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市装配式建筑装配化程度评价指标体系解读

2019-08-28尹有惠张艺伟陈建名滕超

重庆建筑 2019年8期
关键词:隔墙重庆市装配式

尹有惠,张艺伟,陈建名,滕超

(1重庆市南山植物园管理处,重庆 400065;2重庆市建设技术发展中心,重庆 400015)

0 引言

建筑业作为传统产业,仍然大而不强,面临建筑品质不高、建设方式粗放、管理水平不高、科技创新能力较低、从业人口老龄化严重等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发展建筑产业现代化,而当前阶段发展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有力抓手就是装配式建筑。2016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提出用10年左右的时间将装配式建筑的比例提高到新建建筑面积的30%,这表明发展装配式建筑正式上升到国家意志。重庆市于2017年12月发布了《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推动了重庆市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在技术方面,住建部已经发布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等多个装配式建筑的技术标准,指出装配式建筑是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和管线系统、内装系统的主要部分采用预制部品部件集成的建筑,强调了装配式建筑是建筑整体装配的概念。2017年重庆市发布《重庆市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细则(试行)》,因地制宜地提出了重庆市装配式建筑装配化程度评价指标体系。本文希望结合国家和重庆市装配式建筑的具体要求以及发展现状和问题,对该细则进行解读,以便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使用。

1 重庆市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

经重庆市相关政府部门的推动,重庆市装配式建筑发展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明确了分区域、分阶段因地制宜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初期政府投资或主导建设的项目强制实施装配式建筑,逐步引导社会投资项目发展装配式建筑。编制发布多项地方标准和图集,完善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制定了装配式建筑设计、招投标、质量安全、计价依据等方面管理制度,出台了一系列有效的激励政策,如按装配率给予示范项目100元/m2或200元/m2的财政资金补助等。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应用,截至2019年6月全市启动建设52个共计223万m2装配式建筑项目;累积有124个共计1949万m2采用预制楼梯、预制楼板、轻质隔墙、装配式装修等技术的工程项目。引导装配式建筑生产企业合理布局,目前主城区及周边已形成PC构件年产能100万m2,钢结构构件年产能150万吨。

2 装配式建筑装配化程度评价思路研究

2.1 评价原则

一是立足当前实际。重庆市发展装配式建筑仍然存在产业配套不完整、设计施工经验不足等问题,因此现阶段重庆市装配式建筑标准不宜太高,尤其不能片面追求高装配率。为降低推进初期风险,主推水平预制构件,并提出竖向构件采用高精度模板施工工艺可以得分[1]。二是适度面向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筑业发展的方向,因此要适应装配式建筑发展方向,预留持续发展空间[2-3]。三是简化评价操作。按照简化操作的原则,确定一个概念、一套指标、一种算法进行评价,便于工程应用。

2.2 适用范围

该评价指标体系主要适用于评价民用建筑的装配化程度,以居住建筑为重点,公共建筑类型、工业建筑等可以参照执行。此外,规定了计算范围可扣除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31-2016中第5.1.7条规定宜现浇的部分(地下室、结构底部加强区、框架结构首层柱),增加了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

2.3 评价指标体系

统一用装配率来反映装配式建筑的装配化程度,装配率计算公式为:

其中,P为装配率;Q1为主体结构指标实际得分值;Q2为围护墙和内隔墙指标实际得分值;Q3为装修与设备管线指标实际得分值;Q4为计算项目中缺少的计算项分值总和。

装配式建筑主要包含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系统四大系统,通过装配率计算公式,可以看出装配率体现建筑主体结构、围护墙和内隔墙、装修与设备管线等采用预制部品部件的综合比例,是反映建筑整体装配化程度的综合性概念[4-5],装配率具体计分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分表

2.4 装配率计算要点

2.4.1 竖向构件

主体结构竖向构件采用混凝土时应用比例以体积比表示,主体结构竖向构件间连接部分的后浇混凝土可计入预制混凝土体积计算。常见的装配式混凝土竖向构件有预制柱、预制剪力墙等,常见的装配式钢结构竖向构件有钢柱、钢板剪力墙等。此外,铝合金模板、大钢模等高精度模板施工工艺能够达到现浇竖向部分免抹灰、误差小的效果,利于其他部位的装配,是一种装配式建造方式,因此将其纳入计分。

2.4.2 水平构件

主体结构水平构件应用比例以水平投影面积比表示。水平构件间的后浇带和现场免支模的楼(屋)盖可计入水平投影面积。常见装配式混凝土水平构件主要包括叠合梁、叠合楼板、预制混凝土楼梯等,常见装配式钢结构水平构件主要包括钢梁、钢筋桁架楼承板、钢楼梯等。

2.4 .3非砌筑墙体

非承重围护墙非砌筑墙应用比例以外表面积比表示,内隔墙非砌筑应用比例以墙面面积比表示,应用比例计算时可不扣除门、窗及预留洞口等面积。常用的非砌筑外围护墙包含:预制混凝土外墙、幕墙、轻质条板等。常用的非砌筑内隔墙包含:轻质条板(ALC板、灰渣混凝土板等)、轻钢龙骨隔墙板。

2.4.4 墙体一体化

围护墙采用墙体、保温、隔热、(装饰)一体化应用比例以外表面面积比表示;内隔墙采用墙体、管线、(装修)一体化应用比例以墙面面积比表示。应用比例计算时也可不扣除门、窗及预留洞口等面积。这里对围护墙与保温、隔热、装修一体化和内隔墙与管线、装修一体化这两项内容做了适当细化,围护墙与保温、隔热一体化,内隔墙与管线一体化未完全体现装修一体化,仍属于装配式建造方式,在分值上可以按0.7进行折减。

2.4.5 干法楼面、地面

干式工法是指采用干作业施工的建造方法,应用比例以楼地面水平投影面积比表示。常用的干法楼面、地面技术有:瓷砖胶薄贴技术及木地板机械安装等。

2.4.6 集成厨房、卫生间

主要可以采用整体厨房、整体卫生间或者集成厨房和卫生间。集成厨房和集成卫生间指顶面、墙面和橱柜等采用干法施工的厨房和卫生间,应用比例以墙面、顶面和地面采用干式工法的面积比表示,但前提是设备全部安装到位。

2.4.7 管线分离

管线分离是指将设备与管线设置在结构系统之外的方式。管线分离应用比例以管线的长度比表示。对于裸露于室内空间以及敷设在地面架空层、非承重墙体空腔和吊顶内的管线应认定为管线分离;而对于埋置在结构构件内部 (不含横穿)或敷设在湿作业地面垫层内的管线应认定为管线未分离。

2.5 重庆市装配式建筑装配化程度评价与国家评价标准的不同

重庆市装配式建筑装配化程度评价思路内容上遵循国家评价标准的主导思想,充分体现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这一核心指标。在具体计算内容上,充分结合重庆市地方装配式建筑实施能力现状,因地制宜,相比国家标准做了三个方面的创新:一是鉴于现阶段重庆市装配式建筑竖向预制构件设计施工及应用监管经验欠缺和竖向预制构件应用安全风险较大的实际情况,而高精度模板施工工艺能够达到预制构件免抹灰、误差小的效果,提出将主体结构竖向构件采用高精度施工工艺纳入装配率计分项;二是由于围护墙与保温、隔热、装饰一体化的装饰部分通常采用软质材料,在施工过程中成品保护难度较大,容易造成二次修补,造价较为昂贵,而围护墙与保温、隔热一体化也属于装配式建造方式,其他省市已有较多的实践经验,所以提出将围护墙与保温、隔热一体化纳入计分项;三是因为内隔墙与管线、装修一体化中的装修部分个性化因素较多且不容易统一,而采用内隔墙与管线一体化也属于装配式建造方式,所以提出将围护墙、内隔墙与管线一体化纳入计分项。

3 结论

装配式建筑装配化程度评价应对建筑整体进行评价,在评价指标体系制定过程中要结合地方实际能力因地制宜地合理制定技术指标,在装配式建筑推进过程中逐步完善指标体系,通过建立装配式建筑评价指标体系逐步引导装配式建筑技术发展应用。

猜你喜欢

隔墙重庆市装配式
装配式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聚苯颗粒隔墙在酒店客房的应用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锅炉中隔墙中间集箱管座泄漏分析及处理措施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装配式建筑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研究
杨房沟水电站尾水调压室中隔墙变形及裂缝处理
铸造辉煌
——重庆市大足区老年大学校歌
关于装配式建筑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