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香蕉枯萎病的综合防控技术探析

2019-08-26刘付玉俊李景秀

南方农业·下旬 2019年4期
关键词:综合防控枯萎病香蕉

刘付玉俊 李景秀

摘 要 香蕉枯萎病是香蕉的毁灭性病害,目前已经在我国广东、海南、广西等地扩散蔓延,对香蕉产业造成了沉重的打击。该病具有传染性强、破坏大、治理难度大等特点,是世界性研究课题。基于此,经过长期的观察研究,总结出一套有效综合防治方法,供广大农技工作者及农民参考。

关键词 香蕉;枯萎病;综合防控

中图分类号:S436.68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12.008

香蕉枯萎病也称黄叶病、巴拿马病,是由一种半知菌侵害香蕉马尼拉麻的导管而引起的香蕉病害,具有传染性强、破坏大、难以有效治理的特点,被形象地喻为“香蕉癌症”或者“香蕉艾滋”。目前,香蕉枯萎病已在我国广东、海南、广西等地扩散蔓延,给香蕉产业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1 病原菌

根据目前所知,香蕉枯萎病是由一種半知菌侵害香蕉,是尖孢镰刀菌侵害香蕉尼拉麻导管而引起。目前已发现有4个生理小种:第1生理小种为害大密啥、龙牙蕉类和粉蕉类,第2生理小种为害大蕉类,第3生理小种为害蝎尾蕉科蝎尾蕉属,第4生理小种为害包括香牙蕉在内的500多种香蕉,其中能侵染香牙蕉的4号热带小种包含近百个变异小种,是危害香蕉产业最大的生理小种。

2 传播途径

2.1 土壤

香蕉枯萎病的病原菌是一种土壤习居菌,俗称土壤传染性病害。病菌在土壤中可存活8~10年,若土壤条件适宜,存活可达20年。通过土壤进行传播是香蕉枯萎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

2.2 苗木

种植带病的吸芽,用带病的蕉茎作为试管苗的培养基,且消毒不彻底,种苗将病菌直接带入大田。

2.3 流水

利用流水经过发病的蕉园或富含病菌的土壤或浸泡有病株的水源进行灌溉,将病菌直接带入大田。

2.4农具

农用机械、锄头等农具交叉带菌,将病菌直接带入大田。

2.5 农事操作

鞋子带病土或清除蕉芽时的用具带菌,造成交差感染。

3 发病条件

香蕉枯萎病是土传性的维管束病害,带病蕉苗和病土是初侵染源。病原菌由根部侵入香蕉后,经维管束组织向块茎发展扩散,感染部位之维管束组织明显褐化,多有假茎基部向内纵裂、块茎腐烂等现象。春植蕉一般在6-7月开始发病,8-9月加重,10-11月进入发病高峰。香蕉枯萎病发病的主要条件如下。

3.1 高温多雨

病菌在土壤中能长期存活,但在土温25~35 ℃、土壤最大持水量长期保持在90%时病菌最活跃,能够大量繁殖;而在同样的环境下,香蕉根系生长受到影响,免疫力减退,因此非常容易受到病菌的侵染。

3.2 土壤酸碱度

原则上香蕉在pH为4~7.5的土壤中都能生长,但最适宜香蕉生长的土壤酸碱度为6~7;而枯萎病菌最适宜的土壤酸碱度为4~5.5。因此,若种植区域的土壤酸性过大,则发病严重。

3.3 沙土、肥力低

香蕉需肥量较大,沙土供肥能力、保水保肥能力低,进而导致香蕉生长差,抗病性能降低。同时,沙质土壤容易滋生根线虫等地下害虫,造成伤口,感病概率大增。

3.4 土质黏重、排水不良

若土壤过黏、长期积水、通风透气性差,并且植株根系发育不良,则病菌容易入侵,发病严重。

3.5 下层土渗透性差

若耕作层浅,下层土渗透性差,则不利于根系深扎。如果再加上汛期长期积水,则发病严重。

3.6 耕作伤根等因素

人和动物活动频繁有利于病菌的传播,地块发病概率提高,带菌伤根有利于病害发生与传播。

3.7 地下害虫

地下害虫主要有蛴螬、线虫等。一般来说,地下害虫严重的地块比地下害虫轻的地块发病率高。

4 综合防控技术

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是世界性课题,各香蕉生产国都把它列为重点的研究对象。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普遍认为最有效的办法是开发抗病品种。近年来,我国也开发、推出了多个抗病品种。但抗病总是相对的,每一个抗病新品种的推出都会引起病菌生理亚小种的改变。据观察,每一个抗病品种抗性能很难坚持5年,即新抗病品种的推出速度赶不上病菌生理亚小种的变化速度。因此,要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必须要采用多种手段综合防治。

4.1 科学选园

香蕉能适应多种类型的土壤。根据香蕉的生长特性,土壤要疏松透气、有机质含量丰富、矿质营养元素含量高,耕作层深厚,丰水期地下水位要低于60 cm,排灌水方便,水源头及周边没有枯萎病发生的地块建园。

4.2 精细备耕

4.2.1 高畦种植

水田种植要起高畦,双行植,根据品种特性,每畦不超过250 cm,沟深60 cm以上,沟宽50 cm左右 。整地松土层达到60 cm以上。

4.2.2 土壤消毒

对曾经种植过香蕉的田块,种植前结合整地,可选用石灰、多菌灵、恶霉灵等药物进行土壤消毒。

4.2.3 调节土壤酸碱度

香蕉区土壤大都呈酸性,特别是粤西地区土壤的pH值普遍是5.5以下的中酸或强酸土壤。种植前通过增施石灰、腐熟有机质肥、土壤治理调节剂等手段提高酸碱度,将pH值调到6~6.5。

4.3 选用抗病种苗

4.3.1 选用抗病品种

目前,市面上推出的抗病品种较多,但不同品种株型、生育期、品质、产量差异较大,较理想的品种有南天黄、抗枯5号、桂蕉抗2号、中蕉4号、中蕉9号等。

4.3.2 选用无病组培苗

种植时选用有实力的组培苗生产单位生产的组培苗,杜绝用发病田块的吸芽作为种苗。

4.3.3  杜绝留芽重茬

留芽重茬比组培苗新种的发病概率提高50%以上,所以每次收获完毕都要重新购苗种植,不能留芽重茬。

4.4 轮作

轮作是控制病菌发生传播的重要手段,同一地段要进行2年以上的轮作,最好是水旱轮作,重病区要及时改种其他不同科属的作物。

4.5 科学施肥

4.5.1 施肥原则

坚持以有机质肥料为主,化学肥料为辅,NPK结合,中微量元素配合使用的平衡施肥原则。

4.5.2 使用配方肥

根据香蕉对各元素的需求特点及土壤养分检测数据,配制肥料配比,切忌偏施肥料。

4.6 改变耕作方式

4.6.1 地膜覆盖

地膜覆盖的主要作用:1)为秋植至早春植香蕉起到保温作用;2)防草,减轻劳动强度,或减轻施用除草剂对根系的伤害,同时也避免因人工劳作带来的伤根及人为传播病菌。

4.6.2 应用水肥一体化技術

安装水肥一体化设施,进行膜下滴灌,减少蕉园的人为活动,减少病菌的传播概率。

4.6.3 无病菌污染水源灌溉

选用上游无病菌的水源灌溉,因条件无法避免,应开挖深井,用深井无菌水灌溉。

4.6.4 注意用具消毒

香蕉枯萎病潜伏期较长,感染初期很难发现,操作不当非常容易造成交叉感染。主要做法:对田间劳作的锄头、铁铲、清除吸芽用具等要及时消毒,特别是吸芽清除的用具,每清一株后将竹签放入2%的石灰水或0.5%的氢氧化钠溶中浸泡30 min以上再用。

4.7 改变土壤微生物种群

土壤的含菌量总体处于一定状态,有益生物菌增多,有效生物菌相应减少,增施有益生物菌肥料(如:固N、解P、解K菌),有害生物菌相应减少。

4.8 及时清除病株

一旦发现病株,及时清理,将病株连根拔除,病穴内及周围撒上石灰,将病株移出蕉园外撒上石灰深埋或撒上石灰晒干后烧毁。

4.9 化学防治

该病没有理想的防治药物,初发病可用聚砹·嘧霉胺、恶霜菌酯、恶酶灵等药物灌根,每隔5~7 d灌1次,连续灌两三次,同时结合地上部喷施,将叶面、叶背、假茎全面喷上药液,有一定的效果。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综合防控枯萎病香蕉
辣椒枯萎病生防木霉菌T21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黄瓜穴盘苗期枯萎病抗性鉴定方法及枯萎病胁迫下的生理响应
快手香蕉饼
瓶里有香蕉
香蕉
社区健康管理的慢性病综合防控策略构想分析
黄淮海冬小麦田杂草发生现状、防除难点及防控技术
幕燕森林公园植物病虫发生动态及防控建议
不同西瓜品种枯萎病抗性鉴定方法比较
83增抗剂防治西甜瓜两种病害试验初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