践和认识,丰富个体的生命感受,最终获得个人成长。

生命化教育是一种范本教育。教师通过榜样示范,感染学生生命,激励他们追求更高的生命境界。

二、对教学中缺乏生命化教育的反思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理性主义的盛行促使教育开始变得功利化。学校教育更重视经济效益,学生则通过考取更高学历来满足自己的物质享受。这些偏离教育初衷的现象使人们开始反思学校教育。

(一)对教育过程的反思

回想我们接受教育的过程,教学围绕专业化知识展开,而非活生生的人。课堂不能充分考虑人的主观感受,人的情感、意志被压抑,心理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而更加厌恶学习,教育因此远离了使人的生命获得更好的成长的初衷。

(二)对教育内容的反思

教育内容重在传输系统完整的理论知识,而不顾学生的生命需求。不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也没有与学生情感上的交融,更不能使学生领悟生命的意义,就难以使教学内容深入人心。

(三)对老师与学生个人的反思

一些教师对于课堂上学生状态视而不见,甚至有些教师不思进取,仅凭掌握已久的知识应付课堂。学生则显得有些颓废,不知自己的理想与目标而茫然。教师和学生没有课堂互动,也没有情感交流,只是模式化地完成各自的任务。

(四)对教育方法的反思

教学方法很多依然以讲授法为主,以学生为主体,却没有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没有使课堂真正“活”起来。教师应在了解学生学习程度的基础上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探讨和研究课堂所学知识。

(五)对教育环境的反思

学校教育的物质环境都在不断改善,但人文环境却改观不大。教师不能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很好地尊重、理解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总是站在成人的角度要求学生规规矩矩。

(六)对评价标准的反思

以统一标准进行评价,只看分数高低不看为人品德,对学生的评价就会很片面化,极易引起学生的焦虑、恐慌,导致精神压力较大,引发各种心理问题,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三、提升生命化教育的策略

生命化教育说到底是一种充满人文关怀,顺应学生生命成长规律的一种教育。这种教育理念能促进学生生命状态积极向上,促使教学过程更加充满活力。为此,应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和提升:

(一)改善教育过程

生命化教育要关注学生的情感状态。首先,可以设置有趣的教学情境,比如教室里桌椅摆放呈环状或者呈辩论赛形式,让学生进行充分讨论与表达。其次,尊重、理解学生的想法,平等对话,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看法。

(二)拓宽生命化教育的内容

拓宽生命化教育内容要求学校课程设置全方位化、多层次化、宽领域化。全方位化是指课程内容要兼顾德智体美劳多个方面,多层次化是指根据不同学生接受知识程度选择适合的班次,宽领域化是指课程内容的多样化,涉及多种领域。

(三)提高教师与学生的生命化意识

教师要提高生命化意识,努力培养耐心、爱心、宽容心等生命素养。学生要热爱生命,在各种见闻中开拓自己的眼界,增长智慧。教师与学生只有达成情感上的接纳和亲密,才能将自己的人生态度、做人智慧、价值观等展现给学生,启发学生生命的自我生成。[3]

(四)探讨生命化的教学方法

生命化教育要注重以人为本。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成长特点、兴趣爱好以及阶段性的认知水平等,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帮助学生获得智慧的启迪。例如选定某个课题,由学生利用各种资源搜集资料、自主探讨,教师进行梳理、总结。

(五)营造宽松、自然的教育环境

改善校园物质环境,通过种植花草让校园变得更绿、更美,保持干净、整洁,增加健身器材等使校园生活更舒适。同时,也要改善学校人文环境,通过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校风和严谨治学的学习氛围。

(六)关注生命成长的教育评价

其一,动态的评价机制。教师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的成长变化。其二,多元的评价主体和评价标准。多个不同评价主体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自我。其三,全面的评价内容。不仅要评价知识学习情况,还要看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是否有所提高。

生命化教育的提出,希望教育最終能够回归生命,焕发学生的生命活力,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它的提升有助于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改善教育效果,塑造健全人格。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重点课题“网络欺凌的校园防治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8ZD026)

参考文献

[1]郭上达.生命化教育实践探索[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12

[2]张艳.让生命在教育中诗意地栖居[J].江苏教育·教育管理,2014

[3]袁晓萍.基于高校师生关系的生命化教育实践路径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7

作者简介:李东风(1967—),女,河北丰润人,华东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女性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研究;李铠希,女,山西文水人,华东交通大学2017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读研究生。

猜你喜欢

提升策略反思
计算机软件技术特征及其提高其可靠性的合理化建议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公司信息化管理与经济效益提升研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高职《园林规划设计》示范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