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镇江市中医药文化软实力研究

2019-08-23苏敏艳官翠玲张洪雷

医学与社会 2019年8期
关键词:镇江市中医院生产力

苏敏艳 官翠玲 张洪雷 高 山

1 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经济管理学院,南京,210046;2 湖北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武汉,430065

“软实力”一词最先由美国著名政治学家约瑟夫·奈教授提出,其含义为一国或一民族文化与意识形态所产生的吸引力、影响力、凝聚力,是通过吸引而非强制的方式达到期望结果的能力[1-2]。中医药文化软实力是指中华民族中医药文化所具有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价值吸引力、知识生产力和社会影响力,是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3]。提高中医药文化软实力有利于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国内学者张洪雷、严蓓蕾等对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提高中医院文化软实力的作用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4-5]。吴晶晶等探索了提高中医药高等院校文化软实力的路径[6]。张艳萍等认为孔子学院为中医药文化传播搭建平台,可增强中医药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和社会吸引力[7]。现有文献大多从中医院、中医药高等院校、中医孔子学院三个方面探讨提升中医药文化软实力的途径,对区域性文化软实力的研究不多,本文从中医药文化价值吸引力、知识生产力和社会影响力三个方面分析江苏省镇江市中医药文化软实力的现状,分析其优势、不足以及提升的策略。为其他地区增强文化软实力提供参考,促进全面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

1 镇江市中医药文化软实力现状分析

1.1 中医药文化吸引力增强

中医药文化吸引力体现了居民对中医诊疗方式的认可和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参与并支持中医药文化的发展。2015年镇江市各级医疗机构中医科室的诊疗893203人次,出院12340人,预计到2020年,中医诊疗人次、出院人数同比将增长20%以上。镇江市中医院推行的“冬病夏治”、“中医膏方”中医药治疗和特色制剂等,深受患者欢迎,越来越多的居民认可且愿意接受中医药诊疗方式,对中医药文化的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2 中医药文化知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

中医药文化知识的生产力主要表现在论文的发表、专利的申请、专著的出版。2011-2015年,镇江市中医类科研立项省级3项,厅市级12项,科研成果奖励3项,发表学术论文136篇,其中国家核心期刊23篇。2013-2017年全市5所地级市中医院发表论文131 篇(表1) 。镇江市开始重视中医药专利的申请,2016年和2017年市中医医院分别成功申请了两项专利。名老中医药专家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成就代表了中医药文化的知识生产力,由徐伟珍编著的《镇江中医药名家》一书详细记录了镇江市48位中医药名家传记,展现了各中医药名家高超的医术和对患者的仁心大爱。

表1 2013-2017年论文发表数

1.3 中医药文化社会影响力扩大

中医药文化社会影响力是中医药文化辐射广度和深度的重要体现。2011-2015年,镇江市政府组织中医专家团队走基层活动40余场次,服务居民近6000人次。开展“中医药文化巡讲”活动485场,受益群众高达12350人次,有效地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提高了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和居民的健康素养。镇江市中医院2015年创建了微信平台,开设中医治未病等栏目,方便大众查询。镇江市中医院承办和维护的“镇江中医药科普宣传网”,内容涵盖中医资讯、联盟动态、中医特色、养生保健、疑难杂症、名家荟萃、中医非遗、中医故事等栏目,引导群众将中医养生保健常识融入日常生活,使广大居民认识中医药、感受中医药的魅力和相信中医药。

2 讨论

2.1 镇江市中医药文化的成效

随着镇江市中医药文化软实力的提升,镇江市各级医疗机构中医科室的诊疗人次、出院人数呈明显的增加。镇江市中医院推行的特色中医药诊疗方式受到欢迎,中医药文化的价值吸引力得到增强。镇江市中医药具有悠久的历史,名医辈出,《镇江中医药名家》一书记录了镇江市名老中医的思想及其医术心得,体现了中医药科研的水平,也代表了中医药文化建设取得的成就。

2.2 镇江市中医药文化发展的不足

2.2.1 难以满足居民多层次健康服务需求。镇江市各级医疗机构中医科室诊疗人次不断地增加,对中医药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居民观念的转变为中医药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市场,信中医、看中医、用中药已成为当地居民就医的重要选择。另一方面,随着经济不断地发展,就医患者的增加对镇江市各级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满足患者基本就医诊疗的需求,更要提供预防、保健、康复、养生等服务。如何分配好有限的中医药卫生资源,满足居民多层次健康服务需求,加快中医药文化发展和提高中医药文化软实力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2.2.2 中医药文化知识生产力薄弱。中医药文化的知识生产力不足,不利于中医药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只有建构在知识生产力之上,中医药文化才能被更广泛地传播、更深层次地传承。镇江市虽然发表了不少中医药学术论文和申请了专利,但与江苏省中医院2017年发表210篇论文和申请89项专利相比,镇江市中医药文化生产力显然是很薄弱的。镇江市中医药卫生人才数量不足,偏重于实践能力的提高而忽视学术论文的撰写。

2.2.3 中医药文化社会影响力不足。镇江市主要通过开展中医药讲座、义诊活动和新媒体的宣传来扩大中医药文化的社会影响力,方式较为单一,创新性不足。镇江市没有打造具有其特色的中医药文化品牌,与常州市孟河医派传统中医药文化的社会影响力相比,镇江市中医药文化社会影响力存在很大的不足,无法通过打造镇江市中医药文化名片进一步扩大中医药文化社会影响力。

3 建议

3.1 加强中医药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满足居民中医药健康服务需求

应积极整合镇江市中医药医疗服务资源,形成以镇江市中医院和镇江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为主体,其他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重要力量,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为网底的中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实现一体化中医药服务网络的全覆盖,方便患者就医。应积极推进“互联网+中医药”行动,将中医药服务纳入健康保障信息工程,实行中医电子病历,不仅为居民提供基本中医药诊疗服务,还应提供预防、保健、康复、养生等互联网远程指导服务[8]。推动中医药卫生信息化向“智慧化医疗”发展,以满足居民多层次健康服务需求,构建和谐的中医药文化氛围,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承,提升中医药文化软实力。

3.2 强化中医药人才培养,推进中医药科研能力建设

镇江市应加大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在积极引进中医药专业人才的同时,注重现有人才的培养,规范和完善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开办各类中医诊疗技术的培训班、提高班,中医师可根据临床需要学习与专业相关的现代医药方法和技术,实现“中西医”融合。中医药文化知识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中医师不仅要提高实践能力,还要重视论文发表和专利申请,增强中医药文化知识生产力,提高中医药文化的软实力。应积极鼓励中医医务工作者将实践中的探索心得用文字系统化地、理论化地表达出来,让更多的学者知晓。

3.3 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扩大中医药文化社会影响力

继续开展镇江市中医药文化惠民活动,加强中医药文化科普工作。积极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形成具有镇江特色的中医药文化名片,扩大中医药文化的社会影响力。一方面,对镇江市领先的中医重点科室加大政策和资金的支持,设立“市名老中医药专家工作室”,发挥名老中医经验传承工作室引领示范作用。另一方面,创新镇江市中医药健康服务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有机融合,集中医药疗养、养生、康复和旅游、休闲、商务等于一体。

猜你喜欢

镇江市中医院生产力
前进中的广汉市中医院
镇江市强化安全生产宣传教育
赵县中医院
江苏省镇江市宜城小学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崛起中的钟祥市中医院
我国道路货运生产力发展趋势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
中医院的契机在哪里?
寻困而学之笃学常行——谈镇江市润州区青年体育教师自主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