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常规检验用于炎症性肠病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9-08-26解伟嘉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20期
关键词:肠病炎症性病患者

解伟嘉

(丹东市传染病医院,辽宁 丹东 118000)

炎症性肠病是临床内科的常见疾病类型之一,且多发于患者的结肠和直肠部位,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是炎症性肠病的主要类型,随着社会民众饮食机构的不断变化,炎症性肠病患者的人数也呈现逐年上涨的发展态势。由于炎症性肠病早期临床特征不明显,在疾病的中后期才会出现明显的炎性反应,因此,以往诊断炎症性肠病的过程中,大多将肠镜作为主要工具,诊断准确率欠佳[1]。因此,为了提升炎症性肠病的检出率,本次研究分析了血常规检验用于炎症性肠病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现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35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24~62岁,平均年龄(41.36±1.78)岁。排除具有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选择我院同期体检健康个体35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23~60岁,平均年龄(42.01±0.35)岁。

1.2 方法:于清晨分别抽取两组研究对象5 mL空腹静脉血,对各项血常规指标进行检验,并严格记录。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研究对象的血常规检验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分析数据,进行t或卡方检验,当P<0.05时,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表1显示,观察组患者(以重度患者为例)的平均红细胞比容(81.81±12.21)fL,血红的蛋白浓度(102.57±13.97)g/L,平均血小板体积为(8.46±2.86)L,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为(157.64±20.56)109L,C反应蛋白为(11.22±5.86)mg/L,血沉为(17.44±4.05),均低于观察组患者。两组血常规检验指标对比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

3 讨 论

炎症性肠病大多发生于人体的直肠和结肠部分,少数发病于回肠部位,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贫血和便血等。炎症性肠病一般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两种类型。溃疡性结肠炎首先发病于直肠,然后沿着结肠向全身蔓延。克罗恩病多发于回肠部位,进而发展至结肠、肛周和全消化道。目前,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受肠道粘连的影响,患者的免疫系统出现异常反应导致的炎性反应会加剧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概率。有学者指出,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是多种致病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环境因素、感染因素、免疫力因素以及遗传因素都是可能的治病因素。炎症性肠病具有发病急和病情进展缓慢的特点,病情的严重程度具有较大差异性,具有较高的复发概率,一旦遇到继发性感染、外部刺激、疲劳过度和饮食作息不规律的情况,极容易发病[2]。

表 1 两组研究对象的血常规检验结果对比

表 1 两组研究对象的血常规检验结果对比

指标 n 观察组 对照组 P轻度 中度 重度血小板计数(1×109L) 35 188.57±24.86 238.21±23.67 305.5.±22.04 157.64±20.56 <0.05 C反应蛋白(mg/L) 35 19.57±6.84 39.56±7.26 62.34±6.86 11.22±5.86 <0.05血沉 35 39.57±5.37 41.55±4.22 48.26±3.37 17.44±4.05 <0.05平均血小板体积(L) 35 11.25±2.34 10.39±1.35 8.46±2.86 12.27±1.25 <0.05平均红细胞比容(fL) 35 88.57±10.56 84.28±11.86 81.81±12.21 90.51±10.87 <0.05红细胞分布宽度(%) 35 13.57±1.86 15.34±2.56 16.95±3.21 11.22±1.07 <0.05血红的蛋白浓度(g/L) 122.576±15.33 111.34±14.86 102.57±13.97 130.77±14.27 <0.05

炎症性肠病的临床症状如下:①腹泻:血性腹泻是炎症性肠病的常见症状之一,粪中含血是其主要标志。同时,与健康人群相比,炎症性肠病的便血量少,鲜血色少。②腹痛:炎症性肠病患者经常在下腹部发生阵痛或者痉挛性绞痛,且会产生较强烈的便意,且疼痛症状能够在排便后得到缓解。③腹块:炎症性肠病患者的腹部结块多发生于脐周和右下腹部,腹块形成的主要原因内瘘、腹内脓肿以及肠粘连等。④贫血:炎症性肠病患者在发病时会伴有大量出血,引发了贫血现象[3]。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民众的饮食结构和作息习惯发生了显著改变,这也使得炎症性肠病的发病人数不断增加。但针对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临床医学界尚得出统一定论。部分学者认为炎症性肠病与遗传因素以及免疫功能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由于炎症性肠病的早期发病特征并不明显,且其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因此,做好炎症性肠病的诊断工作十分必要,有利于实现对病情的早期控制。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健康人群的平均红细胞比容、血红的蛋白浓度、平均血小板体积较炎症性肠病患者高,C反应蛋白和血小板计数较对照组低,且差异十分显著,证明血常规指标与炎症性肠病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相关研究报道指出,如果不能及时采取科学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对炎症性肠病患者进行干预,会加剧患者的病情恶化速度,最终发展为癌性病变。通过加强对炎症性肠病的早期诊断,能够实现对患者病情发展的有效抑制,对提升患者的预后效果具有重要帮助,能够为治疗方案的合理选择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通过检验血常规水平,对比分析炎症性肠病患者与健康人群的差异,能够明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随着患者病情的不断加重,血常规各项指标的差异会更为明显,这也验证了本次研究结果的准确性,据此可认为,血常规检验能够促进炎症性肠病检出率的提升,有利于及时发现患者的疾病症状并采取干预措施,不断提升治疗的针对性和合理性,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

应将血常规检测作为诊断炎症性肠病的主要方法,尽早采取治疗及预后措施,减轻患者痛苦。

猜你喜欢

肠病炎症性病患者
为罕见病患者提供健康保障
营养干预方法可改善炎症性肠病
高盐饮食或可诱发炎症性疾病
节能技术在呼吸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职业病患者应用高压氧治疗的效果研究
炎症性肠病与肝胆胰病变
MDT在炎症性肠病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
炎症性肠病与肠易激综合征重叠的意义
浅谈老年咳喘病的临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