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的根,时代的魂

2019-09-04李远航陈志惠

艺术评鉴 2019年15期
关键词:凉山来源发展

李远航 陈志惠

摘要:凉山彝族舞蹈作为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舞蹈形式之一,在中国民族舞蹈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彝族舞蹈以其内容丰富、热情质朴、粗犷勇猛而著称。凉山彝族舞蹈发展至今已经历了千年的沧桑变化,并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不断更新变化。本文从区域文化入手,结合时代性探析其来源与发展,以期能对凉山舞蹈的发展进行梳理,并为以后进行这方面研究的学者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凉山   彝族舞蹈   来源   发展

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5-0064-02

凉山彝族舞蹈不仅是凉山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民族舞蹈不可或缺的瑰宝,其内容多表现狩猎、耕种和丰收等生活内容,也有歌咏爱情等浪漫主义的题材。凉山彝族舞蹈内容丰富,内涵深厚,但是由于自然的消亡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受各种流行舞种的冲击,凉山彝族舞蹈受人关注和喜爱的程度不断降低。这样长此以往,凉山彝族舞蹈的传承和发展必然会面对巨大的挑战和威胁。因此,对于凉山彝族舞蹈的来源和发展进行探究能够加深人们对其的了解和认知,这对于凉山彝族舞蹈的传承发展无疑是助益颇多。

一、凉山彝族舞蹈的来源

(一)源自于彝族宗教信仰

古代凉山彝族的文化主要体现就是巫神信仰,这样的信仰曾遍布各个村寨,如今“毕摩”和“苏尼”文化也还影响着凉山彝族人民的部分生活习惯。在信仰的作用下,苏尼的“乐舞”演变成为打击乐,吟唱,舞蹈,特技,气功,魔术等合成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苏尼且”舞蹈与许多种族群体驱除鬼魂和娱乐神灵的情况不同,它主要是驱赶鬼魂,基本上没有娱神的舞蹈;当跳皮鼓时,显现的是人类与鬼魂作斗争,附着在苏尼身上的是他前任“阿萨”的魂灵,这与许多巫附于动物神灵不同;苏尼的巫术有一定程式,但舞蹈表演却非常随意,带有随机性;在实施巫术时还会有很多奇妙的、高难度的技巧动作展示。还有一种带有巫舞色彩的仪式舞蹈叫“阿骨格”又称“阿古伙”,这是为死者灵魂引路而歌舞的形式。它是一个集诗、歌、舞三位一体的表现形式,表演者为1,3,5,7,9单数,有1人在中间领唱或领舞,其余人则伫立两旁,气氛极为热闹且庄重。这样的祭祀仪式会让所有参与者都心怀敬畏,丧礼舞蹈承载着对亡者的尊重与怀念。

(二)源自于彝族古代图腾崇拜

凉山彝族舞蹈源起多样,最为独特的一种便是源起于彝族古代图腾崇拜。彝族的这种图腾崇拜之风气由来已久。根据《勒俄特依》等部分相关内容的记载可以发现,这一民族曾经盛行图腾崇拜,在他们可考的图腾遗迹中,有松树崇拜,鸟兽崇拜等多种,而且尤以鸟兽崇拜为多,这一点,我们也可以从凉山彝族的舞蹈中得到验证。在凉山彝族舞蹈中,对于“虎、熊、鹰”的图腾崇拜尤为明显,我们可以从其相关的舞蹈中得到具体的印证。比如,凉山彝族有一种披毡舞,这种披毡舞作为凉山彝族特有的舞蹈形式,具体操作是舞者以披毡为道具,通过双臂的伸展、收拢、摆动与身体旋转,来模仿鹰、熊的姿态。这种模仿就是凉山彝族人民传承至今的一种图腾崇拜的重要证明。再如,凉山彝族人们在打歌的时候往往唱的都是:“罗哩罗,罗哩罗哩罗”,意思就是“虎哇虎,虎哇虎哇虎”。跳的时候也往往会从早跳到晚,以表示自身如同虎一样粗犷勇猛,这也是他们对于虎这一勇猛之物的图腾崇拜的表现。据此可以发现,凉山彝族部分舞蹈源自于彝族古代的多神和图腾崇拜。

(三)源自于特殊的自然和社会环境

人类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共同产物,文化风俗亦是如此,为了适应自然环境,产生了不同的区域文化。就自然因素来说,凉山彝族自治州隶属四川,这里的地势西高东低,整个地貌崎岖破碎,峭绝深阻,是典型高原峡谷地貌。这样的自然的地势地貌导致凉山彝族居住所处地区气候寒冷,因此,他们的许多舞蹈都是围绕着篝火进行的。在凉山彝族地区人们有“生于火塘边,死于火堆上”之说。跳舞时大家紧密携手,相互挽臂,面向篝火边唱边舞,这便是凉山彝族最为常见的一种舞蹈,名为打跳,彝族也因此被人们称为火的民族。就社会因素而言,我们则可以通过女子群舞《情深意长》来看社会因素的影响,这支舞以解放鞋为线,串起贫穷的凉山彝族人民从奴隶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横跨千年的历史,最终歌颂军民血浓于水的感情。可见,社会因素对于凉山彝族的部分舞蹈源起也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正是这独特的自然和社会环境造就了独一无二的凉山彝族舞蹈。

二、凉山彝族舞蹈的发展情况

根据凉山彝族舞蹈不同时期和阶段的发展情况以及舞曲变更的情况来看,凉山彝族的舞蹈发展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一)新中国成立之前

在这一阶段,凉山彝族舞蹈表现耕种、打猎等内容的劳动性质的舞蹈数量明显增多,而图腾崇拜等性质的舞蹈内容在数量上有所降低。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自古以来,人们的思想意识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随着人们对于世界了解情况的加深,人们越来越深刻的意识到只有依靠自己的双手、自身的劳动才能够改变当前的境遇,拥有更加富足的生活。因此,图腾崇拜性质的舞蹈慢慢开始成为一种民族传统和少部分彝族人的内心信仰,而不再是大多数凉山彝族人民的创造选择。这对于凉山彝族舞蹈的时代进步和之后凉山彝族舞蹈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新中国成立之后

凉山彝族是唯一一个在建国初期还较为完整地保存着古老的奴隶社会制度的民族。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社会意识形态和发展路径有了全新的面貌,因此凉山彝族舞蹈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由于久经磨难的彝族人民族终于站起来了,人们的生活情况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变,凉山彝族舞蹈的内容也因此大有不同。比如,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展示凉山彝族民众勤劳勇敢品质的舞蹈《阿哥,追!》和展现人们生活变化的舞蹈《凉山巨变》。这些都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在認真思考和观察现实生活境遇和发展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的全新舞蹈创作。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凉山彝族舞蹈发展新趋势,也是凉山彝族舞蹈重要的组成部分。

(三)改革开放以后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层次大大提升,精神文化需求也开始渐渐得以显现出来,这一时期的舞蹈比较著名的是《阿惹妞》,其内容对凉山彝族的婚嫁习俗进行了富有特色的展现。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越来越迅速,现代化水平越来越高,同世界的交流和沟通也越来越密切,所以不可避免的是中国本土的民族舞蹈会受到世界其他国家和本国新兴流行舞蹈的巨大冲击,而这对于凉山彝族舞蹈的发展情况多有阻碍。从这一角度来看,凉山彝族舞蹈的发展更加趋向于顺应世界发展的大潮,关注当前的时事热点。凉山彝族创作舞蹈《呼唤绿荫》《溪涧》就是将当代热点话题同民族特色相结合,极大的推动了凉山彝族舞蹈的发展,同时也为其他地区民族舞蹈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路径,可谓意义深远。

凉山彝族舞蹈是独具特色的民族舞蹈,是四川凉山人民宝贵的财富。它来源丰富,一部分源自于民族宗教信仰,一部分源自于特殊的自然和社会环境,还有一部分源自于彝族图腾崇拜,这就成就了凉山彝族舞蹈的多样色彩。鉴于凉山彝族舞蹈是地方性舞种,所以传播的广度和力度都比较弱,尤其是目前凉山彝族舞蹈的发展正面临着诸多方面的冲击。回望过去,凉山彝族民间舞蹈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根基,展望未来,舞蹈的发展需要凉山彝族人民在充分保持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加以时代创新。

参考文献:

[1]闫映东.凉山彝族苏尼舞考察与研究[D].徐州:江苏师范大学,2018年.

[2]张黎.浅谈凉山彝族舞蹈的来源与发展[J].艺术评鉴,2017,(11).

[3]朴永光.四川凉山彝族传统舞蹈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4]杨曦帆.藏彝走廊的乐舞文化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凉山来源发展
将来吃鱼不用调刺啦
构建最美河流湖泊,凉山在行动
凉山首部纯本土电视剧《西河故事》受好评
区域发展篇
凉山彝族图案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图表
图表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