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制造的工业互联网未来

2019-08-23宋鑫陶

商周刊 2019年16期
关键词:工业融合

□ 本刊记者 宋鑫陶

2019年7月25日—26日,2019世界工业互联网产业大会在青岛召开

工业互联网不仅为制造业乃至整个实体经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提供关键支撑,还能不断地催生新模式、新业态,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动能培育壮大。

工业互联网被视为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目前,工业互联网正驶入发展的快车道,也处于面临重大突破的战略窗口期,带来了一系列新要素、新市场、新路径、新形态,也孕育着新的成长与变革。

2019年7月25日—26日,2019世界工业互联网产业大会在青岛召开。大会以“智联互通 智享共赢”为主题,聚焦“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助推工业互联网与工业各领域协同创新、融合发展。

自2015年首届世界互联网工业大会举办以来,青岛已陆续举办了五届。“近年来,青岛市不断加快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步伐,促进工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工业互联网正成为青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支撑。”青岛市委副书记、市长孟凡利说。

会上,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发布了“全球工业互联网十大最具成长性技术展望”,启动了“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山东省分院”“工业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等青岛市工业互联网标志性项目,与会专家也就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未来进行了深入探讨。

工业互联网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工业互联网不仅为制造业乃至整个实体经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提供关键支撑,还能不断地催生新模式、新业态,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动能培育壮大。发展工业互联网,对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释放数字经济增长的潜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世界各国对工业互联网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纷纷出台倡议或者推出针对性的支持举措,跨国企业也在不断加大投入,持续深化产业布局,工业互联网呈现出关键技术加速突破、融合应用不断深化、产业生态逐步壮大的良好态势。

我国高度重视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提出要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2017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今年的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快5G的商用步伐,加强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则指出,要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

工业互联网作为驱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引擎,前景无限,但当前在技术标准、应用推广、安全保障等方面仍面临系列问题和挑战,亟待国际、国内各个方面深化务实合作,攻坚克难,共谋发展。

未来,我国应重点做好五个方面:一是加强技术创新,增强发展活力。组织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推动建立工业互联网共性技术体系,系统布局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发展新型工业软件和工业APP等应用技术,加快创新发展步伐,培育持久发展动力。二是强化能力建设,夯实发展基础,加快5G网络建设。利用5G技术开展工业互联网内网改造,推动标识解析体系建设,夯实工业互联网发展基础,着力打造多层次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积极推进百万家企业上云,百万企业APP培训,深化产融合作,大力发展工业文化,弘扬工匠精神,培育企业家精神。三是加大应用拓展,实现市场牵引。进一步促进5G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不断拓展应用场景和应用深度,持续开展试点示范,引导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加大应用的投入力度,拓展工业互联网应用范围,培植发展融合应用的生态,发挥工业互联网辐射能力,为农业、医疗等领域带来新服务、新模式、新业态。四是提高防护能力,加强安全保障。强化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的攻关、产品研发和推广应用,加快补齐短板,提高安全产业支撑能力,进一步完善网络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协调联动的信息安全防护和检测处置体系建设,构建政府监管、企业负责、社会监督的工业互联网安全管理体系。五是深化国际合作,促进开放发展。结合“一带一路”倡议,加强各国工业互联网政策和法规的探讨与衔接,深化各国产业界的交流合作,解决网络互联、数据互通、商业模式、技术创新、应用路径、安全保障等问题,共同构建开放共享的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体系。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经济师 王新哲

融合的创新思维

第四次工业革命,最关键的是什么?是CPS(信息物理系统),实际上就是信息系统或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深度融合。

数字智能时代的创新思维,融合非常重要,包括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的融合、软件与硬件的融合、制造商和客户的融合等。

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的融合,是今后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现在AR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很多现实场景。比如汽车导航,把AR技术应用到导航中,结合行车记录仪,可以把虚拟的画面和现实的路面叠加起来,更方便、安全。

软件和硬件的融合。今年年初,大众汽车集团CEO赫伯特·迪斯在达沃斯的“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说,在不远的将来,汽车将成为一个软件产品,大众也将会成为一家软件驱动的公司。汽车明明是硬件产品,怎么会变成软件产品?意思是说汽车的软件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未来,汽车核心竞争力也许更多地将会体现在软件上,但软件和硬件首先要融合起来。

把软件和硬件融合的思想用到机床上面,就是数控机床。华中数控提出了新一代智能机床的概念,包括在大数据汇聚访问的接口、机床全生命周期“数字双胞胎”的数据管理接口等方面,把软件和硬件紧密结合,就可以产生很好的效果。

制造商与客户的融合。比如在产品开发设计阶段,让客户参与设计。海尔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开创性的工作,它们的COSMOPlat模式,以用户体验为中心,将产品制造与用户联起来,让用户全流程参与需求交互、产品设计、生产制造、物流交付等产品全过程,在这种体系下用户“既是消费者也是设计者、生产者”,用户“个性化”与制造“规模化”之间的矛盾也迎刃而解。以前的开放模式是瀑布式的,现在是迭代式的。以前是先有产品再有用户,现在是先有用户再有产品,跟以前大不一样。这需要什么?需要工业互联网平台。

客户的存在感还体现在制造商的生产过程中,比如为客户加工一个产品,一般客户关心的是,交货期能不能按时交货,加工过程中产品质量怎么样?你甚至可以来看加工过程,当然不是到物理车间看,而是通过计算机观看。虚拟车间和物理车间是同步的,虚拟设备和物理设备也是同步的,这将大大提升客户的满意度。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培根

平台联世界,生态赢未来

海尔在工业互联网方面的一些探索和思考,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做时代的企业;二是,平台连接世界;三是,生态来赢得未来。

工业互联网是互联网的下半场,而且是集移动互联网之后最大的经济机会和经济活动。PC互联网时代是靠信息互联,移动互联网时代是人人互联,工业互联网时代则要实现万物互联。

工业互联网是什么?它是一个新事物,是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与现代工业融合的新事物,同时它又是关键支撑,是生产制造领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连接的关键支撑。它是一个基础设施,是工业经济素质化、网络化、职能化的网络设施。它也是一个核心载体,是互联网向消费向生产领域,从实体经济向虚拟经济拓展的核心载体。

任何企业都想要抓住工业互联网的机会,因为时代抛弃了你,可能连声再见都不会说。你可能战胜了所有的对手,但有可能输给了时代。

在过去,你要么成为名牌,要么给名牌打工。但在工业互联网时代,你要么拥有平台,要么被平台拥有。只有平台才可以无缝连接世界,因此中国需要世界级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基于此,海尔很多年之前就开始探索建设自己的COSMOPlat平台。

海尔COSMOPlat是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全球第一家引入了用户圈流程参与体验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它强调人的要素。物联网的本质是人联网,所以这个平台不是一个设备连接平台,而是一个连接全生态、全要素的平台;不是一个工厂端的运营平台,而是用户全流程体验迭代的平台;不是一个交易撮合平台,而是一个增值分享的多边平台。它的特点是多场景、广开源、全连通,并构建了泛在的物联能力、知识沉淀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安全保障能力、生态聚合能力等五大能力。

工业互联网是连接用户、网器、流程,由大规模的制造变成大规模的定制,实现高效率下的高精度。效率提升了,订单交货期降低了,现金周转天数也提高了。在不入库率指标上,海尔已经达到71%,也就是说71%的产品可以从生产线上直接送达用户,生产之前就有了用户。

我们将这一模式在设备行业进行了复制,构建了模具互联网的平台,提供了模具全生命周期的运维管理和增值服务,企业本身的故障率降低了33%,利用率提高了42%,而且不需要人工盘点,提高了模具的资产效率和控制能力。

目前,五大能力已经连接的设备达4千多万台,海量移动数据的处理达到了很大的数量级,自主创新的安全可控体系也形成了很好的防护体系,连接了3亿多用户,在B端用户有4.3万家,开发者也有1万多个,真正形成了一个开放的平台。

现在的企业不可以是有围墙的花园,一定要变成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同样工业互联网也只有成为开放的生态,才会有生命力。

COSMOPlat创立了一个星际生态系统,它围绕衣食住行15个行业生态进行复制和推广。目前,我们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大规模定制解决方案的平台,而且是著名的品牌机构BrandZ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进入全球品牌百强的生态品牌。过去十年,海尔是一个世界品牌,是一个家电品牌。现在,转型的海尔已成为全球100个品牌里面唯一一个生态品牌。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我们愿意用更开放的心态拥抱工业互联网。

——海尔集团总裁 周云杰

共同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人类从工业革命以来经历了五大产业周期,每一个产业周期的时间大约是在50年-60年,当前这个产业周期是数字和ICT(信息通信技术)的产业周期。每一个产业周期可以分成两段,前30年是理论的突破和技术的突破,后30年更多的是技术在这些场景上的应用。

当前我们所处的数字和ICT产业周期里,前30年产生了很多大规模的公司,包括微软、英特尔、谷歌、亚马逊等。进入后半段,面临的是如何把这些理论进行大规模的应用。

当前,我们以前熟知的理论性突破,遇到了一些瓶颈,比如说摩尔定律持续有效了30年,但现在摩尔定律在每年1.5倍的增速上逐渐降低,逼近1.1倍。我们熟知的通信理论也达到了接近极限的程度。所以,在后半段的产业周期里,如何把技术应用到场景中,是我们要解决的最关键问题。

现在已经很难看到某一个企业或者某一个机构依靠某一个单一技术的突破,就能够在技术上或者产业上遥遥领先其他人,因为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都是复杂性的问题,绝对不是单一的技术就能够解决的。比如,只靠人工智能这一个单一的技术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如果没有数字化、网络的连接,没有大数据,便无法发挥人工智能优势。

未来要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有四个关键点:一是无处不在的联接。无处不在的联接是意味着除了以前人和人的联接,还包括物和物的联接,除了以前人到不同的网络里面去适配网络,还发展到适配人和物。二是无所不及的智能。人工智能作为通用技术刚刚开始,人工智能发挥作用是应用到各行各业,进入到各行各业里的各个场景、各个阶段。三是个性化的体验。工业革命以来,真正解决大规模复制的是标准化的产生。熟知的产品开发模式,是开发出来的产品是一个相对标准的形态,然后通过大规模的复制去展开,比如汽车、手机等。个性化的需求是人类的共同需求和本能需求,如何解决大规模批量复制的标准化和个性化需求之间的矛盾,是现在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四是实现方式。必须依靠平台来构建我们的基础能力,然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将事情做成。

人工智能才刚刚开始,跟企业的深度结合也只是开始。虽然人工智能已经发展了60多年,但直到现在才开始大规模应用到各行各业。工业领域里每一个环节如果都能用到人工智能技术,才是它真正发挥价值的时候。

——华为EBG副总裁 喻东

猜你喜欢

工业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宽窄融合便携箱IPFS500
《融合》
谁将成为工业互联网的“BAT”?
工业互联网,在路上
工业人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工业4.0”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