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恩施州金融扶贫的现实困境与对策研究

2019-08-24潘倩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3期
关键词:金融扶贫恩施州现实困境

[摘要]金融扶贫作为贫困地区减贫增收的重要路径,在扶贫工作的攻坚阶段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按照“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扶贫要求,恩施州要在2020年之前实现精准脱贫的目标,就要积极完成从救济帮扶到资本帮扶的转变,让普惠金融真正落实到最需要、最薄弱的农村金融市场中去。通过分析恩施州金融扶贫的现状及成效,结合金融扶贫工作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恩施州;金融扶贫;现实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8[文献标识码]A

在2017年7月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小微企业、“三农”和偏远地区的金融服务,推进金融精准扶贫。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的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年,全国要在2020年之前实现精准脱贫的目标,金融力量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恩施州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恩施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是中国最年轻的自治州,是湖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属于武陵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据统计,2014年以来,全州实现274个贫困村脱贫,累计减贫59.4万人。2017年全国各省农村贫困发生率普遍下降至10%以下,其中包括湖北省在内的17个省份贫困发生率降至3%及以下,但恩施州的贫困发生率仍然高达11.6%,留存315个贫困村,40.9万贫困人口。甩掉贫困帽子,是400多万恩施人民共同的梦想。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恩施州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恩施州政府在2017年的《恩施州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措施》中明确指出,深化推动金融扶贫工作,充分发挥金融在扶贫中的直接支持作用,精准对接金融需求,推动金融服务到村到户到人。即使多方力量扶持,恩施州扶贫任务仍然繁重而艰巨。

1 恩施州金融扶贫现状及成效

恩施州一直被冠以“老、少、边、山、穷”的现实标签,2018年是整个恩施州脱贫攻坚的重要一年,也是展现金融扶贫力量,在实现“脱贫摘帽”目标的实践中取得实效成果的关键的一年。从2017年恩施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来看,年末全州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381.12亿元,比年初增加148.40亿元,增长12.0%,占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的2.67%;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903.58亿元,比年初增加132.23亿元,增长17.1%,占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的2.37%。近几年,存贷差比例不断扩大,资金外流“虹吸”现象严重。由此可见,恩施州金融支持力度占全省的比率微乎其微,对资金的吸附能力弱,金融发展水平较低,而由金融发展带动经济增长的效力也收效甚微,进而对贫困地区的贡献率也存在很大服务缺位。

2017年,全州建立金融扶贫风险补偿金2.25亿元,撬动扶贫小额贷款14.63亿元,其中给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贷款7.85亿元,带动贫困户3.02万户,在建档立卡贫困村建立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站571个。同时,全州各金融机构积极推出普惠金融产品,创新融资模式,为金融扶贫量身定制“接地气”的产品和服务,干部力量下沉到村到户,帮扶贫困户变资源为资产,变资产为资金,打通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恩施州金融扶贫的“宣恩模式”、“龙凤模式”、“利川模式”等成为该地区扶贫增收的示范,合理利用金融机构资源,从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其中,宣恩县推出的“金融扶贫互助社增信+户贷户还” 及“金融扶贫互助社增信+带动脱贫市场主体贷款+贫困户”扶贫小额信贷模式,对贫困户实施带动支持,提供资金帮助其发展生产。2017年,宣恩县12472人稳定脱贫销号,截止2018年9月末,全县共累计办理扶贫增信贷款2384笔,金额3.74亿元,余額1.72亿元。恩施龙凤镇推出“一卡一库一台两社两司”即通过给贫困户办理信用卡,建立农村信用体系库,建立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平台,成立专业合作社扶贫互助联合社以及村级扶贫互助社,农业扶贫小额贷款公司以及小额担保公司,利用这种信用重建的方式填补了贫困户与金融机构信息不对称的缺陷,增强了金融机构贷款意愿;将资金碎片化进行整合,为无担保无抵押且有贷款需求的贫困户提供短期资金周转,盘活资金利用率。2016年底,龙凤试点7699户24822人贫困人口全面摆脱贫困。利川市在推出“三贷三通”(即“精扶贷”、“茶链贷”、“旅宿贷”、“茶贷通”、“蜂富通”、“创业通”)金融微创新产品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和完善“扶贫小额信贷+旅游企业+贫困户”的“分贷统还”等金融扶贫模式,有效降低信贷门槛和风险,助推全市农业产业和旅游业发展。2017年全市累计发放扶贫再贷款资金2.1亿元,支持20个扶贫产业基地建设,直接吸纳505户贫困户长期就业、脱贫致富,短期吸纳1263户贫困户临时用工、增加收入。

根据恩施区域经济特点,全州17家银行机构全部单设专门机构或指定专门部门负责金融扶贫工作,大部分银行机构还针对性研发、推广具有恩施特色的扶贫金融产品。2015年以来,各机构先后研发、推出40余种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创新产品。建行恩施分行推出“恩施扶贫脱贫易贷”产品,截止2018年5月,“恩施扶贫脱贫易贷”余额共计1.1亿元,惠及2200多建档立卡贫困户;农商行明确金融扶贫不受信贷规模限制,近3年全州农商行累计投放扶贫贷款100亿元,贫困户贷款60亿元;农行恩施分行以全州729个贫困村92万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扶持对象,贫困村“惠农通”服务点达100%,贫困人口金融服务直接或间接覆盖率达100%。截至2017年6月末,全州已建2161个普惠金融网格化工作站,金融服务网格覆盖率达到89.4%,城市居民社区建档面达到78%,农村建档面达到90%,共建立信贷档案35.87万份,授信金额44.89亿元,发放贷款42.58亿元,布设POS机等电子机具4798台,为“三农”及贫困户提供存款、结算等金融服务17.2万人次。经过各方共同努力,2017年全州全年共减贫3.9万户、12.2万人脱贫销号,7.4万人易地扶贫迁新居,140个重点贫困村顺利出列。

2 恩施州金融扶贫的现实困境

近年来,虽然恩施州金融扶贫在薄弱的农村金融市场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仍存在一些现实困境。

贫困区域覆盖面广,金融扶贫基础设施建设差。恩施州八大县市,即恩施市、利川市及建始、巴东、咸丰、宣恩、来凤、鹤峰六个县,全州皆为国家级贫困县市。位于偏远山区的贫困区域,自然环境条件恶劣,交通、通信、水电、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人力帮扶力量有限。营业网点和ATM取款机少,金融服务网格化覆盖率未达到100%,新兴的数字化网络化金融服务发展迟缓,专业的金融业务指导人员匮乏,导致金融服务在贫困地区的严重缺位。

贫困区域产业发展弱,金融扶贫目标选择难。2017年全州完成生产总值801.23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0.0:35.7:44.3,第一和第二产业在上年的基础上分别下降了0.7%和0.3%,2017年末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28家,而主要产品为茶、卷烟、肉类等。这些传统产业经营分散,生产随意,企业没有稳定的市场占有率,市场价值不高导致金融机构的投资意愿不强,所承担的风险更高。而这些产业在扶贫开发中与贫困户紧密相关,但产业发展同质率越高,金融机构的选择目标越多越难精准,金融扶贫的效果越不明显。

贫困区域信用支撑少,金融扶贫贷款机制门槛高。贫困人口资金需求多但大多无担保、无抵御风险能力,受教育水平程度普遍较低,信用意识淡薄,续贷还贷能力堪忧。一方面,“等、靠、要”的“贫困循环”滋生了少数贫困人口惰性思想及害怕承担风险的消极态度,另一方面,金融机构的趋利性使得其不得不以自身的正常运转为前提,即使减少了贷款申请的一些“硬条件”和“软条件”,提高了贷款发放的效率,但于贫困户而言,依靠农田和居住的房屋依然无法为其自身提供足够的担保能力,仍然存在贷款难,不敢借助金融资源杠杆脱贫致富。

贫困区域金融市场发展不充分,金融扶贫贷后管理成本大。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基本全部退出农村县城以下机构,而农商行和邮政储蓄银行则成为农村金融服务的主力,贫困区域的资金流则更少。贫困区域以农产品生产为主,一旦遇上灾害农户歉收,加剧还款困难,虽有政府补贴,但最终依靠自身“造血”才能真正实现脱贫,另外,民间融资扰乱市场供求机制,增大贫困户贷款支配潜在的信用风险,及时追踪贷款资金流动去向和农户的生产经营情况,“因地制宜”进行帮扶,必要时还要进行知识宣传、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增加了金融机构管理成本,对信息本就极不对称、资源匹配程度不深的贫困区域来说难度更大。

3 恩施州金融扶贫的对策研究

加强基础设施优化,实施金融服务数字化。基础设施的欠缺极大程度上阻碍了贫困地区金融服务的深化和发展。随着扶贫攻坚进程的推进,截止2017年底,恩施州城镇化率为43.38%,比2016年提高1.6个百分点,但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难度大,成效慢,相比全省城镇化率(59.3%)仍低15.92%,金融扶贫在基础设施建设这一难题上任重道远。互联网金融带来了金融生态环境的革新,传统互联网金融面临巨大挑战,在增加对贫困区域人力、物力投入的同时,应该科学地运用科技力量,借助数字技术,有效利用金融资源,拓宽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通过投融资对接交流会加强资本市场发展,促进全州产业壮大,引导广大企业巧借资本杠杆做大做强。

精准识别贫困户,促使产业多栖发展。金融机构对建档立卡、有真正金融资金需求的贫困户进行精准识别并帮扶指导,及时掌握贫困户信息,提供差别化金融产品,因地制宜开发特色保险品种,为当地群众投保提供便捷服务。政府协助贫困户积极谋求贫困区域特色产业发展支撑,为贫困区域产品延伸拓展保驾护航,助力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改变传统产业生产方式,逐渐发展为能更好适应市场又能提升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特色产品,形成“一村一品”,同时,应加强专业人才的培训,把新的资源“引进来”,建立以龙头企业为主的“产业链”,增强对上游和下游企业发展的辐射圈,“政银企”三者合力为贫困区域长期稳定的经济发展提供支撑。

完善信用机制体系,放宽借贷准入条件。大力推荐贫困区域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信用担保制度。金融机构在积极宣传推广金融政策的同时,既要让贫困戶在政府政策倾斜下大胆寻求资金支持,致力于本地区产业发展,又要让其受制度约束,不敢乱用、滥用资金,拖欠还款,谨防充当无信之人。贫困户要合理的借助信贷资金这把温柔的“手术刀”,全力以赴脱贫致富奔小康。由于借贷政策全国实行的是统一标准,导致在贫困地区落实乏力,驻村的金融扶贫干部即使了解贫困区域实际情况也不能尽其全力进行有效帮扶,各金融机构应加强与政府、企业的交流,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缓解融资难题,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让金融扶贫真正“惠”民“利”民。

政府积极引导监督,严把风险防控难关。政府是连接贫困户与金融机构的纽带。政府既要加强对贫困户政策引导,扶贫相关知识宣传和推广,又要搭建好金融机构和贫困贷款户之间的桥梁,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及时把贫困户经济状况、生产状况、是否返贫等相关信息反馈给金融机构,同时把金融机构的最新政策等信息传递到扶贫户,让贫困户把握好金融扶贫机会。在金融机构对贫困户进行贷前调查、贷中审核及贷后管理的同时,政府应积极配合提供信息并可以提出合理化建议,避免贷款“虚化”,造成金融资源浪费,有效降低金融机构风险,增强金融贷款意愿,提升贫困户积极性,使贫困地区金融资源配置不断优化。

[参考文献]

[1] 王硕,王新国.金融精准扶贫“恩施模式”的实践与启示[J].武汉金融,2018(07):85-87.

[2] 向渊. 恩施州金融精准扶贫实践与创新研究[D].武汉:湖北民族学院,2017.

[3] 江国钧,谢小青,王金昌,等.民族地区扶贫现状与困境的对策研究——以湖北省恩施州为例[J].财政科学,2017(03):87-95.

[4] 章丽琼.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普惠金融创新发展研究[J].中国商论,2018(30):37-38.

[5] 严继先.对加强民族地区金融扶贫工作的思考——基于恩施州金融扶贫实践的调查[J].黑龙江金融,2017(02):63-65.

[6] 朱嘉麟.金融精准扶贫的现实困难与对策建议[J].现代金融,2017(02):44-46.

[7] 苏蕊,崔佳鹏.浅析河北省开发性金融扶贫现状[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8(11):168.

[8] 李伶俐,周灿,王定祥.金融精准扶贫的现实困境与破解机制:重庆个案[J].农村金融研究,2018(01):70-74.

[收稿日期]2018-12-07

[作者简介]潘倩(1988—),女,湖北恩施人,在读硕士。

猜你喜欢

金融扶贫恩施州现实困境
“二次根式的加减(第1课时)”教学设计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现实困境和对策分析
江苏农村金融扶贫创新思路与对策
中国网络民主发展的现实困境及优化对策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模式创新研究
金融扶贫的具体实践及优化措施
自然保护区社区参与现实困境与对策
金融支持民族地区县域扶贫问题研究
恩施州中心医院龙凤医疗中心成立一周年喜迁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