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胸腺五肽对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9-09-02刘纯钢袁艳梅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22期
关键词:抗酸胸腺肺结核

刘纯钢 袁艳梅

肺结核是由结核菌导致的慢性肺部传染性疾病,是目前阶段临床肺病病症中较为常见的症状表现。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在当下的医疗技术条件下,对于肺结核患者主要通过2 HRZE/4 HR 方案进行治疗,此种治疗方式显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缓解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促进病灶吸收,然而但其他方面没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此治疗方案引起了部分临床工作者的质疑[1]。胸腺五肽具有诱导和促进T 细胞分化成熟、调节T 淋巴细胞亚群比例、促使CD4/ CD8比值趋于正常的作用,为此,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应用胸腺五肤对肺结核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新型治疗方式,现总结分析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4 月—2018 年4 月本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90 例,按照随机抽取的方式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 例,两组患者均经由初始痰涂片进行确诊诊断。对照组男性患者35 例,女性10例,年龄15~67 岁,平均年龄为(41.5±1.2)岁;研究组男性30 例,女性患者15 例,年龄19~66 岁,平均年龄为(42.5±1.4)岁。纳入标准:(1)患者就诊初期均表现为肺结核病症的相关临床表现,其中包括咳嗽、乏力、咳痰、盗汗、胸痛以及低热;(2)参与患者均符合相关标准;(3)积极配合工作者。排除标准:(1)无粉尘工作者;(2)哺乳期或者妊娠期女性;(3)嗜酒以及吸毒史;(4)肝、肾、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严重疾病史;(5)有精神病或者癫痫史者;(6)不积极配合工作者[2]。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同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方法 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式,给予2 HRZE/4 HR 方案作抗结核治疗,每日一次顿服,用药时间持续2 个月,疗程遵医嘱,同时护理人员对治疗疗效予以记录并分析[3]。

1.2.2 研究组方法。患者在常规治疗方式基础之上加用胸腺五肽(厂家:深圳翰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格:10 mg/支,国药准字:H20056810)进行临床治疗,通过静脉滴注的方式治疗。患者接受注射前将l mL 剂量的胸腺五肤溶解于250 mL 剂量生理盐水试剂(0.9%)中,按照每日1 次或者隔日一次的频率进行给药,持续用药时间2个月,疗程遵医嘱,同时护理人员对治疗疗效予以记录并分析。

1.3 观察指标

(1)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接受痰检验,并与患者治疗前记录的痰样本进行对比分析。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前后痰抗酸杆菌阴转率。疗效判定标准[4]:疗程结束后,复查胸部X线片以及痰抗酸染色。治愈:3 次痰抗酸染色均为阴性、X 线片检查示病灶完全吸收或者纤维化、钙化,纤维组织填充、空洞消失;好转:3 次痰抗酸染色皆为阴性,胸部X 线片检查示病灶明显吸收(大于1/2)或者纤维化、钙化,空洞明显缩小、大部分被纤维组织填充;无效:3 次痰抗酸染色中有1 次阳性,同时胸部X 线片检查示病灶无明显吸收或病灶范围扩大,空洞无明显缩小。病灶吸收好转率=(治愈+好转)/总例数×100%[5]。

(2)对比两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由于药物的作用以及患者自身条件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其中包括:胃肠道反应、头晕、肝功能异常[6]。

1.4 统计学方法

录入相关的数据,数据统计应用SPSS 21.0 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前后痰抗酸杆菌阴转率以及病灶吸收好转率

研究组患者的抗酸杆菌阴转率以及病灶吸收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表1 两组痰菌转阴率及病灶吸收好转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3 讨论

结核菌耐多药的广泛出现以及蔓延已经对患者的生活造成非常大的影响,经相关研究证实CD4+及CD8+淋巴细胞两者都参与了抗结核的保护作用[7]。大量的结核菌负荷导致T 淋巴细胞转化作用降低引起结核菌感染症状,CD4+淋巴细胞减少,CD8+淋巴细胞增多,从而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其他研究指出,60%的结核患者单核巨噬细胞以及吞噬功能已经显著下降,结核患者外周血环形成细胞以及T 淋巴细胞绝对值同样下降,然而受体阳性T 细胞却明显增加,进而细胞免疫功能得到抑制作用[8]。在很大程度上来说,结核病的进展与细胞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密不可分。胸腺五肽是一种免疫调节药物,其作用是提高患者体内的CAMP 水平,进而促进T 细胞分化与T 细胞特异受体充分结合,患者体内细胞GMP 水平得到明显提高,进而诱发患者一系列胞内反应,患者机体免疫得到一定的调节作用[9]。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抗结肺核基础加用胸腺五肽进行治疗,其属于胸腺生成素Ⅱ的第32~36 位氨基酸中的残基片段,此片段包含胸腺生成素而且其含有较强的生物活性,不仅仅可以双向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而且还可以保证并维持更强的免疫反应[10]。胸腺五肽可以更好地调整肺结核患者的免疫功能,进一步加速患者痰菌转阴过程,提高患者病灶好转吸收率,本研究发现,研究组痰菌转阴率为53.3%,病灶吸收好转率为55.6%,研究组患者的抗酸杆菌阴转率以及病灶吸收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胸腺五肽是由一种健康新生小牛胸腺素精炼提纯所制备,其相对分子质量为679.77 kDa,其免疫性活性显著高于胸腺肽,是一种免疫双向调节剂,目前相关研究认为其T 细胞分化作用是由胞内第二信使环磷酸腺着(CAMP)水平升高所导致的,进而促进细胞得以分化,使基因程序控制可以正常开展,使之转录成核糖核酸以及翻译成有关的蛋白质或者其他受体,使成熟的T淋巴细胞逐渐发挥细胞免疫作用[11]。胸腺五肽的作用是诱导T细胞分化,既可以选择性地诱导Thy-1-的前胸腺细胞转化为Thy-1+的T 细胞。其T 细胞分化作用由胞内cAMP 水平升高介导。胸腺五肽的另一基本作用是对成熟外周血T 细胞的特异受体结合,使胞内cAMP 水平上升,从而诱发一系列胞内反应,这便是免疫调节功能的基础[12]。在运用2 HRZE/4 HR 方案作抗结核治疗时,患者会出现胃肠道反应、头晕、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且其临床症状的缓解时间明显长于研究组患者,通过影像学检查显示,患者在常规治疗方式基础之上加用胸腺五肽进行临床治疗,通过静脉滴注的方式治疗,此药物是通过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而发挥治疗作用的,对于患者来说,在患者接受治疗后,相关护理人员观察并记录患者产生头晕、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的不良反应,在一定程度内可以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强患者体内病灶吸收率,促进患者恢复健康,经研究发现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20.0%。研究组不良反应率为4.4%,可见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胸腺五肽在治疗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免疫功能,进而促进病灶吸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例)

猜你喜欢

抗酸胸腺肺结核
抗酸分枝杆菌荧光染色与Ziehl-Neelsen法在抗酸分枝杆菌检测中的应用比较
抗酸染色法、细菌培养法和实时荧光PCR法在分枝杆菌检查中的应用比较
CT胸腺厚度联合视觉评分对非胸腺瘤型重症肌无力胸腺异常的诊断价值
胸腺增生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T-SPOT.TB在活动性肺结核治疗效果的监测
爱情是一场肺结核,热恋则是一场感冒
72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护理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甲状腺显示胸腺样分化的癌1例报道及文献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