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19-09-10李慧玲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19年21期
关键词:群文阅读初中语文教学

李慧玲

【摘要】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阅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活跃其思维,激发其语文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实现高效教学。群文阅读是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方式,其在语文教学中有着积极的作用,通过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以期为语文阅读教学带来新的风貌,为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关键词】  初中语文 群文阅读 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21-084-02

一、引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群文阅读的教学方式突破了教材,注重课堂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有效结合,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作用分析

群文阅读是区别于常规阅读教学“单篇精读”的教学形式,采用“同一议题、多文本阅读”的形式进行教学。西南大学于泽元教授把群文阅读定义为:“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教师和学生围绕议题展开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

群文阅读的课堂,是老师抛出议题,再给予方法指导,学生展开自主阅读和思考,继而一起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群文阅读对于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具有重要作用,也是有效实践语文课程标准的有效重要途径之一。

1.强化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

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是:语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群文阅读就是基于实践形式的一种阅读课型,在群文阅读课中学生的阅读和思考是课程的主体,强调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从而让学生自己形成对中心议题的看法。

2.优化学生阅读策略

群文阅读中对议题的思考,能充分调动学生收集、整理、归纳等多方面能力,面对不同类型的文本学生采用不同的阅读思维,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通过群文阅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喜好逐渐形成,课外阅读也将更具主动性和选择性,阅读量自然而然提升。

3.适应多元化阅读需求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群文阅读的选文突破文学文本的限制,扩展到形式多样的多文本,使得阅读对象的范畴进一步扩大,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4.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强化学科育人价值,应建构包括“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发展”等主要内容的语文核心素养结构。通过群文阅读教学,学生能够运用丰富的现象和联想丰富自己对作品的感受、理解、分析、比较、归纳、概括,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与灵活性。

三、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的方法和途径

(一)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选文组合

“群文”的组合方式主要依据课堂的教学目标设定,首先确定好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然后围绕课堂目标进行选文。一般来说,群文阅读教学的选文组合方式有以下几种:

1.根据同一主题进行选文组合

根据主题进行选文组合,顾名思义,就是根据事先所确定的主题,围绕主题选择一组相同或相近的文章放在一起,建构群文阅读。

2.根据同一作者的作品进行选文组合

初中群文阅读教学可以根据教材当中选定的作者为出发点,对该作者的文章进行筛选整理,选出较具代表性的几篇作品,进行群文阅读教学。

3.根据体裁进行选文组合

以体裁为依据进行选文组合,就是把同一体裁的作品放在一起,让学生更加牢固的了解掌握该类体裁的写法、要点。教师在选文的时候可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选择难易程度适中的同类体裁的文章,或者对教材中选定的教学篇目进行重组,进行群文阅读教学。

(二)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

在阅读教学时根据议题选择两组文章,在教学时先呈现一篇精读,再呈现一组文章。进行这种模式教学时,教师只要先选取一篇较具代表性的文章,教给学生学习该类文章的方法,然后再发放其余几篇文章,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运用之前学到的知识,对新发放的文章进行解读。

1.浅阅读

“浅阅读”是指学生对教材中课文进行预习。在整个预习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注意的事项的指导,以便学生能够有的放矢地去预习。淺阅读板块主要包括4个环节。每一环节都先由学生展示自己的思考答案,再由老师展示自己的思考答案。

(1)展示字音和词义

学习生字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是为了扫除阅读障碍;理解关键词语,是为了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更好的与作者产生共鸣。学生先自行预习,在课文中标记自己认为需要重点掌握的字音,词义,再由教师展示,帮助学生突破阅读教学中的生字词关。

(2)独立阅读全文:在课文中标自然段序号、注音,学生自行通读全文,做好批注,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3)小组讨论:提问—释疑—记录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课文提出疑问,并尝试释疑,每个小组做好成员的分享记录。此环节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尝试与文本对话。教师指导学生小组讨论过程中要注意就课文的内容进行进行讨论并提倡求异思维。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在讨论后表述的语言能力,学会有顺序、有层次、有重点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

(4)全班讨论:思维碰撞——记录

以课文《社戏》为例,学生们在全班讨论的课堂时间里提出了很多问题:“文中描写社戏的文段很少,为何要用《社戏》这个标题?”“我们回来后,母亲开始颇有些生气,为什么后来又高兴了?”“第23段为什么老渔夫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可见学生在浅阅读中有把文章读进眼里,把问题植在心里,因此能提出灵动而细腻的疑问。

2.深阅读

“深阅读”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探究文本的主题、结构、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进一步和文本充分对话。老师亦通过精细阅读,整理出本人对文本的理解与观点,在课堂上相互展示,生生对比、师生对比,在对比中发现彼此思考角度、遣词造句的优劣,在交流中拓展与提高阅读、鉴赏与表达能力。

3.群文组合文本的拓展阅读

(1)推荐名家名作的阅读篇目

由教师筛选好名家名作的阅读篇目原文,并且可以附上与此有关的评论、疑点探究和解读赏析等材料。

(2)阅读检测——小组拟题、拟答案——交换完成、具体评价

在小组拟题之前,教师会对学生进行拟题指导,比如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以及附加题的特点及要求。学生自行阅读自选文本后,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在老师推荐的阅读篇目中选择自己要抽查的篇目按照老师的拟题要求进行拟题。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学生对推荐篇目的拟题了解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否透彻。例如在进行莫泊桑的名作拓展阅读中发现学生对其小说的理解存在难度,教师可以展示自己设置的题目,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本。

(3)小组交换题目相互检测

每个小组交换试卷,相互检测,进一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4)反馈评价

对于学生的阅读程度,老师应心中有数,适时予以点拨、评价和展示。

4.开展拓展延伸活动

教师可以根据阅读主题设定拓展延伸活动,其一可以依据教材整合的专题进行艺術特色提炼,从而进行序列写作训练,读写结合。例如:鲁迅专题,可训练学生以“童年印象”为话题进行写作,并要求调动五官穿插写景。其二是手抄报展示,例如安徒生专题,可让学生小组合作,以故事情节为画,概括主题、结构、读后感,用“特刊”来展示。

四、结语

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新兴的阅读教学方法,在初中语文阅读中有着积极的作用,开展群文阅读,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摆脱传统的课堂,同时还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从深度和广度培养阅读兴趣。

[ 参  考  文  献 ]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于泽元,王雁玲等.群文阅读:从形式变化到理念变革[J].中国教育学刊,2013(6):63.

[3]蔡怡然.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8.

猜你喜欢

群文阅读初中语文教学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巧用单元课文整合有效实施群文阅读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享受群文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