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拯救江南地区古旧书业

2019-08-06苏诗乔赵倩田海霞

市场周刊 2019年6期

苏诗乔 赵倩 田海霞

摘 要:网络化时代,实体书店日益凋零,实体旧书店也位列其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生态系统的一员,它担负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科学技术知识的枢纽功能。而如今很多旧书店因为经营困难,被挤压到城市的边缘,难以生存。为了了解江南地区古旧书业的发展现状,我们对江南地区比较有代表性的城市的实体古旧书店进行了调研(南京、苏州、杭州和扬州),并根据调研情况,以江南地区古旧书业的现状为蓝本,希望能为中国古旧书业的发展出谋划策,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关键词:江南地区;古旧书店;保护古旧书业

中图分类号:G255.1+G23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28(2019)06-0143-03

经过多次的搜集资料和实地调研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拯救中国古旧书业与实体古旧书店,已刻不容缓!

一、 江南地区古旧书业的研究意义

古旧书业以一家家独立的古旧书店呈现,像是星星之火。如今,越来越多的连锁独立书店出现。他们其中不乏有特色者,更有利用网络传播优势成为“网红”书店,吸引了众多读者。而在与此对比之下,古旧书店却越来越被人们遗忘于江湖。

(一)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兴盛

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提出要加强文化自信,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和创造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二)有利于古旧书籍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修复全国古旧书业的未来发展

古书业对回归过去几代书籍的价值、保护文化遗产、研究历史文献和传播书籍知识,是一份巨大的有待人们发掘的宝藏尽管它的价值因时间的流逝而被岁月的风尘掩盖,不被人所知而渐渐淡忘。时光可以让书页泛黄破损,可以让油墨减淡渐隐,却不能抹灭书籍所传承的文化与历史。对古旧书业研究,有利于让更多有价值、有意义的古旧书籍得到保护和修复,从而发掘和传承古旧书籍中的闪光点和历史的韵味,推动全国古旧书业未来的发展。

(三)有利于江南地区的传统文化建设

古旧书业虽隐匿于城市中的大小巷陌,却也是一个城市文化产业的有机构件之一,是一个城市文化底蕴和历史发展的标志。古旧书业的发展,往往反映着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传统知识资源的丰富与否,反映着对文化的保护与重视程度。江浙一带,自古以来都是中国文化繁荣兴盛之地优秀的思想和文化名人大家多如繁星,在中国文化史中熠熠生辉。中国古代最早的资本主义经济萌芽也产生于此,对中国的发展有着巨大影响。人文气息的浓厚、经济的发达以及历史的沉淀,为古旧书业的发展提供着肥沃土壤。此次团队调研的重心也正是南京、苏州、杭州的古旧书,考察“江南旧书业”的发展现状,为江南等地区的古旧书业发展出谋划策,城市的文化名片建设添砖加瓦。

(四)有利于古籍修复工作,弘扬古籍师的工匠精神

在信息化时代的潮流中,网络的普及、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纸质媒体如报刊与时代背道而驰的。随着承载巨大历史文化价值的旧书店一家家消失,古旧书业逐渐凋零,很多有关古旧书籍的产业不断萎缩这其中古籍修复也出现了极大的人才空缺。古籍的修复文物的修复,都是一项满技巧的手工劳动,人才的培养也需要“板凳坐得十年冷”的毅力能出师。而当下是否古旧书业古籍修复的人才缺失,古籍修复的成本提高,古旧书店的经营销售困难和古旧书籍质量下降,从而出现古旧书业持续萎缩的死循环。这其中的矛盾和难题亟待解决。通过调研,引导社会的目光、呼吁社会的重视,为旧书业的发展解困,为古籍修复工作提供更多的新鲜血液也工匠精神。

二、 江南地区古旧书业历史与现状

(一)历史

通过对中国知识网(CNKI)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以“旧书”作为关键词搜索,我们发现,最早的文献可追溯到1956年,也就是说,早在20世纪中叶,我国就已经对古旧书业有了一定研究一直到相隔了半个多世纪之久的今天这其中经历了对古旧书业的初步探索对古旧书业的保护重视对古旧书业繁荣的欣喜与对今日古旧书业衰败的唏嘘,再到现在零星的几篇对古旧书业的发展出谋划策的文献。

(二)研究

可以很清楚认识到,在如何保护古旧书业以及实体古旧书店方面,没有很大的进展,即使有很好的建议,也很难落到实处。这使得古旧书业的发展举步维艰,衰败已是不可逆转之势。

三、 南地区实体古旧书店现状

我们对江南地区比较有代表性的城市的实体古旧书店做了调查,包括南京、苏州、杭州、揚州,得到以下实体古旧书店留存情况:

(一) 苏州实体旧书店

网上可以查到的共120家,经过团队成员实地一一探访还在营业,且存在实体店的只剩7家,分别为:十方书屋、小楼书舍、文学山房、琴川书店、封溪书店、山塘书屋、四方书屋。

(二)扬州实体旧书店

网上可以查到的共53家,经过团队成员实地一一探访,还在营业,且存在实体店的只剩4家,分别为:扬州古籍书店、芜城书院、边城书店、君雅斋。

(三)杭州实体旧书店

网上可以查到的共191家,经过团队成员实地一一探访,还在营业,且存在实体店的只剩8家,分别为:下沙二手书店、老张书店、浙江平价书店、仙岩书店、浦江书屋、和平书店、画斋书屋、自在斋。

(四)南京实体旧书店

网上可以查到的共315家,经过团队成员实地一一探访,还在营业,且存在实体店的只剩25家,分别为:唯楚书店、学人书店、品雨斋书店、辉煌旧书店、宏伟旧书店、花洲书店、乐匋书社、思影古旧书店、破旧书屋、冬雨书店、春秋书店、子墨书店、华墨旧书店、渊博旧书店、聚益书屋、仓巷旧书店、古旧书店、乐淘乐书店、潮流书社、没有名字的书店、南京古籍书店、一品连堂、天宫旧书店、雅籍旧书店、南航旧书店。

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到:江南地区实体古旧书店的数量急速锐减,承载巨大历史文化价值的旧书店正在一家家消失。

四、 南地区实体旧书店衰落的原因

通过查阅资料、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方法,我们对江南地区包括南京、苏州、杭州、扬州的实体古旧书店做了比较全面的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江南地区实体古旧书店的发展总体,整体处于衰落状,实体古旧书店呈不断减少的趋势。绝大多数实体古旧书店规模不大,只有个别书店展现了个性化经营和创新发展的新。尽管我们采取了多种方法对古旧书店进行调查,但是仍然不敢随意判断江南地区实体古旧书店的未来发展状况,只能在搜集到的资料和现实调研情况中提取一些书店衰败原因:

(一)社会原因

1. 电子书籍和购买书籍方式的冲击

信息化发展电子书籍迅速,越来越多的人读电子书籍利用网络购买书籍,这对实体书以及实体书店的发展产生了阻力,更何况是旧书店。在这样一时代潮流的背景之下,实体旧书店的经营和发展更是步履维艰。

2. 社会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意识欠缺

个体古旧书店的现状也能反映出整个古旧书业行业的状况。古旧书业不仅仅是买卖旧书,对于古籍的修复和保存,许许多多的珍贵古籍都是通过修复和维护才得以保存和传承下来的。如今,绝大多数人新思、新、新对保护和传承作为传统文化一的实体古旧书店自然无法幸免。

3. 江南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规划建设

一来,旧书门店租金不断增加,书店经营的减少甚至难以为继;二来,城市规划建设导致部分书店不断拆迁,甚至停业。两相影响,在城市中的旧书店不断减少,消失。

4. 政府对古旧书业不够重视,扶持力度小

近几年来,政府管理层并未对古旧书业重视。实体古旧书店锐减是一个不遑多让的事实,也始终是社会的一个痛点,但是这个痛点不足以动摇社会的发展,不足以加大政府对其扶持。尽管在1993年4月时,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物价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古旧书业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了中国古代书业目前面临的严重困难,并提出了,但是均得到很好的实施。

(二)自身原因

1. 店铺面积小、装修简旧,部分书店地址偏僻难寻

经过走访各地几十家旧书店发现,各地旧书店的店铺大都比较狭小,空间不大以至于四壁皆书,而且店铺位置往往在一些不引人注目的巷弄之中,难以寻觅。这与门店租金高也有直接关系。除此之外,店铺选址大都位于老城区或是大学的老校区旁,有些店铺甚至搜寻不到,这就直接导致了书店的客流不大,知名度较小,大部分都是那些常逛书店的老客户。

2. 古旧书货源日渐减少

20世纪90年代,由于公司图书馆的撤销,学校图书馆的拆除及收藏家个人书籍的大量出售,旧书数量相当丰富,价格也很便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看到红色文学,名人信件和经典漫画。今天,随着国家对书籍出版业的重视和公共收藏意识的提高,图书馆和个人收藏家的书籍在市场上越来越少。只消化废物回收箱中的旧书自然也不能满足市场的发展和买书者的需求。旧书质量下降、书源数量减少流通渠道不通畅等,都使得古旧书业的书源日渐稀少。

3. 江南地区古旧书业人员素质普遍不高

传统旧书业的从业者必须经过三年的学徒生涯才能出师。他们精通目录旧书定价稀有书籍继承和来源营销,也擅长修复。而如今,江南一些书店经营者多是下岗职工和农民工,绝大多数书店老板受教育程度不高,对古旧书的了解程度不够。有一些从业者只把经营旧书店作为谋生手段。管理层不仅缺乏长期的规划意识和营销,还缺乏必要的专业培训和专业知识,因此鲜有古籍修复和版本识别等专业技能的人才。人才的断层也给行业的未来发展添加难题。另外,盗版书籍的分布、黄皮书、以次充好等现象的存在,也给旧书行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4. 古旧书业收藏成小众文化

目前,快速成功的社会风气和网络娱乐的兴起使得一些人不愿意冷静学习,购买书籍和阅读的黄金岁月也一去不复返。在此背景之下,公共收藏水平的提高,更是让旧书市场上的好书越来越少,书籍爱好者逐渐退出市场。与此同时,书籍来源和利润的减少也使得旧书业的一些经营者转向其他行业。目前旧书市场上现有的运营商基本上是基于个人或家庭的单手操作,既没有规模效应,相关政府部门对古书业的重要性认识也不足,且他们缺乏必要的配套政策和财政支持。于是,江南地区的旧书业在收藏市场逐渐被边缘化。

5. 古舊书店面向人群单一

旧书店的读者人群以学生、学者为主,还有一些分布于淘宝市场、旅游景区步行街的淘宝客、游客。总体来说,面向人群单一,客流量低。宣传手段大多依赖于读者的口口相传,缺乏现代化营销思维。

五、 救江南地区实体古旧书店的建议

(一)政府

1. 支持并重视规范化管理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生态系统的一员政府不仅要重视与支持古旧书业发展,还要制定相关法规促进古旧书业的发展,例如减税减租、打击市场不法行为、加大全民读书的社会风气等。

2. 建立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通过完善法律法规,研究制定中国古代图书产业发展规划和旧书市场管理规定等措施,政府可有效支持各级古旧书业发展。通过对内建立规章制度和经验管理,对外制定相应法律规范大型旧书市场起到约束和保护旧书店健康发展作用。例如,在法律法规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可以从“文物”“旧书”和行业标准的法律层面来定义,并通过“拍卖法”规范旧书市场的拍卖,消除管理混乱,盗版泛滥的局面。我们还可以建立“中国古代书业协会”来制定相关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古籍的贸易标准,从而可以定期进行书籍展览,并进行内部交流出版。

(二)社会

1. 加大对古旧书业的研究

通过团队对江南地区古旧书业所进行的明确的理论研究与实地调研,可以明确江南地区古旧书业的发展方向,也可以从根本上证实实体古旧书店存在的必要性,有效地对古旧书店进行宣传,推动古旧书业的发展。

2. 注重古旧书的传承与保护

对一些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古旧书店,我们可以列为中国出版业的物质文化遗产,并建立相应的保护方法。一旦店面的装饰,古籍的存放得到重建和保护,稀有的珍本书籍名人手稿书法和绘画等,都可以摆放在其中,稍微注重一下书店的内部储存环境就可以让书籍保存很长时间。目前,中国许多的私人收藏家都有大量收藏品,但由于经济条件和其他原因,收藏品无法得到较好的保护。古旧书店的建设被重视,私人收藏家不仅可以将他们的藏品保留在实体中,古旧书店也可以被更多的人访问。

3. 建立江南地区古旧书博物馆

将一些年代久远的、保存尚佳或是具有特殊意义和价值的古旧书、线装书进行展览和保护介绍古旧书业的历史故事讲述与古旧书相关的基本知识、还原古籍修复的诸多步骤,对古旧书业的众多知识技能加以传承和宣传,不仅可以起到保护古旧书店的作用,还有利于古旧书业的宣传和壮大,使其能够走出藩篱,出现在广大人民群众的视野和生活中。

(三)个人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专业培训和人才培养。从业人员应不断提高个人道德素养和相关法律意识,要自觉遵纪守法也积极参加阅读、欣赏、目录研究、古籍鉴定和修复等相关培训课程,致力于成为高技能人才并支持民间收藏家开展各种形式的古籍展览。

(四)其他

1. 抓住互联网和数字化的机遇,建立合理的线上线下销售模式

古籍在线交易已成为国内外旧书管理的重要途径。通过在线平台的使用,可以有效、方便地进行旧书的销售和购买,如今人们也越来越适合这种方式。例如,孔夫子旧书市场。它是中国最大的在线图书市场,其中有超过4000家在线旧书店,在线平台交易量超过1800万。因此,旧书店完全可以利用在线平台和社交媒体的优势,推广自己的店面线下举办相关活动和书展,线上可实时更新古籍,扩大和活络整个旧书市场。

2. 开发城市文化地标,开展相关文创产品销售

可以借鉴南京先锋书店的经营模式,把江南地区具有特色的古旧书店进行经营模式的变革,比如南京的学人书店、唯楚书店和苏州的琴川书店等。将这些实体古旧书店开放成城市文化地标,并开展相关文创产品销售,引起社会的重视,从而延长实体古旧书店的存活时间。

六、 结语

江南地区乃至全国的古旧书业衰败之势愈演愈烈,许多古旧书店因为。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断地改革与创新,延缓实体古旧书店的寿命,从而让它们继续为中国传统文化建设添砖加瓦。拯救中国古旧书业与实体古旧书店,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沈世婧.出版业文化遗产保护视角下的实体古旧书店保护研究[D].北京:北京印刷学院,2015.

[2]史可榮.我们现在没有了古旧书店[D].武汉:武汉大学,2005.

[3]江翠平.我国古旧书业的现状与发展[J].出版与印刷,2004(3).

[4]郭虹整理.中国发协调研“川黔辽苏粤”等地民营书店——现状堪忧,自救需内生外造[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3.

[5]邱睦.作为媒介的古旧书店:基于武汉的研究[J].新闻前哨,2018(2).

作者简介:

苏诗乔,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南京财经大学新闻学院学生,研究方向:新闻传播、古旧书店;

赵倩,女,内蒙古赤峰人,南京财经大学新闻学院学生,研究方向:新闻传播、古旧书店;

田海霞,女,江苏宿迁人,南京财经大学新闻学院学生,研究方向:网络与新媒体、古旧书店。