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选育管用”筑巢加速干部成才

2019-08-22陈乐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19年16期

陈乐

中图分类号:C96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6-180-01

摘 要 “培种梧桐树,育出金凤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先后出台了许多关于干部管理工作的新政策,煤炭市场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也给煤炭企业提出了新要求,作为煤炭企业,迫切需要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富有潜力的干部队伍。近年来,新矿集团始终把加强和改进后备干部管理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来实施,创新性地采用“选、育、管、用”四大举措,孵育出一批引领企业发展的优秀人才,为企业发展插上靓丽的“彩翼”。

关键词 干部成长 选育管用 干部选拔

一、主要做法

(一)严格以“选”筑巢,孵化企业需用型人才

1.牢固树立注重基层的用人导向。把基层作为培养锻炼后备干部的重要阵地,坚持新选拔使用的后备干部要有基层锻炼完整经历,形成了人才到基层锻炼、后备干部从一线选拔的良好风气。

2.牢固树立崇尚实干的用人导向。坚持把工作实绩作为提拔使用后备干部的基本依据,注重选拔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后备干部,引导各级管理人员用正确的政绩观保障各项工作的落实。

3.坚持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坚持以公开为前提、公平为根本、公正为保障、公认为基础, 严格执行“双推”程序:民主推荐,召开民主推荐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推荐后备人选;根据选拔推荐要求和民主推荐结果,按照“以质定量、立足当前、兼顾长远”的原则,研究确定后备干部。

(二)精心以“育”筑巢,哺育全面成长型人才

1.加强理论知识教育。把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有计划地加强对后备干部的理论培训特别是加强对后备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做到模块化培训、专业化培训、岗位化培训有机结合。

2.加强一线实践锻炼。注重加强对后备干部的实践锻炼,优先考虑后备干部进入重点项目、重点产品、重点技术攻关等课题组,让他们的才能在实践中得到提升,作用在实践中得到发挥,价值在实践中得到体现。

3.加强多向轮岗交流。通过把缺乏基层工作经验的后备干部交流到基层锻炼,把长期在基层工作的后备干部交流到上级单位锻炼培养,不断增加阅历、丰富知识,增强全面的组织领导能力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

(三)全力以“管”筑巢,培育健康成长型人才

1.严格动态管理。坚持后备干部定期汇报制度和领导干部定期谈话制度,及时掌握后备干部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管理,及时肯定他们在工作中取得的成绩,指出不足,在思想和行动上不断得到进步。

2.严格备案管理。按照管理权限,坚持专业相近的原则,划分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党群管理、物业后勤、文教卫生等类别建立后备人才数据库。为后备干部的选拔任用提供可靠依据。

3.严格考核管理。实行双考核:对各单位后备干部培养工作情况进行年度考核,主要考核培养措施落实情况、计划目标完成情况、培训档案等基础资料是否健全等,把考核工作列为对年度班子考察的主要内容,对履责不到位、群众评价低的,及时进行“回炉再造”。

(四)慎重以“用”筑巢,造就干事创业型人才

1.成熟一个、使用一个。除特殊需要引进和外聘的人才外,提拔的领导干部一律从后备干部中挑选。通过合理的后备干部任用机制来选拔干部,筑牢干部任用的“防火墙”,有效规避领导意愿关、有关方面的招呼关等各种不良现象。

2.量才而用,扩宽视野。统筹使用后备干部,根据后备干部的专业特点、发展方向和成熟程度,做到资源共享,扩大选人用人视野。

3.综合评价,严格把关。通过“双考双用”的方式用好后备干部;实行“雙考”,当岗位缺职时,根据后备干部的工作经历、专业特长、与缺职岗位的适配度,确定考察、考试对象;实行“双用”,后备干部可在本单位、部门提拔任用,也可交流至其他单位、部门提拔任用。

二、工作成效

通过“选、育、管、用”四大“筑巢”手段,新矿集团培养选用的优秀后备干部相继涌现,推动后备干部选拔培养管理体系实现了“三大转变”。

1.变“伯乐相马”为“筑巢育凤”,健全完善了后备干部选拔机制。坚持民主、公开、公平、择优的原则,变“伯乐相马”为“筑巢育凤”,真正把那些政治过硬、思想纯洁、业务精湛、素质全面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各类后备干部群体里。

2.变“传统教育”为“过程培养”,健全完善了后备干部的培训机制。通过体系建设,推进实现了优秀人才的聚集,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后备干部培训班,实现过程性培养,打破过去分散式、泛泛式的传统教育。

3.变“论资排辈”为“择优提拔”,打破了条条框框。后备干部选拔培养管理体系的建设,实际上推动了干部的选用工作由过去的“现用现找”变成了现在的“即用即有”,把功夫用在培育的过程,打破了唯票、唯分、唯年龄等选人用人的条条框框,让真正优秀的人才通过全方位培育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 黄跃进.加强师旅党委班子能力建设[J].政工学刊,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