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房沟水电站尾水调压室中隔墙变形及裂缝处理

2021-09-02徐江涛赵鹏周勇

四川水利 2021年4期
关键词:隔墙尾水节理

徐江涛,赵鹏,周勇

(1.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311122;2.浙江中科依泰斯卡岩石工程研发有限公司,杭州,311122)

1 引言

1.1 工程概况

杨房沟水电站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县境内,是雅砻江中游河段“一库七级”开发的第六级,工程的开发任务为发电,电站装机容量1500MW,安装4台375MW的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杨房沟水电站为Ⅰ等大(1)型工程,工程枢纽主要建筑物由挡水建筑物、泄洪消能建筑物及引水发电系统等组成,主要水工建筑物级别为1级。

引水发电系统布置在左岸,采用地下厂房首部开发方式。引水系统单机单洞布置,尾水系统二机合一洞布置,主副厂房洞、主变洞、尾水调压室三大洞室平行布置。尾水调压室(以下简称“尾调室”)采用长廊形,结合尾水管检修闸门布置,底部布置尾水岔管(见图1)。尾调室与主变洞净距42.0m,总长度166.1m,中间采用14.6m厚中隔墙分为两室,1#尾调室开挖尺寸82m×24m×61.75m(长×宽×高),2#尾调室开挖尺寸69.5m×24m×61.75m(长×宽×高)。

图1 尾水调压室布置

1.2 尾调室工程地质条件

尾调室开挖揭露85条Ⅳ级结构面,走向以NWW、NEE为主,NNE向次之,倾角以中陡倾角为主,宽度主要为1cm~5cm。主要发育四组优势节理:①顺洞向陡倾角:N10°~25°E、NW∠75°~90°;②切洞向陡倾角:N75°~85°W、SW∠65°~75°;③切洞向中倾角:N60°~85°W、SW∠40°~55°;④切洞向中倾角:N70°~80°E、NW/SE∠40°~50°。其中节理①对上、下游边墙稳定不利。中隔墙厚14.6m,岩性为新鲜花岗闪长岩,岩质坚硬,为次块状~块状结构。主要发育四组优势节理:①N15°~25°E、NW∠65°~75°;②N65°~75°E、SE∠35°~50°;③N70°~80°W、SW/NE∠80°~85°;④N80°~85°W、SW/NE∠35°~45°。其中节理③④对中隔墙稳定不利。

尾调室开挖期开展了围岩松弛深度声波测试,第Ⅲ层开挖完成后测试边墙松弛深度0.8m~1.4m,平均1.25m,中隔墙松弛深度2.2m。

1.3 尾调室开挖支护方案

尾水调压室开挖共分8层,开挖分区见图2,为方便施工,在中隔墙上布置了1#、2#两条联系洞,作为施工通道。尾调室于2016年6月25日开始开挖,至2018年5月18日基本开挖完毕,支护随层跟进。

图2 尾水调压室开挖分层

尾水调压室开挖期采取喷锚支护,上、下游边墙长短间隔布置系统锚杆28、L=6m/32、L=9m@1.5m×1.5m;挂网φ8@20cm×20cm,喷混凝土厚15cm;2022.50m~1988.75m高程上下游分别长短间隔布置7排T=2000kN、L=20m/25m@4.5m×4.5m系统预应力锚索。中隔墙布置锚杆28、L=6m@1.5m×1.5m;挂网φ8@20cm×20cm,喷混凝土厚15cm;2005.25m~1973.75m共布置8排T=1000kN/1500kN、L=14.6m@4.5m×4.5m系统预应力对穿锚索(中隔墙第I层开挖后,根据数值反馈分析成果,将中间三列对穿锚索吨位由1000kN调整为1500kN)。中隔墙支护见图3。

图3 尾调室中隔墙支护

2 尾调室中隔墙变形及裂缝情况

尾调室中隔墙开挖期间变形监测数据显示,随着开挖下卧,中隔墙变形及锚索应力稳步增长,至2018年5月尾调室基本开挖完毕。2018年6月8日-16日第Ⅷ层岔管底板保护层开挖期间,中隔墙1991m高程多点位移计数据出现突变,周变形量达8.42mm。过程曲线见图4。

图4 尾调室中隔墙1991m高程围岩变形时序过程线

现场巡视发现中隔墙顶部2008.5m高程平台岩面有开裂现象。随后对岩面进行了清理和裂缝排查,共发现5条裂缝,均沿NW向陡倾角节理张开,长度1.2m~3.5m,宽度1mm~15mm,裂缝L1:沿N70°W、SW∠70°节理,张开8mm~13mm;裂缝L2:沿N80°W、SW∠60°节理,张开3mm~5mm;裂缝L3:沿N80°~90°E、SE∠80°节理,张开3mm~6mm、局部15mm;裂缝L4:沿N85°W、SW∠85°节理,微张2mm~3mm,局部张开5mm;裂缝L5:沿N85°W、SW∠85°节理,微张1mm~3mm。裂缝展布情况见图5。

平台地质素描图 平台裂缝照片

同时,在尾调室第Ⅵ-Ⅷ层开挖期间,中隔墙下部2#联系洞内环向裂缝不断增多,宽度加宽,最宽达到2cm,说明中隔墙裂缝存在上下连通性。

3 变形及裂缝原因分析

3.1 数值反馈分析

尾调室第Ⅶ层开挖完毕后开展了围岩稳定数值反馈分析,成果见图6。中隔墙围岩变形一般在35mm~50mm,局部结构面影响区域达到50mm~60mm;受多向卸荷以及两端高边墙挤压作用,中隔墙上部岩体松弛变形问题比较突出;岩柱塑性区基本处于贯通状态;中部锚索荷载较高,一般在1300kN~1600kN左右,与锚索测力计测值也比较接近。

中隔墙变形特征 中隔墙变形矢量

中隔墙塑性区分布特征 中隔墙对穿锚索受力特征

3.2 裂缝原因分析

通过分析尾调室地质条件及分层开挖期间变形响应,总结中隔墙变形及顶部岩面开裂的主要原因如下:

(1)不利受力条件:尾调室在开挖卸荷过程中,中隔墙处于三面卸荷、两端受高边墙挤压的不利受力状态。中隔墙对限制上下游边墙大变形作用显著,对开挖卸荷响应较为敏感。

(2)地质条件影响:厂区地应力虽然量级不高,但最大主应力方向与尾调室轴线呈大角度相交,对上下游边墙稳定不利,加剧了中隔墙的承载压力。中隔墙开挖揭露NW向陡倾角节理较为发育,在卸荷松弛及高边墙挤压作用下,易沿NW向陡倾角节理发生开裂,与2008.5m平台裂缝展布情况、2#联系洞喷混凝土环向裂缝吻合。

(3)施工通道影响:为方便施工,在中隔墙上布置了1#、2#两条联系洞,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隔墙的刚度。开挖期2#联系洞环向裂缝非常明显,证明中隔墙内部裂缝呈现上下连通性。

4 中隔墙加固处理措施

尾调室中隔墙发现较大变形和裂缝后,为进一步控制中隔墙变形和提供围压,提高中隔墙整体稳定安全余度,设计采取了如下加固处理措施。

4.1 中隔墙下部增设预应力对穿锚索

1#、2#尾调室底部分别槽挖形成两个“Y”形岔管,底板高程1951m,高18m,紧邻中隔墙两侧,增加了中隔墙高度。中隔墙1951m~2008.5m高达57.5m,原设计下部1951m~1973.75m共22.75m高边墙无对穿锚索,不利于中隔墙变形控制。为进一步限制松弛变形,决定在中隔墙下部1960.5m~1969.5m增设3排(共9根)2000kN预应力对穿锚索(布置见图7)。2018年6月-7月已施工完成。

图7 中隔墙下部新增对穿锚索布置

4.2 中隔墙顶部平台岩面开裂部位增设插筋

为进一步限制中隔墙顶2008.5m平台岩面裂缝扩展,决定在2008.5m平台沿裂缝展布方向左右交叉布置插筋28、L=5m,入岩4.85m,倾角45°,间距1.5m,布置见图8。2018年6月已施工完成。

图8 中隔墙顶2008.5m高程平台新增插筋布置

4.3 中隔墙中上部布置固结灌浆+对穿锚筋束

考虑到电站投运后,尾调室岩体在长期泡水作用下,中隔墙的稳定条件将进一步恶化,有必要进一步提高中隔墙的刚度,提高耐久性。决定采用重点固结灌浆+对穿锚筋束的加固措施。

在中隔墙中上部1981.25m~1999.25m布置6排无盖重固结灌浆孔,孔深13m,排距3m,间距1.5m。无盖重固结灌浆在2#调压室侧实施,孔深0~4.5m和10m~13m灌浆压力0.5MPa~0.6MPa;孔深4.5m~10m灌浆压力1.0MPa~1.2MPa。2019年8月-9月施工完成,I序孔平均单位注灰量51.44kg/m,Ⅱ序孔平均单位注灰量7.98kg/m;灌前平均透水率29.74L,灌后平均透水率为0.75L;灌前岩体声波平均波速3796m/s,灌后岩体声波平均波速为4395m/s。灌浆过程中2#联系洞环向裂缝漏浆严重,说明岩体内部裂缝有串通。

在中隔墙中上部1985.75m~1997.75m布置5排对穿锚筋束332、L=14.6m@3m×3m。2019年8月-9月与无盖重固结灌浆同步施工完毕。

4.4 加固处理效果

截至2020年3月尾调室安全监测数据显示,中隔墙变形已收敛(过程曲线见图9),以上加固处理措施实施效果良好。

图9 截至2020年1月尾调室中隔墙1991m高程变形过程线

5 总结

杨房沟水电站尾调室采用长廊形布置,中间设置中隔墙,厚14.6m,高达57.5m。尾调室开挖支护过程中,中隔墙处于三面卸荷、两端挤压的不利受力状态,开挖揭露NW向陡倾角节理较为发育,1#、2#联系洞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隔墙刚度。以上综合因素导致中隔墙在中部发生了较大变形,在顶部和2#联系洞内出现沿NW向的裂缝。针对以上情况,设计了中隔墙下部新增对穿锚索、顶部平台增设插筋、中上部布置固结灌浆+对穿锚筋束的联合加固措施。根据实施完毕的监测数据来看,较好地抑制了中隔墙进一步松弛和裂缝,提高了中隔墙刚度和耐久性。

猜你喜欢

隔墙尾水节理
含节理岩体爆破过程中应力波传播与裂纹扩展的数值研究1)
聚苯颗粒隔墙在酒店客房的应用
锅炉中隔墙中间集箱管座泄漏分析及处理措施
大通湖流域稻虾种养尾水分析与治理对策
工厂化循环水尾水治理系统技术
充填节理岩体中应力波传播特性研究
岳阳县某连片池塘养殖尾水冬季处理效果评价
顺倾节理边坡开挖软材料模型实验设计与分析
新疆阜康白杨河矿区古构造应力场特征
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对水环境影响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