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珠三角地区观赏蔬菜蛇瓜大棚栽培技术

2019-08-26林源邓樱王延璇李伯欣吴国麟卢惠仪

南方农业·下旬 2019年4期

林源 邓樱 王延璇 李伯欣 吴国麟 卢惠仪

摘 要 蛇瓜又称为蛇豆、舌丝瓜、大豆角等,由于果形弯曲细长与蛇类似而得名,产自印度,在东南亚各国分布广泛,我国各地均有零星种植,主要收获于夏秋季,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是观光农业发展的最佳品种。近年来,珠三角地区逐步扩大了蛇瓜的栽培面积。基于此,简单介绍蛇瓜的特征,并详细分析蛇瓜大棚栽培技术,希望能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并充分发挥蛇瓜的观赏价值。

关键词 珠三角地区;观赏蔬菜蛇瓜;大棚栽培

中图分类号:S642.9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12.001

蛇瓜根系发达,抗性较强,产量很高,且瓜形特别,色彩缤纷,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另外,蛇瓜食用价值也很高,嫩瓜含丰富的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可清热化痰,近年来在珠三角地区逐年增大栽培面积。

1 珠三角地区蛇瓜特征

蛇瓜有纤细的茎蔓,茎蔓长5~8 m,呈五角形横切面,植株具有较强分枝能力,叶片绿色,掌状深裂,裂口相对较圆,叶面存在细茸毛,同株雌雄异花,白色花瓣,雌花有肥大的花托,花单性,雄花大多为总状花序,蕾期呈青绿色,即将开花时为浅黄绿色;雌花着生比雄花早,雌花着生一般在主蔓12节位左右,之后主蔓、侧蔓都持续着生雌花,但侧蔓多结瓜条小的畸形瓜。蛇瓜为长筒形,两端尖细,尾端往往弯曲,嫩果有细长茸毛,瓜皮灰白,多绿色条纹,肉松软且白色,带有一股淡腥味,单瓜为200~250 g,成果的皮为橙红色(见图1)。蛇瓜种子为土褐色,表面较粗糙。

蛇瓜喜肥耐肥也较耐贫瘠,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各种土壤均可栽培,但种植和盆栽是选择贫瘠土壤时,结瓜少、瓜小、产量不高。为保证高产优质,蛇瓜种植最好选择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或沙质土壤。蛇瓜喜温耐热不耐寒,30 ℃左右最適合种子发芽,20~35 ℃植株可更好生长,超过35 ℃顺利开花结果,但生长速度明显慢于20 ℃时,在15 ℃时停止生长[1]。蛇瓜喜光,结瓜过程必须保证较强光照,花期遇阴雨和低温天气会致落花和化瓜。此外,蛇瓜喜欢湿润的生长环境,根系抗旱且发达,要想大量结瓜,需保持充足的水分和较高的空气湿度。

蛇瓜有很多条浅绿色纹路,瓜体有的垂直、有的弓身、有的弯曲、有的卷尾,在棚架上类似于一条条长蛇姿态。在嫩瓜期,瓜体表面的条纹呈白绿相间,似白花蛇,成熟后瓜体的条纹呈红绿色,似红花蛇,出现各种不同的体态,生动美观。此外,蛇瓜的花为白色花冠,裂片长圆形卵状,花丝纤细,观赏价值极高。

2 珠三角地区蛇瓜冬季大棚栽培技术

2.1 种植环境

利用简易塑料大棚栽培蛇瓜,大棚内部与地面距离2 m时采用绳子结网格状棚架,无需使用加温设备,有良好的采光条件、通风效果好即可。蛇瓜栽种前,大棚采取高温闷棚的手段进行消毒,此期间温度可达60 ℃,3天后通风对大棚进行清洁[2]。

2.2 栽培方式

蛇瓜冬季大棚栽培要利用无土栽培方式,选择透气、透水、保肥性好的基质。若播种后能持续7天晴天且光照良好、温度较低,可根据体积比2∶2∶1配置草炭、蛭石、珍珠岩作为栽培基质;若持续7天阴天且光照不足、湿度偏大,可适度增加珍珠岩量,提升基质的混合透气水平。

2.3 育苗

2.3.1 种子处理

蛇瓜有较强适应性,温度超过15 ℃即可成功出苗,超过30 ℃依然可以生长,因此可以结合栽培方式自由选择育苗时间。日光温室育苗可选择在1月中下旬,相较其他瓜类,蛇瓜种皮厚,发芽缓慢,必须进行催芽处理。播种前晾晒种子1~2 d,之后利用55~60 ℃温汤浸种,加温水多次搅拌,保证水温在55 ℃,待水温自然降低后再浸种5~8 h,这一过程中应清除包裹种皮的黏质物,种子微软时包裹纱布,放入恒温箱催芽,超过70%的种子露白后开始播种。

2.3.2 播种和移苗前管理

在穴盘中装入基质,微加压,避免用力过猛,穴孔充满基质后会产生一定的弹性,要压实穴盘内基质,播种时平放种子,覆盖蛭石,保持覆盖面和穴盘面持平。播种后需浇透水,育苗基质应达到最大持水量,温度要保持在25~28 ℃,同时要认真标记批次、品种和播种时间。播种到齐苗期间要做好保温和保湿,棚内温度白天保持25~30 ℃,夜间保持在18~20 ℃,空气湿度70%~85%。齐苗后应定期通风,增加光照[3]。

2.3.3 移苗

如选择穴盘播种,幼苗长出2~3片真叶、穴盘完全被根系盘满时要更换营养钵。营养钵种植深度要控制在子叶下方2~3 cm齐土的位置,然后浇水到钵底渗出水为止。完成移栽后及时遮阴,严控蒸腾,幼苗缓苗后可放在阳光下照射。

2.3.4 移苗后定植前管理

出现3~4片真叶后,可在10:00或16:00左右施用1/2剂量的营养液,在植株生长过程中相应增加浇灌营养液次数并加大营养液浓度,定植时正常浇施。幼苗期应严格管理基质的温湿度,同时管理营养液,防止在浇施营养液时传播病害[3]。

蛇瓜生长适宜温度为25~30 ℃,夏季要尽量控制温室的温度不超过32 ℃,冬天夜间温室的温度应超过15 ℃,否则不利于瓜苗生长。生长阶段的蛇瓜理想湿度为50%~70%,幼苗快速生长期要不断降低大棚内温度,白天降低至25 ℃,夜间则降低至15 ℃,同时也要相应降低湿度,一定程度预防病害发生。在适宜温度条件下要为幼苗提供充分光照,中午可遮阳降温。

2.4 定植管理

2.4.1 定植准备

在幼苗长出5~6片真叶时定植,前2~3 d实行低温练苗,降低温度,增加通风。定植前1天上午浇清水,准备定植袋或种植基质;定植前1~2 d灌溉,保证定植所需的水分。

2.4.2 定植密度

在晴天下午光照较弱时选择叶厚、根粗且多、长势健壮、无病害的瓜苗定植。一穴三株,每穴栽同期秧苗1株,株距30 cm。移栽时瓜苗根部土壤保持完整,定植后立即浇水定苗。在与苗距10 cm处插细竹竿,连接竹竿和棚架,有利于瓜蔓向上生长。定植7 d左右,植株可长至棚架。

2.4.3 缓苗期管理

在晴天下午开始定植,尽可能避开高温时段。定植后浇足定根水,夏季使用遮阳网,控制棚内温度为20~28 ℃。定植后前7天不浇水或尽可能少浇水,以促进根系生长,同时注意控制白天和夜间温度。

2.5 栽培管理

2.5.1 修剪

蛇瓜有發达的藤蔓,生长茂盛且分枝能力强,瓜蔓未完全爬至瓜架时注意留顶及顶心下第一个侧蔓,除去多余侧蔓,绑蔓和引蔓上架。当瓜蔓已到达棚架时,对侧蔓进行及时修剪与引导,均匀分布瓜蔓,尽量使每条瓜蔓都得到光照。主蔓结的瓜很少出现畸形,瓜条大;侧蔓结的瓜多畸形,瓜条偏小,可保留一部分侧蔓,多结瓜,用于观赏。随时清除枯黄叶,剪去无用的雄花花序,避免消耗养分。

2.5.2 培砂

蛇瓜有发达的根系,侧根较多,容易出现不定根。当砂床边缘出现蛇瓜根系时,可利用河沙与椰糠培砂,并混合三元复合肥,使植株快速生长。其中,需要注意以下3点。1)砂粒不宜较细,粒径最好为0.6~2.0 mm。砂粒均匀,不宜掺入土壤或细砂。2)使用前过筛,除去大的砾石,用水冲洗除去泥土和粉砂。3)用前进行化学分析,明确成分,保证营养的有效性。

2.5.3 授粉

定植瓜苗后20天初现雌花,雌雄异花同株,雄花多为总状花序,每花序具10~15个蕾不等,偶有单性雄花,雄蕊在花萼中,花萼绿色,有5片萼叶,披针形。雌花单生,子房下位,绿色,长5~6 cm,花瓣5片。雌花出现3天后雄花开放,随即开始人工授粉,以提升着果质量。

2.5.4 温度管理

蛇瓜在20~25 ℃时生长最理想,20 ℃以下生长减缓,15 ℃以下不再生长。冬季大棚内温度应维持在7~25 ℃,保证充足光照,棚内温度低于20 ℃时密闭大棚,增加温度。从定植到出现蛇瓜需要23 d,授粉后10天瓜长可超出1 m[4]。

3 结语

观赏蔬菜不仅有观赏价值,还是可食用的特色蔬菜。一般观赏蔬菜分为观叶、观花和观果等类型。20世纪80年代,珠三角地区陆续引入观叶和观茎类观赏蔬菜,90年代后又引入蛇瓜等瓜类观赏蔬菜。通过分析观赏蔬菜蛇瓜冬季大棚栽培技术,有利于蛇瓜推广种植。利用大棚栽培技术栽培蛇瓜,在增加产量的同时,能够保证瓜的品质,提高其观赏价值和食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日远.优稀蔬菜栽培[J].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9.

[2] 连兆煌.无土栽培原理与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

[3] 梅燕.西宁日光温室蛇瓜栽培技术要点[J].西北园艺(综合),2018(1):17.

[4] 王跃兵.蛇瓜的特征特性及高效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7(12):316-318.

(责任编辑:刘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