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9-09-10施玉娟

高考·上 2019年2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物理人员

施玉娟

摘 要:课程学习人员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物理课程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因此,本文以物理课程教育教学教学阶段课程学习人员创新能力培养为要点。从基础学习阶段课程学习人员创造能力不足、课程教育人员所选择的教学方法不当、基础学习阶段学习人员缺乏学习兴趣等方面,分析了物理课程教育教学教学阶段课程学习人员创新能力培养难点。并提出了几点物理课程教育教学教学阶段课程学习人员创新能力培养措施。

关键词:物理教学;学生创新能力

前言:在物理课程教育教学工作进程中,通过培养课程学习人员创造性思维,可以促使物理课程学习人员逐步树立科学、严禁、创新的学习态度,从而为物理课程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依据。因此,物理课程教育教学人员应结合青少年学生思维活动规律,以培养课程学习人员物理发散性思维为目的,不断提升物理课程学习人员创新思维意识及能力。

一、物理课程教育教学难点

在物理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首先,由于外部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基础学习阶段课程学习人员创造能力不足,导致其在新物理知识学习过程中无法充分发挥创新意识;其次,在物理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课程教育人员大多以实验原理教育为主导,并没有真正的组织课程学习人员进行实地操作,进而限制了课程学习人员创新能力的提升;最后,虽然在初中阶段物理课程教育教学中具有图像法、控制变量法等多种科学方法。但是在实际物理知识学习中,物理课程学习人员在面对难度较大的问题时,并不能采用科学理性的方法解决,甚至一味的依赖答案解析或教师讲解,最终致使其无法掌握真正的问题解决方式。

二、物理课程教育教学教学阶段课程学习人员创新能力培养措施

1.营造创新型物理课程教育教学情境

首先,在中学物理课程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初期,课程教育人员可以物理学家创新工作实际事例为主导,如伽利略发明摆钟、爱迪生发生电灯等,激发物理课程学习人员创新观念,促使其对物理课程学习脉络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其次,在具体物理教育教学课程进行过程中,物理课程教育教学人员可依据物理创新思维特异性、多变性特点,从不同视角进行物理问题分析解答。如:现有一不锈钢水杯,其漂浮在水面上,若向这一不锈钢水杯中加入100ml的水,那么整体水面会上升么?上升水位是多少?若将100ml水换成油,水面上升高度会变化么?通过课程教育教学人员对上述问题的解答分析,可启发物理课程学习人员开创多视角思维,促使其认识到同等体积物体质量与密度的关系,进一步打破以往思维惯性认识。

最后,为了保证物理知识的有效解决,依据前期题目设置条件进行适当变换设置对于课程学习人员创新意识的提升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一车辆A长度为X,速度为VA,一火车B长度为Y,速度为VB,那么A从B尾部到头部需要消耗多长时间?

在上述问题分析过程中,物理课程教育人员应引导学生摒除以往单一汽车与火车为对象的分析方式,而是将火车B作为作为研究对象,这种情况下,汽车A的速度就为VA-VB,汽车A需要行驶的距离就为X+Y。利用速度距离公式,可以轻松得到问题解决方法。

2.构建以课程学习人员为主导的实验体系

一方面,依据新课标标准要求,物理课程教育人员应脱离以往以物理教材為主导的教学方式,而是通过课程学习人员自主设计实验的方式,提高课程学习人员创新思维意识[1]。如在力的相互作用实验教学过程中,物理课程教学人员可以首先利用弹簧小车进行教材演示,然后组织课程学习人员进行课程操作,如压缩、放开等。结合物理教材内部理论的指导,可以为课程学习人员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依据。

另一方面,针对物理课程实验直观、形象的特征,物理课程教育人员也可以引导学习人员进行演示类实验改进。如在电荷相互作用知识指导过程中,课程教育人员可在基础物理教材知识的前提下,针对电荷间相互作用特点,利用人体静电实验,如梳子摩擦头发,可以促使头发直立,若离开梳子,则头发恢复原样等。

3.开创物理课程教育教学课后教育基地

常规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任务、教学时间及场地的限制,并不能有效提升课程学习人员创新能力,这种情况下,课程教学人员就可以利用课程开展之外的时间,组织课程学习人员以分组探究的方式,针对难度较高的课程知识进行辅助指导[2]。如在浮力与升力知识教学过程中,由于课程学习人员已经在上一节课程中基本了解了浮力求解的方法,并认识到了影响浮力大小的相关因素。在这一背景下,课程教学人员可以阿基米德原理为核心,要求课程学习人员在课程开展之外的时间,利用水杯、水、铁块等工具,观测同样重量铁块在水中下沉速度的差异,或者不同形状同样重量铁块水中下沉速度的差异。而通过在课程开展之外的时间带领课程学习人员体验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变化过程,可以促使课程学习人员对浮力原理由更加深刻的认识。在这个基础上,课程教学人员可以鼓励课程学习人员根据自身所掌握知识及生活经验,自己制作浓盐水、石头、带线圆柱体、细线、接水杯等工具,对整体实验过程中进行再次验证。通过课堂开展之外的时间段内重复练习,可以帮助课程学习人员真正掌握浮力与升力相关知识。

总结:

综上所述,在物理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课程教育人员应依据具体教学任务,脱离以往以问题结果为主导的物理问题解析方式,而是将问题解决的过程作为教学重点。在创新理念的指导下,以培养课程学习人员创新能力为目标,从实验创新、基础教学创新、课后教学课堂开设等方面进行优化改进,为中学物理课程学习人员创新意识的提升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李小琳.放飞学生的思维——物理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9,657(1):82-88.

[2] 高维川.让学生的思维飞一会儿——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8,376(28):108-109.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物理人员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留言板
再来一次,这太有趣了!
跟踪导练(四)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
完形填空Ⅸ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学生物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