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术前正性暗示护理对胃肠道手术患者预后影响

2019-08-19蒋安娜邓江天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18期

蒋安娜 邓江天

【摘要】 目的:探讨胃肠道手术患者在术前应用正性暗示护理模式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普外科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胃肠道手术患者102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1例。对照组术前应用普外科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术前应用正性暗示护理方案,观察比较两组基础体征、血清应激指标、恐惧程度及临床指标。结果:干预前两组基础体征、血清应激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术中基础体征、血清应激指标均较相干预前升高,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恐惧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腹部胀痛消失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前重视开展正性暗示护理干预,可稳定患者机体基础体征,减轻手术应激反应,降低恐惧感,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缩短术后康复进程,防范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 胃肠道手术; 术前正性暗示护理; 基础体征; 胃肠功能恢复; 手术质量; 恐惧程度

doi:10.14033/j.cnki.cfmr.2019.18.0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9)18-00-03

胃肠道手术为普外科常见术式,是对胃肠道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但受操作过程中对术区造成的暴露、牵拉等多因素影响,术后常有腹部胀痛、恶心、排气排便障碍等胃肠功能紊乱现象发生[1-2]。除致水电解质紊乱外,还可诱发腹腔脓肿、早期炎性肠粘连等多种并发症,病情严重者甚至可对生命构成威胁[3-4]。另外,因胃肠道分布的菌群相对多元,相较其他术式切口感染率居更高水平,故明显延缓了康复进程[5]。在上述问题影响下,若患者缺乏关于胃肠道手术术式、麻醉方法、术后康复等全面、正确的知识,可致产生强烈应激反应,进而明显增加不良事件风险。正性暗示护理为新型“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旨在采取积极暗示的形式来促使患者减轻或消除对外来刺激或自身疾病造成的负性影响。在术前应用正性暗示护理,可通过增加患者心理满足感和安全感,提高自尊水平和心理适应能力,最终起到维持机体心血管循环稳定,保障手术顺利实施,促进康复的作用[6]。本次研究对胃肠道手术患者开展重视术前正性暗示护理,取得了理想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普外科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胃肠道手术患者102例。纳入标准:(1)经影像或病检证实;(2)其他内脏功能正常。排除标准:(1)合并精神、神经系统异常者;(2)合并血液、免疫系统疾病,且病情严重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1例,男28例,女23例;年龄31~59岁,平均(45.31±4.72)歲;其中胃癌3例,阑尾炎21例,直肠癌7例,急性腹膜炎20例。对照组51例,男27例,女24例;年龄33~58岁,平均(45.94±4.62)岁;其中胃癌1例,阑尾炎25例,直肠癌6例,急性腹膜炎1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伦理学组织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术前应用普外科常规护理方案,包括心理疏导、健康指导、注意事项告知,并协助完善相关术前准备。

1.2.2 观察组 术前应用正性暗示护理方案,具体包括:(1)外界环境及健康信息推送暗示。营造温馨、整洁、安静的病区环境,可摆放绿植、播放轻柔音乐,以提高患者舒适度,放松身心。胃肠道手术同类型术式的患者,可安置于同一病房,以方便病友间交流,增加手术信心;可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多媒体平台,向患者或家属推送胃肠道手术相关知识、视频,以提高患者自我效能。(2)语言暗示。可带患者与病区间同类型术后康复效果理想、且心态积极、表达能力良好的胃肠道手术患者沟通,以发挥榜样的正性引导力量,促使患者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由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护理人员协同实施语言正性暗示工作。可在手术未实施、患者清醒阶段开展,通过对患者个人信息进行个性化提问,以达到正性暗示作用。如护理人员可问麻醉医生此台手术麻醉是否复杂,麻醉医生回复患者综合条件不错,严格依据流程开展,若患者可有效配合,效果会比较理想等。(3)行为暗示。除护理人员各项操作娴熟、态度可亲外,还需重视肢体语言的应用,比如通过握患者手,轻拍肩膀,提示在旁边陪伴,以稳定患者情绪,减轻恐惧。(4)潜在赞美。可通过对普外科胃肠手术整体实施成效、医师资质等,从侧面肯定医院优势,以增强患者诊疗信心。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对比两组干预前、术中基础体征,即心率、收缩压、舒张压。(2)对比两组干预前、术中血清应激指标,包括多巴胺(DA)、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3)对比两组干预前、干预后恐惧程度,采用恐惧情绪评分(FAVS)评估,以0~10分为评估范围,无恐惧:0分;轻度恐惧:1~3分;中度恐惧:4~6分;重度恐惧:7~10分。(4)对比两组临床指标,包括术后腹部胀痛消失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5)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尿路感染、咽喉疼痛、肺部感染、恶心呕吐。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基础体征、血清应激指标、恐惧评分、手术情况等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等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