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理念下创新人才培养初探

2019-08-27陈玉娇徐曼沈璿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7期
关键词:课堂应用新工科案例教学

陈玉娇 徐曼 沈璿

摘要: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推进和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工程实践中的伦理问题日渐突出。在新工科理念下,开展工程伦理教育是高等院校培养未来工程师的共同方向,从伦理学的角度规范和衡量工程师的行为,应用案例教学将工程教育拉回实践,开辟工程伦理课程教学实践新路径,符合新工科人才培养趋势。

关键词:新工科;工程伦理;案例教学;课堂应用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9.07.02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9)07-0103-04

新工科是迎合国家推出“中国制造2025战略”、基于我国经济建设发展需求、应对科技革命、培养发展全面性人才而推出的工程改革方向。在新工科理念的驱动下,国家致力于培养出具有大数据分析素养、基础知识文化素质以及创新能力,甚至是能够引领未来产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2017年2月18日,教育部在复旦大学召开高等工程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上,就新工科内涵特征、新工科建设发展以及内容措施的选择达成一致,也就是现在的“复旦共识”。这场活动标志着我国工程教育改革是一场人心所向的共同行动。高校在工程教育的大势所趋之下,工程伦理学逐渐成为了工程教育的必要学习课程。工程伦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教学内容涉及了人文知识以及科技知识,融哲学、文学、社会学、工程学为一体,旨在培养学生的同理心、道德价值判断能力、批判辨别能力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绿色发展理念主要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主张生态文明建设。放眼观望,当下我国生态资源利用不合理,化学药品严重超标,投人工程力度大,很多工程只注重量却忽略了质,从而造成了资源严重短缺,工程事故频发。从我国天津市天津港危险品仓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震惊国民的毒跑道事件,到国外的印度博帕尔农药泄露事故、日本福岛核电站爆炸事件,都体现了工程伦理学教学的缺口以及工程技术人员责任感的贫瘠。在新工科理念的推动下,探索工程伦理新教学模式,建立绿色和谐社会。

一、工程伦理课程中使用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案例教学法也叫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设置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表达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工程伦理在当今已经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已经逐步成为审视一个好的工程师的标准。而案例教学法本身就是工程伦理引申出来的一个新的教学维度。Chuck Huff和William Frey认为,案例教学的研究为工程伦理教育提供了一个教学平台。对有趣案例的讨论可激发学生研讨知识的积极性,当学生设身处地在每一案例之中时,也就意味着移情了每一种角色,对其内心会有更深刻的体会与反思;同时案例教学法可以视频方式展开,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在日后遇到的事情中可以与之作为参照和教导。

(一)有助于培养一流“新工科”卓越人才

近年来,工程教育回归符合我国“新工科”教育改革的趋势。在“新工科”指导下的工程教育改革中,为了更好地适应此变革理念,采用工程伦理案例教学势在必行。案例教学的所有内容都来自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实例,涵盖工程开发设计、实施以及后期运营等多项内容,形成适应未来工程发展需要的人才专业素养,为培养新工科人才打下基础。案例教学法对高校工程伦理课堂的教学模式形成了冲击,同时对高校开展工程伦理课程开设形成全方面的影响。利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准确提升学生的工程伦理道德素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突破传统教学理念框架,使未来工程师快速应对现代社会的变化与不确定因素。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道德两难问题的能力

关于解决学生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面对道德困境的处理能力,美国匹兹堡大学的工程领域的案例研究课程发现,医学和工程学都有其在实践中面对的特殊道德问题,对于真实工程案例的实践问题的探讨可以折射出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和职业操守。工程师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面临许多道德两难问题,通常是多个道德规范及不同利益受众所指出的不同处理办法,面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工程师发挥聪明才智及灵活的变通能力,寻求最优解决方案。培养未来工程师解决两难问题的途径之一,就是使用案例教学法,即教师给出特定案例,让学生面对具体问题时采取小组讨论模式,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从多角度出发寻求解决办法,并形成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和职业操守。

(三)有助于发挥学生主动性并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我国各高校开设工程伦理课初期,多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即以教材和教师为中心,通过课堂上老师单方向灌输知识,学生被动吸取知识,从而导致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独立自主思考的机会少,听课效率低等问题的出现。学习过程,特别是道德伦理学习过程,需要学生将一般性伦理道德准则转化为自身的道德信仰。案例教学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每个学生面对现实中真实案例时都会产生自己独特的想法,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带领下积极探讨,相互交流意见。韩愈在《答刘正夫书》中提到,“师其意不师其辞”,意为学生不能全信书本知识和教师一家所言,要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独到见解。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可以使学生在相互谈论辩驳过程中,逐渐厘清自己的思路,形成自己看待并处理问题的模式。

(四)有助于形成開放的课堂模式

贾科尼亚(Giaconia,R,M,1982)提出开放课堂的教学特点是:教师以开放方式原则对学生进行训练,课堂环境应做到空间开放,跨年龄、跨班级分组,教师指导而不是指挥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可以自主评价学习结果。教师在课堂上提出工程案例的同时也可以邀请该工程负责人员以及参与该工程实施的工程师加入课堂讨论和案例讲解,使学生更加详细地了解案例工程的细节。学生也可不拘泥年级、专业,共同参与到案例分析中。教师可随机划分小组进行讨论,由于学生学业水平及年龄不同,看待案例的角度及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也不尽相同,学生在各种不同观点的相互碰撞中形成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工程伦理课堂也可以放在真实案例的现场,教师结合案例教学法、讲授法、参观教学法、演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

二、案例教学法在工程伦理教育中的实施途径

工程伦理教育更多地不只是培养出正派、诚实、卓越的工程师,而是在面对困难时临危不乱的处理态度以及学会主动承担的专业素养。案例教学法保证了学生充分参与其中,拓宽学生的思维广度,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要求教师不断地深化对案例实践的研究,明确课堂的教学目标,设计提高学生能力的教学方案、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

(一)鼓励学生和教师参与案例编写和评价的工作中

参与编写原创性案例的工作环节,不仅有助于教师和学生了解到有关于案例的第一手资料,更能够深入明确案例全貌并掌握有关案例的最新动态,并且通过对案例的客观性描述,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水平。随着时代的变迁,工程伦理原则的遵循与执行、对于工程师的伦理道德要求标准、工程伦理课堂的教育教学目标等都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伦理课堂中案例的选择需要紧跟时代发展动向,需要不断有新的血液流动其中,从而保证案例的鲜活性和时效性。其次,鼓励教师学生参与到企事业咨询的活动中整理开发案例,同时反馈给学生最新的实际部门动态,以减少学生就业后的陌生感。鼓励学生评价工程伦理案例中处理问题的方法途径和道德决策,找出其优势及不足并给出改进意见。在案例的选择上,教师也可以提供半开放式的工程伦理事件,让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行业法律法规,熟悉职业规范及操守,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或将原有案例补充完整。或将由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的案例交由其他小组进行相互评价,与原真实完整的案例对比分析,并提供改进方案。通过参与教学案例的评价和设计过程,促进学生将工程行业的规范体系及道德伦理准则内化为自身的道德情感并形成道德意志,从而转化为实际工作中的道德行为。

(二)建立工程伦理案例库

建立工程伦理案例库是保障在工程伦理教学中快速高效地选取合适案例的前提,也是进行案例教学的基础。首先,案例库研究管理及运营工作需要政府及早出台相应政策,并带动社会资金流入。要提高各个大学教育工作人员对工程伦理案例的开发、编写、分类、管理的积极性,并提倡资源有偿共享机制,提高工程伦理案例库更新速度。其次,归纳于工程伦理库的案例,必须是经过严格的筛选且具有启发及引导功能的真实案例,可以满足不同教学培养目标的需要。不仅要保证案例的时效性长、针对性强,还要兼具真实性、代表性以及启发性。我国针对经典案例库的建立尚不完善,在探讨初期,可以借鉴他国的建立经验,探索适合国情的案例建立方法,并且在保证质的基础上,不断更新案例事件,同时保证建立的案例库逻辑清晰、层次分明,便于师生根据教学目标进行筛选。

(三)案例教学方法要呈现多元化

学生在有关于伦理道德内容的学习中,往往会产生固有观念和外在道德准则的碰撞,学生在建构新的道德伦理体系中更多地是需要多角度、多维度分析事件问题,有助于更加立体全面地形成符合新工科要求的工程伦理思想体系。学生在工程伦理案例情景中主动学习、深度体验的过程,也是将经历和理论内化为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过程。工程伦理案例的复杂性、多角度、多层次性决定了学生不能只从单一角度分析看待问题,要站在不同立场全方位了解事件,转换眼光视角,解决矛盾冲突。学生采用角色扮演的模式,模拟案例情景,教师针对工程案例中真实的伦理问题询问解决办法,学生划分小组进行讨论并与扮演不同角色的小组展开热烈辩论,最终形成解决方案。教师在活动中充当听众及主持人,并对学生的表现及结论给予客观评价,从而完成教学目标。此外,案例在呈现方式上可以选择视频、案例情景模拟或者纸质书刊。总而言之,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起引导、辅助、调动的作用。

(四)提升教师和学生的工作学习能力

案例教学具有双主体的特点,以学生老师为双中心,这就要求老师要搭好开展教学的台子,学生则需要动脑、积极合作去探索自己能得到的答案。首先,老师运用案例教学方法时,要找准教学目标,秉持具有针对性、复杂性、有效性的原则。针对性是指收集的案例事件贴近学生的教育,符合学生的实际。复杂性是指保证案例事件的难易程度是学生所能接受的。有效性是指根据时代的热度来选择学生容易感兴趣的事例。同时要求教师能够把理论和案例贴切地结合在一起,在课堂教学开展之前,要求学生熟知伦理概念,促使学生能相对容易地去探究伦理道德。由于理论知识相对比较零散,所提供的案例事件也呈散点式,因此需要教师逻辑清晰,把案例事件和理论知识串联一起,还原电影般的案例教学,这就考验教师的理论基础与归纳总结能力。采用案例教学法能锻炼学生思维,更透彻地了解学习工科伦理是成为真正卓越的工程师的必要要素。案例教学法在工程伦理学习中给予了学生充足的自我探究时间,学生的定位从被动学习者转换成主动学习者。学生应该在课堂中积极参与、大胆发问。在教师提供学习与交流的平台上,协同学习发展,善于倾听他人的想法,和他人进行思想上的碰撞、交流,打破范式思维,提高思想境界。

三、结语

位于新工科的时代背景下,高校要紧跟发展潮流以培养创新型杰出工程人才为重点,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恰恰符合新工科人才的培养目标。案例教学法利用经典的事件拓宽了受教育者的眼界,让学生对伦理道德情感感同身受,提高了对道德的认知,全面培养了工程师所需要的专业素养。哈里斯认为:通过激发我们预测解决问题的可能选择和这些选择的后果,案例激励了道德想象。通过案例我们学会了识别伦理问题的表现方式和培养分析解决问题所必備的技能。案例研究是一种最有效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我们认识到,对职业工程实践中产生的所有的道德问题,以及个体应当如何成为一个负责任的道德主体,章程并不能提供一个现成的答案。职业准则并不能引起我们思想上的觉悟,它只能给我们限定章程或者规则,给出既定的答案,而案例教学法带给了学生对将来的预测,运用所学的伦理道德在不同的事例中去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感受不同的处理方式带来不同的事情结果。长此以往潜移默化地思考以及训练,会把学生带到成为合格工程师的界定范围中。案例教学法是符合工程伦理发展和教学实际的教学方法,是符合当代学生的就业需求和技术需要的教学模式。当然,案例教学法可能不能解决所有的教学难题,但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相信我们会通过不断的研究与尝试,在新工科理念的推动下,工程伦理教育会呈现乐观化发展。

猜你喜欢

课堂应用新工科案例教学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有效教学策略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探究
Scratch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探析
高中政治课堂应用生成性资源的实践探索
浅谈“口号”在课堂应用中的作用
案例教学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EXCEL在《投入产出法》案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