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三历史教学中历史史观的运用

2019-09-10许丽君

高考·上 2019年2期
关键词:史观罗斯福新政

许丽君

一年一度的对外公开课,学校安排我和其他学校的老师上一节“同课异构”的课,这无疑是一次向名师学习的好机会,但又是一次严峻的考验。人教版必修2“罗斯福新政”的高三复习课是许多老师首选的题目,至少我听过两次,一般教师都是按常规的复习方法进行,注重的是历史知识的再现,很多知识未被学生真正掌握和理解。李晓风老师等也在《三论30年历史高考的得与失》中提到高三教学时说:“高三历史的多轮教学,往往生动鲜活的历史过程变成了仅仅局限于教材叙述固定的结论……经过这样学习经历的学生,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也在低层次重复中不断减损。”如何让课堂上出新意,不仅体现教师的教学智慧,还能体现教师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能力。拿到这一课题的时候,真的让我很纠结,回想我以往的教学,觉得对一个历史问题我是否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分析、思考,做到老问题有新视角,设置出新情境,反映真实的历史现象。结合“罗斯福新政”是经济文明模块的部分,是对整体史观、现代史观、生态史观和社会史观等有效考查,所以我设计了以历史史观对本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把握主干知识的基础上,以新史观串联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教学设计一:用现代史观认识罗斯福通过国家干预调整美国经济模式,应对严重的经济危机。

“现代化史观”:就是运用“现代化”的总观点来看待中外历史,侧重于考察人类历史以生产力为根本推动力,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的中心,它是胡佛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在大危机时期不能解决危机,也就是常规做法不能奏效的情况下做出的调整。罗斯福新政的做法最终是为了克服经济危机,巩固资本主义制度。实施证明,罗斯福新政不仅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義的新模式,而且成为二战后现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新政的措施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具有跨时代和意识形态的影响。为让学生用现代史观正确认识罗斯福通过国家干预调整美国经济模式,应对严重的经济危机,我设计了一段材料让学生思考。

材料1:关于新政以及有关的政策和措施,一些人(如胡佛)把它说成是“极权主义”,另一些人(如大企业家)把它说成“社会主义”……一些人鼓吹“在我们中间,希特勒的政策,斯大林的教条,比罗斯福的思想受到更多的尊重”。

材料2:罗斯福有一个明确的思想,就是与发财的机会相比,广大人民所追求更重要的是生活安全。“新政”的系列立法,诸如失业救济、最低工资、养老金保险以及医疗保险等都是这一观念的内容。后来历届政府有加以发展,成为今天的社会福利制度。

(1)如何看待材料1的观点?说明你的理由。

(2)据材料2和所学知识,从政治文明、经济文明、社会文明进程的角度评价罗斯福新政。

这一系列问题的设计让,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深入钻研教材,挖掘问题情景,收集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来诱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和认知的内驱。通过总结,让学生认识到“新政”不仅是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用现代史观去分析,更可以认识到对美国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产生的作用:在政治文明方面,使美国渡过危机,缓解了社会矛盾,遏制了法西斯势力,避免走上法西斯的道路,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在经济文明方面,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初步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但新政是资本主义制度内部的改革,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在社会文明方面,“新政”号准了美国经济和社会生活脉搏,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奠定了“福利国家”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公正。

教学设计二:用社会史观认识罗斯福通过国家干预解决经济危机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

“社会史观”:关注社会经济变迁及其对民众生存状态和风俗习惯的影响,关注社会的进步。历史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能否实现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在于受教育者的主观体验,而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更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与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有明显反差的情境,设计一系列可以引起学生好奇,并从好奇到怀疑,进而激发他们积极思维的问题。为此我改编了2007年山东文综的一道高考题,设计了一系列问题,让学生站在你是一个普通百姓的角度去思考。

材料一《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遭。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上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

材料二1933年5月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主救济。1935年提出《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度和失业保险制度

请回答:(1)罗斯福关注什么社会问题?(2)材料一中有关社会保障的内容有哪些?《全国工业复兴法》旨在复兴美国工业,但为什么涉及社会保障问题?(3)依据材料一、二,指出“新政”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立的。(4)关于“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克服危机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而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

近几年江苏历史高考不管是选择题还是材料题,都特别注重新材料、新情景题的大量运用。它完全避免了以往考问答题时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更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独立性,注重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一切有效的提高了试卷的信度和效度,同时也给高三的专题复习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因此,在高三专题复习设计教学时,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思路,教学内容要拓宽,要大胆创造适应新时代需要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要学会运用历史史观从多角度去思考和分析历史问题,让学生全面理解那一复杂的历史时代,真实地看待那段历史,认真地汲取经验教训。

参考文献

[1]张德伟,何晓芳.新课程与教学改革[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

[2]李晓风,张增强,成学江.三论30年历史高考的得与失[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1.1-2

猜你喜欢

史观罗斯福新政
深蓝要办“重建中华史观公投”
浅谈新史观与唯物史观的关系
罗斯福的壮举
罗斯福的壮举
罗斯福的壮举
罗斯福的壮举
全球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房贷新政能否锻造楼市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