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的创新与创造·70年70例(七)

2019-08-13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9年7期
关键词:保税区菜篮子浦东

70-34  20世纪80年代初,上海大胆提出了举债建设的融资思路。1986年8月,国务院以“国函(1986)94号”文批准了这一设想,同意上海采取自借自还方式扩大利用外资,用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业技术改造和发展第三产业。上海根据文件精神,很快就制订了具体的实施办法和优惠政策,称为“94专项”。此后,上海成立了专门对“94专项”进行统一的资金筹措、调剂和管理的、取自“94”谐音的上海久事公司。“94专项”运作后,先后到国际金融市场筹资32亿美元,缓解了上海城市建设资金短缺的困难,更重要的是促进了上海投融资体制的改革创新。图为“94专项”融资建设的华亭宾馆

70-36  为了营造符合国际惯例的投资环境,提高吸引外国投资的工作效率,1988年6月10日,上海市委、市政府宣布成立“上海市外国投资工作委员会”,将外商投资涉及的项目产业导向、项目可行性、技术改造和进出口、项目土地、规划、能源、环保等政府各个部门的审批事项,均交由外资委“一个窗口”集中受理、审批、协调,外资项目只要取得外资委“一个图章”的批复即可设立,市长朱镕基兼任外资委主任。外资委的设立,使上海对外开放和利用外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开创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先河。图为上海市政府发布成立上海市外国投资工作委员会的通知

70-35  20世纪80年代初,上海蔬菜供应紧张,猪肉奶蛋等大多凭票限量供应。1988年4月,以建立蔬菜和副食品生产基地为主要内容的第一轮“菜篮子”工程正式启动。仅在工程开始的头三年,市、县两级政府就筹措近10亿元,在郊县建起27个较大经营规模的生产基地,并加大“夏冬青”“枫泾猪”“奉贤鱼”等市民喜爱产品的生产力度,有效缓解了市民吃菜难、吃肉難、喝奶难问题。从1994年开始实施第二轮“菜篮子”工程,把生产基地从近郊向中远郊转移,连续几轮“菜篮子”工程建设,使上海蔬菜、副食品供应日益充足,昔日市民凭票购买的场景一去不复返。图为“菜篮子”工程基地生产的品种繁多的蔬菜

70-37  上海在最初规划浦东开发时,就提出把位于黄浦江东弯道边的陆家嘴,规划为“金融贸易区”的设想。党中央、国务院宣布开发浦东后,1990年6月,陆家嘴功能区成为我国首个以“金融贸易”命名的国家级开发区。在集各家所长的规划的指导下,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建设很快就开展起来。随着一批办公楼宇的竣工,一大批金融机构聚集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内,成为激活园区的关键,为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储备了基础。图为浦东在全国率先采用国家招标、咨询的形式,进行陆家嘴中心地区规划

70-38  1990年9月,我国第一个保税区——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正式设立。作为“在中国领域之内,在中国海关之外”的一块特定区域,保税区得到了一般经济特区和开发区都无法享受到的“特别待遇”,是我国开发开放浦东战略实施中的又一重大举措。1991年8月,保税区首期开发的4平方公里全面开工,并于1992年通过验收正式启用。我国第一家外商独资贸易企业在外高桥保税区注册,我国保税区第一家中外合资物流企业在这里成立。1994年,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国际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在外高桥保税区里落成启用,成为当时上海人一睹稀缺进口商品的首选地。很快,人们开始趋之若鹜,商品供不应求,很多投资者纷纷在外高桥建立公司。图为外高桥保税区

猜你喜欢

保税区菜篮子浦东
爷爷的菜篮子
浦东从先行者到引领区
浦东开放,三十年激荡中国活力
30年 浦东实现了“五大跨越”
藏在菜篮子里的春天
浦东开发开放
我国今年将首次开展“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
昆明综合保税区今年底建成
我眼中的菜篮子
天津保税区1月份财政收入同增4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