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市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对北京友谊医院发展的影响分析

2019-08-12辛有清王志奇

中国医院 2019年8期
关键词:联体门诊住院

■ 鹿 佳 辛有清 梁 丽 田 昕 蔡 蕾 王志奇

2012年5月,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北京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为缓解患者就医负担,改变“以药补医”模式,北京市按照先行试点、逐步推开的原则,选取北京友谊医院作为首家试点医院,率先取消15%药品加成,零差率销售。同时,取消挂号费、诊疗费,设立医师服务费,改变以药补医机制,逐步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3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2个渠道[1-2]。

与2012年先行试点不同,2017年4月8日起北京市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全面推开,3600余所医疗机构同步取消药品加成、设立医事服务费,调整、规范435项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深化医药分开综合改革(简称“综合医改”)[3]。综合医改实施后,全市医疗机构医事服务费、医疗服务价格、药品价格趋同,北京友谊医院价格洼地现象扭转,患者得以有效分流。综合改革实施1年后,医院通过分析患者结构、门诊、住院收入、诊疗人次、平均住院日等变化情况,探究全市同步实施综合医改后对北京友谊医院的影响,以期为下一步改革打下良好基础。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数据资料来源于北京友谊医院综合医改实施前后数据。以2017年4月1日至2018年3月31日为改革后时间,2016年4月1日至2017年3月31日为改革前时间。北京市综合医改从2017年4月1日至2018年3月31日已满1年,各数据趋于稳定,可以代表医改之后的医院整体变化。资料收集后采用 Excle 2010对综合医改前后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分析。

1.2 评价指标

本文选取诊疗难度指标:单纯开药比例、CMI、就诊患者结构变化;医疗运行情况指标:医疗收入、门诊收入、住院收入;服务效率指标:门诊诊疗人次、出院人次、平均住院日,对北京市公立医院综合医改革实施效果进行研究。

2 结果

2.1 改革前后诊疗难度变化比较

数据显示,综合医改后单纯开药比例较改革前降低3.11%、CMI值由1.03升高至1.08。为进一步研究医改前后诊疗难度变化情况,本文选取改革前后挂出号别情况、就诊患者结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挂号源数量保持稳定,除普通号挂出数量下降外,知名专家号、主任医师号、副主任医师号挂出数量均增加,主任医师号增幅96.64%。

综合医改后,除北京地区门诊患者就诊比例降低外,北京地区住院患者、外埠门诊和住院患者均增加。其中,门诊外埠患者增长比例最高,为8.02%。

2.2 改革前后医疗运行情况变化

医改前后,医疗收入稳中有增,较改革前增加6.58%。其中住院收入增幅显著,增加13.28%。详见表1。

表1 改革前后医疗运行情况变化比较(亿元)

2.3 改革前后服务效率变化

综合医改后,门诊诊疗人次较改革前降低3.64%,出院人次增幅6.58%,平均住院日从改革前6.84天下降到改革后的6.71天。详见表2。

表2 改革前后服务效率变化比较

3 讨论

3.1 分级诊疗格局逐步形成,三级医院运行面临压力

综合医改实施1年来,价格杠杆促使基层医疗机构门诊量增加25%~30%,三级医院门诊量持续降低[4]。以普通开药门诊为例,三级医院医师服务费为50元,医保报销后个人需承担10元。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医师服务费经医保报销后仅需自付1元,城镇职工门诊社区报销比例达90%,住院报销比例达85%以上;城乡居民住院报销比例提高到75%以上,远高于三级医院。医疗服务价格调整使患者就医行为发生改变,引导单纯开药、常见病多发病患者至基层医疗机构就诊,促使分级诊疗格局形成。门诊量减少对三级医院运行造成一定冲击。从研究结果可见,全市医改后,北京友谊医院本市患者门诊就诊比例也有所降低,从而倒逼医院回归到疑难危重的功能定位。

3.2 医院多措并举,应对改革压力,实现自身发展

本研究发现,虽然本市门诊患者就诊比例降低,但北京友谊医院医疗收入保持稳定并小幅增加,医院运行情况良好。这主要得益于医院提高运行效率、学科专科实力,优化服务流程,增加患者就医获得感。

3.2.1 医院打出组合拳,医疗运行效率提高。北京友谊医院通过明确急诊科定位,改造调整急诊医学功能,发挥三甲医院的综合抢救实力,确保急危重症病人的治疗,成立知名专家团队,提高专家资源运行效率、提供便捷优质服务,倡导“一管血”采血理念,减少患者就诊时长、规范开展日间手术服务,缩短住院患者等候时间,降低平均住院日。医院通过提高运行效率,保持运行良好。

3.2.2 医院扩大影响力,学科发展持续提高。随着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质量成为吸引患者的首要因素,医院学科发展是医疗质量的重要保障。本研究显示,门诊诊疗人次下降,但反映疾病难易程度的CMI值上升,出院人次、本市及外埠住院患者比例不断增加。由于北京友谊医院已形成以消化、泌尿、神经学科为特色的专科特长优势,影响力不断扩大,吸引相关病种患者来院就诊。因此,虽然门诊人次减少但外埠住院患者人数仍显著增加。

近年来,北京友谊医院持续加强学科建设,推进医院特色诊疗技术整合发展,将科研平台作为基础研究基地,紧密结合临床需求、充分开展国内外交流、积极推进各级培训,已形成以消化、泌尿、神经学科为特色的基础学科群,并带动全院临床研究、基础科研、精准医学和转化研究等前沿科学和技术的迅速发展。倾注大量资源支持国家消化中心建设,通过自身制度建设、学科建设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同时,以整体提升市属医院消化内科诊疗水平为目标,以加强学科建设和提升医疗质量为主线,以横向联合、资源整合为手段,在北京市属医院建立相互联动的协同合作网络,形成消化内科疾病诊疗医研企协同创新发展体系,建设消化内科学科协同发展中心。现已实现消化协同中心远程互联互通,为下一步远程会诊、培训、教学和会议等奠定基础。

3.3 立足人才培养、建设紧密型医联体,实现可持续发展

3.3.1 人才培养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综合医改促使患者结构变化,医院需进行新的精准定位和战略规划,通过构建内涵式建设以及精细化、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以技术创新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品牌影响力。人才培养是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5]。由于医疗人才培养周期长,北京友谊医院将科研人才培养纳入十三五规划,重点加强优势学科的人才支持,从人才强医、人才储备、人才培养、人才发展4个方面明确了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原则、路径,树立了鲜明的人才导向。建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修订了医院《关于人才队伍建设意见》等制度,研究出台关于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友谊种子”计划等多个文件,为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通过3~5年规划,使医院各科室人才队伍建设格局良好,学科学术带头人才和领军人才数量充足,逐步实现功能价值回归,朝着以危重疾病、疑难杂症为主要发展治疗方向的研究型医院不断转型发展,走向医、教、研、防一体化,成为国家医学中心,攻克医学难关。

3.3.2 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是医院发展方向。2013年,卫生部鼓励在全国推行“医联体”模式,尝试借助大型公立医院的资源优势,带动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升[6]。随着综合医改的不断深入,分级诊疗格局逐步形成,迫使三级医院提高自身影响力,吸引更多基层医疗机构与其形成医联体,建立双向转诊通道,增加疑难危重症患者的上转率、康复期患者的转出率,提高医疗资源使用率。为此,北京友谊医院加强与基层医疗机构的医联体建设,牵头与北京小汤山医院、宣武中医院、东城区第一人民医院等14所成员单位形成以医疗、康复、社区卫生纵向医疗合作的形式,组成功能互补、分层医疗、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医疗服务共同体,以提高医疗运行效率。

下一步,北京友谊医院将深入探索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在北京友谊医院通州院区内直接举办1~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紧密型医联体,积极发挥三级医院的重要作用,探索管理、医疗、医保一体化新模式。在片区内实行统一打包付费,做实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促进医院良好运行,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

猜你喜欢

联体门诊住院
妈妈住院了
门诊支付之变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骨科住院患者双侧腋下体温比较
心电医联体建设需求分析及意义
重庆中医急诊专科医联体成立大会召开
医联体:足不出户的健康保障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