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拟活血化瘀方对糖尿病眼底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2019-08-19王玉斌郭连春钟瑞生朱晓燕林媛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18期
关键词:血液流变学

王玉斌 郭连春 钟瑞生 朱晓燕 林媛

【摘要】 目的:探讨自拟活血化瘀方对糖尿病眼底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糖尿病眼底视网膜病变患者140例,按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n=70)和对照组(n=70),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笔者所在医院自拟活血化瘀方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炎性因子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内皮素-1(ET-1)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14%(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高切/低切黏度、全血高切/低切还原指数、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血清hs-CRP、ICAM、ET-1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活血化瘀方联合西医治疗能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从而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好。

【关键词】 糖尿病眼底视网膜病变; 血液流变学; 自拟活血化瘀方

doi:10.14033/j.cnki.cfmr.2019.18.05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9)18-0-03

糖尿病眼底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造成视力损害的常见疾病之一[1]。研究发现造成DR的病理基础为微血管病变,而血液流变学异常情况会加重糖尿病患者视网膜微血管病变,从而导致DR病情加重[2]。因此改善DR患者微循环,防止病情进展是眼科临床研究的重点内容。近年来研究发现在西医降糖、降血压、血脂等治疗基础上应用中医药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延缓疾病进展,提高其生活质量[3]。中医认为本病病因在于气阴两虚和血瘀,治疗上注重活血化瘀[4]。因此,本研究通过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DR患者采用自拟活血化瘀方治疗,旨在探讨其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DR患者140例。纳入标准:均符合西医DR的诊断标准[5]。符合中医《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6]中相关诊断标准:主证,眼睛干涩、视物模糊;次证,乏力头晕、气短、面色黄或苍白、失眠,舌暗,脉弦细。近2周内未采用其他治疗方法。无药物使用禁忌。排除标准:合并精神疾病者;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者;心脑血管疾病;严重脏器功能不全者;合并其他严重眼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合并肿瘤者;未配合本研究按要求用药者。随机抽签分为观察组(n=70)和对照组(n=70),其中观察组男34例,女36例,年龄32~73岁,平均(62.48±5.17)岁,糖尿病病程5~19年,平均(12.37±4.29)年。视网膜病变1期42例,2期23例,3期5例,单侧病变39例,双侧病变31例。对照组男33例,女37例,年龄34~71岁,平均(62.72±5.08)岁,糖尿病病程6~18年,平均(12.51±4.15)年,视网膜病变1期40例,2期24例,3期6例,单侧病变41例,双侧病变29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患者均对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包括饮食控制,运动及药物治疗,控制血糖、血压、血脂。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自拟活血化瘀方(组方:黄芪、白茅根各30 g,酒大黄、鸡血藤、地龙各10 g,猪苓、生蒲黄、玄参、益母草各20 g,汉防己、泽泻、旱莲草、木贼草各15 g,三七3 g)治疗,1剂/d,加水煎至400 ml,分两次温服,两组均治疗8周。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炎性因子水平,包括ICAM-1、ET-1及hs-CRP,具体方法如下: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ICAM-1及ET-1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hs-CRP采用免疫比浊法,试剂盒来自上海恒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全自动血液流变学分析仪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包括全血高切/低切黏度、全血高切/低切还原指数、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

1.4 疗效判定

参照《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6]制定疗效评判标准,显效:视力、微血管瘤、眼底出血、渗出情況明显改善,荧光素渗漏消失;有效:视力、微血管瘤及眼底出血情况好转,荧光素渗漏减轻;无效:视力、眼底病变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显效+有效。

1.5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 19.0软件完成全部数据处理分析,对连续性资料,若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t检验行组间比较,若不符合上述条件则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对无序分类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14%(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比较

治疗前两组全血高切/低切黏度、全血高切/低切还原指数、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hs-CRP、ICAM及ET-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发生头晕及恶心呕吐各2例,腹胀3例,对照组发生头晕1例,恶心呕吐2例,腹胀4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DR是糖尿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也是造成视力严重损害甚至失明的眼部疾病之一[7]。目前西医对该病的治疗主要是在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的基础上,采用激光或手术治疗,虽有一定的效果,但仍然存在诸多并发症[1]。近年来研究表明在西医治疗基础上采用中医药治疗本病有较好的疗效。中医将本病归属于“暴盲”“内障”等范畴,认为本病病机病因与久病入络、肝肾亏虚、气阴两虚、经脉失养,气滞血瘀有关,因此治疗上应以补肝益肾、活血化瘀、益气通络为原则[8]。

笔者所在医院自拟活血化瘀方中三七、鸡血藤,白茅根为君药,有活血化瘀、止血通络之效;黄芪,蒲黄、地龙、猪苓、泽泻、益母草为臣药,黄芪有补气行血利水作用,蒲黄、益母草有化瘀止血、活血通络之效,猪苓、泽泻有利水渗湿、清热明目之效,地龙有清热通络之效,旱莲草有凉血止血、补肾益阴之效,玄参有清热凉血、降火滋阴之效;汉防己、酒大黄为佐药,大黄有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之效;汉防己有利水消肿、祛风止痛之效;木贼草为使药,有止血化瘀、清肝明目引药入络之效。以上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通络止血之效[9]。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三七有止血、抗炎止痛、抗氧化的作用,还能增强纤维蛋白水解,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度,有抗血栓形成的作用;白茅根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缩短出血时间,增强抗凝作用;益母草有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及降低血液黏度的作用,对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显著疗效;猪苓有抗菌、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10]。

有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由于持续高糖状态,导致其体内存在明显的血管内皮损伤及炎性反应,且其与DR的发病关系密切[11]。hs-CRP是机体炎症反应的重要指标,其可通过促进内皮细胞黏附因子的表达,诱发和加重血管病变,还能促进ICAM-1和ET-1的分泌,引起内皮细胞功能损伤[12]。ICAM-1是内皮损伤的常见标志物,其能通过介导氧化损伤及炎症反应,导致血管损害加重,从而加重视网膜损伤[12]。ET-1对调节心血管有重要作用,糖尿病患者体内ET-1合成增加,可导致血管功能失调,加速DR病情发展[12]。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后血管内皮炎性因子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改善,且均优于对照组,表明活血化瘀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能有效减轻炎症反应,缓解血管内皮损伤及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从而缓解患者的微血管病变,提高临床疗效。且本研究还显示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自拟活血化瘀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本病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笔者所在医院自拟活血化瘀方治疗,能显著减轻炎症反应及血管内皮损伤,并改善血液流变学情况,从而有效改善微循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视力恢复,且无明显副作用,因此,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陈秋野,马燕云,唐红.中医药治疗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影响的Meta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21):175-180.

[2]孙榕.清亮饮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玻璃体积血疗效观察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8(1):192-194.

[3]倪琳琳,徐云生.滋阴活血法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重度非增殖性病变350例疗效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2016,43(10):2089-2090.

[4]柴键.丹红化瘀口服液和密蒙花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防治效果比较[J].河北医药,2016,38(7):1034-1036.

[5]李凤鸣.中华眼科学(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620-621.

[6]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M].北京:中国中医藥出版社,2007:101-103.

[7]林旋霞,蔡雪,刘裕,等.益气养血通络法联合卵磷脂络合碘片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6,27(21):3563-3564.

[8]张元钟,何慧琴.化瘀明目合剂治疗阴虚血瘀型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7,32(11):57-60.

[9]蔡萧君,王丽媛,赵晓龙.养阴活血明目法治疗单纯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7,32(12):2359-2362.

[10]孙连义,赵梅生,李凤至,等.血塞通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网膜微循环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17(27):119-121.

[11]董俊杰,董丽红.血清炎性因子、血浆Hcy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中的变化[J].医学研究杂志,2017,46(7):145-148.

[12]杨立宏,付晓乐,王红.中医活血化瘀法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眼底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12):1262-1264.

(收稿日期:2019-01-22) (本文编辑:张亮亮)

猜你喜欢

血液流变学
血液流变学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及价值
协定方眩晕停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肺心病高黏血症的效果及对血流变指标变化的影响
阿托伐他汀辅助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对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意义
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观察
尿激酶溶栓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分析
降纤酶在脑梗死急性期治疗过程中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不同温度的造影剂粘度对CAG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影响临床观察
丹参多酚酸盐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学影响的临床研究
血液流变学的测定在胃癌患者诊治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